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读书心得体会 > 内容

【学校管理案例分析及解决方案】 学校管理案例分析40例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20-01-16 12:07:54     阅读:

学校管理案例分析及解决方案 人们常说,有一个好校长就意味着有一所好学校。这就是说,校长是学校管理的中心人物。学校管理又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想把一所学校管理好主要靠校长所带领的工作团队,我认为校长应该做到以下方面。

一、管理宏观调控 学校管理千头万绪,校长不可能面面俱到,事必躬亲,要集中精力做大事,出思路、作决策、谋发展,不要在细枝末节上耽误工夫。要学会放权,让别人去做事,应当相信90%以上的事情别人比自己做得更好。授权的同时不忘授责,要量事授权,权责相当。校长的作用就是宏观调控,运筹帷幄,而不是抓权不放,主次不分。

二、视野高瞻远瞩 校长视界要高,立意要远,不为眼前薄雾所迷惑,看清楚目标,从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学生发展的高度领导学校,而不是拼时间、拼分数、拼健康。着手要低,就要脚踏实地,用心用力,把目标转化为行动,做好做实每一件小事,通过不断优化学校品质,实现从普通到优秀、从优秀到卓越的演变。每一所学校,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学校管理必须基于这个文化背景。校长的使命是传承、创新与发展学校文化,继承优秀的、发扬成功的、创新领先的。

三、决求同存异 任何决策、管理和改革,既需要赞同的声音,也需要批评的意见。赞同的声音可以给我们以信心和力量,反对的意见却会使我们更加理性和清醒。允许存在不同的声音,能够听进不同的声音,从不同的声音中提取智慧,形成和而不同、求同存异、兼容并包、和衷共济的气象,才是我们追求的管理境界。真正的学校管理,不在于制订了多少规章制度,也不在于制度的复杂化、精细化程度。制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人的发展提供支持、保障和服务,不是追求程式、控制和繁琐。繁琐的东西,往往令人生厌,简单明了的,常常更有效。崇尚科学、人文、简洁,把制度规范变成自觉操守,应当成为建设制度文化的价值取向。

四、用人扬长避短。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既有长处又有短处,既有优势又有劣势。要学会正确地识人、用人、评价人。不知人之短,不知人之长,不知人长中之短,不知人短中之长,则不可以用人、不可以教人。举贤荐能,用人之长,人才搭配,扬长补短,才是管理之精要。发现人才,培养人才,重用人才,学校便会人才辈出,因而具有了强劲的发展力。无容才之德,无识才之明,无用才之道,则天下无才,学校亦无发展可言。

五、待人嘘寒问暖 为政之要,唯在得人;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校长不要两只眼睛只盯着教师工作,把工作关系看作维系管理的唯一链条,没有感情的 管理只能是冷血管理,其效果肯定好不到哪里去。以人为本,就要时刻亲近教师、培养教师、服务教师,把教师冷暖记在心上,把教师业绩讲在面上,把教师需求落在实处,和教师同心协力、超越困难、共担责任、分享成功,则人心思上,学校昌盛。从这个意义上讲,关怀也是一种生产力。

六、对己严格自律 宽以待人。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必须做到,因为自己是主要负责人,有责任率先垂范;
自己能做到的,不一定要求别人必须做到,因为自己是校长,要努力做一个最优秀的人。要宽人、谅人、尊重人,而不是靠权力压制人、折腾人。胸怀坦荡,公道正派,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则风清气正,政令畅通,一呼百应。


  [学校管理案例分析]学校管理的50个案例

  篇一 : 学校管理的50个案例

  学校管理的50个案例

  学校管理的50个案例

  目 录

  第一辑 学校发展

  1.学校店面该不该出售

  2.新任校长抓什么

  3.如何应对中考改革

  4.办公楼设计方案的选择

  5.老校长遇到了新问题

  6.学校食堂如何进行改革

  7.校长抓教学还是抓建设

  8.学校门口的饮食摊

  9.可以用管理企业的方式管理学校吗 第二辑 用权与用干部

  10.学校的大小事务都由校长说了算吗

  11.校长经常插手教学工作合适吗

  12.新任校长改革校纪校规引发的困惑

  13.胡校长为什么没有做出业绩

  14.李校长的“无为而治”

  15.两所中学的“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会议

  16.正副主任之间的矛盾

  17.校长的越级指挥

  18.教导主任谁来当

  19.对语文组组长的惩罚

  20.校长的用人艺术

  第三辑 人事管理

  21.林老师能否被评为优秀教师

  22.青年教师的早操

  23.“刺儿头”老师

  24.黄老师的沮丧

  25.一场没有结束的争论

  26.“全勤”之争

  27.下午的签到该不该取消

  28.评职称引起的风波

  29.刘老师为什么不走了

  30.一项人事聘用工作的处理

  31.坚决不做文科班的班主任

  32.该不该补发奖金

  第四辑 德育管理

  33.如此处理考试作弊行吗

  34.该不该管校门口的交通安全问题

  35.如何关爱离异家庭的学生

  36.学校应不应该实行封闭式管理

  37.剪发风波

  38.新校长该怎么办?

  39.处理早恋问题的艺术

  40.农村学校德育工作的探索

  41.学生在校的安全由谁负责

  42.偷糖风波

  第五辑 教学管理

  43.办学条件不足,如何提高教学质量

  44.调班风波

  45.迟到的处分

  46.缺勤问题的处理

  47.教案展览还能办吗

  48.可以用简案代替教案吗

  49.“涂卡评分”带来的尴尬

  50.升学奖风波

  编者的话

  作为一种正规的教学和学习方式,案例教学或学习发端于美国的哈佛大学,最早应用于法律和医学教育领域,并获得巨大成功,后来被引入教育管理领域。性问题。如:“你何以作这样的判断?”“说出你这样处理的理由。”第五,实施性问题。如:”如果你是该校校长,你如何处理这个问题?”第六,轻重缓急问题。如:“你将按照什么顺序来

  处理这些问题?”第七,预测性问题。方式向本校教师筹借所差工程款,然后把店面出租,用租金按照教师入股多少给老师分红。会上,大家对两种方案进行了激烈的讨论。A副校长和B主任等赞同第一种方案,理由是:地方政府对学校的发展只是口头重视,投入极少。目前学校负债又多,政府部门都不管,我们还为它想那么远的事情干什么?我们这届班子还能干多久?集资和分红是个敏感问题,况且办报批手续也《艮麻烦。相比而言,出售店面省事省心。多数人主张第二种方案,理由是:第一,可以保住学校店面,有利于学校整体管理和为学校将来可持续发展储备资源;第二,学校既没有高利息负担,又能增加教师收入。

  由于两种主张僵持不下,校长没有马上定夺。会后,校长找到A和B谈话,谈了自己的看法,并劝说A、B考虑大多数人的意见,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顾全大局。A、B两人最后同意了校长的意见。第二次行政会议一致通过第二种方案,并上报教育局同意和财政局批准。

  思考题

  1.校长向本校教师筹款,出租学校店面这一做法合适吗?

  2.针对这两种不同意见,你认为校长的做法是否合适?

  3.如果你是校长,你将如何与持反对意见的A副校长和B主任进行沟通?

  4.如果你是校长,在这种情况下,你将如何解决学校资金紧张的问题?

  5.请运用教育管理学的相关理论,对校长的管理方式和领导风格进行分析。不仅如此,有时为了突出重点,管理者会有意识地在一段时间内集中精力做一件事情。案例中有两个因素值得注意:新校长和薄弱学校。对一个新校长和一个薄弱学校来说,需要采取一些能够很快见到明显成效的措施,让教职工、家长看到校长的管理风格和能力,看到学校的变化,进而振奋精神。显然,抓卫生工作见效快、成效明显,而抓教学工作则要很久才能见到成效。

  的确,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应该以教学为主,但这不是说其他工作无关紧要。学校管理的一般规律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总务工作服务于教学工作,它在学校工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学校不仅要抓教学这个中心环节,也要全面发展总务工作,为促进教学服务。如果学校环境太差,其他方面的工作解决不好,教学工作也无法进行。良好的环境可以振奋人心,提高师生的工作和学习效率。学校的中心环节是搞好教育、教学工作,任何严重影响学校教学的问题都要尽力解决。

  案例中,新任校长的第一件事就是抓清洁卫生工作,引发了教师的争议。从学校实际情况来看,该校校园凌乱不堪已经影响到学生和教师的教学生活。在这种情况下,只有解决好卫生清洁工作,才能使教学工作步人正轨。同时,卫生工作也是重要的教育因素。通过卫生工作,可以使学生形成讲卫生、爱整洁、有秩序的习惯和品质。

  在管理学上有一个公式:决策效果二决策质量X对决策的认可程度。意思是说,决策最终效果除了与决策的科学性有关外,还与决策的执行者对决策的认可程度密切相关。在学校管理的实际工作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作出决策的人往往不是决策的执行人,或者不是决策的唯一执行人。这种决策的最终效果并没有完全掌握在决策者手中,决策的执行者对决策的认可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决策的最终效果。在这种情况下,决策者需要想办法提升相关者对决策的认可度。在案例中,同样是抓卫生工作,前后效果却是两样,原因就是认可度不同。此外,后来的决策有了比较详细的落实计划,而前者没有。

  从卫生工作本身来看,它贵在检查,并持之以恒。如果只有“大扫除”,只有临时突击,仍然不可能保持校园整洁。只有把卫生工作经常化、制度化,才会有一个整洁的环境。在案例中,抓卫生工作初始,校长用一天时间搞卫生清洁,并没有收到良好的效果,校园环境没有根本改观。由此,校长认识到卫生工作的特点,通过制订校园环境整顿计划,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效。

  在卫生工作取得一定成果后,校长如何开展下一步工作呢?我们知道,校长的职责是主持学校所有的工作,但是时间、精力、知识和能力又不允许校长样样都干,所以校长的领导主要是思想领导、组织领导。对于该案例,校长下一步的工作,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要继续保持卫生工作的成果并不断推进,同时把工作重心转到教育教学上来;二、规划好学校的发展蓝图,并争取全体教职工的认可和承诺;三、健全和完善学校的组织体系,选拔合适的人才承担各级各类管理岗位;四、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打造规范高效的教育教学秩序。在具体工作中,校长围绕教学工作推动学校全局工作时,要讲究领导艺术,提高领导水平,包括要善于决断、善于用人、善于团结干部,善于运用时间等。这也需要校长带领学校领导班子不断进修提高。

  3.如何应对中考改革

  案例

  C校是一所农村学校,有大约400名学生。[)5年前,学校还非常红火,有教师30人,教学成绩在各农村学校中也名列前茅。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区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城乡间教师和学生流动日益频繁,该校的学生和老师大量流入城市学校。5年里,C校老师通过择优选调考试进城10人。其中英语学科先后走了4人,致使8个教学班,只有2名英语专业毕业的老师,其余英语老师都是“半路出家”或“赶鸭子上架”的:一名历史专业出身的,一名经过短短几个月英语培训选拔上来的。当然,学校的语文、数学学科仍然很强,在该区考试年年保持第一,并且平均分、优秀率远远高于其他同类学校。

  2006年,学校所在市实施了新课改后的第一次中考改革。根据上级精神,中考不再像往年那样计算语、数、英、生、理、化、体育七科总分,而只计算语、数、英三科总分。在这种情况下,农村学校雪上加霜,占优势的理科和体育不计入总分,无疑意味着成绩大幅度地下滑。5月份,市里第一轮质量检查考试,C校第一名排到全市500多名。这意味着今年中考C校有可能会出现无一人考上重点中学的情况。其原因是,C校的语文、数学虽然保持优势地位,但英语成绩最高的只有110分,而全市最好的学校英语平均分为120多分,个别班级甚至达到130分。

  考试成绩出来后,不止学生们大受打击,老师们也很沮丧,校长也一筹莫展,不知该如何是好。

  思考题

  1.试分析造成学校目前局面的原因。

  2.作为一所农村学校,要如何抓好师资队伍建设?

  3.如果你是该校校长,你如何改变学校的不利局面?

  案例分析

  这种现象在农村学校普遍存在,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中考改革对城镇学校更有利;其次,与城镇学校相比,农村学校在学生质量、师资队伍水平、教育教学设备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距。所以,农村学校要想使中考成绩达到城镇学校的水平甚至超越城镇学校是非常困难的。对这一点,农村学校领导和教师必须有清醒的认识,要发挥农村学校的特长,把学校办出特色。

  对于该案例,校长要关注的问题有四个:师资队伍特别是英语教师队伍建设问题,学生的英语学科成绩问题,学生的中考成绩问题和学生发展问题。

  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发展的根本性问题,也是学校发展的长远问题,不能一蹴而就,必须花大力气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一方面,学校要通过各种办法引进高水平教师,首先要争取上级主管部门支持,分配专业教师特别是英语专业教师。另一方面,要通过教研组建设、校内外培训、市县和校本教研等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如以老带新、以强带弱、互相学习、送出去进修、参加市县区教研活动等。

  英语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当务之急,也是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难点,因为目前我国英语教师供应总量还很不足。英语教师队伍建设除了上面的措施外,还可以考虑大学生志愿者项目。由于政策引导,一些大学毕业生甚至研究生在毕业后会到落后地区支教。如果学校确实因为资金等问题影响到师资的吸引和保留,校领导可以争取这些项目,缓解英语教师紧缺的局面。

  关于如何提高学生英语成绩,应该从教师、学生和教学技术手段三个方面做工作。从教师方面来看,由于教师专业水平很不平衡,更应该注意合理组合。同一个年级要尽量做到专业英语教师与非专业英语教师搭配,强化集体备课,由专业英语

  教师把关。[)同时,可以考虑大学生短期支教项目。目前有一些大学生自发组织一些农村支教活动,利用寒暑假时间义务到不发达地区给学生讲课。学校可以积极和外界联系,说出自己的需要,和一些大学建立特定的共建关系。这样不只可以让学生在假期参加补课,学习落后的课程,还可以让支教老师为学校现有的老师进行一些培训,帮助他们提高教学水平。这样长期坚持,也能收到显著的效果。 从学生方面来看,农村学生的优势是吃苦耐劳,意志力较强。学校可以考虑加大学生的课业量,适当增加英语课的课时。还可以为学生购买或选编一些好的学习和练习材料,让学生自学和自我训练。

  同时,学校应考虑提高英语教学的技术条件,以此来弥补师资不足和专业水平落后的问题。如配置英语远程教室、视听教室和必要的声像资料等。对于该案例,学校还要注意,中考成绩是各科成绩的综合反映,而不仅仅是一两科成绩的问题。所以,学校要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合理调配教师、时间等因素,强调发挥整体效率,取得好的综合成绩。

  由于先天不足和政策原因,农村学校在升学竞争上明显处于劣势。所以农村学校不仅要从升学上考虑学生的发展,还要从更广的范围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如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情趣和生活技能等。

  4.办公楼设计方案的选择

  案例

  某校地处城市中心,近几年发展迅速,办公用房和专业教室越来越紧张。经过多方筹资,再加上学校原有的积累,建设新办公楼的计划得以实施。在校园的显著位置清理出一片土地,用于建设新办公大楼。开始,校长办公会为新办公大楼建设定了几条原则:考虑到学校地处市中心,土地面积有限,而且寸土寸金,所以要尽量多出使用面积,以保证行政办公和专业教室的需要;要有特色,力争成为学校的标志性建筑;使用上要方便、节能、环保。

  为了保证建设质量,学校对楼房设计进行了内部招标。最初有7家设计单位投标,学校从中选择三家进入最后评标阶段。考虑到这是学校的大事,教师们也很关心,校长办公会研究决定广泛听取意见,充分发扬民主。于是便将三个方案在学校展示一个月,要求教师前去参观,并填写调查问卷。 一个月后,后勤部门对收集到的问卷进行整理。问卷的结果是,A方案61.7%,B方案15.4%,C方案22.9%。这个调查结果与建筑专家的意见有比较大的出入。专家认为A方案造型确实很有特点,但是存在致命的问题:一是容积率在三个方案中最低,二是按该方案建成的楼房使用不方便,最大的问题是采光很差。校长办公会开会研究认为,既然实施民主,就要尊重大家的意见。所以最后决定采用A方案。教职工对校长办公会的决定也很满意。

  经过一年半的紧张建设,大楼如期完工。但是等大楼投入使用后,教职工中逐渐出现了很大范围的埋怨。原来,该楼并没有很好地满足办公用房和专业教室的需要,专家说的采光差的问题也显现了出来。大家议论纷纷,说什么的都有。校长办公会专门开会研究了这个问题,觉得有必要向教职工作出说明。

  在一次全校大会上,学校主管领导专门就此事作了说明。他讲了该方案出台的过程,明确表示这是大家的意愿,是民主决策的结果。言外之意:不能全由领导负

  责任。

  思考题

  1.你如何评价整个事情的过程?

  2.你觉得这个问题采用民主投票的方式进行决策合适吗?

  3.你认为学校领导后来在全校大会上的表态恰当吗?

  案例分析

  从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该校建设办公大楼不仅是一个很大的工程,也是学校的一件大事。这一点学校领导是认识到了,而且对办公大楼进行了定位,并按照工程招标的方式进行了招标,而且通过问卷广泛征求教职工的意见。这些做法反映了学校领导的民主意识。但是最后的结果不好,而且学校领导的表态也是不合适的。问题出在学校领导错误地理解了民主决策。同时,案例反映的民主决策的范围及过程也有问题。

  平时我们讲民主管理,并不是大家都来管理,而是在决策意义上说的,即吸收群众参与决策或共同决策。民主有优点,也有缺点。民主的优点包括:能够集思广益,科学决策;由于参与广泛,能够提高对决策的认可度,进而提高对决策执行的承诺水平,提高决策执行效果;能够提高组织成员对组织的满意水平,进而调动组织成员的积极性。但是民主也有一些问题:耗费时间,增加时间成本;出现冒险偏移,增大组织的冒险水平;出现责任分摊,有可能降低决策的科学水平。正因为如此,民主要合理使用。

  实际上存在两种性质的民主,即政治民主和管理民主。政治民主的基本特点是:以民主为目的,民主是最高价值追求。政治民主的基本假设是:每个人有权决定自己的事情,也有能力决定自己的事情。政治民主追求的是:人人具有平等的参与权和表决权。政治民主强调民主的形式,如严谨的程序、必需的参与比例等。政治民主的权力在“民”,所以责任也在“民”。管理民主与政治民主不同。在管理民主中,民主是手段而非目的,之所以采取民主的方式,是为了取得管理成效,如通过集思广益提高决策的科学性,通过参与决策制定提高执行者和相关人员对决策的承诺水平,通过民主程序缓解矛盾,提高组织成员对组织的满意程度等。管理民主追求的是科学精神,而不是人文精神。

  管理民主也有两个基本假设:人的能力是不一样的,组织成员之间的权力分配是不一样的。正因为管理民主是以民主为手段,所以它不强调严格的民主形式。严格来讲,管理民主的“民主”是一种参与决策,参与的方式和程度都很灵活。在管理民主中,决策的权力是属于相关管理者的。正因为如此,决策的责任也应该由相关管理者来负担。

  在学校中,只有那些直接关系到每个职工切身利益的事务,如职工福利、集资建房等,或者虽然不是直接关系职工切身利益而首先与组织本身有关,但是组织规定必须通过职工代表大会的事务,如学校发展规划等,才需要采取政治民主的方式进行决策。在一所学校中,需要通过政治民主方式解决的事务不是很多,更多的是需要管理民主。但是在现实的学校管理中,管理者容易把该政治民主的事务按照管理民主的方式来解决,或者把本该管理民主的事务按照政治民主来对待。 在案例中,学校领导把本该采用管理民主的事务错误地使用了政治民主。建设办公楼,是学校的大事,广泛征求意见是对的。但是如何利用征求到的意见和建议则要慎重。因为建设学校办公大楼,首先是学校事务,而不是教职工的个人事务,最重要的是讲究科学性,而不是尊重大家的意见。学校领导简单地把大家的意见当成决策的根本依据,这是不对的。当然,如果民主的过程更合理一些,也许结

  果会有所不同。

  学校管理者要帮助教师树立以下三种意识:

  一是注意过渡。教师应帮助初一新生尽快适应学习、交友、生活上的变化,在教学上要循序渐进,要特别注意教授学习方法。班主任还应特别注意建设班集体。 二是注意帮助学生了解自我和他人。教师要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现阶段的生理、心理特点,并能觉察自己及他人的情绪,分析产生这些情绪的原因,学会设身处地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思考问题,理解别人的情感,并掌握调控情绪的适宜方法。

  三是注意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创设和谐、愉快的教学环境,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通过加强学科重要性和学习目的性的教育,引导学生对学习成绩进行积极归因,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等。

  6.学校食堂如何进行改革

  案例

  某校食堂就餐人员600人左右,食堂工作人员10人,外请一级厨师5人,保洁员1人。一年水电费在6万元左右,开支总费用在10万元左右,主要由学校负担。学校作了关于食堂满意度和改进措施的问卷调查,发现教师和学生对食堂满意程度不高。

  根据调查结果,并结合上级精神,学校领导初步决定对食堂进行社会承包——通过市场形式来运作食堂经营权,吸收社会民间资本搞活食堂。

  经过校职工代表大会讨论决定,食堂面向社会公开招标,采取租赁承包经营的企业化运作形式,既告别纯福利办伙食的经营模式,又不走以营利为目的的经营模式。不以承包费用多少作为确定承包商的依据,而注重审核投标方的资金能力、资质信誉、经营管理水平、技术水平、从业人员的素质及健康状况。学校领导进行了细致周密的部署:进行洽谈、实地考察、制定合同、利润合理分配。在食堂配套设施方面,如厨房设施、餐厅桌椅、餐具等,均田承包商承担,学校统一要求,以便形成整体化。承包商还需交纳风险抵押保证金5万元。学校根据在校生就餐数测算承包费,给承包商以足够空间使其利润控制在20%以内,第一年水、电费由学校承担,第;年学校承担水费,第三年承包商承担所有费用。承包商每月付给每位教师40元作为承包金,这样也解决了教师餐费补贴问题。 思考题

  1.根据学校对食堂满意度的问卷调查,你是否同意该校食堂社会化的管理模式?

