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工作心得体会 > 内容

五年一贯制师范生见实习工作的问题\原因及对策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08-30 06:11:41     阅读:


  [摘要]见实习活动是师范生课程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而五年一贯制师范生的见实习仍存在一些问题:学生专业思想不稳定、专业素质水平有待提高、劳动意识淡薄、合作意识有待加强等。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以提高五年一贯制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整体素质,使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能够 “无缝对接”,文章结合教育实践经验,提出了德育引领,为师范生的发展奠定基础;加大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的力度,为学生就业做好准备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五年一贯制 师范生 见实习
  [作者简介]李克军(1966- ),男,江苏徐州人,徐州幼儿高等师范学校副校长,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小学教育与小学教师教育。(江苏 徐州 221004)
  [中图分类号]G6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0)27-0041-02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一)五年制师范生在见实习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需要指出的是,本文所提到的“师范生”均指五年一贯制高职类师范院校的学生。目前,江苏省已经完成了三级师范向两级师范的过渡,所培养的毕业生是五年一贯制的大专生(初中毕业后连读五年)。按照此类学校的课程计划,一般是安排学生在五年级下学期进行大实习(有的学校为了加大教育实践力度,将实习期延长为一学年)。笔者1988年开始长期在培养小学和学前教师的师范学校工作,对各个不同时期的师范生比较熟悉。关于五年制师范生的一些问题,主要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专业思想不稳定。21世纪以来,学校的办学规模扩大,师范生也全面进入了人才市场,“出口”不畅不仅影响了“入口”的质量,而且影响了在校师范生的思想稳定和专业思想的形成。面对学校的课程和所提出的培养目标,这些师范生缺乏学习动力,从而使学校的专业思想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例如,有的学生振振有词:“我想当老师,但又没有机会进入学校做老师,现在让我来学它又有什么用呢?这是让我在做无用功。”
  2.劳动意识淡薄。这是师范生中较为普遍的现象。虽然在进实习点之前,学校进行了相关的实习动员,并在实习期间反复强调各种规章制度。但有的实习生却还是不能严格遵守纪律要求,比较自由散漫。实习点办公室的卫生状况就是一个例证,在座谈会上,用人单位领导和教师提出:“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强调教师劳动特殊性的首要方面就是教师的示范性。因此,当代师范生不能眼高手低,不能好高骛远,要脚踏实地工作。
  3.专业素质有待提高。部分师范生的专业素质有待提高,主要表现为:欠缺独立钻研教材所需要的专业知识,不能很好地胜任课堂教学;教学基本功不过硬;在备课、上课等方面花的时间和精力明显不足;缺乏关于小学教育的感性知识,在教育方面的“智力”结构明显不合理。
  4.交流能力差,合作意识淡薄。据实习学校的领导、教师反映,有的师范生在倾听、理解、贯彻学校要求等方面表现出浮躁的心态;不善于根据不同的谈话对象和谈话内容选择恰当的表达形式,争取最佳的表达效果。师范生在和见、实习学校教师的接触中,自我意识强烈,缺乏合作、沟通的能力。
  (二)导致实习生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1.生源素质的问题。凡是报考五年一贯制高等师范学校的学生,一般是初中生中成绩中等的学生(个别专业的学生是成绩偏下者),也就是刚刚达到普通高中控制线的学生。江苏省规定高职学生的录取分数线应该控制在中考总分的60%以上。以江苏徐州2009年的情况为例,中考满分是736分,普通高中最低控制线应该是441分,理论上这也是高职录取分数线,而该市第一中学的录取线是683分,也就是说五年一贯制录取的学生一般要低于重点高中200分以上,因此,被高职院校录取的五年一贯制的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往往在学业上的表现不是很优秀。
