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工作心得体会 > 内容

论高师音乐教学改革与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发展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1-19 06:13:42     阅读:

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xslt/xslt201010/xslt20101036-1-l.jpg
  [摘要]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作为高师音乐教学改革的主线体现于声乐、器乐教学等主干课程改革,同时,高师音乐教学改革只有在教材建设、课程设置、评价体系和学科联合、学院联合、专业社会化等多方面结合和具体实施才能取得良好的发展和达到预期目标。
  [关键词]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教学内容改革;传承发展
  [作者简介]韦华峰,广西师范学院艺术学院副教授,广西南宁530023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434(2010)10-0162-04
  
  我国进行了多年的高师音乐教学改革,在各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如何真正使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在高师音乐教学改革中具体化和具有可操作性,仍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以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为主要内涵的高师音乐教学改革主线只有在声乐、器乐等教学主干内容改革和教材建设、课程设置、评价体系以及学科、院校、社会联合等方面实现具体的细化和深化,才能真正取得高师音乐教学改革的预期效果。
  
  一、少数民族音乐传承发展与声乐与器乐教学内容改革
  
  根据教育部高师音乐学(音乐教育)专业教学指导方案文件规定,声乐和器乐课程贯穿于高师专业教学全程,也是少数民族音乐传承发展在高师音乐教学改革中体现的主要载体和主要内容。如何切实和具体地在声乐、器乐这两大教学主体内容中强化民族音乐元素,是高师音乐教学的课程内容真正适应和实现以少数民族音乐传承发展为主线的音乐教学改革目标关键。
  
  1、声乐教学
  现行的高师声乐教学内容基本以音乐院校传统声乐教学为基础,主要有声乐演唱和合唱教学两大类,教学曲目基本采用上世纪80年代及后来多次修订的高师声乐曲选教材,其少数民族音乐的曲目在数量和份量上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汉族以外具有本土少数民族和地域性音乐特色难以突出呈现。因此,声乐教学改革主要体现是少数民族音乐特点的教学曲目新内容选择和系统化。
  首先,在原来高师声乐教材基础上尽快建立系统的以我国民族发声为基础、学习借鉴西方发声方法而又具有本地区、本民族声乐特点的一整套从曲目到演唱方法的辅助声乐教材,其主要的教学曲目以本地少数民族(或地域原生态民歌)音乐占有较大比例。
  “原生态”民歌是繁衍生息在该地域的人们祖祖辈辈思想与理想追求的浓缩,是某一民族、某一地域人们“灵魂的声音”和连接那里的人民心灵的纽带,是反映着当地的民族、地域、生活方式的不可复制的“活化石”,这些原生态的民族民歌在演唱方法、语言、演唱形式上都极具特色,具有丰富的人文基础。因此,把本土少数民族、地域的原生态民歌在按类别、曲调、内容、难易程度通过收集整理和加工后成为声乐教材在教学中系统运用,必将对高师声乐教学的民族、地域化产生深远的影响。也对少数民族、地域音乐的传承发展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如此,不仅少数民族声乐的艺术魅力将在专业化、系统化、科学化的有效声乐教学活动载体支撑下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而且在实现少数民族音乐传承和发展的同时也实现高师声乐教学的改革,这也是从根本上解决目前高师声乐教学民族、地域特点边缘化问题的关键和切实方法。
  高师声乐教学中少数民族特色的辅助教材建设必须要做大量艰苦细致的实践教学比照工作,要经历通过对大量的本土少数民族或地域声乐曲目的收集、整理、筛选、加工、创作,再以一个或数个类别原生态民歌为主体,通过教学实践逐步形成系统和特色声乐教学曲集的过程。这是一个艰苦和细致的工作。以广西壮族民歌为例,曲调有数百种,其中有单声部、二声部和三声部,又以百余种的二声部山歌最为普遍和富有特色,内容丰富,种类繁多,创作手法高妙,形式独特,风格各异。这众多的种类不可能全部进入教材,可选择最具代表性的“嘹歌”为主体,在歌词、音词旋律、节奏、演唱形式的整理加工后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创作、形成具有壮族和西南地域特色系列的高师声乐教学曲目。另诸如云贵的苗族、侗族大歌,藏、蒙、维、回等少数民族的山歌和各不同地域的民间歌谣,也都可以在收集、整理、筛选、加工后成为高师声乐辅助教学曲目。
  其次,具有少数民族音乐特点的系统性的合唱、声乐组合的教学曲目是目前高师声乐教学最为缺乏的方面,而这也是最能体现少数民族音乐传承发展的内容。在近年来的几届青歌赛中,原生态声乐组合和少数民族音乐特色明显的演唱所受到的欢迎已经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佐证。高师声乐教学中的本土和校本教材建设应当以此为重点。以少数民族原生态民歌为主体编写的合唱、重唱教材虽然比独唱教材难度更大些,但也具有良好的基础,因为少数民族的原生态民歌本身就有十分奇特与和谐的和声效果,稍加整理就是优秀的声乐组合教材。因此,从适应实际教学出发,在合唱、重唱教材编写中将更多更大的力量放在有关多声部原生态声乐素材的收集整理加工创作上是必须的。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原生态民歌本身演唱时的特点,教材的编写不能只局限于单纯曲调谱面集成,更应该形成独唱、合唱、组合三者结合的并带有如队形、动作、服饰、演唱特点等详细系统解析的专门教学内容材料,建立具有特点的发声、用声的演唱评价标准、教学概念等教学要求,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有关教学曲集系列以供教学之用。
  最后,声乐辅助教材的建设和系统化要在根据高师声乐教学特点和少数民族具体情况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的、有自己特色的声乐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的框架下逐步丰富完善,同时,还要学习和参考其他兄弟院校有关方面的成功经验,有针对性有目的地实施曲目调整。另外,声乐辅助教材的教学可作为校本课程设置,也可结合高师原有的声乐必修课进行或者以专业选修课的形式单独开设,也可穿插到《民族民问音乐》课程当中。只有这样,才能使民族地域音乐传承发展为主线的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成为推进高师音乐教育改革的切实途径。
  
  2、器乐教学
  教育部高师音乐学专业教学指导方案把钢琴作为器乐必修课,把笛子、二胡、琵琶等民族器乐作为选修课,在少数民族地区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本地域民族器乐课程。目前,适合于本土和少数民族特点的器乐教学存在着教学内容匮乏、无系统教材的问题,因此。高师器乐教学中少数民族音乐元素的强化十分必要,高师的器乐教学改革主要就在于要对民族民间器乐演奏课程进行开发,突出少数民族音乐教育、民族地域特色器乐音乐传承发展这一亮点。
  首先,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和学院的力量,选择本地主要少数民族地域的一些有代表性的特色乐器和曲目作为对象,在进行筛选、比较和研究后确定所要选择的教学乐器,然后一方面从乐器本身出发,从材料的选择、形状的设计等方面人手进行改良,努力提高民族民间乐器的音质、拓宽其音域、提高其艺术表现能力;另一方面从其演奏手法、技巧、演奏曲目人手,进一步凸显其独特而鲜明的民

《论高师音乐教学改革与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发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论高师音乐教学改革与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发展.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