  2.试对食堂由学校集中管理和社会化管理进行利弊分析。

  3.除招标投标外,食堂社会化还有哪些途径和形式?

  4.请分析学校后勤产业化、社会化之后可能面临的新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案例分析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以及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推行,我国中小学也同样面临着后勤服务模式落后、后勤社会化改革滞后、后勤负担沉重的状况。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制约中小学发展的瓶颈。在案例中,

  该校针对食堂管理模式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采取公开招标投标的方式运作食堂。[]食堂社会化管理是学校公共服务民营化的一种表现形式。

  在讨论案例之前,首先要明确我国中小学食堂社会化管理是在什么样的社会背景下进行的。长期以来,由于落后的生产力形成了学校办小社会的格局。计划经济体制模式下的供求关系表现为纯行政的管理体制、福利性质的供给服务方式,以及人、财、物资源的按计划配置。这种计划经济性质的中小学后勤工作,在快速集中人、财、物力,建立中小学后勤保障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而,随着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中小学师生员工对服务的期望不断提高,这种缺乏合理的调节机制,分配上奉行平均主义的食堂管理模式不仅难以适应发展的需要,而且变成了制约学校发展的阻碍因素。具体表现为:一是使学校的经济包袱沉重,二是分散了学校领导的精力,三是低水平、小而全的管理模式造成了人财物资源的浪费。

  在案例中,我们要讨论学校食堂社会化需要明确的几个问题。首先,要明确什么是“社会化”。社会化不仅是理论上的概念,更应具有具体内容。校园是个小社会、小市场。校外是个大社会、大市场,学校食堂社会化就是将食堂后勤纳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之中,使食堂后勤工作成为社会统一市场上具有教育特点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这是将小社会和大社会融为一体的过程,必须坚持为学校教学和师生服务的宗旨。

  其次,要明确食堂社会化的性质。食堂是学校后勤服务的主要内容,是保障教育、教学秩序正常运转必不可少的条件,是广大师生员工所必需的设施。学校进行食堂社会化改革,是使食堂服务更加符合市场规律的运作方式,以降低服务成本,逐步与市场经济接轨。通过社会化改革,提高食堂服务的质量和经济效益,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但需要明确的是,食堂社会化面对的是师生这一特殊的消费群体,不能把经济效益放在第一位。单纯追求利润,就背离了学校后勤改革的方向和宗旨。必须把追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统一起来,为师生员工办好事、办实事。 在案例中,学校采用招标、择优引进租赁承包经营模式。在食堂社会化改革的初期,租赁承包是一种典型的社会化模式。学校在尝试后勤社会化的过程中,必须完善招标投标的各个环节。因此,我们有必要讨论招标投标的重要步骤。服务合同的立约步骤大体包括以下12个方面:考虑实施合同外包、选择拟外包的服务、进行可行性研究、促进竞争、了解投标方意向和资质、规划雇员过渡、准备招标合同细则、进行公关活动、策划“管理者参与的竞争”、实施公平招标、评估标书和签约、监测评估和促进合同的履行。可以看出,食堂承包租赁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除了处理和解决食堂合同承包的一些技术性问题,还要考虑一些政策性问题,如合同承包是否有立法保障,怎样保证招标过程公开、公正,如何实现投标过程中利益相关者的回避等。

  在案例中,学校将食堂作为一项公益事业来抓,通过市场形式来运作食堂经营权,吸收社会、民间资本搞活食堂。因此,还必须考虑学校如何处理经营、管理与服务的关系。

  案例中学校实行的是通过市场提供服务,学校自主选择,教委宏观调控,行业自主管理,教委、学校、社会共同监督的学校食堂社会化管理新模式。食堂社会化之后,经营、管理的模式、方式、方法都必须作相应的调整和改变。经营由原来的纯福利经营向微利经营、成本经营、效益经营过渡。管理由原来传统的单一行政管理向企业化管理模式靠拢。因此,食堂后勤化需要更新经营观念,改变经营方式,提高经营水平。

  把食堂经营权通过招标投标的方式交给企业运作,这种新型的学校食堂经营方式必须通过科学的管理模式来实现。[]如果学校放松了对经营服务的管理,可能会导致企业把追求利润放在首位,而忽视了社会效益和公共服务性。

  将食堂承包并不意味着学校放弃责任。学校的责任就是为师生员工提供良好的后勤保障。但合同承包可能会带来典型的委托代理问题,即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学校的目标和经营者的目标可能不一致。经营者追求的可能是更多的利润和其他收益,而学校追求的是社会效益和公共服务的满意。因此,学校把食堂经营权交出后,要强化管理。只有加强管理才能有效地进行经营和服务。要树立经营和管理并重的观念,处理好食堂经营、管理和服务的关系。学校也需要为减少经营者的投机行为而付出监督成本,防范由承包商的投机行为而带来的损失。

  通过招标投标的方式将食堂承包只是学校后勤社会化的一种方式,还有诸如特许经营、补助、租赁等委托授权的手段和企业化管理、服务集团管理等模式。考虑到我国中小学管理的特殊性,目前中小学后勤管理还没有实现后勤服务集团化的模式,采用招标投标的方法将食堂租赁承包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社会化方式。 学校采用这一模式进行管理改革时,必须考虑到方方面面的因素,如明确产权、经营权和管理权的划分,明确食堂作为公共服务的福利性质,规范合同承包中的具体技术手段等。还要考虑到外部政策的因素和相关群体的利益调整,以实现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形成政府主导、学校参加、社会参与、市场引导的食堂社会化的良好局面。

  7.校长抓教学还是抓建设

  随着学校的发展,某校的硬件条件已不能适应办学需求,突出表现为校园环境需要改变,校舍需要更新,现代化的教学设备需要添置。

  为了改善办学条件,校长组织老师开设英语特色、足球特色寄宿制班,并将部分闲置教室外租,用以筹集资金。利用筹措到的资金,学校建设了全塑胶操场,使得师生不用再顶着黄沙上操,也不用再因雨雪而停止体育活动。既有利于师生身体健康,又改变了校园环境,并使得周围居民所形容的“沙源”得到彻底的改变。学校为此花掉150万元。随后教委规定中小学必须开设计算机课,于是学校又装设了多功能厅,安置了多媒体展示柜,添置了一个装机50台的计算机教室,并给全校20个教学班和专用教室都配备了电视和电脑,还建立了主控室。随着校本课程的开发,学校还开设了机器人小组,装备了机器人教室和科技教室。为了配合英语教学,学校还设置了语音教室。

  各种各样的基本建设,使得学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无论是接受教委督导,还是退休教师回校参观以及外校参观,或者家长开放日,学校均受到了好评。但是这些基础设施建设也花费了相当多的资金。

  与此同时,校长聘任了教育和教学两个副手,主抓教育和教学,带领教研组和全体教师进行软件建设。面对这样的变化,也有教师不满意,认为校长只重视硬件的改变,忽视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和学校的品牌建设与质量管理。学校硬件条件再好,教育、教学质量上不去,恐怕就会陷入危机。甚至有人写信上告至上级机关

  思考题

  1.你如何评价该校校长?请对案例作出相应分析。

  2.如果你是该校校长,面对学校发展的现状,你将采取何种措施建设和发展学校?

  3.对于教育教学和学校的硬件建设,校长应如何取得二者发展的平衡?

  4.如果你是该校校长,面对教师的不满,你将采取何种措施?

  5.结合案例,试对校长的职责进行讨论和分析。[)

  案例分析

  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长要求子女接受高质量学校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学生和家长对学校教育的期望不仅包括高质量的教学服务和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也包括舒适的校园环境和先进的教学设施。在本案例中,校长面对学校硬件设施不能满足办学需求的矛盾,积极改善办学条件,这是一种满足顾客需求的办学思路。但如何把改善硬件条件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结合起来,成为校长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在讨论案例之前,我们需要明确学校总务工作和教学工作之间的关系。改善校园环境和教学设备等基础设施,是学校总务工作的重要内容。如果教学设备和条件不准备好,教学工作就无法有效进行。做好总务工作是办好学校的重要条件。而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是学校工作中最经常、最大量和最基本的工作。以教学为主,是办好学校的基本规律之一。学校领导干部必须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用于管好教育教学工作。学校总务工作管理的一项重要原则就是为教学服务。学校硬件建设的目的就是服务于教学工作,为教学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

  在案例中,我们要讨论的核心问题是校长为改善办学条件所采取的措施是否合适,校长应如何取得学校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之间的平衡。我们可以运用教育管理学的相关理论进行分析。校长面对学校硬件设施不能满足办学需求的现状,作了两方面的改善:改善校园环境,改善教室设备。教与学是艰苦的脑力劳动,需要有一个良好的环境。因此,学校应该努力把校园建设得雅致洁净,以利于教学工作的进行。

  整洁的校容校貌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部分,它本身就有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而各种设备是教学工作所必需的物质条件。学校应尽可能地保证有教学工作所需要的各种设备,如教室的设备、实验室的设备、体育运动的设备等。这些教学设备都要根据需要与可能,尽量充实,以满足教学的需要。

  在案例中,校长负责建了全塑胶操场,使校园环境得到改善;根据教委开设计算机课的规定添置了计算机教室;根据校本课程开发的需要,添置了科技教室;根据英语教学的需要,设置了语音教室。这些硬件建设都是围绕教学需要这个中心来安排的,适应了学校当前的办学需求,促进了教育教学的顺利开展。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讲,校长为适应办学需求所采取的硬件建设措施是恰当的。

  但是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以教学为主,是办好学校的一条基本规律,是由学校工作的性质和任务决定的,因而校长要以主要精力抓好教学工作。以教学为主,这就要求学校各方面的工作都要为教学服务。硬件建设也不例外,也要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教学这个中心工作是和学校其他工作联系在一起的,没有教学所需要的设施的配合,教学工作也搞不好。片面强调哪项工作,学校的中心工作都不可能搞好。

  在案例中,校长花大力气整顿校容校貌,添置教学设施,重点在硬件建设方面,虽然在教学工作上聘任了两个副手,抓教学建设,却没有采取具体的措施对教育教学工作进行大力改善,因此引起了许多教师的不满。从这个角度讲,校长的工作有点顾此失彼。学校进行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是否有先后次序,在某一段时间内是否要把其中一项放在重点位置,要根据学校的现实状况和需求进行权衡。但是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放松对教学质量的建设和管

  理。[]在案例中,在学校硬件条件滞后的时期,环境和设施的改善是学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但即使如此也仍然不能放松教育教学工作。必须使学校的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相互协调,使硬件建设服务于软件建设。即使在学校进行硬件建设的攻坚阶段,也不能放松以教育教学为主的原则。

  我们也可以从校长职责的角度对案例进行分析。根据《全国中小学校长任职条件和岗位要求》,中小学校长的主要职责为: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领导和组织教学工作,德育、体育卫生、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工作;领导总务工作;培养和提高教师;人事管理工作等。可以说,校长要对学校的工作全面负责。因此,校长不仅要抓学校的建设工作,也要抓教育教学工作。

  关于学校教学建设方面的工作,校长也要充分地讲究领导艺术,要做到集权与分权相结合,实施授权管理,要鼓励学校其他领导和教师参与到学校的管理工作中来。在软件建设方面,要建立和健全教学管理系统,充分发挥有关机构的作用。教学副校长和教导主任是校长管理教学工作的主要助手。因此校长应认真挑选助手,充分信任和依靠助手。双方步调一致,配合默契,是管好教学的关键。在案例中,校长聘任了教育、教学两个助手,全力抓教育教学,带领全体教师改善教育质量,这种做法是可取的。

  而在硬件建设方面,也要坚持勤俭办学的原则。我国教育经费有限,学校任何时候都应贯彻勤俭办学的原则。这不仅是财经上的需求,也是教育上的需要。要合理使用学校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在经费使用上,要做到精打细算,少花钱,多办事;在基本建设中,要贯彻经济、实用的方针。教学上急需的设备、仪器,只要经费允许,该购置的就要购置,但要厉行节约,防止讲排场、讲气派等铺张浪费行为。

  在案例中,我们还需要注意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校长在进行学校建设和管理的过程中必须注重领导方式和领导艺术,包括协调人际关系的技巧、授权的艺术等。一个成熟的领导者能自然、贴切地将行之有效的方式和方法融于自己的各项工作中,圆满完成学校的工作。案例中的校长进行硬件建设造成许多教师的不满,甚至有人写信向上级机关告状。校长如果能把这一时期学校建设的重点告知学校的广大教师,充分运用授权的艺术和协调人际关系的技巧,动员并鼓励教师参与到学校建设中来,并制定学校的发展规划和发展前景,同时抓教育质量和师资培养的工作,这一问题就可能避免。

  8.学校门口的饮食摊

  案例

  S中学地处县城东部,周边是高密度的居民生活区。该地区居民多是蓝领阶层:下岗工人、菜农、进城民工、小商贩。

  全校有3叩0多名学生,200多名教职员工,是一个庞大的消费群体。学校周边也就成为小商小贩们的钟情之地。他们选择的是长不足30米、宽6米的校门口。在这个学生上学放学的唯一通道上,齐刷刷地摆出了30多个各式各样的饮食摊。沿街两边低矮破旧的店铺,多是针对学生而开设的饮食店、文具店、书店、录像厅??总之目标很明确,都是做学生和部分老师的生意。有人戏说“S学校养活了东关一条街”。

  小商小贩占道,给学生和教职工进出校门带来了极大的不便。每天上学放学时,校门口喧嚣吵闹,拥挤不堪。由于过于拥挤,曾几次出现饮食摊被掀倒,学生被烫伤的事故。

  为保证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学生安全,学校领导曾多次找到有关部门,要求依法治理校门口的无证经营现象。最后,该校变“堵”为“疏”,结果达到了目的。从这个案例中可以看出学校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忽视了学校管理的主要对象。开始的时候有些本末倒置,把工作重点放在禁止摊贩营业上面。可是只要学生有需求,摊贩受到利益的驱使还是会想方设法地兜售产品,以至于学校的治理工作一直收效甚微。问题的根源在于学校忽视了管理的主要对象——学生,在策略上采取了非人本化的管理手段。

  人本化的管理,是我国古已有之的管理思想。它是在研究人们心理和行为的基础上,采用非强制性方式,在人们心中产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力,从而把组织意志变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其功能重在协调、激励、互补、软控制。其实质是重视人的价值,强调被管理者的主体地位与人格尊严,倡导人的思想解放与个性张扬。“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早已为多数管理者所熟悉,但在现实中却常常被忽视。 该校为了取缔学校门口的饮食摊,不准学生在校门口买零食,并对违反规定的学生进行处罚,却忽视了对学生好习惯的培养。处罚是治标的常用手段,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事实上,中小学生处于青春期,心理变化起伏很大,当他们每天经过五花八门的饮食摊时,要抵御其诱惑十分艰难。这一点,就是成年人也很难做到。即使学生知道要遵守学校纪律,但也只是对学校规定条文的理解,并没有从心理上接受为什么不准在校门口买零食的现实。

  学校的“人本管理”最终要落实到学生身上。在净化校园周边环境的工作中,开始时管理者眼里只有校门口的饮食摊,忽视了管理主体的存在,将希望寄托在靠上级文件约束,靠有关单位行政干预和学校纪律的约束威力上,而忽视了学生这个主体,其效果不佳是必然的。

  在学校的实际管理工作中,还有一个主体人群也是学校管理的重点。那就是学校的教师和员工。教职工的主体地位与人格尊严,应体现在学校管理的每一个环节中。相比而言,教职员工的思想觉悟、认知能力都远在学生之上。大多数教职员工不会故意在校门口买零食,但并不排除图方便省事或者为变换一下口味等偶尔购买一次。他们的“偶尔”对学生的影响实际上非常大——身教甚于言传,因为在学生心目中,老师是对的。

  对于学校管理者而言,如果一味地维护领导者的权威,无视人的存在,最终可能导致教师用一种简单的方式,对抗管理者简单的管理。让教师感受到校园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是学校管理者的工作重点之一。在案例中,学校通过召开教职员工的“治理献策会”,让教职员工参与治理校园周边环境,除了激发出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外,还激发出了他们的主动精神和创造意识。同时,这也增强了学校管理的透明度,使他们对学校管理更具信任感和归属感,将学校领导与教职员工连成了一个整体。

  与此同时,学校可以采取双管齐下的办法,一方面,从根本上对学生进行教育,另一方面,积极开展公共关系活动,来帮助更好地解决问题。学校领导开展公共关系活动既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实行校长负责制、进一步推进民主管理的要求,同时还是进行教育改革和加强学校自身建设的要求。事实证明,学校只有加强公关力度,才能创造“内求团结,外求发展”的局面,才能赢得公众的广泛信任和支持,才能尽快朝向名校目标迈进。

  领导者公共关系的对象不言而喻是公众,即与学校这个主体利益相关并且相互影响的个人、群体或组织的总和。不同性质的学校,其公众的确定是不能一概而论的。学校公众一般具有相对性、动态性、多重性的特点。从公众构成因素来看,大体可分为六种类型:

  1.学校内部公众。[)如果没有这个作为基础,外部公共关系活动就无法开展。

  2.政府及所属教育行政部门公众。学校领导者能否摆正和协调好上下级关系,对解决各种人事问题、财经问题、管理问题等是至关重要的。

  3.直接关系公众。这类公众主要包括学生家长和用人单位等群体。处理好这类关系是学校兴旺发达的具体标志。

  4.社区公众。主要指学校所在地周围的居民和街道、派出所、医院、商店、工厂等。学校应该争取其支持和帮助。

  5.同行公众。同类学校之间既是竞争关系,又是合作关系,他们的相互宣传往往具有特殊的效果。

  6.新闻传播媒介公众。高明的领导者总是尽可能地加强与报刊、电台、电视台的联系。通过舆论树立学校形象是一条十分有效的途径。

  在确定公关对象之后,要进一步制定公关目标。领导者的公关目标和学校的公关目标是一致的。学校公关目标一般由三部分构成:创造良好的社会公共环境,树立良好的学校形象,促进学校教育的整体发展。学校公关目标具有三方面功能:指导作用——学校公共目标规定了领导者和全体教职工的行动方向,具有行动纲领的作用。激励作用——明确、可行的公关目标能鼓舞人们的士气,激发人们的动机和工作的积极性。标准作用——公关目标可以作为评估工作绩效的衡量尺度或标准,能起到促进工作更加规范化和标准化的作用。

  鉴于学校公关活动的多样性,以及公关追求目标的不同,在制定目标时可以进一步划分为长期、中期和短期目标。案例中的学校要解决校园门口环境治理问题,积极开展公关活动,取得有关部门的支持也是有必要的。学校没有行政执法权力,也没有相应的人力、物力、财力与小商小贩们打“运动战、持久战”,这些都要依靠一定的公关活动来获得。该校曾多次找到有关部门,要求依法治理校门口的无证经营现象,也与当地居委会协调,由学校提供经费,请居委会帮忙维持秩序,这些措施都是合理的。只是开始的时候,没有抓住学校管理工作的重点,忽视丁学生的人本教育。更加合理的方法应该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同时,辅助以上述措施。

  9.可以用管理企业的方式管理学校吗

  案例

  C中学在当地非常有名, 已经连续四年升学率全市第一。为了更深入地推进学校改革和发展,经当地政府批准,学校开始进行办学体制改革。2002年A公司向该校投资3000万元入股,学校改制,成为国有民办学校,在全省范围内招生。随后,A公司采用了一系列管理企业的做法运作学校。

  首先,A公司将自己的经营人才注入C中学,主要进行学校经营和成本核算,但不干涉具体教育教学过程。学校积极推行IS09000质量管理体系,并通过了IS09000质量体系认证。

  第二件事是A公司积极开展学校营销和学校品牌建设活动,并委托B公司具体实施。A公司认为目前教育竞争越来越激烈,谁先把品牌塑造好,在未来3--5年内就可以坐收其利,成为市场的主导,否则就会被无情地淘汰。A公司还认为,从商业的角度来看,学校出卖的是教育服务。这种服务也可以当作一种商品来营销,企业常规的营销体系完全适用于学校的推广。

  B公司进入学校后,与学生和教师分别进行座谈,以了解学校的情况。而后,他们具体做了以下几件事:编写学校故事。B公司调查发现该校教师非常敬业,

  有许多感人的故事,他们就把这些写成故事汇编对外散发;学校建校40多年,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许多该校出来的学生在中央任职,或成为大使级人物,该校还有个12岁的学生考进中科院的少年班,B公司便把这些有突出成就的学生筛选出来,编辑个人事迹对外发行。[)对学校的办学模式和教学模式重新包装。如教学模式采用联读,国内两年,国外两年;对于考上北大、清华的学生,学校返还三年择校费;考不上大学免费复读一年等。在当地媒体投放广告,并进行多渠道宣传,包括开展学生家长见面会等活动。

  特别有意思的是,该校还参加了全省春季房展会,在房展会上进行招生和品牌宣传,并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吸引了一大批外地的家长和学生。

  经过一系列的企业化运作,学校招生和经营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思考题

  1.工商企业与学校有哪些区别?这些区别是否必然决定学校管理与企业管理的不同?

