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读书心得体会 > 内容

工作作风转变心得体会【转变工作作风心得六篇汇编】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09-03 19:40:31     阅读:

转变工作作风心得六篇 【篇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甘肃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转变作风不懈怠。脱贫攻坚任务能否完成,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队伍作风”。脱贫攻坚需要干部转变作风,其他工作也是如此,而且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懈怠。

转变作风是干部终身“必修课”,需要常抓不懈、久久为功,才能取得扎实效果。然而,有的干部干工作、做事情不想扎扎实实打基础,只想一门心思“走捷径”,吃不了苦、受不了累,还想摘硕果、捞好处、捡便宜。要知道,转变作风,哪怕有半点松懈懒散、丝毫怠慢不敬,都可能出现“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的结果。预防和克服种种问题,关键是要从思想、工作和要求上持续转变作风,永不停滞、永不懈怠,锲而不舍地抓下去。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总开关”。现实中,有的人常把工作作风上的问题看作是细枝末节的小事,而不认为是“总开关”出了问题,表现为:或落实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表态多调门高,行动少落实差,满足于“轮流圈阅”“层层转发”“会议落实”;
或无论什么调研主题,去的都是同一条路线、访的都是同一批对象、听的都是同一套说辞,搞“大伙演、领导看”的走秀式调研……究其原因,都能从思想上找到症结,都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关。当前,一些旧的形式主义被扫除,但新的形式主义又以种种形式出现,打而不绝,说到底还是因为人的思想出了岔子。只有在思想根源上正本固元,在重点难点上猛药除疴,在责任落实上动真碰硬,在源头治理上防患未然,才能真正做到不懈怠、扎扎实实转变作风。

现实中,还有的人常把作风问题误认为是抽象、空洞的,把作风与业务工作割裂开来,单纯就工作说工作,就作风说作风。其实,业务工作看似纯业务工作,但都与干部作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抛开工作谈作风,既缺少抓手,又找不到问题症结,容易埋下很大隐患,留下“后遗症”。也许,这些作风问题不会立即造成严重后果,但其危害性却往往比一两次不负责任造成的后果更严重、更可怕。因为这些作风问题会渗透到工作中,而且极具传染性和变异性,容易“一传十、十传百”,可能愈演愈烈,危害越来越大。因此,转变作风,不能有“松口气、歇歇脚”的想法,而是要以具体业务工作为抓手,持续扎紧制度的笼子,以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决心和毅力加强检查监督,发现问题立即整改,以期通过治标达到治本的目的。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也许,有的人认为制度太多、规定太细,落实起来很难。其实,不是规章制度太多太细,而是工作作风出了问题。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人最讲认真。再复杂的工作都需要遵守基本操作规程,照章办事,而不能心存半点侥幸、有丝毫马虎大意,需要认真认真再认真、细致细致再细致,才能圆满完成。很多日常工作可能并不需要太高的专业技术水平,关键是看有没有抓细抓实的过硬作风。只要加强作风养成,刻苦钻研、攻坚克难,科学统筹、合理安排,一项一项抓落实、一锤接着一锤敲,即使再难啃的“硬骨头”、再顽固的“老大难”也会迎刃而解。相反,作风漂浮,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只图对上“交差”、不图对下“交代”,即使再简单的工作也很难干好。所以,只有做到转变作风不懈怠,才能做到遵守制度不越规,自觉履职尽责,精益求精,真正用实绩赢得组织的信任、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篇二】 执政党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作风建设,在长期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形成并坚持发扬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等优良作风。这是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具体体现,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也是党千锤百炼更加坚强的重要原因。笔者认为,落实习总书记讲话精神,切实转变作风应努力做到“三要”。

转变作风要坚定信念、全心全意服务大局。正确的理想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也是人们知难而进、走向成功的重要精神支柱。始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不动摇,自觉地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同本职工作联系起来,全心全意服务大局。要把自身作风建设与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等各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服务好“中国梦”这个大局。

