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教师心得体会 > 内容

论教师教育的师范性及其培育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2-04 06:06:36     阅读:


  【摘 要】师范性是当代教师教育期待回归的初心,是关联所有教师教育现象的一把连心锁。在众多学者眼中,师范性是教师教育的专业性,是教师教育的特殊性,是教学学术的专业化品质所在。我们认为,师范性是教师教育者与师范生共有的人格气质、专业素质,是教师教育机构的独有育师属性,是教师教育活动的针对性与定向性。在新时代背景下,培育教师教育师范性的可能路径是:树立“育师为本”意识,用“育师目标”统揽大局,高度重视特色育师活动的设计。
  【关键词】师范性 教师教育 培育 路径
  近日,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师范院校评估要体现师范教育特色,确保师范院校坚持以师范教育为主业,严控师范院校更名为非师范院校。”即师范院校的特色是师范性,其主业是造就未来教师的师范教育,能否凸显其师范教育特质与职能,事关我国师范教育事业的大计。笔者认为,探明师范性的本意与内涵是引导师范院校健康、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
  不同学者眼中的师范性
  《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指出,我国当代教师教育系统改革的方向是建立“开放、协同、联动的现代教师教育体系”,而这一教师教育体系的内核正是师范院校,保持师范院校的原初本色与师道归属,是确保当前我国教师教育体系建设“乱而有序”“统而存异”的立根之基。在教师教育综合化、专业化、大学化的背景下,师范教育正面临“去师范化”的危机,师范性问题日益凸显,利用师范性品格来统合一切教师教育力量,无疑具有重要意义。就目前而言,学者对师范性的理解主要有三种声音。
  1.师范性是教师教育的专业性
  师范性的物质载体是师范学校、师范教育、师范生,其共同特点是“为教师行业培养未来教师”,而这一目标能否达成取决于其专业化、专门性水平,尤其是教师教育工作的专门化水平。有学者指出,师范性是“师范院校中教师的教育专业性”,[1]其主要关注点是:第一,师范院校如何参与教师专业成长;第二,师范院校能否教会预备教师“怎样教”。有学者还指出,师范性是指“教师的教育专业性,它主要解决的是教师如何教的问题,其基本点包括:以师资为培养目标,以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等课程为不可缺少的特色课程”[2]等。故,教师教育的专业性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能构筑适合教师专业成长的教师教育,为合格教师的形成与发展服务;其二,这种教育服务能在师范生身上转变成为实实在在的专业素养。可见,师范性是隐藏在一切教师教育服务背后的共同底牌与专业属性。
  2.师范性是教师教育的特殊性
  国内著名学者叶澜教授早就指出:“所谓师范性大多是指培养教师的一些特殊课程,如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见习、实习等;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技巧,如普通话、板书等;组织管理能力和特长培养等。”[3]该属性与学术性相对,其实质是教师教育系统所特有的课程体系与技能教学。师范性是将师范教育与非师范教育区分开来的外部特征,是师范教育特殊性、专门性、独有性的物质外现。在这一意义上,教师教育的师范性关注的是它能否为师范生专业发展提供特有的教师教育准备;而教师教育的学术性关注的是这种教育的深度与水平,关注的是它有无研究性成果、科学研究活动、研究性学习方式等的支撑。
  3.师范性是教学学术的专业化品质
  国外著名学者波伊尔指出:学术水平包括四个层次,分别是发现的学术水平、综合的学术水平、运用的学术水平与教学的学术水平。[4]他将教学活动纳入学术性活动的范畴,具有一定远见与深度。教育教学活动是教师工作的主体,教师教育的生命线是其能否为师范生教育教学活动能力的提升提供有力的支持与服务。在此,提升并凸显教学活动的学术性水平正是彰显教师教育师范性的重要途径。师范性的关键内容是其在培养教师方面体现出来的路径、目标、课程、教学的独特性,及其在培养新教师教学学术能力、教学研究能力、课堂变革能力等表现出来的独创性。
  上述三类观点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与典型性。总体来看,师范性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服务方式的专门性、教育内容的独特性与教学学术的水平高低。笔者认为,这三种理解对于科学思考师范教育的师范性,探究师范教育专业化、优质化改革的路径等问题具有直接借鉴价值。
  师范性的本真内涵探析
  所谓师范性,是一切教师教育现象,包括教师教育的机构、制度、课程、活动等中蕴含的共同特征与本质属性,是主宰师范教育的灵魂与内核,不断凸显教师教育的师范性是维系、增强、提升师范教育生命力的根本理念。在教育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的《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中明确指出:教师教育综合化改革的任务是“全面提高师范生的综合素养与能力水平”。师范生的综合素养与专业能力是教师教育的核心任务,是当代师范性的时代体现。结合这一理解,笔者认为师范性具有三重具体内涵。
  1.师范性是教师教育者与师范生的共有人格气质、专业素质
  在古代,“师范”是指“可以师法的模范”,可以成为新生一代人格临摹、学识临摹、技能临摹的楷模与范本。而现代所谓“师范”,即“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正是优秀教师的根本人格与素质要求,具体包括高尚卓越的师德品质、博专兼顾的知识结构、一专多能的能力结构等,其中高尚的師德与丰盈的知识是教师从教的基本要求。“学高”“身正”是教师可以“行为世范”“堪为人师”的根本资质。师范性的首要内涵是教育从业者从教所必需的专业资质与专业素养。
  2.师范性是教师教育机构的独有育人属性
  所谓大学,包括综合大学、专门学院等,都具有育人性,但其育人目标与意图千差万别,育人目标与意图的起点差异导致师范大学与非师范大学在发展中分道扬镳。师范大学的核心育人目标是培育合乎时代发展要求与教育工作期待的合格教师、优秀教师;而非师范大学的核心育人目标是培育工业、农业、文艺等行业所需要的具体规格的专门工作者。师范性的独特内涵必须从师范大学肩负的独特使命与育人意图中去寻找。师范大学是培育教师的,对教育工作具有深刻理解,深谙学生成长规律,具备先进教育理念,不仅知道“为什么教”“教什么”,而且清楚“怎样去教”“怎样教好”。在这一育人意图指引下,师范大学必须科学定位教师培养目标,设计相应课程体系,开展专项技能教学,实施配套质量监控举措等,以形成“从教师培养目标出发,借助教师教育体现,达成优秀教师培育”的闭路循环。可见,育人意图是决定一切师范教育工作的原点,师范性内涵与教师培育意图息息相关,抓住了教师教育机构的育人意图,就抓住了师范性的核心内涵。回归教师培育的初心、本心与原意,是教师教育系统彰显师范性,做大做强教师教育工作,为新教师成长提供精准教育服务的时代要求。

《论教师教育的师范性及其培育.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论教师教育的师范性及其培育.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