  2.用管企业的方式来运作学校与用传统的学校管理方式来运作学校,谁更有利于学校取得竞争优势?

  3.用管企业的方式来运作学校,其利弊何在?

  4.简要分析该校的品牌营销策略。

  案例分析

  案例中的学校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学校,即企业出资进行改制,虽然还是学校,但实际上已经成为企业的一部分,而且成为企业营利的一部分。应该说该校已经不同于传统的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学校了。尽管如此,这个案例仍然具有典型性,引发了我们的思考:企业的管理方式适合学校吗?

  其实,现代管理学的绝大多数理论都是发端于工商企业的,然后逐渐应用到非营利组织并改进着非营利组织的管理和管理理论。当今学校管理学以及现实中指导学校管理实践的很多理论都是从企业管理理论中发展而来的,而且这种趋势还在加强。一些学校管理者时常抱怨:理论脱离实际,企业的管理学理论不适合学校组织。但是,该案例却让我们看到了企业管理方式应用于学校组织的巨大潜力。 用企业的方式运作学校在国外已有多年的历史,如美国的爱迪生学校集团。他们从事的具体业务是管理公立学校和学区,旨在提高美国的初等和中等教育水平。公立学校和学区以特许学校的方式加入爱迪生学校集团。他们则负责这些特许学校的运行、学区的管理等,同时开办各种课外辅导课程。同时,他们通过与办学质量较差的学校和学区签立合同,来帮助这些学校和学区提高学生的成绩。爱迪生学校集团是一家上市公司,讲求经济效益和成本核算。因此美国的教育界批评他们发展过于迅速,在上市之后,考虑得更多的是股东的利益,而非学生的利益。 其实,工商企业的管理方式不仅对于私营学校组织有用,对于普通的中小学也有借鉴意义。典型的工商管理模式是经营管理的方式。这种管理方式强调严谨的管理规则,甚至是标准化的管理,如IS09000质量管理体系,强调成本效益分析,强调应对竞争和快速变化,强调作出战略以应对复杂局面。当然,这种管理方式也是工商企业自身发展的一种结果。传统的学校是非营利的、缓慢变化的、相对封闭没有什么竞争的。这样的学校也造就了传统的学校管理这样一种简单的行政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方式不以营利为目的,以教学为主,以遵循教育规律为主,以经验为主。

  但我们必须看到,今天的学校已经不同于传统学校。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学校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学校变得越来越复杂。当今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已经

  驶入了快车道,学校也被裹挟着进入了快速变化时代,学校升降的速度都明显加快。[)由于优质生源的稀缺以及教育资源的有限,学校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那种应对缓慢变化、封闭状态、以教学为主的传统学校管理模式已经难以应付现代学校所面对的巨大挑战,必须引入经营的理念和操作模式。

  当然,企业的经营管理方式也会给学校教育带来一些冲击,如过分重视经济效益而忽视社会效益,运用标准化的操作方式而忽视教育的个性需求等。这就需要在运用经营管理理念和方式时加以注意。

  在案例中,学校还采取了品牌促销战略,这一点传统的学校也很少运用。传统的学校往往相信“好酒不怕巷子深”。从一般的角度来看,品牌是一个名称、概念、标记、符号或设计,或者是它们的组合,其目的是识别某个销售者或某群销售者的产品或服务,并使之同竞争对手的产品和服务区别开来。品牌价值是用户或消费者对品牌整体实力的全面心理反应,分为消费者的可感知情感利益和功能利益,它是与某一品牌相联系的品牌资产的总和。

  品牌促销战略通常包括品牌定位和品牌促销实施两个方面。该校的品牌定位是:教育是一种服务,把学校建成国际化学校。该校的品牌促销手段有:广告促销——考上北大、清华,返还三年择校费,考不上大学免费复读一年等促销方式,以及在省会春季的房展会上进行招生和品牌宣传。产品组合——教学模式采用联读,国外两年,国内两年等,并改名和重新包装。服务提供——教师非常敬业,真正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有许多感人的故事;学校升学率已经连续四年成为该市的第一名。整体经验——学校建校40多年,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许多该校出来的学生在中央任职,或成为大使级人物;该校还有个12岁的学生考进中科院的少年班。同时,开展学生家长见面会等活动,增加交流渠道。

  10.学校的大小事务都由校长说了算吗

  11.校长经常插手教学工作合适吗

  12.新任校长改革校纪校规引发的困惑

  13.胡校长为什么没有做出业绩

  14.李校长的“无为而治”

  15.两所中学的“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会议

  16.正副主任之间的矛盾

  17.校长的越级指挥

  18.教导主任谁来当

  19.对语文组组长的惩罚

  20.校长的用人艺术

  10.学校的大小事务都由校长说了算吗

  案例

  李校长今年35岁,当过班主任、年级组长,还做过三年的教导主任。半年前在一次调整领导班子时,他被任命为校长,主持一所有24个教学班的初中的工作。 李校长是一个很有特点的年轻校长,平时对自己要求严格,能够以身作则。他有强烈的事业心和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一心一意想把学校搞好。他精力充沛,能力强,做教师时,是地区有名的品牌教师,在教育教学上有自己的一套。上任以

  来,他保持了自己一贯的工作作风,兢兢业业,雷厉风行,真抓实干,希望经过自己的努力,使学校在短时间内有较大的变化。。李校长认为地点选择不好,应放在操场边的围墙附近。总务主任却认为,放在操场围墙边离办公楼太远,不利于教师上下班存取自行车。可是李校长还是坚持让总务主任把自行车棚地址改了。总务主任很不高兴,认为这纯属自己的管辖范围,校长不应该过分干涉。

  期中考试前,几位教师向李校长反映,学校活动安排太多,牵扯了学生和教师过多精力,影响了教学。李校长认为反映得有道理,就建议政教处把一些活动推迟到期中考试以后。政教主任说:“工作计划是开学时制订的,再说教育教学同样重要。”李校长便说:“先把活动往后推,具体如何安排我们开会商量。”政教主任只好按校长的意思办。

  一学期下来,学校领导班子其他几位成员的工作主动性明显下降,该自己做主的事也不再做主了,什么问题都来请示校长。教职工们看到其他领导都不管事,有什么问题就直接找到校长反映解决。结果弄得李校长手忙脚乱,焦头烂额。李校长也感到什么地方出了问题,陷入了沉思??

  思考题

  1.校长拥有学校的最终决策权,但这是不是说什么都必须由校长说了算呢?

  2.分析李校长工作中的失误之处,并陈述你的理由。

  3.如果你是李校长,你如何扭转目前的被动局面?

  案例分析

  案例中的李校长有很多优点:对自己要求严格,能够以身作则;有强烈的事业心和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一心一意想把学校搞好;精力充沛,能力强;兢兢业业,雷厉风行,真抓实干。应该说,李校长是一位懂教育、敬业的校长。但是其管理知识和能力却严重不足,造成管理失误。

  管理者们常常会面对一些问题,有些是自己发现的,有些是下级提交的,有些是上级交办的。但面对问题是一回事,要不要你自己来决策并处理又是另一回事。正确的人作错误的决策会导致决策失效,错误的人作正确的决策,同样会降低决策的效果,甚至也会导致决策失败。这里涉及的是决策极限,即该由谁作出决策的问题。

  任何一个组织都会对权限进行划分,不同层次、不同部门的管理者有不同的权力范围。这就决定了不同管理者的不同决策范围和处理问题的权限。对本不该自己负责的问题作决策,超越自己的权限作决策,会破坏组织的运行秩序,影响甚至伤害他人的情绪;而对本该自己负责的问题,不去行使权力进行决策或采取推脱的战术,属于放弃责任,同样会给组织带来危害。如果把决策过程区分为方案设计和拍板定案两个环节,那么最能够体现决策权的是拍板定案环节。作为组织一

  定层面负责人的管理者,遇到问题不能坐视不理,但一定要清楚自己在各种决策中的地位。然而,学校管理中也会存在多余的“困惑”。不客气地说,我们有的学校管理者常庸人自扰。因此,有必要提出来:学校管理,让不该困惑的“困惑”走开。

  案例中的贾校长到任不久,就发现原有校纪校规中确有不少不尽合理之处,需要改革。但他觉得先要找到一个能引起震动的突破口,而且要改得公平合理,令人信服。终于他选中了一条规定:本校无论干部还是教师,凡上班迟到者,一律扣当月奖金1元。他觉得这规定貌似公平,其实不然。斟酌再三,认为这条一定得改。因为1元钱虽少,但让教师觉得不公、不服、气不顺,就会影响到工作积极性。于是他正式宣布,教师迟到不再扣奖金,并说明了理由??教师们对这一举措都鼓掌欢迎。可随后增加的新校规,老师们对之却反应冷淡。这样的改革到最后让贾校长“皱起了眉头”,不知下一步该怎么办。作为一名新上任的校长,没能新官上任三把火,反而使老师们产生抵触心理,不能不说这第一步路没有走好。 在任何一个组织中,新领导上任都应该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注意树立形象。新领导给人的第一印象至关重要,这将对领导者以后的工作产生长久的影响。一般说来,新领导要给人以决心干一番事业、虚心好学、真抓实干以及民主廉洁等形象。

  2.从调查研究人手。无论是以何种方式上任的新领导,都希望可以在上任之初就烧“三把火”.有了权力以后就急于大干一场。这种热情是对的,但是切忌急于求成。要烧好“三把火”,一定要先备足“柴草”,即了解学校之前和现在的状况,了解下属的情况,并按照新职务的要求正确分析自己,以扬长避短。

  3.选准工作的突破口。经过调查研究了解了学校各方面情况之后,就要综合分析情况,全面分析,作出判断,选好突破口。突破口选得准,就能旗开得胜。否则,就可能影响以后的工作,造成被动局面。由于各校情况不同,工作重点和矛盾焦点都不一样,所以选择突破口要从实际出发,灵活决定。有的学校适合从健全领导班子抓起,有的适合从制定规划目标抓起,有的则适合从解决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开始。

  其实,以上三点案例中的贾校长都注意到了。首先,他想做一件令人信服的事情以获得威信,于是研究了学校的各项校规校纪,发现了很多不合理之处,并选择了一个他认为必须改革的地方作为突破口。应该说贾校长的出发点是很好的,但是却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主要原因大概如下:一是贾校长对于突破口的选取过于专断,在制定改革方案的时候没有做好调查研究工作。他没有广泛征求大家的意见,而是自己认为怎么对就怎么来,没能让大家信服。二是新规定的制定和执行过于草率,没有了解老师们的问题所在,比如老师为什么早退,是否有合理原因。在没有了解情况时一概惩罚,其实与之前的老规定一样,是不合理的。三是管理重心有误。教师的工作不是计时计件的工作,在时间上管束教师不是教育管理的重心。因此,我们是不主张在上下班上“管死”教师的。作为学校管理者,在一些非核心的事情上对教师大做文章,再为这些文章做得不好而“困惑”,实属不必。

  学校管理管什么?一句老话,应该抓牛鼻子。比如在教学管理这一块,就该着力抓集体备课、基础教案和课堂作业。抓集体备课、基础教案,就要从提前进行集体备课开始,要求主备人与学科组所有教师都要初备课,集体研讨时反对形式主义,提倡“顶真较劲”;强调主备人试教与对基础教案的个性化修改,增加主备教案定稿的严肃性,到集体备课电子档案的建立??我们一着不让,管出实效。

  抓课堂作业,从选题的布置,到作业无抄袭,再到导师式辅导,我们着力于精化、美化、优化??这些才是真正值得管理者困惑的事情。

  思考题

  1.组织中的领导应该具备哪些基本素质?具体到学校中呢?

  2.胡校长在学校管理的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

  3.分层次教学的方法可取吗?

  4.教育成果到底该如何衡量?成绩可以作为衡量标准吗?

  案例分析

  校长在学校领宇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他是办学的掌舵者,是改革创新的设计者,是学校管理的组织者,是优秀教师的培养者,是教育科研的领路者。这就要求校长具有较高的素质,包括:具有坚定的政治信念和端正的教育思想;具有良好60思想道德修养和诚实、公正、无私的品质;具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爱岗敬业,勇于改革创新;具有丰富的领导和管理经验,善于决策;能遵循教育规律有效开展工作,坚持以教学为中心,积极工作,讲求实效。

  下面,我们对照上述校长应具备的素质来具体分析一下胡校长之所以没有做出业绩的自身原因。

  第一,缺乏较强的决策能力。

  学校管理决策过程是一个科学的过程,有规律可循。一般来说,这个过程应包括四个步骤,即情报搜集、方案设计、方案抉择和执行审查。胡校长在没有认真研究的情况下,就制定了教师岗位负责制和学生分层次教育的措施,而且没经讨论验证便急于付诸实施。由于前期考虑不周全,实施时问题也就凸现出来,比如,教具不能及时到位,使得教学计划不能落实。

  第二,理论知识不够全面深入。

  胡校长制定决策的依据,表面上看都来自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但是他对苏

  氏的教育思想却没有理解透彻,只是断章取义罢了。

  思考题

  1.如果你是校长,针对教委关于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试点计划,将怎样组织召开年级组长、教研室主任会议?

  2.请运用教育管理学的相关理论,对两所中学校长的领导方式和领导风格进行分析。

  3.请运用决策理论,对校长如何主持好决策性会议、如何实现决策科学化进行分

  析。 思考题

  1.如果你是案例中的教学副校长,第一次遇到校长越级指挥的事情你会怎么想?如果这种情况一再发生,你又会怎么想?

  2.当政教主任来找你询问意见的时候,你会怎么做?

  3.你也会去找校长谈话吗?如果会,你会怎么和校长沟通?

  4.如果你是案例中的政教主任,当接到校长的命令后,你会怎么处理?

  5.请站在局外人的角度评价校长、副校长和政教主任的做法。

  6.你觉得工作联系和日常生活中的人际联系一样吗?如果不一样,区别何在?

  7.你认为三角联系和直线联系哪个更有利于工作?

  8.你觉得案例中这一现象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呢?

  案例分析

  案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校长与教学副校长之间的矛盾。校长没有按照组织结构设计的管理层次来进行管理,而是错误地把工作联系混同于日常生活中的人际联系。实际上,这两者有着明确的不同。前者遵循自上而下的金字塔等级模式,层层分工明确;后者则较为随意,没有严格规定。在工作中如果不明确职责分工,就会造成混乱的局面,而且使原本和睦的人际关系遭到破坏。作为校长,不能使组织拥有强大的凝聚力,也就不能有效地领导众多教职员工朝向同一个目标努力。

  该案例涉及组织结构设计的问题。所谓组织结构,就是组织中正式确定的使工作任务得以分解、组合和协调的框架体系。组织结构设计对于一个组织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明确了需要完成的工作是什么,并且将工作合理划分,以避免重复、浪费、冲突和资源的滥用;它规定了工作的合理流程,建立了沟通渠道,提供了协调机制,使各项工作专注于完成目标,并且强化了计划和控制。案例中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该校的组织结构设计不够明晰,且现有的设计方案也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执行。究其根本原因,是校长缺乏组织结构设计方面以及管理权限划分方面的理论知识,从而导致管理混乱。

  无论是在企业里还是在学校中,任何一个领导者都不可能做到事事亲力亲为,而是要遵循清晰的职、责、权层次,根据一定的原则将任务逐级布置下去由下属完成。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允许越级指挥,否则日常管理工作都应该按照事先设计的组织结构进行。只有这样才能发挥管理的最大效率。如果领导无论大小事情都直接过问,则会分散个人精力,导致管理不力,最终会妨碍组织的发展。

  具体到学校工作中,校长应负责的是学校整体发展规划和一些大政方针的制定,所制定的决策是方向性的而非细节性的。全新的管理理念认为“管理最少的政府是最好的政府”,这句话运用到学校工作中也同样适用——管理最少的校长才是最好的校长。

  校长作为一名领导者,不可能事必躬亲,必须将权力交给信任的下属,必须敢于放权、懂得授权,学会通过下属来完成工作目标。而且在这一过程中,要考虑到各个下属的分工,不仅增加其责任感,也给予其发挥才能的空间,唯有这样才能使下属有序分担任务。

  18.教导主任谁来当

  案例

  学校领导班子聚在办公室里激烈地争论着。原来老教导主任已近退休,需要推选出新的人员接替。会前刘校长已经找了一些人谈话,让他们谈谈对学校发展、干部配备、教学工作的看法。在这些人中,徐老师提出的一系列建议都很不错,特别是对教学工作的认识很有见地。对此刘校长非常欣赏,有心让徐老师接任教导主任。然而在领导班子的讨论中,大多数人没有提名徐老师当教导主任,而是提了李老师。当刘校长提出让徐老师接任教导处主任时,大家议论纷纷,反对的声音很大。反对的理由是,徐老师太过清高,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不适合做管理工作;而李老师人缘好,有很强的交际能力,和上下都谈得来。

  针对不同意见,刘校长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中。学校是建校时间不长的近郊中学,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设备不完善。徐老师是前几年分配来的重点大学毕业生,思想比较活跃,学识水平较高,讲课很受学生欢迎,他所担任的数学课成绩尤为突出。另外,徐老师多次上公开课,在教学中大胆改革创新,他的教学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过,并受到有关领导的肯定。像他这样的高材生因为没有门路而被分配到普通中学不可能没有牢骚。徐老师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自视清高,与同事的关系处理得不太理想,这大概是他没有被提名的主要原因。李老师的能力和学识水平一般,但他待人随和,同大多数领导和同事都谈得来,人缘比较好,这是他被提名的主要原因。

  刘校长认真地把两人的长短作了对比,并给大家讲了一个故事。在美国南北战争期间,林肯总统决定任命格兰特为北部联军总司令。在作出任命前,许多人警告林肯,说格兰特好喝酒,可能会贻误战机。林肯总统却说:“如果我知道他喜欢什么牌子的酒,我一定给他送去两大桶。”林肯并不是不知道喝酒误事,但他是在多次吸取教训之后才作出这个决定的。在此之前,林肯总统任命了几个各方面都很好的人做北部联军总司令,结果他们都被南部李将军手下那些只有一技之长的人打得落花流水。林肯总统力排众议,任命格兰特为北部联军总司令。事实证明,这一任命成为美国南北战争的转折点。听完刘校长的故事后,大家都开始重新思考这个问题。最后大家统一了认识,同意任命徐老师为教导处主任。 思考题

  1.你是否同意刘校长让徐老师当教导主任的做法?为什么?

  2.学校领导决定任用学校中层管理者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3.请运用教育管理学的相关理论分析校长该如何知人用人?

