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教师心得体会 > 内容

比较视野中的职业教育校企合作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1-26 06:04:49     阅读:


  摘 要:校企合作的深度是决定职业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通过对推进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实践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保障企业利益,发挥政府职能,完善制度建设,利用行业协会的重要作用是各国主要的共同经验。基于我国的现实,形成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国家制度,建立健全校企合作的相关机制,形成校企“事业共同体”,并通过逐步培育社会力量参与推动校企合作以及回归企业办学模式,形成职业教育校企合作问题的整体解决方案,是我们从国际经验中获得的重要启示。
  关键词: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比较
  作者简介:唐智彬(1980-),男,湖南衡阳人,岳阳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华东师范大学职成教研究所博士生;石伟平(1957-),男,上海人,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基金项目:本文是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青年专项“湖南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理论分析与个案研究”(编号:XJK011QZJ007)的阶段性成果,主持人:唐智彬。
  中图分类号:G71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2)19-0086-05
  作为一种具备典型“跨界”特征的教育类型,职业教育跨越“学校与企业”、“工作与学习”、“课堂与职场”的特质,不言自明其与企业的紧密关系,对工作场所知识的要求决定工作场所学习的重要性。因此,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深度决定职业教育发展的水平与高度。典型如德国“双元制”就是一种在学校与企业之间建立紧密联系的制度,其他职业教育发达国家同样在推进职业学校与企业之间合作关系上积累了成功的经验。总结与分析各国的实践,从中发现推进校企合作的有效做法和有益经验,可以为我国改变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不理想的现状提供启示。
  一、推进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实践的比较分析
  从世界范围内来看,着眼于从实践中获得职业能力的工作场所学习越来越受到重视,只有通过真实的工作环境,才能培养真正的职业能力。而学校内教育是一个“去情境化”的活动,提供与外部真实工作世界的相关知识,只有将学校内教育与企业工作场所教育相结合才能形成学生的职业能力。因此,世界各国都将促进校企之间的合作作为职业教育的一项重要制度进行建设。
  (一)英国
  英国政府越来越认识到技能在促进经济成功和社会公平方面的关键作用,为了提高劳动力技能水平,英国政府近年出台了不少政策,重在推动职业教育体系更加体现“需求导向”,促使雇主在这一体系中发挥主要的作用。雇主在“改进职业教育与培训的整体设计、内容以及教学方面都被赋予了新的权力”,同时政府也希望雇主能更多地投入培训,更积极地投身开发和配置职业技能训练以适应企业发展的需求,并希望其将用人需求通过一种“人才供应者(各类学校和培训机构)能够理解并能实施”的方式表达出来。
  为了建立更完善的职业院校与企业合作机制,英国成立了行业技能委员会(Sector Skills Councils(SSCs)),这是一些独立的、雇主主导的覆盖全英的组织,目的在于建立围绕雇主需求的技能体系,目前英国一共有23个SSCs,涵盖90%的经济领域,行业技能委员会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主要目标:1)弥合技能缺口,解决技能短缺的问题;2)提高生产力,改进工商业和公共服务绩效;3)增加提升各部门劳动力的技能水平与生产力的机会;4)通过国家职业资格框架、学徒制和继续与高等教育不断增加学习机会[1]。SSCs通过代表雇主方,加强与政府、培训机构以及其他重要的技能培训方的联系,既表达了雇主对人才的需求层次和技能水平,又能最大程度地改进职业教育与培训机构技能培养的水平,更好地满足雇主的需求。
  (二)德国
  在德国,与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形成培训合作关系的机构遍布工、商、农、公共管理、健康机构等行业,以及超过900家厂内培训机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的合作方在国家、地区、部门、公司等四个层面形成相应的责任,各个层面的责任不尽相同,如国家层面主要是参与开发培训计划和标准,为VET的所有领域、所有方面提供发展建议;公司层面的责任主要就是计划和完成厂内培训[2]。从这一特点看,德国职业教育的社会合作方已经超越了“校企合作”层面,而是从不同层级形成了紧密合作关系,从而形成了完善的校企合作机制。
  在校企合作方面,德国的双元制广受赞誉,并为许多国家引为学习对象。德国并没有要求企业参与双元制的强制性规定,但是在“学徒培训费用低于同一技能需求外部雇工工资要求;公司对培训质量有完全知情权,且学徒不能对其他公司示好”的情况下,“以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能积极投资学徒制培训[3]。有关研究表明,德国双元制有五个方面的特点:一是企业为职业培训付费,并控制培训内容,国家(纳税人)则为职业学校教育付费并控制教育内容;二是小企业一般不参与培训;三是学校本位职业教育的单位花费相当高,即使与大学教育比起来都是高的,而州和地方政府满足了学校本位职业教育花费的需求;四是工作本位的学习费用也相当高,而且不断增加;五是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及德国企业相互尊重各自的权责范围[4]。因此,双元制这一体现校企合作本质特征的办学模式在欧洲、甚至全世界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三)澳大利亚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企业界在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发展中的要求和影响逐步发展转变,由企业不愿参与、到企业与行业来决定职业教育中的内容开设和学习评价,以及如何来完成课程教学与课程评价,再到试图利用职业教育来改革学校体系[5],这三个阶段是澳大利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特征的总体描述。具体来说,上个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是企业消极参与阶段;到80年代中后期,政府积极支持企业建立国家企业能力标准,并由一个实体单位——国家训练会(the National Training Board)进行具体负责实施,企业直接控制与相关产业标准的国家课程文件的开发与制定[6]。随后成立的澳大利亚国家训练局(ANTA)通过立法和促进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的各个层面的决策,如课程内容、教学方式、课程评价等。这样一来,澳大利亚各个地区在课程和相关证书的认定上都形成了标准的规范化程序。在这一阶段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办学逐步由“供方”中心转换为“需方”要求。

《比较视野中的职业教育校企合作.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比较视野中的职业教育校企合作.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