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军训心得体会 > 内容

理科教学的人文性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2-03 06:09:54     阅读:


  理科教学的人文性
  专版要目
  
  ■我国当代教育中的科学主义取向
  ■教师:知识传授和人文熏陶相伴相随
  ■打造文科理科集成教学
  ■关注理科班学生的人文阅读
  ■关于构建和谐教育的思索
  ■师范教育的人文性与专业教育学的双重性
  ■文科教育不能再堕落
  (承英/摘编)
  
  李岚清同志指出:一个人要成就伟大的事业,没有足够的人文底蕴是绝对不行的。杨振宁的成就就在于他的兼容并蓄,文理交融。杨叔子院士指出:科学一定要以人文为其导向,人文一定要科学为其奠基。我们呼唤为科学插上情感与想象的翅膀,为人文增添严谨与理性的光环,让文科与理科相得益彰,科学与人文比翼双飞,教育才能和谐,才能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编者
  
  我国当代教育中的科学主义取向
  
  科学的发展和传播,在推进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同时,也产生了始料不及的后果和变异。尤其是二战以后的教育改革,正是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相互冲突、碰撞、矫正、制衡此起彼伏的二重奏。教育改革的目标徘徊振荡于两种价值之间,被称为教育的“钟摆现象”。
  科学主义,在哲学上是指由于科学的过分膨胀而导致的对科学的工具价值和科学原则的无限扩张,以至视科学为万能。教育中的科学主义取向,是指片面的经济功利主义导致教育价值上的失衡,在教育结构、教育内容等方面独重自然科学教育,造成教育教化功能的削弱和人文内涵的流失,从而影响教育宗旨和教育功能的全面实现。
  近几年来,我国在人口、资源、环境生态、教育、社会文明、道德风尚等方面暴露出的严重问题,技术主义、短期行为的盛行,有许多复杂的原因。其在教育上的原因,就是长期以来缺乏人文内涵的教育,致使许多受教育者“只有技术,没有文化”,缺乏社会理想和人文关怀,知识结构片面偏狭,对本专业以外更为重要的社会、伦理、环境生态、文化教育等问题缺乏应有的知识和重视。
  近年来我国的教育改革,正在努力克服上述弊端,扩大文科教育的比重,增加理工科教育的人文内涵,重视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以恢复教育人文内涵和文科教育的活力。这一曲折的发展提示我们,社会现代化是一场整体的演进,人的现代化也许比物的现代化更难也更重要;而教育在这一过程中,承担着特别重要的作用。
  当前,对中国教育恢复和保持人文价值的挑战,在某种程度上来自商品化和市场准则。显然,中国教育在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仍将不断地被迫做出选择和回答:人的价值和地位究竟是发展中国家的奢侈品,还是社会现代化的必要前提和经济振兴的共同目标?
  杨东平:北京理工大学高
  教所副研究员
  周谷平:杭州大学教育系
  副教授
  
  教师:知识传授和人文熏陶相伴相随
  
  数学教师施洪亮在上《数列极限的应用》这一课时,在确定课程的认知目标的同时,还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了“学习和尊重前人的经验和知识、培养崇尚科学服务世界的价值观、从‘有限到无限’感悟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观、从‘微积分发展史’思考历史唯物主义发展观”等四项德育目标,并随着课堂教学内容的递进设置了9个德育点,情感态度与世界观、价值观教育与学科认知始终相伴相随、交融渗透,使学生在掌握有关数列极限知识的同时,于潜移默化中接受了一次生动具体的哲学熏陶。
  生物教师娄维义的探究课“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通过一个“孤岛求生”的故事帮助学生学习处理数据构建数学模型,转化图表等科学方法,同时也结合教学内容设置了一系列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如理解保护弱者是人类的美德和保护动植物资源、珍爱生命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地球家园的珍爱,懂得尊重客观规律、持续发展和保持生态系统稳定的重要意义。
  老师们的实践证明,只要改变那种以“灌输”为特征的德育观念,开展学科德育不仅是可能的,而且还是学科教育本身的需要。教育者若始终能够以主动的德育意识来设计课堂教学,不仅可以把以往零散的、隐性的课程德育资源变成有组织、有目的的活动,极大地增强德育的实效性,而且也使学科认知、能力教育本身更具渗透力。
  《挖掘数理化中的德育资源》东方网
  