  案例分析

  我国实行校长负责制以后,校长在人事管理方面的自主权扩大了,如何知人用人是很重要的领导艺术。案例中的校长任用年轻但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的徐老师担任教导主任,而没有任用待人随和的李老师,这涉及校长如何知人善任的问题。

  在讨论案例之前,首先需要了解学校人力资源管理的原则。[)学校选拔基层管理干部,是学校人力资源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第一,拓展型原则。当代学校人事管理工作是在开放、竞争的环境中进行的,要使人力资源开发做出成效,首先要改变传统的人事管理思维模式,不能使用能力不强的“好人”。新的人力资源管理必须立足于学校事业的长远发展,利用一切可能的政策和机会,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

  第二,用人之长原则。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教职工都有其个性特点和才能上的优势,只有充分发挥所有人的特点,使其相互配合,互相补充,才有助于实现学校工作的整体优化。

  第三,重视绩效的原则。重视绩效就是重视工作的成果和工作的效率,强调以对学校实际贡献的大小作为衡量、评价和奖惩教职工的标准。绩效是衡量人才的重要尺度之一,依据绩效标准任用教师可以提高大家的成就意识。同时,重视绩效为人才竞争提供了客观标准。坚持这一原则,可使教职工的竞争合理、公平,有利于抵制和克服人才使用上的不正之风。

  第四,竞争性原则。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思想状态是不断变化的,工作成绩也在逐步提高,为了使教师保持最佳工作状态,适度竞争是必要的。只有在人事管理中择优录用,优才优用,才能有效地将组织目标转换成个人目标,激起教职工的干劲和创新精神。也只有这样才能区分好与差,才能树立起良好的学校风气,才能增强学校的活力。但是竞争要适当,不能将竞争绝对化。

  第五,合理结构的原则。结构是指构成事物的各种要素的关系及组合顺序。同样的要素形成不同的关系结构会产生不同方向和不同效率的功能。学校选拔干部不仅要从个体着眼,还要从教职工的整体效用出发,合理选择和配备各级领导干部。合理结构是指学校教职工队伍的配备一定要考虑学校发展的需要,形成以老带新,以新继老的局面,以利学校干部队伍的稳定。学校教职工队伍的结构要考虑以下内容:数量结构、年龄结构、能力结构、专业结构、性格结构和知识结构。 在此,我们要讨论的核心问题是校长如何知人善任。知人善任,适才适所。知人,就是对人的德、才、学、识、体进行全面了解,并公正地评价一个人的全部历史和现实表现。善任就是任人唯贤,察能授职,量才录用,用得其所。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首先,校长要进行职务分析。职务分析是校长选拔学校领导干部的前提。校长在选拔学校干部时要对学校的教师状况进行考察,从中获得有关信息。校长还需要对管理职务进行分析,定义学校组织中的职务以及履行该职务所需的行为与能力。这项工作要取得成绩,需要教师具备什么样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在案例中,校长采取与教师逐个面谈的方式对教师状况作了考察。通过考察校长明确了选拔教导主任的标准,也明确了成为教导主任所应具备的条件,在此基础上初步确定了候选人。

  其次,校长要量才使用。不要大材小用,也不要小材大用,这是用人的一条基本原则。管理学有一条原理叫作能力相称原理,意思是能力与职务要相称。在案例中,校长通过考察了解到徐老师对教学工作很有见解,自身专业能力也比较强,而李老师虽然待人随和,但学识和能力都一般。相比较而言,徐老师的知识、能力达到了职务要求。

  再次,校长要用其所长。用人之所长,避人之所短是管理学特别强调的一个问题。任何人都不可能是完美的,但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学校管理者在用人时,却往往只看短处,不看长处;或者不考虑人的长处,随意安排,以致出现了学非所用、用非所长的人才浪费问题。用其所长,就是善于发挥人的特长和优势,扬长避短,

  而不强其所难;善对所短,就是敢于起用有缺点的人,能容其所短,并注意用、育结合,扬其长而克其短。[]

  该案例就是校长用人扬长避短的例子。虽然徐老师的人际关系一般,但是校长仍然起用他,因为他在学识、专业能力、管理思路等方面有其自身的长处。

  校长在选拔、任用学校领导干部时,还应注意的一点就是要做到人尽其才,使每个人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要有一套教育人、培养人的计划、办法和措施,竭诚帮助教职工进步,创造条件使他们的才能得以发挥。人尽其才的另一方面还包括补人之短,对有所不足的基层干部可以通过培训弥补其不足。在案例中,校长选拔年轻有能力的徐老师任教导主任后,在发挥其所长的同时,还应该通过人才的培养和教育等措施来补其所短,使其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19.对语文组组长的惩罚

  案例

  某校语文教师刘老师,35岁左右,教学能力 非常强,校长非常欣赏她,提拔她为学校语文组组长。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刘老师所带的班级为市实验样本班。由于自己是学校语文组组长,再加上所带班是样本班,所以刘老师工作非常努力,教学成绩非常突出。但在一次期中抽测中,她所带的班级没有取得理想成绩,这使她非常着急。于是,她私下把本班的语文成绩作了修改。在作试卷分析时,同组的老师把刘老师私自修改考试成绩的事告发了。校长私下里和刘老师交换了意见,也表示了对刘老师的理解。针对此事,学校作出决定,在学期末扣发刘老师的一部分奖金作为惩罚,但没有对她进行公开批评。

  在新的一学期里,刘老师更加小心翼翼,对待教学更加一丝不苟。然而由于她的心情过于急切,以致她在处理本班学生的问题时,与家长发生了争执。这件事在学校闹得沸沸扬扬,刘老师的心情沮丧到了极点。学期考评时,刘老师为了让自己班级的成绩位列年级第一,再次私自修改了个别学生的分数??学校仍没有公开批评,只是在学期末给刘老师降了一级岗位工资。经过这两次事情,刘老师作为学校语文组组长的威信降到了最低,语文组的工作很难继续开展。

  新的学年即将到来,学校领导班子的其他成员一直建议校长找刘老师好好谈谈。校长采纳了建议,决定找刘老师谈话。但校长工作繁忙,在开学前没有找刘老师谈话,只是在开学初的全体教职工大会上宣布聘请同组的王老师为学校语文组组长。会后一周,校长找到刘老师,在全体行政班子会上对其进行批评教育,并要求刘老师协助王老师把学校语文教研组工作做好。

  思考题

  1.请运用教育管理学的相关理论分析刘老师不断修改成绩的动机。

  2.你认为校长在处理刘老师修改成绩一事上所采取的做法是否合理?为什么?

  3.为什么校长对刘老师的处罚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4.你认为校长在免去刘老师学校语文组组长职务时所采取的做法合适吗?

  5.如果你是该校校长,你将如何就刘老师修改成绩一事对其作出处理?

  6.请运用学校管理方法的理论,分析校长在教师管理方法方面应注意什么。 案例分析

  调动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是学校领导工作的一项经常性任务。一个优秀的学校领导人一定要懂得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从何而来,并且要善于使用各种手段处理好教职工的心理挫折,以调动他们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能否做到这一点,是衡量领导者水平的一个重要尺度。

  在讨论案例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动机和需要。动机是个体希望通过努力而实现组织目标的愿望,其前提条件是这种努力能够满足个体的某些需要。需要是指一种内部状态,它使人感到某种结果具有吸引力。当需要未被满足时就会产生紧张感,进而激发个体的内驱力。这种内驱力会导致个体寻求特定目标的行为。需要是激发人们积极性的原动力,但当它没有目标指向时,也只是潜在的动力。只有当需要转化为动机时,即成为直接引起、推动和维持人的活动以实现一定目标的动因时,才是现实的动力。该案例我们要讨论的核心问题之一,是校长对刘老师的经济惩罚为什么没能阻止她的错误行为。可以依据动机理论解释分析。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刘老师采取了消极措施面对工作所带来的挫折压力,此时,学校领导者应该积极帮助教职工消除遭受挫折后的不良表现。

  校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要正确认识和理解教师的挫折及表现。教师遭受挫折后的不良表现与正常状态下的表现有很大不同,遭受挫折后教师的表现往往带有情绪性,甚至会采取一些消极措施。这时领导需要对其进行帮助和引导,而不能疏远或打击,要豁达大度,满腔热情地给予帮助,创造解决问题的气氛。第二,创造条件让受挫者将情绪释放出来。校长可以通过私下交谈的方式让教师诉说自己的不满。第三,针对受挫原因,想办法改善受挫者的处境,尽可能消除那些引起挫折和冲突的因素。

  在案例中,校长最终免去了刘老师学校语文组组长的职务。这不但没有解决问题,反而会使刘老师遭受到更加强烈的挫折感,对学校工作十分不利。因此,在学校教师管理中,校长要掌握教师行为的规律,进而影响和指导教师的行为。要从人的动机理论出发,运用正确的工作方法,采取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注意与科学管理方法的配合,把说服教育与行政措施、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结合起来,处理好教职工的挫折,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20.校长的用人艺术

  案例

  某中学吴老师的教学业务水平高,工作能力强,在学校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学校交给他的工作都能按时保质完成,他不仅在学生中有威信,也深得家长信任。但他总是爱与领导抬杠,发表一些“高见”。学校工作确实难做,有时难免会出一些问题,他就抓着不放,那种傲气实在让人难以接受。

  学校进行课改实验,成立课改实验领导小组,按惯例校长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副校长、教务主任依次排列为组员,但是小组也需要有一线教学的教师,于是请到了吴老师。吴老师爽快地答应了,同时又提出一个条件:“要我参加行,要给我一定的权力,这样我才能调动其他人。”校长考虑后,同意了他的要求,任命他为课改实验领导小组副组长。果然,他不负众望,出色地带领老师们进行课改实验,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思考题

  1.作为校长,如何让吴老师发挥自身的优势,为学校的发展作出贡献?

  2.如果你是校长,如何处理好与吴老师的关系?

  3.请运用教育管理学的相关理论,对学校领导的用人风格和艺术进行分析。 案例分析

  学校领导者的职责之一就是科学选用和培养干部,概括来讲就是用人才。干部队伍是学校的支柱和中枢。建设好干部队伍,学校工作就能全盘皆活。校长要在选、用、养三方面苦心经营。选任干部要准确,要慧眼识人,任用那些能力强、有群众基础的人,但是也要妥善使用那些“尤妙”人才。案例中的吴老师教学工作能力强,但又是一个“刺儿头”型的人物。对于这样的人才,校长采取了大胆放权,用其所长的用人艺术。

  该案例我们要讨论的核心问题是校长的用人原则和艺术。我国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后,校长在人事管理方面的自主权扩大了,如何知人用人,是很重要的领导艺术。学校领导者要做到“知人善任”。所谓知人,就是了解人,知人是善任的前提。要善任,必须先知人。不知人,就谈不上善任。但要做到知人并非易事,学

  校领导首先要明晰下属的风格。[)在一个健康的学校组织中,下属被看成是联合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的合作者。事实上,好的下属和好的领导一样,是由动机、智慧、毅力混合而成的。在学校中,下属有四种类型:

  模范下属,即保持积极的眼光,具有主人翁精神,总是忙忙碌碌,把心思都用在工作上;

  孤傲下属,即聪敏,但玩世不恭,时常不付出其最大努力,而且喜欢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被动下属,即那种既不打鱼也不织网的人;

  遵奉者,即随大溜的人。

  案例中的吴老师介于模范下属和孤傲下属之间,他具有较高的业务水平和较强的工作能力,可在领导面前却扮演了孤傲下属的角色。吴老师是一个有能力的下属,有自己的一套工作方式方法,优秀的业绩也使得他深得学生和家长的心。同时,他在领导面前敢于表达自己的意见。对于这种率直的下属,管理者应该以一颗包容的心来接受他。领导者也应该庆幸有这样的下属为自己出谋划策,能够听到不同的声音,获得更多的信息,使得自己的决策更加科学。

  明确了下属的风格之后,学校领导者就要思考是否用人和如何用人的问题。用,首先要因才派用,使其各展所长;其次要大胆放权,根据其成熟程度派给其具有挑战性的职责和任务,促进其进一步成熟。养,首先要精心培养,敢表扬敢批评,不没其功,不护其短;其次要促其学习,丰富理论,拓宽眼界,警惕其沉溺于苦干而无远见卓识。

  概括来讲,学校领导者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做到善任:量才而用,即能力和职务要相称。用其所长,即用人之所长,避人之所短,在发挥其长处的过程中,帮助他逐步弥补自己的短处。用人的要诀,是把职、权、责三位一体地交给被使用的人。职务不明,就很难使用权力;有职无权,就难负责;有职有权,不负责任,就要追究。人尽其才,就是使每个人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要有一套教育人培养人的计划、办法和得力措施。案例涉及领导用人原则的问题。领导用人要用人不疑,用其所长,重在使用,并注意权、责、利的结合。 案例中的吴老师在学生中有威信,也深得家长信任,在学校有一定的影响力。对这样业务成熟的教师,领导要适当授予其一定的权力。这样既有利于教师积极性的发挥,也有利于工作的完成。校长根据吴老师的特质,让其担任课改实验领导小组副组长,根据其要求给予其一定的职责和任务,做到了因才派用,大胆放权。 应特别注意的一点是,校长给予吴老师职权后,在发挥其教学业务和工作能力方面的长处的过程中,也要帮助他弥补自己的不足,帮助他意识到自己的缺点,以利于更好地开展工作。总之,在学校管理中,知人不易,善任也难。校长应注重提高领导艺术,特别是用人艺术。一方面,下属完成任务需要相应的权力,另一方面对下属的授权必须具备有效的约束机制,权力下放,责任不下放。授权要把握好合理的度,既不过分谨慎,甚至出现空白授权,也不授权过度,造成下级权力过大,滥用权力的情况。

  在现实中,领导授权具有一定的艺术性。首先,管理者应视能授权,授权有度。按照下级的能力适度合理地授权,防止出现超出下属能力范围的过度授权,避免委授权力的不科学,给组织带来负面影响。其次,要防止上级领导的授权不足或空白授权,应当坚持“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原则,对具备能力的下属予以充分信任。权力一旦授出,就要充分信任下属,大胆放手让他们独立完成任务,并为其创造良好的条件。再次,权责明确,权责同授。一方面防止下属因没有必要

  的权力而无法开展工作,另一方面也对下属实行相应的责任约束。第二,召集有代表性的人员,如老教师、中年教师、年轻教师、行政人员等组成职称聘任方案小组,拟订方案,征求意见,采取管理民主和政治民主相结合的方式。民主有优点也有缺点,要正确使用。该有谁参与,参与到什么程度,决策领导对此的把握至关重要。第三,以人为本,既在人性化的基础上照顾老教师,又能促进年轻教师展示的劲头。第四,重视党政工共建“教工之家”工作,发挥党支部、工会作用,积极调动全体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智慧,强化团队精神,共同把学校工作做好。

  29.刘老师为什么不走了

  案例

  沈校长调到某县一所农村中学已经三个月了。一天,他刚听完课回到办公室坐下,教初三化学的骨干教师刘老师就敲门进来了。刘老师郑重地说:产校长,这是我的请调报告。我大学毕业来这所学校已经五年了。这所学校条件差,没奖金,福利薄。我结婚四年,还没房子住,孩子也无法入托,实在有困难。况且,我校的年轻教师,进城的、改行的都找到了自己的出路。校长,您来这学校才三个月,我们彼此无恩无怨,请您给我安排个简单的工作,我边干边办调动。”

  沈校长听了,先是心头一震,转而深情而诚恳地说:“小刘啊,你能把心里话说给我听,就是看得起我。‘人往高处走,鸟往亮处飞。’你还年轻,大有前途,我同意你调动。我来到这所学校时间不长,可我了解你。五年,你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从来不缺席、早退。自从你教初三化学课以来,教学大有长进,学生很爱听你的课。只是学校经费短缺,多年来欠老师的太多,伤了老师们的心,才迫使有些老师调走哇!在我任职的五年里,如果不把学校面貌改变,我就自动下台!调动的事你尽管办,初三的课你照样教。你这个人我知道,不让你上课,你会不舒服!”

  自打这次谈话以后,刘老师与沈校长之间的距离缩短了。他有什么话都愿意跟沈校长讲,有什么想法也愿意和沈校长谈。沈校长也时常与刘老师拉个家长里短。事实正如沈校长所预料的那样,刘老师虽然在办调动,但从不缺课,而且初三的复习迎考工作抓得有条不紊。

  一次,刘老师向沈校长反映:由于学校没有院墙,各种设施不好看管,玻璃总被打碎不说,还经常有不三不四的人进校骚扰;值班室里的被子又脏又破;学校油印机坏了,出套复习题都没法印??刘老师没完没了地说,沈校长一一记在心里。 一天,轮到刘老师值班。晚上,他来到值班室,一下子愣住了:室内干干净净,床上一床新被子,桌上一瓶热开水??这一夜,刘老师感到心情非常舒畅。第二天一早,炊事员师傅就来喊他去吃饭。不久,教研组长告诉刘老师:学校新买了一台速印机。今后印材料,一律送到打印室,由专人负责。

  中考后,学校放了暑假。估计考试成绩快下来了,刘老师在家里怎么也待不住,便来到了学校。只见后勤人员正在建围墙,校园里热火朝天,沈校长也在其中忙着搬砖。见到刘老师,沈校长说:“告诉你一个好消息,刚才接到县招生办的电话,我们学校打了翻身仗,有35名同学考上了县示范高中。你为我校作出了贡献,就是调走了,功绩也会记在全乡父老的心中。午后你和我一起到县里去取成绩单,我顺便找找熟人,争取假期给你办好调动,一开学你就去新单位报到??”沈校长还没说完,刘老师的眼睛已经湿润了,他有些内疚地说:“现在,我已经不想调动了。”沈校长听了,一拳打在他的肩膀上:“太好了,那我们就一起干

  吧!”

  思考题

  1.请结合案例,分析当前我国农村教师流动热的原因。

  2.在案例中,沈校长靠什么把刘老师留住了?

  3.请从宏观政策和学校管理的角度,谈谈如何解决骨干教师频频外流的问题。 案例分析

  学校管理者的管理能力越来越成为学校核心竞争力所在。近几年,教师流动成为教育界的热点问题。尤其是骨干教师频频外流,这成为许多中小学管理者面临的困难。如何留住优秀教师,靠什么留住优秀教师,成为中小学校长亟待解决的难题。

  在讨论案例之前,首先需要了解教师流动热的背景和特点。我国20世纪90年代初放开人才流动政策时,教师队伍中出现过一次“跳槽”热。近年来,随着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启动,民办教育促进法出台,教师资格证书制度正式实施,择校热方兴未艾,教师流动现象日益增多,并出现了一系列新变化和新问题,再度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思考。当前中小学教师的流动具有明显的特点和规律:一般都是从边远落后地区流向经济文化发达地区;从工作条件差、收入待遇低的学校流向工作条件好、生活待遇高的学校;高学历、中高级职称教师流动多,中青年教师,尤其是骨干教师流动多。

  对待教师流动问题,学校管理者应该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骨干教师流动对于学校管理者而言,是流失了优质的教师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校的教育质量和教育环境。教师单向、无序的流动造成中小学教育质量的滑坡,扩大了城乡差距,导致择校热不断升温,有悖教育公平,影响教育的均衡发展。但是,教师队伍在一定范围内的有序流动是正常的。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教师流动是社会发展的一种正常现象。

  该案例我们要讨论的核心问题是,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骨干教师的流动,学校领导者应该如何留住优秀教师。首先我们探讨一下教师流动的原因。

  一是外部因素。市场经济为优质教师资源的流动提供了可能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征之一就是市场经济运行发展具有开放性,要求人才资源按照市场规律重新配置。人才流动已成为市场经济中一种积极的管理机制。教师流动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必然趋势,反映了市场在人力资源配置方面的必然要求和客观规律。教师是影响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争夺优秀教师是骨干教师流动的重要因素。 二是内在原因。教师需要的满足、自我价值的实现是教师流动的内在动力。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我国不同地区的教师、城市和农村教师的工资福利等各方面存在较大差别。经济利益的驱使和教师物质生活需要的满足是内在原因的一方面。另一方面,许多骨干教师的自主流动是自我实现的需要。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有五个层次的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马斯洛将这五种需要划分为高低两级,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为较低级的需要;而爱和归属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为较高级的需要。两级的划分建立在这样的前提条件下:高级需要通过内部使人得到满足,低级需要主要通过外部使人得到满足。教师在基本需要得到满足的基础上,就更渴望得到成长与发展、发挥自身潜能、实现理想的需要,这是一种要成为自己能够成为的人的内驱力。如果骨干教师感觉自我成长受限,学校无法为其提供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就会去寻求能够施展其才能的,与其竞争力相匹配的位置。案例中的化学骨干教师刘老师想要请调的原因就在于,刘老师认为

  自己的生理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受到限制。[)

  教师是影响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在优质教师资源频繁流动的状况下,在一些农村薄弱学校中,骨干教师流动无疑是雪上加霜。学校管理者该怎样主动疏导,调适对策以积极应对?要想留住优秀教师,关键在于建立和完善一套有效的管理机制。

  第一,要建立和完善留人机制,实现优秀教师的个人价值。留人机制包括学校发展留人和个人成长留人。学校一要有明确的发展目标,二要有较快的发展速度。只有学校发展了,才能够为优秀教师构筑发展的平台和环境,让他们获得更多的成长机会。

  第二,要建立和完善待遇留人机制,实现优秀教师的个人回报。这包括劳动报酬和福利措施。作为劳动报酬的补充,福利措施是留住教师的卓有成效的方法,包括给教师提供学习的机会,改善教师的办公环境和生活环境。这些都能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第三,要建立和完善感情留人机制,营造学校亲和的文化氛围。文化管理是最高境界的管理方式,文化能产生亲和力、吸引力、创造力和竞争力。学校管理者对教师要有温馨的人文关怀,要尊重优秀教师,营造出一种尊重人才的氛围。管理者还要协调人际关系,使优秀教师心情舒畅,要畅通沟通系统,开诚布公,倾听教师意见,让每个教师都有发表见解的权利和机会。学校管理者还要树立良好的领导形象。有魅力、坚忍不拔、业务专精的领导会让教师充满信任感,从而对学校发展前景充满希望。可以看到,案例中的沈校长就是靠学校的快速发展,实现优秀教师的个人回报,营造温馨的人文关怀和亲和的文化氛围把骨干教师刘老师留住了。因此,学校管理者要结合学校发展的实际,建立和完善一套适合自己的有效的管理机制,把优秀教师留住并吸引其他学校的优秀老师过来。