转变作风要脚踏实地、老老实实坚守岗位。坚持脚踏实地,求真务实,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认认真真做人,老老实实干事,持之以恒地坚守好自己的岗位。遵章守纪、务真求实、乐观上进,始终保持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克服松懈心理,树立生活、工作和学习目标,化劣势、失误为前进的动力,保持旺盛的战斗力,永远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爱岗敬业、吃苦肯干的精神,脚踏实地坚守岗位,努力提高执行力,坚持以人民满意为标准,不打折扣地完成党组织交办的任务。

转变作风要刻苦学习、勤勤恳恳争创佳绩。不学习就要落伍,就会被时代所淘汰,转变作风就要狠抓学习。向书本学,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用党的先进理论武装自己。学习经济、科技、法律、历史和与工作相关的业务知识,为日常工作提供智力支持。向领导学,学习领导的思想境界和做人做事的艺术,学习驾驭复杂环境和处理棘手问题的能力。向老同志学,学习他们好的经验和工作、生活、学习作风。

【篇三】 作风是“修于内而形于外”的,是由“作”而形成的“风”。作风好与坏、优与劣,群众的心里自有一杆秤,都能给出比较公允的评价。每名党员干部的衣食住行、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被群众尽收眼底,群众掂量你,往往也从这些细节看起。转变作风尽在细微之处,作风好,定当有口皆碑;
作风差,就会被群众唾弃。作秀之念实乃心存私念,费尽心思揣摩上级意图,变着法子出虚招、争彩头,干工作总是瞄着上边、冲着镜头;
如果假做事之名,行作秀之实,形式大于内容的居多,徒有虚名,虚有其表,虚张声势,转变作风完全“转”错了方向,结果可能比未转之前更糟糕。通过作秀体现作风转变,最终必将“秀”坏党的形象,“秀”坏单位的风气,“秀”掉群众的信任。

“凡事都要脚踏实地的去做,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而惟以求真的态度做踏实的功夫。以此态度求学,则真理可明;
以此态度做事,则功业可成。”李大钊的这一名言,理应成为我们广大党员干部的座右铭。转变作风,贵在实实在在的行动。作风的改进,不是做给谁看的,而是要体现在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上,反映在赢得上下满意的实绩上。这就需要我们自觉把转变作风的各项规定内化为自律行为,发扬一抓到底的狠劲、一说就做的实劲和一以贯之的韧劲,一步一个脚印地把想法变成办法、把思路变成出路、把蓝图变为现实。

【篇四】 机关联系基层,深入基层,调研指导基层党建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进一步夯实党建基础,促进基层作用发挥。

深入基层帮扶指导,把诊问脉促提升。注重深入基层,现场调研,针对矿井在党风廉政建设、思想政治建设、组织制度建设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分析原因,制定帮扶策略,实现了基层党组织工作有效开展。

提升党务工作水平,让权利在阳光下运行。积极搭建平台,创造条件,先后组织党务工作人员赴义煤、永煤学习党员活动阵地、企业文化建设、纪检工作建设先进经验,通过对标先进找差距,发现短板促提升,进一步增强党务工作业务水平。紧盯关键少数,重点实施对科室、区队一把手的监督,对掌握人力调配、绩效考核、资金运用、物品购销、招投标管理等单位和人员的监督,让权利习惯在监督下运行。

坚持以人为本原则,让党员、干部、职工有获得感。把党建工作的重点放在职工关注点上,做到队伍公开透明化,工资分配合理化,职务晋升公开化,实现“员工有呼声,党建有回应,员工有要求,党建有行动”,提高员工满意度,增强党组织凝聚力和向心力。以“严、硬、实”的执纪态度,大力推进干部作风建设,对不正之风说不。

【篇五】 当前形势下,党员干部开展一次作风积弊“大扫除”,对于全面推进从严治党,以铁的纪律和良好作风保障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落地生根、保障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现在我们党强调社会稳定,最重要的保证就是群众,而党的作风建设是人民群众认识党的最直观、最形象的标志,是人民群众决定是否跟党走的最基本的依据之一,只有广大党员干部作风正,才能促进社会稳定。