  打造文科理科集成教学
  
  我校提出了“文科理科集成教学”方法。如以梁衡的《数理化通俗演义》来启动,使理科人文化,有情趣,陶冶学生性情,开阔学生眼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我们采取课前五分钟演讲、课堂穿插、课后阅读等方法,让学生深入地了解课本知识背后的知识,了解科学家们的牺牲精神、创造精神、刻苦精神、节俭精神……我们还定期举行数理化演讲竞赛,例如走近爱迪生、走近牛顿、我家的数理化等。举行征文活动,例如我心目中的科学家、我崇拜的科学家,让学生在活动中参与,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增强理科的人文性,实现文科理科融合教学。
  《推行集成式管理实现教学研究的整体融合》 山东省高密市夏庄一中校长贾述生
  
  关注理科班学生的人文阅读
  
  高中教育阶段文理科分班教学的弊端,有识之士早有痛陈;取消文理分班的动议,也早有人大声疾呼。可是,分班之举非但不见取消,反而愈演愈烈,即由高二分班提前到了高一。作为一线的教师,我们只能无奈的承认“一切现实都有其合理性”的既成局面,同时作为一个有专业精神有使命感的知识分子,在我们可以掌控的有限范围内,为尽可能弥补由此产生的诸多缺憾,承担起一个普通语文教师的责任。
  现状与追问:理科班学生的人文阅读几成空白
  并非危言耸听哗众取宠,“几成空白”的判断,实在是我多年担任理科班教学,并且与许多同行交谈之后得出的结论。高考科目的设置,前几年是“3+X”模式,即理科:语数外+理化;文科:语数外+史地。近几年则改为“3+综合”模式,即理科:语数外+理综(理化生);文科:语数外+文综(政史地)。不难看出,在“考什么学什么”的应试教育原则指导下,除了语文,人文学科被排除在教学科目的设置之外,正如文科,除了数学,自然科学被排除在教学科目的设置之外一样,已是不争的事实。至于体音美尤其是音美,在许多学校,只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而填写在课程表上的“虚拟存在”。
  显而易见,一个理科班学生在高中教育阶段学习的人文学科,基本上只有语文独此一家了。那么,语文学习的状态又如何呢?
  理科班的学生,大多是科学至上主义的信徒,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迷信者,而现实的文化语境又常常为他们的偏见提供足够的支持。语文只是高考必考科目而不得不学的功课。我多年的体会是:弊端还不仅仅在于头脑中重理轻文的思想,更为严重的问题是他们在天长日久的题海训练中,养成了一种“科学的”思维定势,即用学习数理化的眼光审视语文。我在检查学生的语文配套练习时,曾惊异于班里不少学生的本子上,通篇只有ABCD的选项,一种外来的检测手段,不幸被他们作为学习手段接受了,我时常追问学生:一个学期一个学年下来,你们写了几个汉字呢?问题的严重性还在于我们有不少老师,不是在扭转而是在助长这种错误。某省级重点中学一位语文老师与我交谈时坦陈:课文学不学,学多学少无所谓。他的“大胆改革”是“跳过课文”,从高一起就抓知识点的“分项训练”。
  作为人文阅读“主渠道”的语文课尚且如此,更遑论课外阅读了。与文科班许多学生自小养成喜读闲书杂书的习惯不同,理科班学生课外阅读的平均数,远在文科班学生之下。于是有关如今青年学生人文素养欠缺的笑话便常见于媒体,其实那已不过是狗咬人不算新闻了。我个人认为:文理分班对学生造成的伤害,理科班要远大于文科班。

《理科教学的人文性.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理科教学的人文性.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