  30.一项人事聘用工作的处理

  案例

  某中学为了提高学生心理健康和政治思想辅导工作水平,在引进心理健康辅导教师时有两个硬性规定:1.必须是硕士研究生及以上;2.必须是中共党员。该校在众多的求职简历中筛选了几名符合要求的硕士研究生,几轮面试后,一名教育学专业的女生表现得不错,且她对学校也很满意。她出示了盖有所在学校研究生院公章的推荐信,推荐信上明确写着她的政治面貌为预备党员,基本符合学校的接收条件。最后,该校与这位女生签订了三方就业协议,并为她办理了进京审批手续。在离正式报到不足一个月的时候,该生突然给学校打来电话,态度非常诚恳地向学校说明了一件事:她并不是预备党员。原来该生所在的学校每年五月份都会发展一批党员,老师也承诺在毕业之前发展她为预备党员,于是她求职简历和学校出具的推荐信上的政治面貌填写的是预备党员,学校未经核查就在推荐信上加盖了公章。但由于一些客观原因,那年学校取消了发展计划,她在毕业前夕没有机会发展成为预备党员。该生认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主动向学校说明情况,并在两天之后特意从兰州赶到北京向学校认错。

  学校主管人事的领导就是否录用该生有不同意见。其中一位领导认为,该生的教育背景和社会工作经历很适合这个岗位,没有必要要求心理健康辅导教师必须是中共党员。另夕卜,当时已是六月中旬,如果拒绝,该生重新求职已十分困难。而且该生认识错误的态度十分诚恳,既然她的关系已办理妥当,即便不能做学生辅导工作,也可以把她安排到其他岗位。另外一位领导则认为,这是一个原则性

  很强的问题。当好副校长,有大局观是基本要求。副校长要以学校的建设发展为大局,将个人融人到学校发展的大局中。那么,副校长该如何处理与校长的关系呢?作为副校长,要有这样

  四种意识:

  第一,服从意识。即服从校长,服从大局,服从学校的事业规划。需要注意的是,副校长在对校长的决策有不同意见时,可以保留意见。服从并不是无原则的唯唯诺诺,要有争论,有补充,有校正,有发展。

  第二,分工意识。副校长要善于协商,在坚持自己正确意见的基础上学会妥协,这种妥协是符合学校和教职员工根本利益的。副校长还要有补台意。校长工作的失误会损害学校的利益和学校成员的利益。当校长出现失误时副校长要尽力协助挽救,努力补台,主动分担责任,而不是推卸责任甚至火上浇油。

  第三,绿叶意识。校长是学校的核心,副校长应该紧紧围绕这个核心,维护校长的权力和核心地位,把配合、协助校长做好工作作为自己的主体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团结、统一、稳定、和谐的上下级关系。

  第四,承担意识。承担意识是副校长角色的职责要求。

  另一方面,作为负责学校总务工作的副校长,责任重大。教职工工资、奖金、福利费等的发放工作是学校总务工作中的重要方面。学校的总务工作者必须按规定统一管理学校全部现金收支,严格审查和执行奖金制度,加强财务监督,维护财经纪律。学校的总务工作在学校管理中的重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管理好总务工作不仅有利于为教学提供良好的物质保证,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而且有利于调动教职员工的积极性。案例中,钟副校长在化解校长与季老师的矛盾时所采取的方式是可取的,钟副校长没有在补发工资的单子上签字也是有一定考虑的。从学校大局这个角度看,校长工作的失误可能会造成校长和整个领导集体威信的下降,钟副校长在这种情况下应该与校长进行沟通,努力补台,寻求事情的有效解决方法。

  33.如此处理考试作弊行吗

  34.该不该管校门口的交通安全问题

  35.如何关爱离异家庭的学生

  36.学校应不应该实行封闭式管理

  37.剪发风波

  38.新校长该怎么办?

  39.处理早恋问题的艺术

  40.农村学校德育工作的探索

  41.学生在校的安全由谁负责

  42.偷糖风波

  33.如此处理考试作弊行吗

  案例

  某校为提升教学质量,在校风建设中狠抓考风考纪,针对考试建立了一套规章制度。其中对考试中违纪学生的处理规定如下:

  1.凡有下列情形者,扣除该科目所得分数的40%,并通报批评:携带规定以外物品进入考场;在考场内大声喧哗,影响考场秩序;不按指定座位入座;提前交卷后逗留在考场外,影响其他同学考试,经劝阻不改。召开全体教职工会议。教务处联系各班班主任逐一造表摸清学生在各村庄的分布情况、以什么方式往返学校等,最后汇总上报学校。学校根据实际情况联合学生家长等共同解决存在的问题,诸如在周初、周末学生上学、放学的高峰期间加班、加车、加人,以缓解交通拥挤压力。

  3.广开渠道,社会支援。与交管部门等联系,加大宣传力度,发放安全宣传单,邀请专家开安全知识讲座;利用课堂、广播、宣传栏等多种形式经常开展消防、交通、食品等方面的安全知识宣传;对师生进行法制教育、纪律教育和安全防范教育,经过层层宣传来普及安全知识,强化师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与交管部门等协调,争取在上下学高峰期调配更多的车辆给予支援。

  4.建立健全的制度。学校要制定相对健全的安全制度并实行规范管理,以便为建设“平安校园”、促进教育事业的健康和持续快速发展创造更加安全和谐的环境。

  5.由制度制定走向制度落实。其一,建立分工负责制,将安全管理责任落实到个人;其二,要将安全教育融人课堂,融人校园生活,并且落实到学生的日常行为中去。校园安全教育不是孤立的。它依托于学校的规范制度。它存在于课堂之中。学校应该将各个方面协调起来共同落实安全教育。

  6.倡导开放的管理。一方面,要预防学生出现意外伤害,此乃避免风险;另一方面,要让学生充分运用学校安全设施锻炼身体,强健体魄,同时在实验课上用知识武装头脑,增强行动力,此乃积极应对风险。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安全”——学生身与心的和谐发展、体与智的和谐发展。

  7.开展生活化的教育。其一,可让学生通过自编自导、制作电脑动画、讲小故事或表演话剧的方式演绎校园中发生的真实的意外伤害事故。通过生动活泼的案例让学生学会规避校园中、生活中的不安全因素。其二,发挥“榜样”的力量,倡导一种新的风气,将学生的注意力有效地、持续地转移到学习上来。其三,引导学生自觉增强安全意识,构建安全行为规范。

  35.如何关爱离异家庭的学生

  案例

  在“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的教育方针指导下,M校决心使每个学生都能在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校园环境中得到发展。实现这种发展需要宽松、和谐、支持性的环境。由于种种原因,M校父母离异的孩子特别多。据不完全统计,此类学生占全校学生总数的26.7%,他们尤其需要教师的关爱。

  新学期开始,刘老师被委任担当初一某班的班主任。上任不久,刘老师就发现班里有一个新生A和别的孩子不一样。她沉默寡言,性格孤僻,课间总是躲在角落里,上课也不愿发言,平时基本不和同学交流,行为较为散漫。为什么阳光般的年龄会如此默然呢?带着这个问题,刘老师决定去家访,希望能够得到答案。 通过走访,刘老师了解到,A在三岁时,父母离异,她跟着父亲过。父亲没有固定工作,经常在家里酗酒、打麻将,很多家务活都得她干,而且父亲一不顺心就打她。在学校里,她总觉得老师和同学都歧视她,对她很冷淡,因而产生了非常严重的自卑心理。因此她不愿和人交往,天长日久就成为后进生。

  刘老师决定以行动去温暖她,唤起她的自信,消除她的自卑心理。刘老师知道,

  她一个人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她的家庭以及全体同学的协助、配合。[]为此,刘老师制定了以下方案并予以实施:

  1.从自我做起。

  首先,刘老师经常找机会在排队回班的时候和A拉着手一起走,谈她家里的事、同学的事,谈她喜欢读的书等,并告诉她衣着要整齐,自己的事情自己要做好。刘老师还经常为A补课,课堂上简单的问题先让她回答,答对了,及时表扬。为了调动她的学习积极性,刘老师在班里组织了朗读比赛,并帮她选了一篇课文,然后指导她朗读。比赛时A发挥得非常好,获得了一等奖,她笑得很开心。当时,刘老师对她说,你和其他同学一样聪明,你落后的原因是缺少赶上其他同学的勇气。她点了点头。慢慢地,A变了,她开始自觉学习,各项活动也都积极参加。刘老师看她身体素质比较好,推荐她参加了学校的田径队。运动会上,她为班级争得了荣誉,脸上洋溢着成功的喜悦。

  2.发挥集体的力量。

  刘老师常对学生说,我们这个班就是一个特殊的家,在这个家里,先进的要帮助后进的,不管谁有了困难,我们都要去帮助。与其他同学相比,A缺少母爱,所以要让她体会到老师的关爱、同学的友爱。刘老师经常耐心地教育其他学生要关心A,还为她开展了献爱心活动。同学们经常把自己的零花钱积攒起来,为A购买学习用具。学习好的学生经常和她一起复习功课,慢慢地,她的学习成绩也变好了。A要过生日了,刘老师为她买来了生日蛋糕,同学们为她准备了小礼物。被同学们围在中间的她,露出了笑容。她笑得那么幸福。

  3.协调好离异父母和孩子的关系。

  家庭解体使孩子的心理受到沉重打击。教师要让离异的父母知道,在他们追求幸福的同时,应该情系儿女,让孩子健康成长。刘老师请来A的爸爸妈妈参加“我爱爸爸妈妈”主题班会,并对他们说,你们夫妻关系解除了,但仍要担负起教育孩子的责任。从那以后,每次A的母亲来接她时都询问她的学习情况,并教育她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更令人高兴的是,A的父母在对她的教育上达成了一致认识。

  通过这一系列措施,A渐渐地变了,性格开朗了,学习成绩也上来了,特别是和同学们的关系得到了明显改善。

  思考题

  1.“以学生为本”在具体实践中要如何落实?

  2.“爱生学校”的意义何在?

  3.案例中刘老师的做法对我们有何启示?

  4.校长应如何激励老师们去关爱学生?

  5.还有什么有效途径可以帮助学校开展德育工作?

  案例分析

  我们一向都提倡教育要以人为本,有些教育学家更进一步提出教育要以学生为本,但是由于主客观原因,很多学校并没有真正遵循这一理念。有些校长或是迫于上下压力,或是急于追求个人业绩,往往不能很好地照顾到学生的利益,没有真正做到关爱每一个学生。这有违学校的办学宗旨。其实,校长追求个人业绩和实现教育宗旨是不矛盾的。如果教职工都能像案例中的刘老师一样切实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学校的办学质量会显著提高,校长自然也功不可没。

  联合国提出构建“爱生学校”的倡议,呼吁师生关系应该是这样的:师生之间平

  等对话;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教师对待学生应该充满爱心,而且要热心;教师应该公平地对待学生,无论外貌、民族、性别、性格;更重要的是,教师应该真诚地关爱每一个学生。

  思考题

  1.分析学校实行“封闭式管理”的利弊。

  2.怎样认识“封闭式管理”的影响?

  3.职业学校的管理应该封闭还是开放?对职业学校的管理你有什么高招? 案例分析

  该职业中学为整顿教学秩序、规范学生行为实行午间“封闭式管理”,但是下午放学后仍有学生到学校附近的娱乐休闲场所活动,打架、敲诈等违纪、违法行为仍然没有得到控制。学校为何实行封闭式管理?封闭式管理的利弊有哪些呢? 学校封闭式管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办学体制的多元化是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标志性特征之一。随着各类民办学校、私立学校和实验学校的蓬勃发展,学校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在这样的情况下,各校纷纷推出一些新举措以赢得生源。封闭式管理就是这些新举措之一。这种较为严格的封闭式管理方式与目前都市家长的工作节奏相适应,所以受到相当多家长的欢迎。

  社会系统论认为,组织处于一个开放的系统中,外部环境会对组织产生影响。企业的外部环境包括微观环境和宏观环境,宏观环境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案例中的职业中专处在一个开放的环境中,各种因素都影响着学生的发展,这些因素中有积极因素,也有消极因素。微观环境包括学校所在的社区、学生的家庭等因素,这些因素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长。根据社会系统理论可知,割裂组织与周围环境的联系是不可能,也是不可取的。我们以案例为例,谈谈封闭式管理的

  负面影响。[)

  简单地说,封闭式管理即“关起门来办学”,以及在学校内部实行严格的制度管理。学生被限制在学校的深院高墙内,除周末或学校圈定的少数几个“放风”时段外,不能踏出校园半步,社会各类人员也无法轻易进入学校。学生在校必须严守一大堆学习与生活制度,而这些制度往往与严厉的惩治直接挂钩。实施封闭式管理意味着学校被人为地阻隔于社会之外。封闭式管理给学生发展带来了以下负面影响:

  1.封闭式管理割断了教育与社会、家庭的必要联系,不能造就具有健全人格的青少年。教育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并不能由学校单独完成。封闭式管理将学校与社会、家庭完全隔绝开来,剥夺了人的发展所必需的、完整的社会关系和丰富的生活经验。据调查,在这样的学校学习的孩子容易产生厌学情绪,他们的习作素材匮乏,学习效率低下。

  2.封闭式管理强调严格的纪律和规范,把学校等同于“军营”。在实施“封闭式管理”的学校里,一切都在监控之中,青少年被安置在固定的轨道中,时间被排好,空间被划定,青少年只能被动地遵从学校的安排。

  3.封闭式管理着力营造过度纯净的学校环境,剥夺了青少年对社会复杂性的认识,降低了学生对社会消极因素的“免疫力”。学校实施封闭式管理的一个初衷,是在学校与社会之间构筑一堵高墙,将社会问题、社会矛盾和社会不良影响阻隔在学校之外,试图给学生构建一座“温室”,提供一方“净土”。事实证明,在社会高度发达、人的交往极度丰富、信息传媒无孔不入的今天,这种以实施封闭式管理来营造“温室”和“净土”的企图是不可能实现的。封闭式管理只是一个给人心理安慰的“塑料大棚”而已,它并不能阻挡社会不良因素对学校的影响。这一做法暴露了学校管理者对学校教育,特别是对德育工作认识上的偏差。P校实施封闭式管理是为了消除社会不良现象或消极因素对学生的负面影响,是出于无奈而采取的消极逃避的管理办法。

  从学生成长的角度来看,其成长环境离不开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学生的教育并非由学校单独承担,还需要家庭和社会共同来承担。对学生来说,学校和社会、家庭一样,只是其生活的场所之一,而这一场所只有与其他场所保持密切联系,实现互补,才能保证学生生活的完整和人格的健全。 从学校管理的角度来看,管理的本质是服务,学校管理的目的在于为学生提供优良的教育、教学服务,为学生的成长发展服务。封闭式管理中的管理体现的是管制,对学生的自由发展十分不利。但是,面对学校教育外部环境的恶化,为了阻断社会不良因素对学生的影响,封闭式管理又可视为一种积极应对社会变化的教育措施,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可现状是:学生在学校有校纪校规的约束,但是在校外学生就没有规范限制了。学校的教育不是万能的,需要有家庭、社会的配合。

  社会对学校职能的认识不清,对学校职能的定位不明,认为学生的教育任务是由学校来承担的,导致学校在教育中的所作所为非常谨慎。学校应为学生提供“免疫”功能,而不是“隔离”的功能。在法律上应该明确界定学校的责任,恰如其分地定位学校的职能,不要让学校的责任无限化、无边际化。只有这样,学校的管理才能从封闭走向开放,才能真正让学生体验到真实的生活。

  学校应着手构建“封闭式管理,开放式教育”的教育管理模式,应该是“封而不闭”的。一方面,它能有效地过滤掉那些影响学生成长的不利因素,为学生提供健康的、具有引导价值的教育因素;同时,它又能提供给学生参与社会、了解社

  会的多元化的实践机会。[]它应该既能跟上社会前进的脚步,又能发挥自己的主要功能,是“封闭式管理”和“开放式教育”的有机结合。

  37.剪发风波

  案例

  春季新学期开学,初三年级某班班主任在学生注册时强调了学校文明礼仪的有关事项,其中一条是男生在校期间不能留长发,不能染发。从个性化管理角度来讲,穿衣戴帽,各有所好,留什么样的发型本来是一件很小的事。但学校又必须把这样的小事当作不小的事来抓,否则,学生不像学生,会让人感到学校管理的混乱,在社会上会产生不良影响。但左右中学生留什么发型的不是教委,不是学校,而往往是歌星、影星、球星。学生喜欢以他们的形象来定位自己,如果不制定相关规定,学生就会留各式各样的头发。

  两天过去了,班里的男生李某还是留着长长的头发。一天中午放学后,班主任把他叫到办公室,问他:“男生不能留长发的要求你知道吗?这也是全校统一的要求,你知道吗?”“知道。”学生低声回答。“知道?知道为什么还不动?”班主任的声调里带着几分火气。“我家里不让理,我也没办法。”学生理直气壮地说。师生对话的火药味越来越浓,最后,老师拉开抽屉顺手拿出一把剪子,说道:“那我替你理吧。”话到手到,李某中间的一绺头发已被剪下来了。李某一边护着,一边说:“得,得,我自己去理,行了吧。”说完跑出了办公室。

  李某回到家时,其父正与人打牌。看见儿子捂着头走进来,以为他又在外面惹是生非,便大声喝问。听完事情原委后,牌桌上的人七嘴八舌地议论开来,说学校的老师怎么能这样,实在过分,要去告老师,要与老师评理。在他人的挑唆下,李某的父亲怒冲冲地跑到学校兴师问罪。见到班主任后,开始还较理智,后来便破口大骂,在场的老师都目瞪口呆。此时已围了不少人,为了化解矛盾,年级组长便把他们带到校长室。

  校长热情地接待了他们。校长认为,化解矛盾最好的办法是让他们懂法、用法,使他们各知其错。于是,校长先对家长说:“您看见孩子的头发被剪了心里不痛快,可以理解,有意见可以反映,但跑到学校来吵闹、辱骂教师是不允许的,这是违法行为。”校长说着打开《教师法》,翻至第35条:侮辱、殴打教师的,根据不同情况,分别给予行政处分或者处罚;造成损害的,责令赔偿损失;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校长说完征询家长意见:“您看咱这问题在学校解决好,还是换个地方解决好?”家长赶紧表示自己错了,愿意赔礼道歉,说着站起来给班主任深深鞠了一躬。接着校长转过身来对老师说:“您对学生严格要求,对工作认真负责是好的,但采取的方法不当,对学生的人格不够尊重。”校长打开《未成年人保护法》,找到第3章第15条:学校、幼儿园的教职员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就这一点来说,班主任应该向学生道歉。此时班主任已为自己的一时鲁莽感到内疚,借着校长的话,诚恳地向学生和家长表示了歉意。

  思考题

  1.评价案例中校长解决问题的方式。

  2.学校管理需要作哪些相应的改进?

  3.班主任应该怎样处理学生留长发的问题,避免冲突的发生?