转作风,首先要解决认识不清或不到位的问题。我们要切实把思想统一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实际形势的分析判断上来,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和高度警觉,切实做到警钟长鸣。我们只有认识清楚了存在的问题,才能做到心无旁骛,才能忠诚地履职尽责。

转作风,关键在行动上,领导干部想要切实做好群众工作,就必须问需于民,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切实转变工作作风。要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始终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入手,着力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做最“接地气”的干部。面对群众的不同要求,时时了解群众缺什么、少什么、愁什么、盼什么,真正把好事、实事做在群众所需之时、所盼之处。只有把改变作风的成效落实到基层,真正让群众受益,才能打通我们党执政为民理念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群众利益无小事。有利于百姓的事再小也要做,危害百姓的事再小也不要做,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虽小,但事事牵动人心,件件关乎百姓,对于全局来说可能是小事,对于群众来说就是天大的事情。实际上,人民群众往往就是从一件一件的小事、实事中来评判我们的工作、认识我们的干部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改进作风,务求实效,真正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把身子沉下去,把感情注进去,实实在在地为群众办一些实事。更为重要的是,要把群众的一些小事做好,不能光凭一时的热情,仅靠临时的突击,更需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坚持下去,从这个意义上讲,为群众办好小事就不仅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义务。

为政不在多言,须息息从省身克己而出。领导干部和基层单位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更直接,其不良作风更直接损害群众利益、伤害群众感情。因此,我们要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持之以恒,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形成制度,使作风建设成为党内生活的一种常态、成为党员干部的一种自觉。

【篇六】 习总书记在“两会”中指出,脱贫攻坚工作中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现象,影响脱贫攻坚有效推进。对群众反映的“虚假式”脱贫、“算账式”脱贫、“指标式”脱贫、“游走式”脱贫等问题,要高度重视并坚决克服,提高脱贫质量,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作为扶贫工作队长,对照总书记要求“照镜子”,给我们队伍“画像”,也发现不少问题:少数下乡帮扶干部,不能及时融入周围环境,比如“背包”调研,到了帮扶点行装一放,人在心不在;
开展工作停留于听听汇报、看看资料。还有的下乡干部官话套话连篇,摆谱、搞特殊,一些工作不懂装懂,与百姓说不到一块坐不到一起,群众哪肯与其掏心窝子?紧盯作风转变,我认为要认真做到以下几点。一、要保持平民情怀。就是始终牢记自己从百姓中来到百姓中去,把群众利益举过头顶。不端架子不装腔作调,学会讲百姓听得懂的真心话大白话务实话,做百姓认可的实事好事。在这里要向习总书记看齐学习。总书记每次调研视察都体现出浓厚的平民情怀:在兰州养老餐厅给老人端菜送饭,赴河北阜平在农民炕上盘腿而坐。习总书记深入百姓家掀锅盖、拉家常嘘寒问暖的动人场景十分常见,领袖与民相亲相近的情感纯朴自然发自内心,也为广大党员干部树立了榜样。二、要使实劲下真功。少数同志在推进扶贫工作中,“决心”在嘴上,“落实”在纸上。还有少数同志不愿意做打基础管长远的工作,只愿干出头露脸唱高调的活,心浮气躁不能做“绣花”功夫等等,这些现象都是扶贫中的大忌。群众的眼睛都是雪亮的,扶贫工作和作风建设就是一道道考题,乡亲们是出题人,我们是答题人,题目答得如何,乡亲们心中自有一本账。网上流行一句话:不要假装很努力、结果不会陪你演戏。扶贫工作假装努力,效果将大打折扣。扶贫帮困做得如何,要看乡村是否变美,农民是否变富,乡镇党委是否满意,因此我们只有扑下身子,保持优良作风扛起脱贫攻坚主体责任,争当扶贫一线生力军才能有效推进扶贫工作真正扶到点上、扶到根上,确保扶真贫、真扶贫,脱真贫、真脱贫。

《工作作风转变心得体会【转变工作作风心得六篇汇编】.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工作作风转变心得体会【转变工作作风心得六篇汇编】.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