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读书心得体会 > 内容

积极心理学理念下提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质量的策略探讨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09-18 06:22:37     阅读:


  摘 要 中学生本身具备优良的可塑性,这是由于其身心尚未真正达到成熟。在此阶段中,学校尤其有必要密切关注中学生呈现出来的各种情绪与心态,对其着眼于妥善加以心理疏导,最终保证中学生都能拥有优良的心理健康水准。在此前提下,针对中学生施行的各项心理教育举措都要建立于积极心理学的理念与思路之上,确保将积极心理学的思路渗透于心理健康疏導与健康教育的整个过程,据此实现了教育质量的显著提升。
  关键词 积极心理学理念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质量提高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5.5 文献标识码:A
  通常情形下,处在青春期的较多中学生都会表现为各类不良心态,其中典型为焦躁、厌倦学习、孤僻与自卑等。探究其中根源,就在于现阶段的中学生本身承受着相对较重的日常学业负担,因此教师与学校亟待针对上述的各类不良心态予以全面疏导,以此来突显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塑造优良心态与健全人格的必要性。从目前现状来看,中学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应当根植于积极心理学,通过运用积极性的指引与暗示来协助同学们摆脱内心困扰,重新找回阳光心态。
  1中学生经常表现出来的心理健康问题
  由于受到多种多样要素给中学生自身带来的突显影响,以至于很多中学生在目前阶段都呈现了多样化的心理问题。具体而言,中学生存在较大可能表现为如下的心理健康难题:
  第一类为日常交流与沟通的心理问题。从现状来看,多数初中生自身都拥有优越家境,父母以及其他长辈对其予以长期性的溺爱。在此状态下,上述中学生倾向于自我中心,因而很难顾及身边伙伴与其他同学感受。由于受到家境要素以及自身性格影响,当前较多中学生都表现为嫉妒他人、做事冲动或者自私自利的不良情绪倾向,以至于引发了紧张的同学关系。除此以外,具备叛逆性的初中生并不善于敞开心扉来沟通教师与长辈,此种现状将会埋下潜在的人际沟通矛盾。
  第二类为逆反与厌学的问题。中学生在其平日生活以及日常学习中,通常都承受着相对较重的身心压力,因此滋生了厌学情绪与逆反心态。在此过程中,某些中学生将会倾向于抵触学习,对于各学科的日常学习感觉到十分厌倦。同时,初中生本身已经拥有了较强的独立个性或者自我意识,进而导致其抗拒师长的管教。在情形严重时,部分学生还会敌视教师或者父母,对于此种心态应当将其归结为逆反情绪的范围。
  第三类为自卑、嫉妒与孤僻等心态问题。某些中学生在其平日交流中表现为内向的个性,或者由于较差的家境、较差的学习成绩以及不够突出的相貌因而遭受歧视。在此前提下,初中生很可能就会呈现程度较重的自卑心态,同时也会嫉妒各项条件相比较为优越的其他同学。此外,自卑与嫉妒还可能将中学生推入孤独的境地,进而表现为自我封闭与孤僻的状态。
  2积极心理学的特征及其内涵
  积极心理学的本质内涵就在于借助积极性的心理疏导与情感暗示方法来逐步塑造优良的心态,其中侧重点在于探究积极情感与积极人格的全面培育。由此可见,积极心理学更多关注于深层次的心理健康以及心理状态,运用积极暗示的措施来消除某些潜在性的负面干扰或者其他情绪影响。
  在目前的现状下,积极心理学已经能适用于现阶段的较多学科与领域,尤其是涉及到心理健康教学而言。对于中学生来讲,积极心理学具备更加突显的适用性。因此可以得知,运用积极心理学在根源上有助实现全方位的心理疏导,同时也给出了培育积极情感以及化解各类心理健康难题的最佳途径与思路。
  3对于心理健康教育质量予以全面提升的具体举措
  中学生是否能拥有最佳的心理状态,其在根本上关乎同学们自身的健康成长。但是截至目前,仍有较多初中生呈现多种多样的情绪与心理认识误区。学校与教师针对上述的心理健康误区如果没能予以及时关注,则会加重初中生某些深层次的负面或者消极情绪,甚至影响到初中生未来的成长。中学生处在特殊的自身成长期,其内心渴求来源于师长以及身边伙伴的关爱,因此在涉及到心理健康教育时尤其需要注重关爱教育。具体在实践中,关于提升初中生现阶段具备的心理健康综合水准有必要关注如下思路与举措:
  3.1对于健全人格予以全面塑造
  依照积极心理学的总体教学思路,学校针对初中生有必要致力于塑造学生应有的优良品格,最终确保同学们都能达到健全的人格。在此过程中,关键在于实现良好心态与优良性格的全面培育。由此可见,开展心理疏导与心理教育的核心举措就在于全面塑造初中生的健全品格。在目前实践中,学校针对初中生就需要为其开设专门性的学生心理咨询,同时针对某些不良心理倾向较为突显的初中生需要予以相应的心理治疗。通过运用潜移默化的方式与手段,最终达到塑造健全人品的宗旨与目标。