  案例分析

  在教师和家长的冲突面前,校长利用法律知识巧妙化解了冲突。[]但同时我们也看到了深层次的矛盾。案例中教师对学生不尊重是矛盾的根源,这个根源还会引起更多的矛盾,校长的方法治标不治本。教师严格要求学生本身没有错,但强行剪学生的头发,无疑严重侵犯了学生。

  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建立在对学生人性假设的基础之上,案例中班主任将学生看作没有自主性、无法作出正确选择的个体,因此需要外力来规范学生的行为。把学生看作工具人,教师就会使用大棒政策,坚信棍棒底下出高徒。虽然教师出于好心,但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学生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和肯定。处于青春期的学生,更加需要肯定和关爱。因为他们正处于童年到少年的转变期,一方面依赖教师和家长,另一方面出现独立倾向,教师和家长的肯定和帮助对他们有积极的意义。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应该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如果教师能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待问题,能真心去倾听学生的想法,并讲求学生管理的艺术,那么就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从案例中教师对待学生的方式中,我们可窥见学校文化的一斑——该校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校园文化还有待建设。校长在学校文化建设中居于统筹规划的地位,校长的积极倡导对学校的工作具有导向作用。这是一项改革。首先,校长要在改革的推行中积极动员教师,阐述理解、关爱学生的缘由和愿景;其次,要实现向新的状态的转变;最后作总结,巩固改革的成果,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学校规章制度是学校管理的重要依据之一。

  另一方面,这也暴露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之间的矛盾。学生是在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培养下成长的。学校和家庭的方向一致,整体的效果就大于两者之和;两者冲突,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就相互抵消。所以要增强家校合作,否则教育的效果便会大打折扣。从案例中我们看出,学校和家庭对学生的行为要求不一致,导致了混乱局面的产生。学校和家庭沟通出现障碍,家长不理解学校规定的缘由,不知道学校的规定对孩子的意义,这正是家长和学校沟通的重点。在案例中,如果学校事先向家长讲明规定学生不能留长发的原因,那么,家长便会帮助学校给学生做工作,也就不会产生教师与学生的矛盾、教师与家长的矛盾。学校管理应该从根本上消除冲突,建立关爱学生的文化,增强学校和家庭的相互理解,建立和谐的校园。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和教育中,才能为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

  案例也揭示了法律的重要作用。学校管理者和教师应知法、懂法,应具备法律意识,并能通过法律解决冲突,以保证学校的正常秩序,维护学校和教师的权益。

  38.新校长该怎么办

  案例

  某学校为一所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两个多人,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中期一度被评为“北京市骨干学校”和“国家级重点学校”。当然,这两块牌子现在仍然挂在学校大门最显眼的地方。90年代中后期,随着我国教育的微妙变化,学校也产生了巨大的变化。

  首先是大学扩招引发了普高热的持续升温,使得这所学校的生源质量出现了严重的滑坡。原来学校录取学生的最低分数线在540分左右,现在录取分数一降再降,从两三百分降到一二百分,前几年还一度出现过登记入学的学生,中考六门课的成绩加起来不过百的学生比比皆是。入学门槛降低了,新生的素质也越

  来越低,其中,多数人有很多不良习惯:打架斗殴、起哄骂人、口吐脏字、抽烟喝酒、破坏公物,甚至抢劫盗窃。[]总之,这是一批不合格的初中毕业生。

  其次,学校原隶属于市经委下属的某工业局,属于企业办学。随着北京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学校划归市教委系统管理。现在该校是市教委直属学校。

  带领全校师生勇创国家级重点学校的老校长退休了,由工业局委派的过渡校长在该校工作不满两年后也退休了。新校长上任后碰到了一系列问题:

  其一,学校的一个计算机房连续三次被盗,盗窃时间间隔均在一到两个月,所丢的都是计算机的内存条和硬盘。第一次失窃后,学校将所有的计算机房都安装了防盗门。第二次防盗门被撬开了,计算机房再次被窃。第三次失窃后,学校在所有机房都安装了远距离防盗报警器。三次失窃事件公安机关均介入其中,但至今未破案。当然有过第四次盗窃,但由于防盗报警器的及时报警而未失窃。以前,计算机房上课时丢失内存条的现象也曾发生过,但仅限于一两台机器,在老师的严密追查下盗窃者将内存条从邮局寄回。像这种大规模、连续的盗窃还是罕见的。 其二,学校的公物经常遭到破坏。楼道里的开关经常被砸坏,有时刚刚修好,第二天又被砸坏。教学楼二层有间办公室,某个星期一发现有一块玻璃被砸碎了,修理好后过了两天这块玻璃又被砸碎,再次被修理好后又过了一个星期,这个办公室的13块玻璃竟全被砸光。另外,诸如将干粉灭火器在教室里狂喷,将不锈钢的果皮箱个个踢扁,将墙上贴的宣传标语撕毁等现象更是家常便饭。

  其三,学校的学习风气极差。在课堂上大声说话、打闹、随意溜出教室、逃课缺席的学生比比皆是。上课睡觉的学生是好的,至少他不捣乱。老师留的作业若有10%的学生去做,这个班就非常不错了,不过,其中不乏用复写纸处理的作业。上课时搂抱接吻的学生时有所见,下课后去厕所抽烟已不是秘密。至于上课时用手机互相联系更是家常便饭。

  其四,学校规定学生要穿校服,但是每个班不穿校服的学生总要占到三分之一。有的学生虽然身穿校服,但是校服上画满了各种图案,或是绣上、贴上各种图形。若要问起学生为什么要绣、要贴图案,回答总是“校服上破了个洞补上的”。另外,学校规定学生不能佩戴首饰,但是女生几乎100%佩戴项链或者戒指,而男生佩戴耳钉或者耳环者也不在少数。

  以上所描绘的这所学校,有些耸人听闻,但是它确实是一所学校的真实状况。据了解,在中等职业学校里,像上述这样的学校不在少数,只不过程度不同罢了。面对这样的学校,新上任的校长该如何扭转乾坤?

  思考题

  1.如果你是校长,如何看待学生偷窃、破坏公物的现象?这些行为与他们所处的年龄阶段、家庭背景、学业成就有何关系?

  2.针对生源的变化,学校的工作应作哪些调整?工作重心是否应有所变化?

  3.道德管理方面,校长应采取何种管理方式?针对学生的特点,应采取何种有效的措施?

  4.学生学习风气差、道德问题严重,严重影响丁学校的正常运作,作为新任校长,你如何扭转局面?学校的工作重点在哪儿?

  案例分析

  职业中学既要让学生学到一定的文化基础知识,又要培养学生一定的专业特长。职业教育既是对学生所掌握的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进行整合提高的过程,也是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技术实践的过程,更是对他们的思想品德、社会交流、独立生存和自我发展等进行教育的过程。职业中学承担着教授学生专业技能的职

  责,同时还要教导学生成为对他人、对社会有利的人。[]

  近年来,中等职业学校面临着外部环境的变化:高考扩招,高中分流了较好的生源,使中等职业学校的生源质量直线下降。学校面对着的是一个新的群体:学业成绩较差、常违反纪律甚至会犯罪的问题学生。职业中学的学生管理有其自身特点,是众多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学生管理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使其具有基本的自理能力、自治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使学生愉快地学习,健康地成长,并自觉抵制各种不良倾向。

  首先,我们来分析这一群体的特点。从年龄角度来看,大多数学生处于16—18岁的阶段。“我是谁”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正在逐步形成自己的价值观,由对父母的依赖转向对同伴群体的依赖。个体生理的变化再加上职业选择的压力,使得他们对早期阶段所建立的心理社会同一性产生怀疑,并试图对之进行重新界定。这一阶段他们表现出反叛行为,想要摆脱父母、学校的束缚,甚至故意做出违反规则的行为以证明自己与众不同。与此同时,他们更加依赖同伴群体,同伴间表现出较强的相似性。这也解释了案例中学生破坏公物,甚至偷窃机房内存条行为产生的原因。这些行为都具有恶作剧性质。从家庭环境来看,这些学生的父母对他们的教育较为放任,他们得到的重视和关心较少。从学业成绩来看,该校学生学习成绩较差,在学校受到的关注较少。

  我们从案例中可以看出,学生的异常行为具有团体性,他们内部形成了非正式团体。非正式团体中一般会有该团体成员普遍认同的领导,该领导对团体的行为有较大的影响力。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找到非正式团体中的领导,然后重点突破,以达到影响整体的效果。该校学生一般从小就养成了不良习惯,学校应采取循序渐进的措施,持续、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影响他们、教育他们。学校应该研究学生的心理,以抓住他们行为背后隐藏的深层次的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学校要动员全校教职工关心、爱护孩子,为他们提供帮助,同时也要严格要求学生,看到学生的不良行为要加以制止,并根据他们的特点进行说服教育。 除了情感教育,学校应该制定一套严格的规章制度,从外部约束学生的行为。让违反纪律的学生承担自己造成的严重后果,以对学生行为进行负强化。这一时期是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积极的引导对学生的终身发展会产生深远影响。外部的制度约束只是表面的,对学生深层次的关心才是根本的。

  综上所述,职业中学的学生管理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制定学生管理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为工作重点。规章制度具有强制性和约束性,是学生必须遵守的共同行为准则,是保证正常教学和生活秩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和重要措施。在对新生进行入学教育时,可以班级为单位带领学生全面学习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学校应将量化考核的检查评比细则告诉学生,尽力做到学生工作的各个环节都有明确的是非标准和考评细则。学校上下要齐心协力,严格贯彻学生管理的基本要求,坚持不懈地抓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工作。

  2.加强学生管理工作队伍建设。学校学生管理工作人人有责,全员参与。学校可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德育管理工作领导组,定期研讨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选聘德才兼备的教师担任班主任。班主任要对学生进行全面了解,正面教育,积极引导,同时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并要以身作则。

  3.加强纪律教育。通过组织以下活动来加强学生的纪律观念:通过新生军训和入学教育,磨砺学生的意志,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观念;约请公检法部门作法制报告,增强学生的法纪观念;邀请联合办学的企业领导作厂规厂纪、生产安全和用

  人要求方面的报告,增强学生的职业意识和紧迫感;提倡学生自觉自律,在管理上注重引导学生自治和自我评估。[]

  4.加强生活管理与行为自控的教育引导。对学生的生活管理就是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时间观念,养成良好的生活自理习惯,使学生学会生活。

  5.加强心理辅导,预防偏激行为的发生。采取建立心理咨询室、开通心理咨询热线、实行导师制、规范谈心行为等多种方式,及时化解学生的思想问题,妥善解决学生的矛盾,防患于未然。

  6.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了解学生真实的校外生活情况。学生的学校生活和家庭生活共同塑造学生的行为,学校应加强与家庭的沟通以形成合力,提高教育实效。 总之,职业中学在对学生进行管理时要将制度管理与情感管理相结合,学校要与家庭合作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建立法制观念,树立社会责任感,这是改善职业中学学生管理的根本所在。

  39.处理早恋问题的艺术

  案例

  一天午休时间,乔老师照常在办公室批改作业。忽然有一个学生急匆匆来找乔老师,他把乔老师带到办公楼的侧面,那儿围着一大群人,班里的学生小卢也在其中。乔老师找了几位同学了解了情况:小卢为了保护班上的女同学小颖而单枪匹马地找另一个班的某同学“谈判”。结果双方互不相让,僵持起来。

  根据最近的观察,乔老师认为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乔老师对小卢和小颖已经关注了一段时间,发现他们俩的关系有些微妙。一天放学后,乔老师在回家的路上无意间看到小卢和小颖肩并肩地走在一起。已经放学一个多小时了,他们还没有回家,乔老师心中打了一个大大的问号。在没弄清状况前,乔老师只是走上前去说:“你们俩怎么现在还没回家?”小卢说:“我想买一本参考书,不知哪本好,想让小颖帮我去看一下。”站在一旁的小颖一句话都没说。乔老师从他俩局促不安的神情中感觉出一丝异常。

  出于对学生的尊重,乔老师采用了适当的方法与小卢进行沟通。乔老师心平气和地把小卢叫到了一间空会议室,与小卢朋友式地交谈着。小卢最终将自己的想法毫无保留地告诉了乔老师。乔老师静静地聆听着,并不时用真诚的目光鼓励这个早熟的“男子汉”讲述他的内心世界。

  乔老师没有责怪小卢,而是将心比心,并告诉小卢自己在他们这个年龄时也有这样的感受。乔老师首先肯定了小卢是个讲正义、讲义气的孩子,同时也指出帮助同学应讲求方式方法,不能用强硬的方式。接着乔老师与小卢交流了这个年龄段男女间的“喜欢”是怎样的,这种“喜欢”是钦佩,是仰慕,是对别人的认可,这是友谊的开始。如果能够互相激励,你追我赶,才能成为真正的友谊。小卢在听完乔老师的一番话后,明白了很多东西,正确地认识了自己和小颖的关系,最终没有陷入早恋的泥潭。

  思考题

  1.如何看待学生的早恋问题?

  2.如何处理学生早恋问题?什么方式最为有效?谈谈你的理由。

  案例分析

  中学生早恋现象屡见不鲜。据国内一家权威网站调查结果显示,13—17周岁的在校学生中,大约有32%的学生承认有关系密切的异性朋友,其中有7%--8%

  的学生坦然承认自己正在谈恋爱。

  案例分析

  学校德育工作管理是学校学生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对学生开展德育工作应当成为中小学校长和教师重视的问题。案例中,学校针对周围环境的变化以及学生思想观念等方面出现的新特点,积极探索学校德育管理工作的有效途径,采取多项措施解决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适应了新时期对农村学校德育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在讨论案例之前,先要明确中小学德育工作管理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学校领导和教师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首先,应该结合教学进行。因为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结合教学进行德育是学生易于接受的一种教育形式,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其次,德育应该根据青少年的特点进行。正确认识青少年的特点,是有效进行德育工作的前提。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时,不仅要运用生理学、心理学的理论分析学生的年龄特征,还要分析时代特征和周围环境对学生的影响,应该看到时代和环境对青少年身心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再次,遵循德育规律进行管理。学生品德是由知、情、意、行四个要素构成的,德育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学校领导者要自觉运用这条规律才能把德育工作做得更有成效。最后,各种教育力量互相配合,协调进行德育。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各方面的教育影响下形成的,不仅包括校内影响,还包括家庭和社会等校外影响的因素。学校、家庭和社会对学生的德育,应密切配合,协调进行,否则就会相互矛盾,彼此抵消。 该案例我们要讨论的核心问题是,学校如何根据实际情况制订并实施相应的德育工作计划,如何进行德育工作管理并取得学校、家庭和社会道德教育的协调。学校的德育工作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学校在制定德育工作规划、采取学生德育管理措施时,首先必须健全组织队伍。德育工作要靠人来做,学校应有一支健全的德育工作队伍以形成德育工作的合力,这支队伍应该包括学校党团组织、行政组织、班主任队伍以及教师队伍。其次,必须理顺几个关系,处理好德育与教学的关系,紧密结合教学工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处理好学校与家庭的关系,学校要主动与家庭、社会配合,争取家长的支持;处理好老师与学生的关系,加强尊师爱生的教育,全面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处理好个性与共性的关系,学校既要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和培养目标提出共性的规范要求,又要注重因材施教,使德育目标内化为每个学生的个性因素。再次,要加强制度建设。加强学生德育管理,还需有制度的保证,这些制度主要是结合国家颁布的学生守则、本校学生实际而制定的一些规章制度,主要有德育工作办公会制度、班主任例会制度和检查考评奖惩制度等。

  案例中的学校针对新时期农村学校德育工作呈现的新特点,采取了一系 列措施改善和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组建德育工作队伍,建立德育管理系统,加强德育管理工作队伍的建设;处理好德育工作的几个关系,包括班主任,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学生与家庭的关系,学生与社会的关系等;把学放在德育工作的中心地位,一切围绕学生,创设良好的德育环境。可以说,该校德育工作所采取的措施基本符合德育工作管理的原则。

  学校德育工作管理虽然复杂,但又有规可循,有矩可守。具体来讲,它是一个计划、实施、检查、总结四个环节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过程。制订德育管理计划只是学校德育管理过程的起始环节。学校管理者应根据培养目标,结合学校的实际

  情况以及学生的思想状况、行为表现等制订一个切实可行的德育工作计划。[)实施计划是德育管理过程中最关键的一环,要充分运用各种教育力量和教育手段,发挥各自的优势,形成合力,提高德育效能。督促检查是德育管理中的又一重要环节,对于学校管理者和被管理者都有一定的监督、考核和强化等积极作用。分析总结是这个过程的终结环节,是构成学校德育工作闭合回路的一个承上启下的、必不可少的环节。

  在案例中,学校虽然根据社会环境,同时也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并实施了德育管理的措施,但在督促检查和分析总结阶段并没有相应的举措。要使学校德育管理真正落到实处,有效发挥德育作用,就必须依据德育管理工作的环节和过程开展工作。

  学校德育管理的重要原则之一,就是学校德育必须取得家庭的配合和社会的支持。因此,学校德育工作者应该认真研究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辩证关系,特别是认真研究如何把这三个方面的教育力量协调起来。在案例中,该校提出树立整体观念,加强综合研究,做到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的三结合,这是符合学校德育管理工作规律的重要措施。学校可以通过访问、召开家长会、建立家长委员会、建立家长接待制度、向家长开放课堂教学、开办家长学校等方式使三者协调一致。学校也要与校外教育机关配合以加强校园环境的管理,优化育人环境等。总之,学校教育是三种教育力量的主导力量,学校应该主动取得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配合,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

  41.学生在校的安全由谁负责

  案例

  2006年的一天中午,毕业班的春阳在操场上和同学打闹,在别人的追逐之下疯狂地向教室里跑,碰巧同正往教室外走的冬雪撞了个正着。冬雪当时就仰面倒在了地上。老师和同学把冬雪送往村卫生所,医生诊断其为腹部肌肉挫伤,当即打了吊瓶。冬雪三天未能上学,医药费花了290元。双方家长找到学校,要求学校赔偿一部分医药费。

  按常理讲,学生在学校发生的事情,学校或班主任应该承担一部分责任。但是,这起事件与往常的事件不同,主要因为:

  一、班主任和学校多次强调,不准在课间打闹,谁闹出问题,后果自负。

  二、学校要求学生投保,如不投保,与学校签订后果自负责任状。

  三、午休时间是学校给师生安排的自由活动时间,归自己所支配。六年级是高年级,同学们应该有自制能力,在这段时间里发生的事情应该与班主任和学校没有什么太大的关系。

  根据以上几点理由,班主任同两位家长多次交谈,并表明,如果学生在校期间发生什么事情都要学校承担,那学校就要破产了。学校据理力争,学校领导又找村治保主任调解。最后,290元的医药费由冬雪和春阳两家按四六分成自行承担,学校未拿一分钱。

  思考题

  1.对案例中的事件,学校有没有责任?

  2.学校免除责任的理由是否充分?

  3.学校如何避免此类纠纷的发生?学校管理需要做哪些改进工作?

  4.学校如何加强学生的人身安全工作?

  案例分析

  近年来,学生在校期间发生人身损害的赔偿案件数量不断上升,人身伤害的原因越来越多,要求校方赔偿的诉讼也成倍上升,请求赔偿额也越来越大,这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一开始他们也许不情愿,但是,反复地做,慢慢地就会成为习惯。比如,可以要求学生每天按照指定位置把自己的课桌椅摆放整齐,把自己周围的卫生做好,把上课所要使用的课本和文具准备好并整齐地摆在指定位置上等等。要求学生每天都要做好这些小事可以使学生逐渐养成做事认真细致和爱卫生、求整齐的良好行为习惯。慢慢地学生就会从中悟出一些道理:做人做事应该认真、负责、有规矩,做一个文明人必须要有丰富的文化知识和良好的素养。这样,他们就会逐渐改掉不好的行为习惯,并开始喜欢学习。

  44.调班风波

  案例

  新学期刚开始,某学校就接到上级通知,今年重点中学将提前单独招生。只剩下三个多月就要考试了,怎么办?张校长立刻召开校务委员会,征求大家的意见。会上虽然有不同意见,但考虑到升学成绩将影响学校的声誉和今后的生源,必须采取措施以保证尖子生能考上重点中学。因此张校长作出决定:将现有六个班级分为四个平行普通班和两个重点班,并调整教师配置,加强重点班教学。

  消息传出后,顿时在校园里引起了议论,不断有老师、家长找学校领导反映意见。有人认为这样做会打乱正常的教学秩序,挫伤大部分师生的积极性,反而不利于教学质量的大幅度提高。有人认为,这样做虽然有一些不妥之处,但是作为一种应急措施,可以保证尖子生能顺利升入重点中学,维护学校的声誉。

  张校长没想到这一决策会引起这么大的波澜。为慎重起见,在征求各方意见之后,决定由全体教师民主投票表决。结果20%赞成,50%反对,余下的弃权。面对这一结果,张校长立即决定:维持原状。但是他要求教师必须照顾尖子生,要求组织一批优秀教师为尖子生另编一套练习,让有能力的学生选做,他还为尖子生和差生分别指定了辅导教师。

  风波虽然平息了,但一些风言风语却不时飘入校长耳中。有人说:两天之内,出尔反尔,连续改变决定会降低校长威信。张校长听后,只是笑着说:“个人威信不算什么,关键是把工作做好。工作做不好,哪来威信呢?’,

  思考题

  1.校长划分重点班这一做法合适吗?为什么?

  2.请就整个事情的过程进行评价。

  3.你觉得这个问题采取民主投票的方式进行决策合适吗?为什么?

  4.请结合相关教育理论与政策,对重点班现象进行分析。

  5.如果你是校长,你将采取什么措施保障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声誉?

