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工作心得体会 > 内容

浅谈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人格塑造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09-19 06:09:16     阅读:


  【摘要】:通过对人格塑造在中学生心理健康教学中渗透的意义开展分析,本文明确了现阶段我国中学生塑造人格过程中受环境作用的元素,以三个方面为切入点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人格塑造的融合方式进行探究。旨在为行业内相关人员提供参考建议,有助于我国中学生心理健康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初中阶段 心理健康教育 人格塑造
  前言:现阶段,中学生离家出走、对学习产生厌倦心理、内心焦虑等事件频频发生,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威胁到学生的正常成长。实质上心理健康教学的目的是想要培养符合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让学生走向社会时,能够适应社会给予的生存环境。因此,必须要重视塑造学生的人格,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一、中学生人格塑造的影响因素
  一是自我意识。学生进入初中阶段,开始对自我外在的仪容仪表和内在气质进行关注,但自身的发展往往与学生的期望值相差太多,容易与老师和同学之间产生冲突,再加上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身体发育阶段,非常敏感,对于人际关系、日常生活的相关活动处于紧张状态。
  二是家庭教育。一方面,家长本身与家长间磨合的人格影响着学生的人格形成。若家长对学生的控制欲望过强,学生会形成被动性较强、依赖感较强、过分懦弱的人格;若家长对学生采用放养式管理,学生会形成不成熟、不独立、容易胡闹的人格;若家长对学生的管理相对民主,学生会形成活泼可爱、知书达理、善于交际的人格。另一方面,教育方式的选择影响着学生的人格养成。研究表明:现阶段的家庭教育关注点在培养能力上。也就是说,家长对成绩的关注度较高,对学生的人格培养没有进行特别的教育,致使学生成为学霸但无法与人进行交际,影响学生的终生发展[1]。
  三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在学校和社会这两个场所中,舆论与学生人格养成具有非常重要的关系。在学校生活和学习的过程中,同龄人间的舆论和评价可以影响学生的人格形成,同时老师与学生人格的匹配系数也能够影响学生的人格养成;在社会生活中,良好的舆论环境是学生三观发展的基础,能够帮助学生理解生而为人的意义和价值。
  二、人格塑造在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策略
  (一)强化学生头脑中的认知教育
  只有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才能够以公正、公平的眼光看待社会问题及自身问题,提升自身对行为的控制和调节能力。学生塑造人格的過程实际上就是三观的延伸发展,不仅为学生发展提供动力,还能够促进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所以,老师应该关注学生的认知教育和理性教育,可以开展相应形式的活动与学生一起分析社会现象和生活事物,如心理健康课堂教学、知识讲座、社会调查等等。学生在分析的过程中,督促其用积极、成熟的眼光来审视事件,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形成良好的人格。例如:老师可以让学生对真实案例进行分析,如成绩较好的某同学由于考试发挥失常,心理压力过大导致其跳楼。事件的本身与中学生的日常生活比较贴近,老师可以与学生一起讨论缓解心理压力的方式,让学生学会自我调节和鼓励,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
  (二)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
  塑造学生人格的终生追求主要有自尊、自强、自立三部分组成。学生在塑造人格的过程中优化了自己的态度,使学生养成积极向上、思想进取的良好品格,继而面对生活和学习给予的挑战。所以,老师应该开展针对性较强的教育活动,让学生从感兴趣的小事中取得成功,提升自身的自信心。在人格塑造良好环境的影响下,学生改善了自身品行中不思进取、自卑懦弱的消极心理,提升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安全系数。例如:老师可以在心理课堂教育中将学生分组亲自动手做一个板凳,学生在合理分工中完成作业,具有较强的成就感。在小组合作制造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了自身的各项能力,心理健康朝着正向的方向发展。
  (三)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外活动
  仅仅通过课堂和学校的努力对中学生的人格进行塑造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课外活动的积极配合。课外活动具有全面性和丰富性,能够为学生搭建一个适合学生人格和心理发展的平台供其学习,学生在思维碰撞中感知社会的脉搏,理解团结协作的重要性。基于此,政府需要配合学校举办一些社会活动,如体育比赛、文艺演出、参观等等。调动学生的社交主动性,使其养成良好的交际能力,强化社交在学生人格塑造的地位。例如:政府可以在特殊的节日开展参观当地烈士陵园活动,让学生感受到我们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都是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我们应该学会珍惜,积极的学习文化知识,回报学校和社会对我们的培养[2]。
  对于一些心理健康存在缺陷的中学生,老师和家长应该积极的对其进行引导和关怀。作为学校,应该加强对心理健康诊室的资金投入,当发现学生存在心里问题时及时进行科学的治疗;作为老师,应该保持敏锐的眼光,对学生的在校生活和学习进行观察,与学生保持良好的互动关系;作为家长,应该学习一些心理学的常识和治疗技巧,对学生心理不健康的部分给予特殊关注,让学生感受到来自四面八方的爱,消除其不健康的人格,强化独立在中学生心中的地位。
  结论: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环境的影响下,初中生心理健康教学方式需要不断的创新,培养学生人格的正向发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使学生能够在心理健康教学中形成正向的三观。让学生面对问题和困难时,能够正确的看待问题,以良好的心态,挖掘自身的能力去解决问题,继而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
  【参考文献】
  【1】熊少东.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与探索[J].神州,2011(5X):54-55.
  【2】张育红.关注心理健康 塑造健全人格[J].学园,2013(10):131.

《浅谈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人格塑造.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浅谈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人格塑造.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