  在平日学习以及日常生活中,教师以及专门性的心理疏导人员在面对初中生时,应当能够表现出真诚关爱的热情态度,从而让初中生真切感受到自身生活蕴含的温暖。与此同时,学校教师以及相关人员也要尝试运用多样化的举措来协助中学生找回学习信心与生活热情,并且促进其逐步产生自信、自我接纳与开朗阳光的良好生活习惯。此外,学校也有必要密切关注某些细微性的学生心理动态,对其予以及时性的掌握,以便于将不良情绪消除于萌芽中。
  3.2引导中学生接受积极性的心理情绪
  中学生如果沉浸于自卑、厌倦或者自暴自弃等各种不良情绪中,那么单纯凭借其自身力量将会很难予以迅速摆脱。面对此种状况,学校与教师就要给予同学们积极性的情绪调动以及心理暗示,从而逐渐引导其走出上述的情绪误区,重新确立阳光与向上的优良生活态度。具体在涉及到情绪引导与暗示的过程中,应当能够综合运用舒缓心理压力、开展心理疏导与情绪暗示等手段,以便于协助中学生尽快摆脱各类不良心态的干扰,避免负向情绪伤害到中学生自身健康。
  例如针对表现为强烈叛逆情绪的初中生而言,教师与学校对其在予以心理暗示或者情绪引导时就要选择温和与耐心的语气,而不能够对其进行苛责。这是因为,严厉苛责的对话方式将会激发更为显著的逆反心态。对于此类学生,首先有必要认可其自身拥有的性格优势以及其他优势,然后再帮助其耐心指出现有的某些思想偏差。通过实现循序渐进的心理疏导,中学生就可以逐步接受教师与其他长辈的善意劝告,从而成功消除了自身的逆反情绪。
  3.3健全现存的心理健康疏导与教育机制
  截至目前,仍有较多学校停滞于零散性与片面化的心理教育模式,因此整体来讲仍然欠缺完整度较高的心理教育机制。为了在根源上加以转变,学校在目前阶段就应当更多侧重于健全心理教育的各项有关机制,最终确保形成覆盖面更广并且成效性更高的心理教育模式。在选择多元化途径的前提下,学校应当能够紧密融合日常教学以及心理疏导。通过将心理教育渗透于日常教学,进而确保在潜移默化的状态中培育中学生应有的健全心理与性格。
  例如近些年以来,已有很多学校为中学生开设了专门性的心理咨询室,以供中学生随时接受相应的心理咨询。在此过程中,专业咨询人员针对同学们的个人私密信息应当予以全面的保密,从而确保初中生能够拥有心理安全感。作为专业人员有必要耐心倾听同学们的烦恼与困惑,然后对其予以解答。建立于个体心理咨询基础上的心理教育模式体现为更优的专业性与隐私性特征,上述措施有助于成功疏导某些消极情绪,并且达到了更优的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
  4结束语
  从根本上来讲,心理健康教育在全过程的学生成长中体现为不可忽视的重要价值。在目前阶段中,多数学校都已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具备的上述价值,同时也在尝试适用于学生心理疏导以及师生日常沟通的可行思路。因此在该领域的有关实践中,应当能够全面衔接并且紧密融合心理健康教育与积极心理学,确保借助多样化的措施与途径来提升中学生现阶段能够达到的心理健康总体水准。
  参考文献
  [1] 刘于雅.当前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典型表现与应对措施探讨[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8,35(05):124-128.
  [2] 张德超.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其问题解决途径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38):188.
  [3] 刘婷婷,刘美玲,孙萍等.积极心理学视角下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卫生统计,2018,35(04):566-568.
  [4] 王秋英.积极心理学下的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构建[J].课程教育研究,2018(12):187.

《积极心理学理念下提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质量的策略探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积极心理学理念下提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质量的策略探讨.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