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读书心得体会 > 内容

和谐教育及其构建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1-11 07:25:35     阅读:


  摘要:和谐教育是与和谐社会相适应、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它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创新性、实践性、阶段性等特征。构建和谐教育,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大胆改革创新,使学校有特色,学生有特长和个性,能够全面和谐发展。
  关键词:教育;高等教育;和谐教育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04(2010)03-0010-03
  
  构建和谐社会是人类长期追求的美好理想,也是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构建和谐社会的主体是人,是全面和谐发展的人。和谐之人、和谐之心、和谐之理念,是铸就和谐社会的基本前提。而和谐之人的培养,离不开和谐教育的塑造。可见和谐教育作为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一、“和谐教育”思想的历史沿革
  
  (一)和谐教育思想的历史传承
  自从人类有教育活动以来,和谐教育思想就孕育其中。中国和谐教育思想可以追溯到孔子,他提出了“礼之用,和为贵”的和谐教育主张,集中体现在“六艺”教育实践中,即通过礼、乐、射、御、书、数的教学来完成和谐人格的培养。苟子主张用知识、才智、品质来全面、完美地培养“成人”。王守仁认为和谐教育思想乃是“先王立教之微意”,是我国自古以来兴教育之根本目的。康有为提出学生要在德智体几方面协调发展。蔡元培明确提出教育要“以世界观为终极目的,以美育为桥梁,要进行体、智、德、美四育和谐发展的教育”。陶行知主张手脑结合,知行统一。这些都是寓有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
  和谐教育思想在国外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雅典,最早阐述和谐教育的著作是柏拉图的《理想国》。柏拉图认为应通过德、智、体、美诸因素使受教育者养成“身心既美且善”的人。亚里士多德强调教育要与人的自然发展相适应,与人的心理发展相适应。充满人文主义精神的教育思想家洛克、卢梭均力倡和谐教育,希望培养多方面和谐发展、人格完美的人。傅立叶主张建立“和谐制”下的“协作教育”,使人的各种天赋和美德得到和谐发展。欧文则把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人同改造社会的目标直接联系起来,提出了“新和谐”的思想。近代教育之父夸美纽斯断言“人不过是身心两方面的一种和谐而已”,“我们可以毫不迟疑地说,人人都应该祈求自己具有一个健康的心灵,存在一个健康的身体里面。”爱因斯坦在他的《培养独立思考的教育》一文中说:“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且产生热诚的感情,那是最基本的。他必须对美和善有鲜明的辨别力。否则,他——连同他的专业知识——就更像是一条受过良好训练的狗,而不像一个和谐发展的人。”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长达三十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提出了实现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诸因素的结合,他主张把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密切结合起来,把课堂教学与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结合起来,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把教书和育人结合起来。
  总体来说,由于教育受制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认知水平等方面的局限,在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下,这些和谐教育思想都未能获得较好的实现,但却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思想财富。
  
  (二)当代和谐教育思想的提出
  1、和谐教育思想的提出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和谐社会的提出赋予了和谐教育新的内涵。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科学判断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深刻总结我们党促进社会和谐的历史经验,全面分析构建和谐社会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奋斗目标和任务。2007年党的十七大再次强调要加强“和谐社会”的建设。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和谐社会是指以人为主体的社会和谐发展状态,它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社会结构之间的和谐三个方面。在这种背景下提出“和谐教育”是教育系统对建设“和谐社会”战略构想的积极回应,是教育工作者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旗帜,实现崇高社会理想的主动参与。
  2、和谐教育思想的提出适应了我国社会转型期的需要。新中国成立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从温饱迈向小康,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改善,国民素质、公民意识、民主法制意识进一步增强,具备了构建和谐社会的良好环境和条件。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也引起了社会阶层的多样化,形成了多元化的利益主体,不同阶层不同群体间的利益冲突和行为失范,需要教育引导;多元文化和思想观念的相互碰撞和新旧观念的冲突,使人们产生了一系列思想上的困惑甚至混乱,需要教育疏导。社会的转型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立,迫切需要通过和谐教育传播和谐思想,引导和谐文化,形成和谐理念,创造和谐氛围,促进社会顺利转型和谐发展。
  3、和谐教育思想的提出是人们对现行教育的审视与反思。和谐教育思想的提出,是源于对现实教育经验的总结和一些不和谐现象的认识和反思。新中国60年中国教育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也存在一些不和谐现象。一是教育系统与经济、社会、自然的不和谐,教育发展不能很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人才供需矛盾突出;教育投入不足,教育资源稀缺,教育需求与供给矛盾突出,人民群众接受优质教育的强烈需求不能得到很好的满足。二是教育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不和谐。从教育思想观念、体制机制、内容形式和方法到具体的师与生、教与学、知与行等方面存在不和谐问题,使教育某些方面出现了异化。三是教育不能很好地满足人的全面和谐发展的需要。教育忽视人的个性培养和潜能的挖掘,存在“千校一面”、“万人一书”格式化、批量化培养现象,学校没有特色,学生缺乏个性和创新能力。上述问题只有构建和谐教育理论与实践体系,才能在更大范围、更高程度上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求,才能使教育自身更加优化与和谐,更好地满足人的全面和谐发展的需求。
  4、和谐教育思想的提出是人的全面和谐发展的必然选择。个体的身体、心理、品德、智力、知识、能力等方面及其相互之间关系的和谐,是最基本的和谐因素,关系到整体和谐社会的构建进程及完善程度。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些特征蕴含着对人的全面和谐发展的要求,体现了人的知识、道德、能力、情感、身体、心理的统一。从根本意义上讲,和谐社会是指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自身协调发展的社会,在这三对和谐关系中,人自身和谐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基本前提,同时又是自然与社会和谐的产物和终极目的。造就和谐的人,就是要使一个人有强健的体魄、健

《和谐教育及其构建.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和谐教育及其构建.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