  案例分析

  2006年我国颁布了新的《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促进学校均衡发展,缩小学校之间办学条件的差距,不得将学校分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学校不得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但在现实中,重点班的问题依然十分普遍,许多学校以“实验班”、“特长班”、“兴趣班”等形式钻政策空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复杂,有学校的原因,更有政府和社会的原因。

  我国重点学校和重点班制度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目的是集中力量办好一批重点学校,通过层层选拔尖子生,为国家建设培养和输送人才,这是由当时社会的发展特点决定的。改革开放以后,基础教育延续了这种做法,各级政府设置重点学校和重点班,把公立学校和学生分成三六九等,在教育经费、生源、师资等方

  面向重点学校、重点班倾斜。[)目前,我国已经进入教育大众化、普及化阶段,国家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教育公平是重要的社会公平。重点班的做法已经不适应我国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现实,但是重点班制度却难以取消。叫停重点班非一日之功,究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学校评价制度改革滞后。虽然国家出台了法律禁止学校设立重点班和非重点班,但是对学校的评价制度并没有相应地转变,地方政府对校长和学校的绩效考核与升学率、重点率挂钩,人为地制造和扩大公办学校之间的差距。

  第二,学生和家长依学校的升学率来选择学校。他们是关注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外部顾客,家长对学校教学的需求和期望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指向升学率,重点班成为学校、家长、学生普遍认可的一个亮点。

  第三,对于重点班,不少专家、学者、教师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设置重点班违反了人权,义务教育是基本人权,学校用公共资源办重点班的做法违反了平等原则,使青少年过早进入恶性升学竞争中。也有人认为这两个层次的划分,是出于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的考虑,希望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采取重点和非重点分层才能体现因材施教和教育均衡的思想。

  但是,从总体上看,设立重点班是一种弊大于利的做法。分重点和非重点班后,学校往往集中“优师”到重点班,并对重点班进行强化管理。至于非重点班,正像有的学生戏称的,是“平民班”。其弊端是显而易见的:

  第一,分重点和非重点班,无形中给学生一个心理上的暗示:你是一个好学生,他是一个笨学生。在这种心理暗示的作用下,重点班的学生也许会向更好的方向发展,而非重点班的学生就可能越来越落后。这种做法违背了素质教育“让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根本要义,也违背了教育公平的原则。

  第二,设立重点班,使公共优质教育成为少数人的专利,促使教育腐败升级和教育乱收费抬头。

  第三,影响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重点班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受教育群体发展的不均衡。大部分教育群体无缘享有均等的教育机会,他们在师资力量、教育管理、经费投入、成功机会等方面和重点班存在极大差距。

  第四,影响教师的专业发展。重点班不仅分化了学生,也分化了教师,造成教师中的等级制。这不仅影响教师的专业发展,而且影响教师的人际关系、团队精神和教师的整体发展。

  第五,影响家长和社会对教育的认同。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位一体,缺一不可。家长和社会又是学校最重要的外部顾客,他们对学校的价值判断影响到学校教学的发展。

  义务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平等的教育,是为每一个学生的长远发展和终身学习打基础的教育,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教育,而不是精英教育、选择教育,更不是淘汰、筛选教育。义务教育应积极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保障并努力实现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毋庸置疑,设重点和非重点班,在为一些所谓好学生制造更优越的教育环境的同时,也制造了等级和歧视。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和教育公平的今天,这种做法万万不可取。

  在案例中,校长试图通过个人影响力设立重点班和非重点班,从法律角度看也是不允许的。修订的《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学校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的,由教育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各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也应当严令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得以各种名义分重点班和非重点班。当然,为防止一些学校变相地或以打“擦边球”

  的方式再分重点和非重点班,教育部门还需要认真做好监督和检查工作。

  案例中,校长虽然不能因为刘老师的特殊情况而使学校规章制度失去效力,但是可以运用其他手段和方法来处理这件事。

  可以运用激励手段和措施。主要是了解和满足教师的需要,切实帮助教师排忧解难,为其工作创造良好的学校环境。目前,教师大体有五个方面的需要,即提高政治、经济和社会地位的需要,改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的需要,个人才能和特长得到发挥的需要,提高业务能力的需要和改善业务生活的需要。学校领导应该从实际出发,创造条件,尽量满足教师的合理需要。这是搞好教师常规管理的必要条件。

  案例中的校长应该调查了解刘老师的实际困难。如果她在下午第一节上课确实有诸多不便,可以通过教务部门的协调,给她调课,满足她的合理需要。为了排解刘老师的不满情绪和委屈,要特别注意讲究工作方式方法,与其谈话时要讲究教育方法和对话方法,把说服教育与行政措施,激励和惩罚结合起来,开诚布公以达到互相沟通、互相理解、缓解矛盾、解决问题、协调和改善关系的目的。

  46.缺勤问题的处理

  案例

  王校长上任第三天就一连收到教师三张请假条,两张事假,一张病假,其中请病假一周的是年近半百的张老师。王校长拿着请假条,紧缩眉头。上任三天来,教师没有一天全勤过,不是这个生病,就是那个有事。他已了解到学校出勤情况一向不好,学校工作也因此受到了影响。

  下午三点半,王校长召开了全校教师会。他诚恳地对大家说:“新来乍到,请各位多支持,今天就出勤问题,请大家各抒己见。”新校长态度真诚,作风民主,给教师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大家就你一言我一语地说开了。有的说,咱校的出勤是个老问题了,几年来老师难得到齐,并非今天才有的事。有的说,家有事,人有病,总得请假,要全勤不可能。也有的说,人活着,有事、有病难免,但要以工作为重,现在是你请假,我也请假,互相观望,越来越不像样子。

  王校长见大家发言热烈,感到很高兴,接着他要大家再谈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有几位教师认为,对请假者钱要扣得厉害些,在原来的基础上再翻一番。有的教师认为,光靠扣奖金、罚钞票也不是个好办法,关键要加强思想教育,不然会出现你扣你的钱,我请我的假的局面。再说,几十元钱现在根本没人会放在眼里。有些人病假月月有,但凡有点小本事,别说一天两天,就是一个晚上也能捞几张“大团结”,你能把他怎么样?

  王校长对大家的直率表示感谢,并请大家今后继续为学校出谋划策。同时,他特别强调,教师出勤方面的问题,教师应负的责任小,管理者的责任大。教师请假多,说明健康状况不佳,学校平日关心不够。他表示要和大家多谈心、交朋友,教师有什么困难,他一定尽力帮助解决;有些事会与大家商量,以取得支持。 由于张老师请假一周,很难找人代课,王校长就主动替张老师代课。他来到教室对同学们说:“张老师病了,请假一周,不能来上课,我替他上。”下面马上有人小声嘀咕:“什么病了?他在家里为人家修彩电、录音机呢!”

  “没有根据不要乱说话啊!”王校长说。“没乱说,我住在他家对面,有时我半夜醒来,他家的灯还亮着,他家的小冬冬说他爷爷在晚上修理东西。”小声嘀咕的学生反驳道。又有学生不满地说:“哎!老师不来,我们又要天天自习再自习了。”王校长和气地回答说:“对老师要尊敬,今晚我去看望张老师,你们的课

  由我来代,不用着急。[)”

  当晚,王校长来到张老师家,果真看到他在小房间里埋头摆弄一台彩电。王校长扶着张老师的双肩说:“老张,身体怎样了?我来看看你。”张老师回头看见这位不速之客,非常尴尬,支支吾吾地说:“好点了,好点了,请到客厅坐。”说着,赶忙拉着校长离开了“工作台”。

  王校长诚恳地说:“老张,有病就该好好休息,别再辛苦了。你的课我代了,你就放心养病吧!希望你能早日恢复健康。”张老师不好意思地说:“校长来看我,还代我的课,我真不知说什么好。今天下午觉得好点了,在想明天——”王校长打断道:“身体有病就该休息,好转的话就到学校转转,看看学生们。学生都在等着你呢!”张老师见王校长热情诚恳,想想自己的作为,倒是有些不好意思了,说:“不瞒校长,这两天虽有点不舒服,但可以上课,只是因为学校过去对出勤问题一直马马虎虎,我也没当回事。”

  隔了一天,张老师就上班了。王校长上任的第五天,教师全部出勤了。下午,他又召开教师会,对有事、有病坚持上班及合理安排家务不影响工作的教师,给予了感谢与表扬。最后,他语重心长地说,每一位教师都要以工作为重,对学生负责,正确处理好公私关系。确实有病就休息,学校要多关心;家里有事的,学校也会尽力帮助。至于经济措施,缺勤扣发奖金仍按上级的规定,全勤奖则在原有基础上翻一番。

  思考题

  1.请就王校长对教师缺勤问题的处理过程和方法作出评论。

  2.如果你是王校长,上任初期面对教师缺勤问题,你将如何处理?

  3.请结合王校长对缺勤问题的处理,谈谈现行的教师考勤办法有哪几类,并比较分析其存在的问题。

  案例分析

  学校对教师进行考核,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考勤。考勤主要考查教师的工作态度和工作量。教师考勤问题是我国中小学学校管理普遍面临的一个问题,是否对教师进行考勤、如何考勤以及如何处理教师考勤制度中出现的问题成为学校管理者需要解决的问题。案例不仅涉及如何解决教师出勤的问题,而且涉及校长处理问题的技巧。

  在讨论案例之前,首先需要了解教师工作量和考勤办法。工作量是教师在完成教育教学工作时所付出的劳动量。学校应根据国家对教师工作量的规定,并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对之进行严格管理,逐步实行课时量和超课时量的津贴制。同时,从学校实际出发,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师工作量考核制度,即教师考勤办法。目前主要采取科学管理方法,即定量管理和数字化管理,给教师规定合理的工作量。有的学校采取积分制或者计分制,对教师的工作量和出勤情况进行量化管理,并辅之以适当的奖励惩罚制度,褒扬优秀,鞭策后进。实施教师定量考勤办法,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不能陷入数字主义,在实行量化管理的过程中,注意定性和定量的有机结合。

  该案例我们要讨论的核心问题是,教师缺勤问题的处理以及学校如何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出勤考核制度。学校管理者对教师缺勤问题的处理实质上就是学校管理者如何处理问题、解决问题。解决问题主要有五个步骤,即识别问题或改进的机会,分析原因,开发替代性的解决方案,选择并实施最佳解决方案,评估解决方案的影响。学校管理者除了应该遵循处理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外,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还要讲究领导技巧。

  领导技巧有很多,比如从经验中学习、沟通、倾听、果断、设置目标、惩罚、召开会议等等。当无政府状态严重时,管理者的权威很重要,应采取真、假独裁的方式;当决策的时间很紧,征求意见会干扰思路时,可采取真、假独裁的方式;当取得决策效果的关键在于下级的认可时,应采用真、假民主的方式;当决策需要下级去执行时,最好采用真、假民主的方式;当问题不明,信息不足,而这些对于决策又至关重要时,应采用真民主的方式;当下级的认可很重要,但下级的意见很分散时,可采用假民主的方式;当领导者自己能够作出科学决策,而下属的认可又很重要时,可以采用假民主的方式;当群众对决策非常关心,但群众的意见明显不利于组织整体时,应采取假民主的方式。管理者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采取民主的管理方式,应该视决策的重要性、时效性、管理者的能力、下属的成熟度以及决策合法性的重要性等因素而定。 案例中,校长为了平息教师抵制教案的风波,与教师进行劝说性的谈话。校长的目的是劝说教师接受教案检查制度,并非真正听取他们的意见,所以校长采取了假民主的管理方式。我们从案例中看出,校长的策略没有成功,教师坚持了自己的观点。那么,校长的做法是否有不妥之处?

  我们回顾一下该校近来面临的问题:教案颇受肯定的教师,其课堂教学没有得到学生的肯定;新调来的资深语文老师,教学受到各方好评,教案却写得不尽如人意;本校老教师,原来对教案撰写一丝不苟,现在却倾向于写简案。再来看看教师与校长的谈话,教师提到教案撰写正走向形式化,原来统一的详案不符合现在的实际教学情况。在这种状况下,校长应采取真民主的管理方式,广泛听取各方的意见,不能仅仅站在易于管理者控制的角度管理学校。

  教案检查的目的是要保证教学效果而不仅仅只是检查。当教案检查与教学相脱节时,应当重新审视教案检查制度。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行,以知识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观逐步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精神和动手能力为中心。因此,教案的撰写要相应地加以改进。培养个性鲜明的学生,必须有个性鲜明的教师,统一的标准化管理只会限制教师个性的发挥。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应该成为教师工作的重点。统一的、标准化的教案撰写会占用教师大量的时间,使得教师疲于应付而无暇创新。由此看来,学校的教案管理制度需要更新。

  学校管理者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测量、评价应坚持系统的观点,不能割裂各因素之间的联系。教案展览只是教师经验交流的方式之一,教师们其他方面的成果也应进行交流。每个教师的成功有其一整套的方案,各环节环环紧扣,管理体制应促进教师更深层次的交流沟通。

  48.可以用简案代替教案吗

  案例

  某区实验小学非常重视对教师课堂教学工作的评价。由校长牵头,设有教学主任

  一名,教学副主任两名,专门负责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工作。

  有一天,校长对教学主任说:“教师们工作很累,不要再让老师们写书面教案了。无益劳动占了太多时间,老师可以写简案来代替教案。你们多听课,对听课有问题的教师认真看一下教案,这样可以给大多数老师松绑。咱们学校都是我亲自选的教师,我相信他们都有这个自觉性。”

  许多教师平时上课时都是用简案代替教案,其形式多种多样。有的单独写在一个本子上,有的写在教科书或另附纸上。而学期教案量化考核时,教师却用教案替换了简案,而且上交的都是书写规范、内容详尽的教案,“赶写”的痕迹很明显。据调查,很多教师私下认为:年年写教案,费时费力,作用也不大。在课堂授课过程中,教案也只起了一个备忘录的作用。赶写的教案是为了应付检查的文字性“教研材料”,真正实用的还是简案。

  教学主任仔细考虑了。如果用简案代替教案,多听课需要时间,至少得听每个教师的一节研究课以对教师的状况进行协调评价,这样就需要听70多节课,而且跟踪听课还需要更多的时间。于是他向校长建议给两位教学副主任减课,抽出时间,充实力量作教师课堂教学评价,指导和培养教师。但校长不同意,说他们不能脱离实际教学工作。

  现在的问题是,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素质,从学生生活的实际出发,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给教师备课提供更大的棵作空间。而教学工作是学校工作的中心,但是主管教学工作的领导兼很多职,其教学管理工作就很难到位。在这样的情况下,学校以课堂教学评价教师的工作,不再检查教师的教案。这样就使得教学主任经常忙于应付上级的检查评价。两位教学副主任在帮助教学主任进行教师评价工作的同时还需要兼课,使得这一措施实施起来存在着很大的困难。

  对课堂教学水平较高的教师而言,可以用简案代替教案,而对课堂教学不太成熟的教师,要仔细检查其教案。在如何评价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问题上,两位副主任和教师都有很大的看法,经常出现不一致的地方,处理不好就会导致教师的不满情绪,因此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存在较大的困难。

  教学主任又认为,提高学生学习质量要通过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来实现。备课是上课的前提,功在课前,利在课上。要上好一节40分钟的课,备课远不止40分钟。想提高学生学习质量,还要提高教师的备课水平。但是,目前教师压力确实过大,精力有限,很多教师还有学历进修、继续教育的压力,教师能投入多大的精力进行备课真是个问号。为教师松绑,减轻负担做起来还是很难。于是,在要不要用简案代替教案,要不要给两位教学副主任减负,以及如何进行教师课堂教学评价工作等问题上,教学主任陷入矛盾之中。

  思考题

  1.在这种情况下,教学主任首先要做的是什么?

  2.如果按照校长的要求,实施用简案代替教案这一教学举措,将会出现什么新的情况?

  3.如果你是教学主任,将怎样处理教师工作压力和教案检查形式化的问题?

  4.如果你是教学主任,你将如何进行教师课堂教学检查与评价?

  5.如果教学主任不同意校长所提出的“用简案代替教案”,他该如何与校长进行沟通和协商?

  6.讨论教案检查的利与弊,归纳当前中小学教案检查存在的问题。

  案例分析

  目前,对中小学教师的教案是否进行检查,观点不一。[]检查教案是许多学校的常规工作之一,有两个作用,一是评价作用,二是诊断作用。但事实上,许多领导因为时间、精力和专业背景等因素的关系,无法对教案进行检查并给予反馈,使教案检查出现形式化、标准化和格式化的问题。教案检查的诊断作用被弱化,而评价作用被凸现,可评价的标准也只是看教案书写是否规范、工整等形式化的东西,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针对目前教师工作压力过大、教案检查形式化等问题,该校长提出教师可以写简案来代替教案,并要求教学主任带领两位教学副主任多听课,对教师课堂教学进行评价。而教学主任认为一方面教师压力确实过大,教案检查在很大程度上流于形式,但提高学生学习质量,还是要靠提高教师的备课才平。另一方面,听课检查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教学主任建议校长为两位教学副主任减课,以充实力量进行教师评价,却遭到校长拒绝。案例中最关键的问题在于要不要用简案代替教案,以及如何协调力量对教师课堂教学进行评价。

  在讨论案例之前,我们需要明确课堂教学是否需要教案。弄清课堂教学与教案的关系,对我们的课堂教学有很大的帮助。在课堂教学中,教案常作为评价教师课堂教学的部分依据。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无需教案也能游刃有余,而有些教师的教案虽然构思精妙,课堂气氛却死气沉沉。

  由于一些复杂的主客观原因,设计教学、撰写教案这项中小学教师的基本工作正在被淡化、异化。课堂教学是一门比较高超的艺术,除了利用教案向学生详细分析教学不变的内容,全面讲解重点难点外,更重要的是灵活运用教案,随机应变。但是教案是课堂教学的范本,是上课的依据,不是固定内容。它的功能是为上课服务,它的作用是增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教案和课堂教学的关系可以概括为,教案是课堂教学的依据,课堂教学离不开教案。教案是教师课堂教学的行动方案,可以使教师明确课堂教学的目的和任务,明确教学的内容、方法和步骤,是完成教学内容的先决条件。教案是教师经验的总结,是教师长期教学实践的记录,是教师教学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教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教案检查作为学校评价教师课堂教学的内容之一,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是我们也应认识到课堂教学的成果受多方面的影响,如教学环境、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等都对教学过程起着决定性作用。评价课堂教学不能以教案作为依据,教案可以作为教师评价的参照。不过,简案、教案都是教师为上课而准备的文字材料,简案内容简单、书写随意、形式多样,是教案的替代品。教案就是教师对课堂教学各环节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进行的知识性的和理解性的解释与结论性和概括性的注释;而简案则是将课堂教学各环节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生的学法较简明地写在教案上。

  在案例中,校长提出用简案代替教案,是因为许多教师平时上课、备课时都用简案,其形式多种多样,而到学期末考核时,教师却用教案替换了简案。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学评估标准失当。许多学校把教案检查纳入量化考核标准中,教师书写教案是为了应付教学检查。第二,教案书写不符合课堂教学的实际。教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实用性不强,备课材料与课堂实际脱节。第三,课堂的生成性、知识的生长性,使预设的教案得不到应用。针对这种情况,在日常教学管理中,应根据实际因势利导,一方面,支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用简案代替教案;在教研活动中,鼓励并组织教师经常交流教学心得,不断完善简案这种新型备课方式。另一方面,不断采取听课方式,对教师课堂教

  学进行评价。[]

  49.“涂卡评分”带来的尴尬

  案例

  根据学校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的要求,某校教务处提出了一项由全校学生给任课老师涂卡评分、各年级教师互相涂卡评分的制度。这种评价考核方案通过计算机统计折算,把每个教师的教学水平予以量化。方案指出:全校师生参与评价使得评价范围具有广泛性和普遍性;由计算机按统一程序统计折算,提高了评价的公正性与可信度;量化结果用于年终考核,使考核中的教学质量一项有了较准确的体现,同时也为晋职评优提供了依据。经主管校长同意后,教务处花了7万余元购置了阅卷机、专用读卡机等设备,同时,制定了10项评价标准,每项又由四项小标准组成,并附上涂卡说明一并下发各年级。根据要求,学校100多位老师按本年级教师数每A需评价并涂卡30到80张不等,1000多名学生每人按每学期上课学科数需涂卡至少?张。评价工作从每学期第15周开始,学期末收回评价结果。

  第一次评价工作刚进入操作阶段,问题就出来了。第一,在教师方面,许多人提出对本年级其他人的教学情况不了解,无法评价;也有人表示由于种种原因,根本不愿评价别人;更多的人则嫌麻烦不愿花时间去做。于是,作为一项任务,一些老师便找来学生,让他们丢开评价标准,按照“不给最低分、不给最高分”的原则代为涂卡。第二,在学生方面,最多的反映是即使看着所列项目的等级标准,自己也难以把握给所评老师打几等;认真点的学土还能凭总体印象去评价,不认真的学生则丢开标准任意涂抹;更有个别学生给平时要求严格、批评过自己、给过自己不及格成绩的教师评为末等。至第16周周末,经再三催促,机读卡只收回86%。虽然评价结果未公布,但一些老师对学生的要求不像以前那么严格了,批评也少了。期末考试后统计成绩,学生的卷面得分平均上升6分,及格率提高了5%。面对这种结果,有人评论说,学校如此兴师动众搞所谓的教学评价,纯属劳民伤财,扰乱教学秩序,掉入了“现代化陷阱”。

  思考题

  1.你认为出现这种教学评价结果的原因是什么?

  2.你认为该校教学评价的方法是否存在问题?如果存在的话,问题出在哪儿?

  3.如果你是该校教务处的领导,面对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你将采取何种办法和手段?

