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工作心得体会 > 内容

跨时代的教育改革家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2-06 06:06:44     阅读:


  摘 要: 张之洞是晚清最热心兴学的封疆大吏,主持制定中国第一部新式学制以及在《劝学篇》中对“中体西用”的总结都足以让他在中国教育史上占据一席之地。通过对中国教育史教材百年编写的研究,可以看到张之洞的身影从无到有、并愈加重要的变化,展现出这一位跨时代的教育家身影在中国教育史学界留下的深深足迹。
  关键词: 张之洞;教育改革家;中国教育史;教材
  中图分类号:G40-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615(2018)03-0118-05
  DOI:10.15958/j.cnki.jywhlt.2018.03.024
  张之洞乃晚清重臣,清流派的首领,洋务派的主要代表人物。1889年,《申报》在《劝学篇》面世之际刊发《读南皮张制军<劝学篇>书后》,开启了张之洞研究序幕。由于张之洞一生在教育方面足迹颇丰,从20世纪20年代末,教育学界就开始关注张之洞的办学活动和教育主张。同时,通过高等院校“中国教育史”教材的编写出版,张之洞在教育学界的影响力逐渐扩大。
  一、民国阶段:初启时期
  清末民初,黄绍箕、柳诒徵的《中国教育史》出版,但一直到1935年,在各大高等院校出版的中国教育史教材中,洋务运动及张之洞并未进入其叙述范围。如陈翊林所著的《中国教育史》(1921.07)对1861年后三十年的教育发展进行研究,却未涉及洋务时期的教育内容;毛邦伟的《中国教育史》(1932.09)论及范围从远古到明清,但也未涉及洋务教育;方秉性所编的《中国教育史》(1937.06)一书更是记述了从远古到民国时期的教育发展,但同样未涉及洋务运动和张之洞的内容。毛邦伟曾任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和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校长,方秉性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督学,这些教材从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教育史学界未对张之洞形成普遍关注。
  教育学界较早关注张之洞的是舒新城,舒新城所编的《近代中国教育史料》1929年出版,虽非中国教育史的教材,但也是在教育界影响很大的参考书。此书从教育变革的角度出发,将同治初年至民国十五年定位为“仿西洋教育制度”的时期,其中叙述了洋务时期的教育及活动,列举了同文馆、张之洞创办的自强学堂等新式学堂,另外还提及了张之洞奏请创设陆军及铁路学堂事折。
  陈东原的《中国教育史》(1936.07)应是较早专门关注到张之洞教育思想的中国教育史著作,陈先生在书中阐述了《劝学篇》的颁布以及张之洞的教育思想,对张之洞在派遣留学生、创设学堂与款筹经费、废止膏火与速成师资、中学为体之教育标准都进行了阐述。陈先生192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教育系,后留学美国,1937年回国后历任各大学教授和教育行政官员,他对张之洞的教育研究已经奠定了较为全面的基础,涉及到张之洞重要的教育活动和教育思想。他评价“张之洞其人一生与清末提倡教育甚有关系”,并从张之洞的生平思想变化阶段来看张之洞的教育贡献:第一时期注重设书院,整顿传统教育;第二时期注重改书院为学堂,派遣留学生,提倡教育。评价“张之洞在传统教育基础上学习西学,其也有不少消极影响”,“对西方文化不彻底的接受,主张中学为体,为守旧者抵制西学有了辩词,在灌输西洋文化以革利弊之时,张之洞的主张无异于固步自封,阻碍新教育之进步。”
  王凤喈所著的《中国教育史》(1945.03)乃是教育部审定的部定大学用书,该书对张之洞的研究是放在“第四编近代教育”中统一阐述的,此编着重论述“近代教育的特点及产生、论述学校教育制度之演进、近代学校教育行政之演进、近代教育思想之演进”,涉及到张之洞的内容有创办新式学堂、建立新学制、“中体西用”的教育主张。该书高度评价张之洞,赞曰:“对于学制有整个之计划者,当推张之洞”
  综观民国时段,张之洞的身影在中国教育史的教材中从无到有,他在派遣留学生、办新式学堂、改革学制等近代重大教育事件中的重要作用得到了认可,其“中体西用”的教育思想得到重点关注。中国教育史学界对张之洞教育活动、教育贡献一开始就给予了较高评价,其批判之声主要集中在中体西用思想的影响方面。
  二、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成熟时期
  文革以后,全国高等师范院校中国教育史学科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开始恢复,60年代编写的一批教材相继问世,许多新编教材亦相继涌现,张之洞在教育学界得到了更多关注并获得一席之地。
  北京师范大学毛礼锐主编的《中国教育史简编》(1984.11)中,将洋务运动时期的教育定为“新教育”,将主张兴“西学”的张之洞和李鸿章作为洋务运动新教育的代表,重点介绍了他们创建新型学校、推动留学教育,以及张之洞在《劝学篇》中阐述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观点。其中,对包括张之洞创办的自强学堂等新型学校的评价很高,认为“新型学校的建立,是中国新教育的萌芽,是资本主义教育制度在中国实施的先声”。
  曲阜师范大学教育史学家陶愚川在《中国教育史比较研究(近代部分)》(1985.12)中将张之洞教育思想和洋务运动教育思想放在一起论述,对张之洞的教育思想首先论述了其“旧学为体”的思想;其次论述了“新学为用”的思想,强调其在“中体西用”的基础上改革學校的贡献。本书有两个观点值得关注,一是相较于学界普遍使用的“中”与“西”,本书采用了张之洞在《劝学篇》中一开始提出的“旧”与“新”的提法;二是对张之洞的西学为体有较多关注,特别是其中的西政思想。作者认为“张之洞的某些主张和左宗棠的有些相似,其实他的思想实际上以西学为主,以西方的科学来造就一批能维护封建制度,从而达到其变法自强的目的。他的思想在近代教育的发展上起到了推动作用”。
  曾泽主编的《中国教育史简编》(1986.05)一书对张之洞的研究是放于洋务运动教育中一起阐述的,肯定张之洞是兴办洋务教育的主要代表人物,对中体西用论的评价认为其“基础是效忠清室,而它又是一种具有一定变革倾向的封建传统思想,在历史上起到过限定的进步作用。传播了西方资本主义文化,达到了开通风气的作用”。

《跨时代的教育改革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跨时代的教育改革家.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