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军训心得体会 > 内容

“一带一路”背景下广西高校留学生中国文化课教学现状及对策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0-08 06:15:53     阅读:


  【摘 要】本文论述“一带一路”背景下广西高校留学生中国文化课教学现状,针对留学生中国文化课教学中教学内容宽泛、缺乏针对性、缺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介绍、教学手段单一等问题,提出应立足当地民族区域优势,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引进留学生的中国文化课堂教学中,采取“多模态”教学新模式,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世界的传播和交流。
  【关键词】“一带一路”倡议 广西高校留学生 中国文化课 非物质文化遗产 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7C-0146-03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汉语国际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来华留学生人数逐年上升。吸引他们来华留学的不仅是高速发展的中国经济,还有上下五千年历史积淀的中华文明。目前在高校中,承担对留学生展现中华文化任务的课程主要是中国文化课程,但由于各种原因,现阶段高校留学生中国文化课程教学仍存在不少的问题,亟须改进。
  一、文献综述
  近十年来,针对留学生中国文化教学与跨文化研究的相关成果比较丰富,跨文化研究更关注留学生与目的语国家文化的适应性,属于文化适应的范畴,基于学科建设和课程设置及教学模式的研究方面涉略较少。从研究内容上看,以留学生文化课为研究对象的研究成果,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对文化课总体情况的研究,一类是侧重对文化课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材编写等不同方面进行的研究。例如,高致远(2014)针对韩国留学生这个国别化群体,了解韩国留学生学习中国文化的基本情况,参考韩國学生的兴趣,确定文化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学习评价方式。胡炯梅(2014)对新疆高校外国来华留学生进行全面调研,分析了现行文化课存在的问题,建议对新疆高校外国来华留学生分层次设置非学历短期培训生、本科生、研究生文化课程。郭凌云(2010)认为文化课教学属于“内容型教学”,应该基于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应侧重揭示中国人行为模式背后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培养学生在跨文化背景下的文化认知能力。
  以上成果主要关注留学生在目的语国家文化的适应性,帮助留学生更好地完成跨文化交际,最终目的是为学生更好地学习汉语扫除障碍。与此相比,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跟留学生联系起来的研究相当匮乏,仅限于一些网站对各地开展的相关活动的小篇幅零星报道,如天津网2016年11月22日的《小留学生过“汉语节”体验非遗民俗文化活动》、当代大学生网2016年7月11日的《“非遗今拾”实践队与留学生交流非物质文化遗产》等。
  二、广西高校留学生中国文化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留学生中国文化教学内容宽泛,缺乏重点。为适应国内外汉语教学迅猛发展的需要,各有关部门编订了《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修订本)》《汉语水平等级标准与语法等级大纲》等,但是还未见有统一的中国文化类的大纲。没有大纲的参照,中国文化类教学究竟应该教给外国留学生哪些内容始终没有统一的标准,导致中国文化课教材的编写五花八门,内容也都泛泛而谈,缺乏重点,各地区的民族文化特色没有得到明显体现。
  (二)留学生中国文化教学不分国别,缺乏针对性。近年来,教学界在“迁移理论”的指导下,比较重视汉语课的国别化教学,并围绕“国别化”教材的研发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也出现了针对不同国家学生编写的不同版本的语言类教材,然而比语言课差异更大的文化课教学至今基本上还处于不分国别和文化背景差异的整体式教学阶段,文化课教材的编写也讲求通用性、普泛化。这样的教材对于不同国别、不同文化背景的留学生而言,似乎谁都可以学。
  (三)留学生中国文化教学缺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介绍。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结晶,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其门类众多,包括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体育与杂技、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等;数量庞大,据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的统计,仅国务院从2006—2014年先后4次公布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即达1836项,再加上省、市、县三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数量极为可观;分布广泛,国家、省、市、县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遍及全国各地、城市乡村。但遗憾的是大多数留学生中国文化课教材缺乏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介绍。
  (四)留学生中国文化教学手段单一。留学生中国文化课教学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往往采取单一的文字解读模式,大多照本宣科,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虽然教学任务完成了,但由于学生只是单纯、被动地听老师介绍,对中华文化缺少直观的了解和直接的接触,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应付的成分比较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效果大打折扣。
  三、改革广西高校留学生中国文化课教学的意义
  (一)有利于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除了政治、经济上的紧密合作,在文化交流上也将更为密切。留学生是国家之间文化交流的重要使者,他们若能深入全面地了解中华优秀文化,不仅对提高留学生的语言水平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且对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播以及文化交流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改革广西高校留学生中国文化课教学将有利于“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广,是高校服务于国家建设的直接体现。
  (二)有利于提高留学生对中华优秀文化的认知水平和社交能力。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各少数民族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集中代表和体现,也是最好的中国文化教学真实材料和教学素材。通过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自身魅力和文化内涵,可以激发留学生对中国的好感;通过多角度、广泛性的参与,可以培养留学生对中国核心民族精神的充分认识,更好地完成跨文化交际。针对留学生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多模态教学,还体现了对目的语环境利用的高度重视,将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延伸到目的语社会中,能有效拓展学习的空间,扩大学习者的交往范围,增加运用汉语体认文化、理解文化的机会,提高留学生的社会交际能力。

《“一带一路”背景下广西高校留学生中国文化课教学现状及对策.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一带一路”背景下广西高校留学生中国文化课教学现状及对策.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