  2.家庭教育的问题。一方面,人生的第一任老师是父母,父母本身的修养和家庭教养的方式,在子女的性格、习惯的形成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另一方面,由于子女的学业成绩不尽如人意,没有希望考上重点中学,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值也在不断降低。很多家庭选择高职教育不是出于深思熟虑,而是出于无奈,没有为子女进行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在这种情况下,学校教育得不到有力的配合,“独木难以成林”。
  3.五年制高师学校本身的问题。师范学校由中师升格为五年一贯制大专,培养人才的规格提升了,但由于2000年后在全国范围内取消了师范生分配制度,这带来了生源质量下降的现实问题,这两者之间的矛盾日趋明显。师范学校虽然顺利地升格,完成了历史的跨越,但是其发展的内涵、培养人才的模式尚未发生根本的改变。
  4.社会环境的影响。随着社会多元化的影响,青少年一代的教育问题越来越严峻。我们不可能让学生生活在真空状态,社会正处在转型期,多元价值观的碰撞和主流价值观的抉择需要一个过程,对处在身心发展过程中的学生来说,这是一种成长,也是一种考验,作为起着主导作用的学校和教师应该探索规律,积极地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
  5.个人方面的因素。除了上述外在因素,还有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这是比较关键的因素。这里要重点关注的是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问题,它表现在学生的学习、生活等各方面,即缺乏学习动机或者学习动机水平太低,没有进步的动机,也就谈不上学习和发展的主动性了。
  二、由五年一贯制师范生的见实习工作引发的思考
  (一)德育引领,为师范生的发展奠定基础
  1.重视学校的德育文化建设。随着社会的发展,“德”的内涵也在冲击和挑战中不断得到丰富。每一次传统与现代的撞击都可能对德育带来一定的影响,构建出一套新的德育体系,其实就是突破诸如传统与现代、主流与个性、合作与竞争、生存与发展、节俭与投资等的矛盾,从根本上重建德育文化。要允许多元价值观的存在,又要尽量引导学生符合主流价值观的要求;允许审美对象的丰富多元,又不忘中国传统文化以和谐为美的主旋律;既允许“生存”状态的人生定位,又引导“生活”和“生命”状态的高尚追求……这些既要成为教师德育理念的内涵,又要时刻影响着教师的德育行动方式。只有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面对过“多元”,理解了“多元”,并且学会了恰当选择,学校德育对于他们来说才是有效的,否则一旦离开了学校,他们就很容易陷入困扰之中。
  2.采取以体验为主的德育方法。五年一贯制高师学生的年龄一般为16~20岁,这些学生在中小学更多接受的是道德知识教育,很少在做中学。但道德知识和道德行为之间总是横亘着一条难以跨越的鸿沟,多数人知道应该怎样做但却做不到或不愿做。怎样在思想认识和行动方式之间架起一座桥梁,那就要靠体验,采取体验式的德育方法。体验式德育是要用学生已有的道德认识去直面实际场景,解决实际问题。通过一件具体的事情或活动,体验其过程,以及这个过程中所经历的各种情感,在自身获得情感体验的同时理解别人的感受,发现自身的不足,进而形成诸如同情、理解、互助、合作、自信、自尊、追求等方面品质。
  3.因材施教,目标引领。有这样一个案例:一名曾在一所高师学习的学生,就读于该校五年一贯制英语教育专业,他从不惹是生非,但包括英语在内的几乎所有学科都是经过补考才能过关,家长和教师甚至开始怀疑他的智力。出于无奈,家长把他送出国,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心想:真是待不下去再回来,总比这样不死不活的强。可是没想到,出国后,他不仅在第一时间把所有学科考试合格,而且获得了一份汉语培训的工作,顺利地拿到了签证。该学生出国前后的强烈反差告诉我们,只有当学生真正想学习的时候,教育教学才是有效的。而对于接受职前教育的学生来说,其学习的内部动力主要取决于是否有学习目标。他在国内的时候,不知自己将来想干什么、能干什么,而到了国外,他有了明确的目标,就是获得一份汉语培训工作。那么,从事这个职业所需的条件就成了他每天的必修课,每取得一项资格,都会为他下一步的努力注入新动力。

《五年一贯制师范生见实习工作的问题\原因及对策.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五年一贯制师范生见实习工作的问题\原因及对策.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