  4.根据教育管理学的相关理论,你认为学校应该如何对教师教学进行评价? 案例分析

  教学质量关乎人才培养质量,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评估考核无疑是学校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当今社会价值多元、个人自主性扩大的体制转型时期,更是如此。加强对教学工作的评价与考核,对于引导和督促教师把主要精力和时间用在本职工作上,对于教学方法的改进,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均具有积极意义。教学评价是学校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与教学相关的各项工作进行的判断和评价,目的是推动和改进学校教学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案例中,学校为了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出台了量化的评价考核方案,但此方案的实施也

  带来一些问题。奖励薪酬对教师行为有导向作用,激励教师行为向学校期待的方向发展。同时,它也是一把双刃剑,使用不当,会挫伤教师的积极性,不利于团队的合作与发展。 首先我们注意到,学校的升学奖分配方案是经校代会讨论制定的,说明该方案有群众基础,取得了大部分人的支持。但方案代表的是普遍状况,在实施中却出现了例外情况:该届毕业生成绩分化严重。校长在会议中强调工作的重点在于提高学生的整体水平,保证升学人数。教师在提高升学人数上投人很大的精力,部分教师认为奖金并不能反映自身的工作成果。我们可以站在管理者的角度来看待升学奖分配问题。学校管理的制度性要求管理者依据制度行事,随意性的管理会造成人治,公平性很难把握,教师也会感到无所适从。朝令夕改,无法执行,势必会给学校管理带来混乱,从这个角度看,校长坚持原有的方案是有道理的。同时,激励不但要横向比较,也要纵向比较。差生的成绩得到很大的提高,教师的努力不可忽视,校长对这部分成绩也应给予相应的奖励。这样可以消除教师的不公平感。否则,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会放弃差生,一味追求“两率一分”。

  从这个案例中,我们也可以引出教师激励。教师激励,即对教师的行动起激发、推动、加强的作用,分为内在激励和外在激励。内在激励即教师行动的动力来自自身,是激励的根本;外在激励是物质、环境、制度等推动教师行动的动力。外部激励可以向内部激励转化,产生更持久的动力。关于影响激励的因素,许多管理大师都提出过经典理论。马斯洛将人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管理者要辨别员工的需要,然后才能提出相应的激励措施。赫茨伯格提出双因素理论,认为只有工作本身能够激励员工。随着薪酬多样化,薪酬之奖金部分可以满足员工尊重的需要,也具有了激励性。目标设置理论认为目标清晰、挑战性、参与性等都能够激励员工实现目标。案例中校长采用奖金制度奖励教师教学质量和工作量,满足了教师的成就需要,引导教师进一步改进工作。

  激励方式分为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物质激励通过经济手段激发动机,调动积极性。奖励薪酬属于物质激励的一种。精神激励通过理想、成就、荣誉、情感等非经济手段激发潜能,调动积极性。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两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缺一不可。单纯的物质激励是外在的,容易导致短期行为,不利于学校的长期发展和团队建设。所以案例中校长对教师的激励可以加入精神激励,对于“两率一分”低但在提高差生升学中做出成绩的教师给予承认。

  激励要兼顾公平性。管理中激励力量的大小往往决定于人们相互间的比较,即人们总是习惯于把自己的劳动、付出和得到的报酬、荣誉与他人进行比较,若比较后认为是公平合理的,就会激发工作动力,发挥积极性;否则,便没有积极,或者积极性很低,甚至消极对抗。如案例所述,部分教师认为奖励方案不公平,学校管理者应尽量降低他们的这种不公平感,否则对学校今后的工作会产生一定的负面效应,如忽视差生等急功近利的事情也许就会发生,或者打击教师的积极性,使得教师在工作上没有先前那样投入。

  总之,学校管理者应综合使用各种激励方式,同时注重激励的公平性,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篇二 : 70学校管理学案例分析

  学校管理学案例分析

  杨梦露 112012007022

  究竟是谁的责任

  《学校管理学》教材P171

  学校 教导处 总务处 责任

  在此案例中,通过教导处主任与总务处主任争论所反映出来的,是学校各部门的职责不明确,责任没有落实,在学校运行中有的工作“无人做”,部门间对于工作没有达成共识;对于特殊的情况,学校也没有对于工作分配的特殊方案;学校没有对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形成书面的文件,造成“无章可循”的局面等主要问题。

  下面针对以上问题逐一进行分析。

  开学之后,学校教导处和总务处各自忙于新一年的工作,而教导处接到书店的取书通知后将原来由教导处主要负责的工作交给了总务处,总务处由于接到了从没有负责过的工作和教导处进行争论。总务处认为取书是与教学有关的事,所以应该由教导处负责,但教导处认为此事与教学无关,因此产生了分歧。在这里,双方在关于“教学事物”的定义上没有达成共识,而校方也没有对“教学事物”进行明确的规定;同时,双方对于自己的与对方的职责都不肯定,各执一词,由此产生了推脱工作的现象。再而,在案例中,总务处主任认为自己没有将工作推给教导处,而是做了“一大摊子事”,部门间没有划分明确的工作职责,却认为包揽了多项工作任务就是工作负责的表现,这也是工作责任不明确带来的负面影响。 取书工作是每年都需要做的,前几年的情况是由教导处通知各班自己去取,也就是说教导处和总务处都没有负责这项工作。教导处认为这本应该是总务处的责任,但因为原来总务处人手少,学校没有车,也就免除了责任。而今年的情况有所改变:学校购入了可使用的新车,总务处人手也增加了,因此这项工作理应由总务处接手。学校本来就没有对各部门的责任进行合理的分配明晰,而且在新的情况出现后也没有另行规定,或者说在特殊情况的时期没有制定特殊的应对方案。

  在整个案例中,教导主任与总务主任的争论都是没有依据的,或者依据是“历来如此”,也就是说学校没有对各个部门的职责形成书面的文件,告知学校各个人员,以达到遵循、监督等的效果,致使在遇到特殊工作与场合时工作人员无章可循,逃脱、推卸责任。

  学校管理的基本原则是民主化、科学化、责任制与有效性原则。

  科学化原则是指要对学校实行科学管理,最早提出科学管理的理论与方法的是泰罗,在泰罗的科学管理原理中,与本案例有关的、最重要的一点是,管理人员与工人分别承担工作与承担责任。在这里,我们可以将校长看成管理人员,教导处于总务处看成是工人,他们需要承担工作与责任,才能支撑着学校运行,完成学校的科学管理。在科学管理的具体内容中,最重要就是要有明确的职责范围,要使学校的各级的职责权限都有明确的规定,做到人人职责明确,事事有人管。在本案中的“取书一事无人管”,就是因为职责不明确引发的问题。

  责任制原则是指各项工作由专人负责,并明确规定责任的范围,并且要对由于工作上没有尽到应尽的责任而造成的事故追究责任。责任制度在科学管理中被反复提到的原因,是责任制在管理体制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分工不明确、赏罚不分明等的主要原因就是没有实行责任制。

  我们可以由此下结论,本案例事故发生的原因就是此学校管理没有实行责任制。

  改善学校管理工作混乱的主要途径就是实行以岗位责任为核心的责任机制,要改变此学校“有事无人管”的局面也只有实行岗位责任制,那么就需要落实一下几个方面:1、要有合理的分工,人人都有事可做;2、要有明确的职责,修订各类人员的工作职责;3、要有规范要求,有质与量的指标;4、要认真考核,进行评定,发挥责任制的威力;5、要善罚分明,通过激励来提高工作绩效。

  建立和完善岗位责任制,不仅是泰罗的主要观点,也是邓小平管理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他认为“要从上到下建立岗位责任制。这样工作才能有秩序、有效率,才能职责分明。”许多学校管理存在问题,主要是管理不善,指挥不灵,责任不清,无人承担责任。因此岗位责任制在学校的落实,是学校管理的关键。在实行责任制的同时,我们不能忽视的是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负责制的含义是,校长处于学校的中心地位,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和行政管理工作全面负责。校长是学校的最高行政首长,对内主持全面行政工作,对外代表学校,对学

  校的管理要相应的责任。只有校长的责任制得以保证,强化行政指挥系统,才有利提高学校工作效率。

  在查阅了相关资料后,我找到了比较规范的校长职责、教导主任职责与总务处主任职责的范本,这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并由此了解了案例中对于“取书”一事应该负责的部门:在总务处主任的工作职责中明确规定“指导后勤有关同志及时做好书籍、报刊、教育资料的订购工作以及调剂、分发工作,并按规定及时记载”。

  只有明确了各个部门与各级领导的责任,实行岗位责任制,才能保证学校管理活动和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序、有序、高效地进行。

  校 长 职 责

  1、 主持学校行政全面工作,正确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法规。坚持正确的

  政治方向,团结、依靠教职工,保证学校的社会主义方向,积极稳妥地推进教育改革,按教育规律办事,确保教育质量,努力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领导制订学校的发展规划和学年、学期工作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检查和总结。

  3、根据学校规模,编制标准,实际需要和有关规定,设置学校管理的组织机构,选任多层级的

  干部,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岗位责任制。

  4、领导和组织德育工作,把德育放在首位,坚持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工作方针,坚持不懈地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5、领导和组织教学工作。坚持学校工作以教学为中心,育人为根本的方针,按照国家统一编制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遵循教学规律组织教学,建立和完善教学管理系统,搞好教学常规管理,深入教学第一线,正确指导教师进行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6、领导和组织体育卫生、美育、劳动教育工作。妥善处理“五育”之间的关系,保证学校体育卫生、美育、劳动教育工作生动、活泼,确有成效地开展。

  7、领导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必须十分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注意培养青年教师,组织教师进修,使之不断提高政治思想、职业道德、文化业务水平,充分调动他们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8、领导总务工作。贯彻勤俭办学原则,坚持总务工作为教学、为师生服务的方向,关心师生生活,保护师生健康,严格管理校产和财物,搞好校园建设,努力开展勤工俭学活动,逐步改善办学条件和教职工福利。

  9、努力争取社会各方面对学校工作的支持和帮助,代表学校协调、处理公共关系。

  10、领导校长室工作,民主管理学校。

  教导主任职责

  教导主任在校长的直接领导下,具体负责学校的教学、教务管理工作。具体职责是:

  1、当好校长助手,负责做好学校教学、教务管理工作。

  2、负责向校长提出教研组长人选,直接负责对教研组长工作的布置、检查、考评。定期召开教研组长工作会议,上通下达、相互交流。

  3、从学校实际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教务工作计划,并按计划全面安排教学、教务等工作。建立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健全相应的教学管理制度。

  4、审批教研组的教学进度计划,深入教研组、备课组,了解检查教学情况,并给予指导。每学期听课不少于30节。

  5、指导教研组拟订教研计划和教师进修计划,指导教研组按计划开展教研活动,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6、组织领导学生考试和成绩评定工作,指导教师进行教学质量分析、总结。

  7、定期分析学校教学情况。每学期要开展全校性的教学质量分析,并有

  事例记录,及时发现教学中的倾向性问题,调整处理好各学科在教学上的矛盾与难题,采取切实措施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

  8、要了解各学科的课程标准,教材和教学计划,力求熟悉或精通两门学科的“双基”要求。

  9、负责抓好早自习、活动课、体育课、兴趣小组、提优补差的管理工作。加强检查,提高质量,预防伤害事故的发生,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

  10、负责抓好图书馆、实验室、电化室等其它专用教室的建设和管理,做好文印等审批和管

  理工作。

  11、负责学生正常学籍管理、审核工作,每年的学生学籍转入转出的把关工作,及时做好统

  计工作。

  12、重点抓好毕业班、质量调研等组织工作,做到有计划、有措施、有检查、强调针对性和

  实效性。深入年级经常分析情况,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13、认真做好教学科研档案管理工作,将大量有考查价值的教学资料整理,保存起来或送交

  学校档案室,以便有据可查。教学档案包括:教师教学常规业务档案,学生学籍档案,学校教学档案。

  14、负责对思想教育、工作分配、工作考核和向校长室提出奖惩意见。

  15、及时向校长交流反馈教导处工作信息,落实措施。

  总务主任岗位职责

  1、坚持勤俭办学原则,草拟学校总务工作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

  2 、负责按计划订购和发放教师办公用品、教学用品。购买图书、仪器、医疗用品等。 3 、指导后勤有关同志及时做好书籍、报刊、教育资料的订购工作以及调剂、分发工作,并

  按规定及时记载。

  4 、管理校产。负责学校基本建设和校舍校产的登记、分配、保管、添置、维护,对运动器

  械要经常检查,发现不安全因素,及时采取措施,确保安全。并督促师生执行校产的使用和保管制度。

  5 、管理财务。做好出租房屋的租金收取工作和水电费的收缴工作,严格执行财务制度,合

  理使用各种经费,定期审核帐目。

  6 、负责对校园环境的管理,搞好校园规划及环境的绿化卫生工作,实现校园绿化、净化、

  美化。保证和改善教学条件和学习环境。

  7、负责师生的生活福利。办好食堂。并能经常听取教师意见。

  8、从学校实际出发,制定实施总务各项管理制度,保证后勤为教学服务。

  篇三 : 学校教学管理案例分析13

  如何化解教师不愿承担某些课程教学任务的困境

  一青年教师承担了某系小学教育方面的课程两年后,觉得该课程难教,与教学法和班队活动之类的课程内容重复,学生学习兴趣不大,认为这门课学生毕业后在小学教学中用处不大,所以提出不再担任该课程的教学任务,并建议系里对教学计划进行调整,取消这门课程。系领导在听取任课老师的意见后,没有马上做出决定,而是到实习基地的小学进行实地调研,请教专家。得出的结论与该教师的结论完全相反:该课程在小学教学中很重要,从小学三年级直到初三,每周至少有两节,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学校创品牌、显特色的重要课程,市区的多所小学去年招聘能承担该课程的教师还招不到。了解情况后,系领导决定开展“校校合作”,邀请一位在该领域颇有研究心得的小学教师作为该系的兼职教师,让具有实践经验的专家来主讲该门课程,将其出版的教研成果专著作为该课程的教材,并将该课程作为学院精品建设课程立项。同时安排原来承担该课程的本系青年教师作为校外专家的助教,跟着校外专家听课,辅导学生,并协助专家进行精品课程建设。

  点评:

  1、 对于教师提出的要求和反映的问题,系领导没有急于下结论,也没有以不

  服从安排的帽子强压任务给教师,而是首先想到调查研究,深入小学教学一线,了解实际情况,请教专家。

  2、 及时调整思路,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聘请具有一线教学经历、有丰富

  实践经验的校外专家来上该门课程,既保证教学工作的良性运转,又在开展校校合作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3、 对原任课教师的工作做出相应调整,既让其知道自己的不足,又给其学习

  和提高的机会。通过听校外专家的课和协助校外专家进行网络课程建设,使其对该课程的知识有更系统完整的认识和学习,为其今后再从事该课程教学作好准备。

  附件

  二级学院院长的改革为什么失败

  某大学一个二级学院领导班子不团结,工作在全校排名靠后,师生意见较大。该大学对这个学院的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来自另一个学院的年轻教授周锋脱颖而出,提拔到该二级学院担任院长兼分党委书记。

  到任后,周院长首先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在两周后召开全院大会,找出前任领导班子的十大不足,提出了他要进行改革的十大举措。上任后第20天,他首先将宣布将行政人员减少一半,富余出的人员从事创收工作。其次,周院长狠抓劳动纪律,每个行政人员和任课教师必须签到,对迟到早退者扣除一定数量的奖金。同时,他给行政人员和教师办相关学习班,学习结束后进行考试,考试不合格的补考,再不合格的除扣除奖金外,行政人员重新安排工作,教师暂时停课。

  周院长马上成为全院矛盾的焦点,一些教授向学校领导反映:现在学院只有周院长一个好人,我们都是坏人。一时间,周院长成为全院的焦点。在内部,他提出的措施也遇到了抵制,推行困难。在这种情况下,上任仅一个学期的周锋就提出了辞职,他感慨地说:“为什么我当老师的时候,我的付出能够得到大家的好评。可自从当了领导,我的付出比当教师的时候多得多,却没有好的效果?我百思不得其解。”

  点评:

  新任领导往往有一股“虎气”,周锋教授作为刚走上中层领导岗位的新干部,担负着组织的重托,广大干部和群众的期望,确实需要有一种新的思路、能力和方法解决问题,改变以往的局面。但他面对复杂的新环境,在情况不熟悉,经验不足的情况下“烧了三把火”,凭着一腔热情大干快上,这正是他导致失败的重要原因。

  周锋教授作为新任领导,不能“急于烧火”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由于心中无数,急于烧火往往会烧错地方,点不中要害。二是新任领导刚到新的环境,身边有些人会持不合作、不友好的态度,此时“烧火”,得不到更多的支持力量。作为新任领导,周锋还处在领导成长的最初阶段,对面上的工作还不能应付自如,改革的形势还不成熟。

  新任领导不急于“烧火”而应干什么呢?一是不急于表态,应多问,多看,以“我不了解情况,需要向大家请教”的姿态出现,决不能以“大权在握,我说了算”的架势与班子成员和干部群众打交道。二是不要随意评论前任的长短; 三是不要轻易许诺,将愿望当现实。对棘手的问题如人浮于事要找出症结所在,创造条件逐步解决到位,并要善于让群众参与决策。群众在参与的过程中了解了领导的意图和问题的难度,就会支持领导,并付出共同的努力。四是不急于做人事变动,但要为今后开创工作新局面打下基础,即要善于了解前任领导班子不和谐的原因,善于了解本部门的骨干力量,并使这支队伍不断壮大。五是对有关全局利益的重要工作如教学和学科建设应保持连续性。如果周锋教授按以上说的做了,就不会在上任那么短的时间内就要求辞职了。

  张校长上任后,大张旗鼓地强调竞争。他说没有竞争就没有活力,学校就不能前进。于是在管理活动中开展各种名目的竞争。一开始,学校人心振奋,但时间一长,问题也就出来了。许多教师为提高教学

  成效,争占学生的时间;一部分教师热情减退;甚至还有少部分教师为争先进,扯皮揭短。该校的王老师是一位优秀教师,提倡竞争以来,积极性很高,所教学生本学科分数上升。但其他教师都来找张校长,不愿与王老师同教一个班。以上的问题使张校长陷入了思考:该不该鼓励竞争呢?

  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竞争是个人、集体、社会前进的动力。竞争有积极作用:激励作用广泛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发现人才;选拔骨干;有利于教师素质的提高。竞争不当也会产生消极影响:导致专业知识和技能保守封闭;导致人际关系紧张;矛盾加剧;个人发展停滞;产生不正确的教育观点和态度。张校长上任后强调竞争的作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教育改革的方向。但是竞争必然会带来压力,由于张校长“在管理活动中开展各种名目的竞争”,这样过分强调竞争已经给教师过大的压力,而且这种一步到位式的做法导致了恶性竞争,产生了种种矛盾。

  建议:

  一、倡导良性的、公平合理的竞争

  该校出现的“少部分教师为争先进,扯皮揭短”现象属于恶性竞争,作为学校的管理者要坚决反对,要反对这种以互相拆台,尔虞我诈的不正当的手段来达到目的的行为,对有这些行为的教师要进行批评教育,在学校里树立正气,倡导良性的、公平合理的竞争。

  二、提倡教师间的团结合作,共同进步

  该校出现的“王老师是一位优秀教师,提倡竞争以来,积极性很高,所教学生本学科分数上升。但其他教师都来找张校长,不愿与王老师同教一个班”现象,其实在我们很多学校中都不同程度的存在,一些教师为了抓好自己所执教班级的学科成绩,挤占其它学科的时间,同学科教师之间缺乏合作,有的教师不愿意把自己的资源与其他教师分享等等。

  竞争是社会进步的动力,但是孤单的竞争、没有合作的竞争却是无力量的,只有竞争意识和与合作精神相统一,竞争中有合作,合作中有竞争,才能推动学校的发展与进步。作为学校管理者要适当交替采取合作与竞争的方式,在管理中可以制定一些激励性的制度鼓励合作,努力创设一个良好的学校人文环境,提倡教师间的团结合作,共同进步。

  三、根据教师状况确定教师工作的目标结构

  教学工作需要竞争,但是如果不考虑教师的个体差异,特别是年龄差异,搞一刀切式的“开展各种名目的竞争”,其结果必然是产生种种矛盾,导致教师热情降低,甚至同事之间人际关系紧张,致使教师出现自卑、嫉妒、焦虑等心理问题,这些都不利于学校的发展。所以学校管理者要关注教师个体的差异,结合教师的实际情况,尤其是已有水平和个性特点,根据教师状况确定教师工作的目标结构,提出适当的要求,而不要过分强调竞争。

  学校管理学案例分析

  某校决定采用“满勤给奖”制度来加强管理,出满勤的发奖金20元,如果上课、教研组活动、政治学习一次缺席、两次迟到者,该月就没有奖金。这种办法实行后第一个月效果很好,无人缺席、迟到,教学秩序趋于正常。

  两个月后,工作一直认真负责的张老师,因患病请假2天,病未痊愈,就来上班了,却被扣发了当月的奖金;陈老师经常是小病大养,自由散漫,实行“满勤给奖”后,人是来了,课也上了,但教学效果差,学生反映大,奖金却照拿;赵老师在月初的第一周就迟到两次,在他看来,一个月的奖金已经没有了,于是在后几周的工作就随随便便了,何必准时来上班呢?

  针对上述案例,你对“满勤给奖”的激励方式有何看法?你认为应该怎样才能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我来帮他解答

  2011-3-15 15:07

  满意回答

  首先,值得肯定的是该校“满勤给奖”制度的出发点是好的,对教师工作实效作出奖励。但满勤给奖”的激励方式对教师并不适合。

  其主要理由:不符合教师工作的特点和实际。教师工作有其自身的特点,如:教师工作有松散化和弹性化的特点等。以全勤奖激励教师,不会起到真正的激励作用。

  激励教师应关注教师对职业成就的需要,也就是鼓励教师搞好教学工作本身,而出全勤的教师并不能说明教学工作就是优秀,激励方式要适合教师工作的性质。

  根据双因素理论,应更多的着眼于满足激励因素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包括工作本身、工作成就。美国心理学家麦克莱兰成就需要理论对人的成就需要非常重视,他认为一些人具有获得成功的强烈动机,但他们追求的个人成就而并不是成功的报酬。

  对于调动教师积极性方面:我们可以建立教师业务档案,促使教师更加关注工作本身,增强责任感。设置合理竞争机制,应根据任务性质和教师状况确定教师工作目标结构;在竞争同时,提倡教师间的合作,适当交替采取合作与竞争的方式。采用民主管理方式,共同集体讨论决策问题。

 


《【学校管理案例分析及解决方案】 学校管理案例分析40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学校管理案例分析及解决方案】 学校管理案例分析40例.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