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教师心得体会 > 内容

浅谈日常教育中的德育力量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08-31 06:07:22     阅读:


  摘 要 针对当前教育中强调知识教学、忽视品行和道德教育的现状,结合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本文认为教育既要授人以生存的手段和技能,又要导以良好的品行和道德。提出通过日常教育的耳濡目染,教师和学生家长做好榜样,使学生在生活体验中接受德育,充分发挥日常教育的德育力量。
  关键词 日常教育 德育 榜样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9-0119-02
  一、德育的重要意义
  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的灵魂。德育工作着眼于对学生道德品行的培养,贯穿着德、智、体多方面的教育实践,统领着学校教育工作。德育工作对学生的身心健康起着重要的导向、动力和保证的作用。然而,当前我国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效果不够理想。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校德育教育未能充分融入日常教学之中。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人格示范的德育力量和教师教学中所渗透的德育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学生知识的增加和人格的成长也应统一在日常的教与学之中,这已经在国外的德育教育实践中得到普遍认可。
  但是,很多中小学教师一谈到德育,大多数认为上好几节思想品德课、搞好几次德育主题活动就够了,认为德育和智育两者可以分开并且独立施教。学生每天有七,八个小时在学校度过,仅仅靠几堂德育课是无法系统培养出学生的美好心灵,更多的需要教师日常教育教学中多方面、多角度渗透德育教育。如果这样一个重要的德育规律未被遵循,这样一个重要的德育教育手段被长期忽视,教师又怎能更有效地提高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品质呢?教育既要授以学生生存的手段和技能,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行和道德。
  二、日常教育中的德育力量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所表达的就是教学与德育相长、同步的道理,“传道”最重要的就是传授做人的道理。同样一节课,不同的教师给予学生的学识和道德影响可能是截然不同的。良好的德育教育一定要让学生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获得道德品质的提升。
  思想道德教育不能光靠老师和家长的课堂讲授,最主要是要让学生进行自身的生活体验,体验教育的关键在于精心设计,寓教于乐。教师要把抽象的目标变成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做得到的具体要求,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成功,并且在实践中不断实现自我超越,并逐渐养成正确的认识和分析事物的能力。
  如今未成年人的自我意识越来越强,生活中他们逐步形成一定的判断事物的能力,但理性思维尚不完善,还不能完全辩证地看待和分析实际问题。因此,对学生进行思想德育教育,让他们养成正确地看待和分析客观事物的能力十分重要。让他们的思想在教学活动中受到震撼和冲击,从而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当学生犯错误时,教师可以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批评教育,只是采取的批评方式可以灵活多样,例如:对待开朗直率的孩子——直来直去公开式批评;对待倔强刚毅的孩子——甜言蜜语柔软式批评;对待自尊心强的孩子——点到为止点化式批评;对待温和顺从的孩子——和风细雨温和式批评;对待毛手毛脚的孩子——警钟长鸣提醒式批评;对待粗暴急躁的孩子——避开锋芒疏导式批评;对待沉默寡言的孩子——避免指责说理式批评;对待傲慢自负的孩子——示败揭短严肃式批评。而对待犯错误的学生,教师在批评之前要有的放矢,批评之后才能收到如期的效果,而不至于破坏师生关系,甚至造成师生之间的冲突。
  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们的思想和心理状态,面对当前的学生,教师应该多想一想:1.教师究竟应该怎样进行教育,学生才能乐于接受?2.如今的学生生活水平比其父辈大大提高,但是他们活得快乐吗?他们感到幸福吗?
  而今整个国家和社会正处在转型期和发展期,人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念呈现出多元化,社会要求学生学会增强主体意识、效益意识、创新意识;社会转型对人们的心理健康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如不安全感的增加、不平衡感的增强、信念危机与精神空虚等。其次,每个学生都有着各自不同的成长环境:有的物质条件优越,心理环境恶劣;有的物质性挫折减少,心理性挫折增加;而社会的多元化发展,使得学生对社会适应的难度也在增加。再次,学生在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个人价值的大与小等方面的体验也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冲突。
  在观念上,教师要真正认识学生,理解学生,充分认识到当今学生并非如教师所想的那样“快乐”和“幸福”,学生已经被迫提前介入到激烈的“社会”竞争。只有这样,教育才有可能被学生所接受。在行动上,教师的教学要真正树立以“育人”为目标,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自信教育和责任感教育。教师应该运用科学的心理学知识进行教育教学活动,教师在每一节中,对学生的教育方式应该是欣赏、引导,鼓励和支持,而不是否定、教训、打击和讥讽。
  另一方面,家长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所起的作用也非常之大。因此,每一个家长自己做事的时候,一定要先考虑到自己的举动对孩子可能造成的影响。例如,当家长带着孩子初闯红灯时,“绿灯行,红灯停”的教育或许会变成了“爸爸,红灯”这样的“良知”,但当再闯红灯时,孩子心中“绿灯行,红灯停”的教育或将成为记忆中的过去式,代替它的是不守规则的种子。长此以往,或如古人所说,“良心”放逐,“好孩子”就会变成“坏孩子”。诚然,我相信,这样的父母很少。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身心健康,都希望当孩子的表率。然而家长的身份实在是太复杂了,很容易忽略作为榜样的角色,以至于教师在编织美好的道德摇篮时有太多的矛盾,使得教师编织的道德摇篮不那么和谐、不那么适合学生的成长。
  三、教书育人,德育为先
  教书育人,德育为先;传道授业,以身作则。在信息时代,教师的任何不良举止,都会污染美丽的道德摇篮。所以,面对学生,教师首先是成年人,是父辈,是“长者”,当教师履行这些角色时,首先应该考虑自己是否有“长者之风”?是否愿意自己的行为被学生所效仿?自己的品行能否成为学生的楷模? 因此,教师既要教会学生学习科学知识,又要充分利用日常教学生活的德育力量。为学生做出好榜样,从而培养出祖国所需要的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参考文献:
  [1]朱小蔓.素质教育与德育[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2006,3-8.
  [2]王丽荣,刘晓明.心理-道德教育:心理教育与道德教育的有机结合——价值问题的分析视角[J].教育科学,2010.
  [3]鲁洁.教育的返本归真——德育之根基所在[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1,(19):1-6.

《浅谈日常教育中的德育力量.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浅谈日常教育中的德育力量.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