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教师心得体会 > 内容

“工学结合”背景下德育模式研究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09-15 06:17:37     阅读:


  摘 要:人的全面发展是人才培养的终极目标,从校园人到职业人的转变需要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有效融合;伙伴教育是引导学生形成良好同事关系的基础;网络德育是工学结合背景下高校德育新的着力点;以职业生涯规划为抓手,使德育贯穿学生发展始终。
  关键词:德育;工学结合;企业文化
  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将在校的学习与工作中的学习相结合,将在校所学知识应用于企业生产实践中,之后将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和挑战带回学校,进而使学生进一步思考和进步。而在教育的过程中,除了只适合技能,还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素质和态度,且素质和态度的要求可能更高,这就要求学校在德育工作安排上尽量与企业接轨,创建有效的模式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工学结合背景下德育模式缺失
  (一)德育工作目标空泛。当前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目标主要集中在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等方面,且内容较为空泛,没有和学生将来要从事的行业、职业、岗位的基本规范和素质要求紧密相连,造成了针对性不强、效果不佳的局面。
  (二)德育工作方法单一。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学生的学习不仅在课堂、学校,还要进工厂、进社区,实现真正的“工”和“学”的结合。但目前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方法还是没有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和组织模式,针对学生实习、实训和知识技能体系架构方面的指导、服务、保障工作还不到位。高职教育的发展也要求高职院校德育工作要创新工作方法与途径,搭建新的平台,实现更好的效果。
  (三)德育工作衔接缺失。当前高职院校德育工作出现又一严重的现象,是学校教育和企业教育的衔接严重缺失。学生在校的德育工作由学校来完成,学生进入企业实习,则必须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完成学生的德育工作,一边使学校的教育和企业对学生的管理做到有效的衔接。但现实是,企业追求的是经济利益,注重的是产品的质量和数量,对员工的道德教育少之又少。另一个问题是,企业对实习学生的管理仅仅是使其服从,教育的成份很少,造成了学生道德教育的短路,学校也只是对学生强调要服从企业的规章制度,只要不出现安全问题即万事大吉,这些现实的问题都造成了高职院校德育工作衔接的缺失。
  二、工学结合背景下德育模式建设建议
  (一)建立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机制。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与专业教育要紧密结合,时时处处体现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的结合。使学生在校期间的生活方式与其在企业的工作方式保持统一,确保学校的德育工作与企业的管理目标一致、效果显著。
  (1)入学教育展示企业文化要求。在学生入学时,大多数学校都要进行入学教育(有高职院校称之为始业教育或职业前瞻教育),在这个阶段,除了安排学生了解学校、了解专业的基本情况外,也应该安排学生了解与专业相关的企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对于这个模块的内容应着重介绍或者进入企业进行参观,以了解企业文化,引发学生的认同感,使之在今后的学习中按照企业文化的要求修炼自身。(2)专业教学体现企业文化氛围。在学校的专业教学中,要处处体现出企业文化的氛围,以感染学生,采用“熏”和“酱”的方式使企业文化根植于学生内心,形成行为习惯。如学校的整体氛围,利用墙壁画和宣传栏的方式展示学院的的培养目标;专业教室和实训室,把与专业相关的企业要求或优秀企业的文化展示在其中,在实训中将操作规与企业的操作规范统一,达到耳濡目染的效果;实训工装按照企业的样式进行设计,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具备角色意识。学生入学即体验或感受企业文化,在学习、实践中加深对企业文化的认同,能够实现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有效对接,这是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大环境,起到的是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建立有效的伙伴影响机制。伙伴教育即在同类型的学习者中间建立合作学习关系,达到在共同学习中提高学习者对专业、学习、人生、工作的积极态度。当然,这种伙伴教育最好是采用高年级学生与低年级学生结对的方式进行(有高校称之为学长制)。
  在合作学习中,各“伙伴”互相监督、共同提高,而在这个过程中,提高的不仅是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互相学习伙伴的长处,优秀学长的言传身教,能使伙伴发现其身上的特有品质,更能发现学习的重要性,提高了自身学习的内动力。优秀学长的传帮带,不仅体现在学习知识和技能上,更体现在他们的为人处事上,对于形成良好的学风、激发学习动机起到的作用非常巨大,会以点带面。在这个过程中,也是考验同学关系的过程,学长对专业的理解和对本专业企业的理解会在伙伴中间传递,也会不自觉地在他们中间实践,这种“准同事”关系的锻炼为学生进入企业并养成练好的习惯奠定了隐形的基础。学校的德育工作成果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朋辈的影响不可忽视,运用学生中的优秀资源,为学校的德育工作添砖加瓦,利用伙伴的关系实现德育工作的目标,是高职院校德育工作者值得探索的方式。
  (三)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德育工作。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使得网络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不断深入,高校的德育工作也要发挥网络的优势,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效果。网络德育提出时间较早,但实践中的运用却很少见,除了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运用一些微课或翻转课堂外,还没有系统的形成网络德育的体系。如果在德育工作中开辟专栏,运用微信、微博、贴吧、BBS讨论区、专门网页等方式结合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将学校培养目标、专业培养目标、企业用人要求等内容集中整合,引入教师、学生、企业人员等共同参与,运用多种方式让学生了解、体验、实践,这就使得德育工作从时间、空间、过程、目的、主体、内容、手段等方面有了一种新的模式,使德育工作从封闭走向开放,德育工作从单向走向多方互动、丰富多样的景象。运用网络德育的方式充实学校德育工作,更能体现工学结合背景下对人才培养的德育新要求,并使其成为学校德育工作新的着力点,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四)让职业生涯教育意识贯穿学生发展始终。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及相关活动,激发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促使大学生理性地规划自身未来的发展,并努力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地提高就业能力和生涯管理能力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学生在校期间,学校通过组织各种活动和课程,引导大学生树立自我管理的意识,并与自身所学专业相结合,不断修正自身发展路径,为个人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结语:工学结合背景下的德育工作,不仅仅是几门课程的问题,需要不同的部门和老师共同合作和努力。不论何种方式,都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将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有效融合,实施伙伴教育,利用网络的有效载体,以职业生涯规划为抓手,使学校的德育工作贯穿学生发展始终,为学生创造一个体验的环境场,在不断的体验中实现自我的发展,这才是高职院校德育工作模式的重要探索方向。
  参考文献:
  [1] 蔡丽华.“网络德育”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网德’教育”之辨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 , 2012.1.5(213).
  [2] 王健.网络德育:德育变革的必然选择[J].中国教育学, 2006.3.30(3):35.
  [3] 刘允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探析[D].河北师范大學, 2008.

《“工学结合”背景下德育模式研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工学结合”背景下德育模式研究.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