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培训心得体会 > 内容

全球化时代改进高校德育工作的对策思考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09-01 06:07:27     阅读:


  (华南理工大学广东广州510640)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全球化时代的推进,高校德育工作面临着经济全球化、信息多元化、现代科学技术、高校教育与管理体制改革、大学生心理问题等多方面的挑战。高校德育工作者要正确分析当前高校德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树立德育工作新观念,注重观念创新、内容创新和机制创新,建立一只高水平的高校德育师资队伍,大力加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和现代文明教育,增强德育工作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关键词全球化;德育;创新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罗马俱乐部”发表著名的《增长的极限》和《人类处在转折点》两份报告,这两份报告引起了人们对全球化问题的普遍关注。全球化在促进政治、经济、医疗、文化、教育等诸方面的世界对话、交往与合作的同时,也在不停地激撞着各国的思想体系、经济体系、文化体系甚至政治体系的变革。2008年末,一场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华尔街金融海啸正在席卷世界各地,目前这场全球性危机仍在发展与深化之中。有专家指出:这一次的金融动荡给世界带来的影响,恐怕远非仅在经济领域这么简单,危机将可能导致本轮全球化浪潮的终结。
  面对危机,中国应该直面迎接挑战,更加坚定地走自身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德育工作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式下,不但要保留原有的具有鲜明时代性、先进性的大学生德育模式,也要在新形势下做出更具有独创性、推广性的德育工作。创新是新形势下德育工作充满生机与活力的重要途径。
  
  一、新时期高校德育面临的挑战
  
  二十一世纪开端的中国大地上,出现了“于丹热”、“易中天热”,就暗示着人民群众对某种文化新需求,也是对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特别是高校德育工作的一种新要求。
  
  1、随着全球化向各领域渗透,我国传统教育尤其德育教育将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1)全球经济一体化促使政治观点、经济结构、就业方式、价值观点、生活方式、交往环境等的多样化。
  (2)互联网的普及扩宽了信息沟通渠道,人们的思想日趋活跃;国外教育机构抢占中国的教育市场,给中国教育带来压力和挑战。
  (3)中国高校扩大招生,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已逐步转变为大众化教育;教育体制深入改革,后勤社会化,就业面临越来越多的压力。
  
  2、当代大学生的辩证思维活动能力增强
  知识面日益宽广,具备了一定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越来越注意独立思考,同时他们的公平意识、主体意识、自由平等意识、效率意识愈来愈鲜明,时代感日益增强,能紧跟时代节拍前进。
  
  3、产生以上种种变化的原因,在于全球化所带来的文化多元性和思想复杂性
  (1)来自西方的资本主义的新自由模式撞击着中华大地的传统道德理念和德育模式,许多高校德育工作者由于对新时期德育工作的本质认识不到位,对来自西方的文化冲击准备不足。
  (2)德育内容少新意,德育目标欠具体,德育方法不适应,德育成效不明显,德育工作呈现“疲软”状态,经常是“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
  
  二、加强和改善我国高校的德育工作
  
  德育是社会主义高校的本质特征。德育,就是“高校根据社会需要和大学生身心发展需要,运多种媒体有计划地、系统地培养大学生思想政治道德和心理素质的教育理论和实践”。作为培养人类未来接班人的一项巨大工程,世界各国都十分关注青少年的成长,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开展对青少年德育工作的研究与实践。
  
  1、道德教育的普适化趋势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扩大,国家之间、民族之间的思想碰撞会越来越多。在当今世界许多国家在道德教育的目标上有普适化的发展趋势,突出了具有不同信仰和文化背景的人都能接受的爱国主义教育、公民教育和具有全球本位特征的生态环境道德、科技道德教育等特点。
  新加坡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由众多佛教徒、印度教徒、基督教徒、伊斯兰教徒和儒教教徒聚居的新加坡,为了避免宗教教派的冲突,携手谋求共同的利益,就在全社会范围内开展具有鲜明的求同存异的普适化特征的共同价值观教育,把“国家至上、社会为先;家庭为根、社会为本;求同存异、协商共识;关怀扶持、同舟共济;种族和谐、宗教宽容”作为全国各族人民共同遵守的五项基本原则,在全社会积极加以倡导和推行。
  我国在新形势下,德育目标的确定可以借鉴新加坡的模式,既要提倡高境界,也要研究底线和“最低纲领”,就是说德育目标要有层次性,使不同层次、不同素质的教育对象实现自己可触摸的发展目标。
  德育目标的确定,还有一个与时俱进的问题,既要注意确定阶段性的目标,还要讲求德育目标的发展性、跨跃性和承续性,力避目标的僵化。
  我们在德育内容的确定过程中,应更多地注意增加人文思想和科学精神,民族气节和爱国主义,国格人格,尊重他人以及服务社会等方面的含量和要求。
  
  2、大力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
  《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序言中写到:“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集中体现了国家和民族的品格。”“五千年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国脉传承的精神纽带,是中华民族面临严峻挑战以及各种复杂环境屹立不倒、历经劫难而百折不挠的力量源泉。” “于丹热”“易中天热”等现象就反映了中国社会对传统文化继承和创新的迫切需求。
  如果说自然界靠基因遗传而存在,靠基因变异而演化;那么人类社会就是靠文化传承而延续,靠文化创新而发展。文化是人类社会延续与发展的基因。因此,对传统文化这一中华民族特色基因的继承是我们新时期高校德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新加坡和韩国人民在西方文明的浸泡中仍然自重自立,就与他们坚守传统阵地是不无关系的。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儒家所提出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理论,就是阐述几千年中华儿女人身修养过程和境界层次。传统文化中的“公”和“忠”作为一种道德规范,将报效社会、报效祖国作为人生修养的最终归宿。这对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树立远大的理想,培养高尚的人格,意义重大。
  我们的德育在讲授传统文化中积极进取的价值观念、推崇优良道德规范和符合时代特征要求的伦理道德观念过程中促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和养成优良道德品质,通过对青年学生坚持长期的传统文化教育,有助于培养他们助人为乐、遵纪守法的社会公德,爱岗敬业、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等。
  
  3、大力加强现代文明教育
  美国著名学者、斯坦福大学教授英克尔斯曾尖锐地指出:“许多寻求现代化的国家,虽然采用了国外的最新科学技术,仿效了他国最完善的经济管理制度和方法,但结果却成效甚微,甚至失败,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就是在于这些国家的人还不是‘现代化的人’,还没有实现由‘传统的人’往‘现代化的人’的转变”。
  青年大学生要适应全球化时代的要求特别是科技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就必须具备现代人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内在精神。如果我们的青年不具备心理的现代化、智能的现代化和体能的现代化,他们就会成为现代社会的侏儒,不可能在现代文明社会中施展自己的拳脚。
  
  三、建立一支高水平的高校德育队伍
  
  能否建设一支业务能力强、思想素质高、知识渊博,又深谙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懂得高校德育工作艺术的精干队伍,决定高校德育工作水平高低,乃至成败得失的关键。

《全球化时代改进高校德育工作的对策思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全球化时代改进高校德育工作的对策思考.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