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学习心得体会 > 内容

读《习近平在正定》有感6篇汇编|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09-03 19:30:18     阅读:

读《习近平在正定》有感6篇 ! 【篇一】 《河北日报》刊发长篇通讯“习近平在正定”,详细记述了习近平同志在正定工作期间的点点滴滴,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和热议。网友认为,文章中描写习近平在正定时,与广大人民群众同吃大锅饭、铺打满补丁的旧褥子,为教育领导干部如何做人、做事、做官,如何做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树立了典范。

吃“大锅饭”、“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这是七十年代以前的艰苦记忆,是永远都抹不掉、也不能抛弃的回忆。能够不搞特殊无优待,能够铺着打满补丁的旧褥子,不仅是因为艰苦的生活,也是用实际行动践行共产党人艰苦朴素、勤俭节约高尚情操的表现,更是一种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远大的理想报负,睡在这样的褥子上,就会时刻牢记自己是一个百姓;
与百姓同吃同住、才能真正的体察民情民意,密切联系百姓群众,拉近和普通穷苦百姓的距离,在家长里短的交谈里,听取百姓的切实需要和心之所愿所想。才能在这样宁静淳朴的环境中沉淀心性,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才能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真正做到利民之事丝发必兴、万难不辞、万险不避。

与习近平总书记一心为公、为人民服务的朴素形象背道而驰的是现如今层出不穷的铺张浪费、贪图享乐的奢靡之风。存在奢靡之风,究其根源,是我们党员干部缺乏理想信念教育,宗旨观念淡薄。习近平总书记在正定的工作状态正是给各级别领导干部身体力行的上了一课。不论身处何位、身在何地,都能牢记自己是一名党员干部,是人民需要的勤务员、及时雨,都能踏踏实实的完成自己的工作,解民忧、除民困、思民虑、暖民心。时代在更迭,但是这样勇于担当,敢于负责、信念坚定、勤政务实、为民服务的好干部却始终是社会的中流砥柱,谱写着时代的华章。

《习近平在正定》的出版,在全国发行,是广大干部的福音,我们不仅要将其作为自己的精神食粮仔细研读、为自己充电,更要将这样的好干部典范作为落实到自己的思想、行动中,用更加认真负责、对党忠诚、勤政为民、求真务实、锐意进取,迎难而上的态度和热情对待工作和自己的人生,用更高的满意率回馈自己的岗位职责和百姓的期待。

【篇二】 近日,仔细研读了《习近平在正定》一书,深刻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全心为民、求真务实、严以自律、勤奋进取、勇于担当的精神。正定,是习总书记从政起步的地方,在正定工作的三年间,他走遍了每一个村庄,深入调研,了解百姓的实际困难,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正定工作期间,总书记正处于青年时期,他身上有很多优秀的品质需要我们每一名青年人去学习、践行。

解放思想,唯实踏实。在正定工作期间,习总书记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脚踏实地,实事求是,敢于大胆提出和解决问题。通过深入调查、积极反映,解决了正定县高征购负担过重大的问题,提出“半城郊”的经济模式,大胆改革,提出了实行“科技兴县、工业兴县、人才兴县、旅游兴县”,脱掉了正定“高产穷县”的帽子。习总书记不追求政绩,将人民放在心中,一心为人民做实事,敢于担当。作为青年人,我们要向习近平总书记学习为人民群众做实事的这种精神,将是否有益于人民作为我们做事情的衡量标准,踏实前行,而不是追求表面功夫。

勤奋好学,广纳良言。习总书记出生于城市家庭,但依旧对农村基层工作很熟悉,这与他广泛阅读、深入群众是分不开的。虽然日常工作繁忙,习总书记一有时间就抽空加紧学习。无论到哪里工作,他都细致地去了解当地的历史、经济、文化。他广泛听取他人意见,甚至包括伤害过他的人,能够全方位把握和理解事物。相较于习总书记,我们的好学程度是远远不够的,知识体系过于单一,需要通过阅读和实践两方面加以补充。减少娱乐时间,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完善知识结构,以便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我们也应向习总书记学习,广泛听取他人的意见,看问题不偏颇,勤学苦练,埋头苦干,为国家建设贡献出一份力量。

【篇三】 通读《习近平在正定》,我认为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们都把握的每一个当下。同样是而立之年,不同的是工作作风、眼界思路、气魄胆识…… 从工作作风看为民情怀 为什么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告诫我们,“要走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在他作为年轻干部时就已经树立的世界观,并深深植根于心中。现在,我们常说,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何以体现情怀。书中有两个细节深深打动了我,第一个故事讲的是工作时间发生的事。习近平作为县委副书记,到公社了解情况,本来县委配备的有一辆公务车,但他没有使用,而是自己骑车去,路上也没有人陪同,不认识路就找老乡问路,到了公社吃工作餐,也坚持自己出钱……等等这些细节,都折射出他作为党员领导干部的情怀与作风,心里装着群众,凡事以身作则,不搞特殊化,这样一想,中央八项规定实际上在那个时候就已经开始萌芽了。第二个故事讲的是八小时之外发生的事,对于我们如何处理八小时之外的时间很有启发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刚到正定工作不久,为了尽快掌握情况,他开展了夜访,独自一人找退休老领导聊天,不知道别人的住处就耐心细致地问,别人不在家就选择“三顾茅庐”,可以说是乐此不疲,最终,他很快熟悉了正定情况,为他日后正确决策奠定了基础。

从思路眼界看政治能力 俗话说,“眼界决定境界,思路决定出路”。正是因为习近平总书记掌握了正定的情况,才形成了他日后的正确决策。读过本书之后,我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治理能力之强、治理手段之高、治理措施之准,非常人所能及。他选择治理的方式是考虑长远的,人民群众是普遍称赞和受益的。个人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在谋划正定发展主要有三件大事。一是降低农业税率,二是引进人才,三是兴建荣国府。第一件事,降低农业税率,出发点是增加农民收入,改善人民生活。当他到正定调研了解到“正定作为农业大县,但群众普遍吃不饱,生活很贫困,而主要原因就是农业税率高”。得知此事,他便向上申请降低税率,因此农民生活得到了显著改善。第二件事,引进人才,出发点是积蓄发展的人力资源。提到人才,现在看来全国的抢人大战愈演愈烈,但是把目光投向30多年前,这种眼界非常人所能及,不得不称道。为了体现爱才的诚意,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主持编撰了“人才九条”,并向全国招贤纳士,吸引了各方人才奔向正定,为正定日后的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这项人才战略救活了一个个工厂,富裕了一个个乡镇,带动了一个县。第三件事,兴建荣国府,出发点是发展旅游业。这个也是习近平总书记给正定人民留下的永恒的精神和物质财富。在上个世纪80年代,投资300多万元兴建荣国府,投入和产出不成正比,作出如此决策可见高瞻远瞩。

从气魄胆识看领袖气质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新时代好干部的五条标准: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其中,我认为有一条标准少数党员干部做的还不够,那就是敢于担当。一个好干部只有敢于担负自己的职责,才能敢干事、干成事,而在从严治党的大环境下,少数党员干部不敢干事、不愿干事、生怕出事,即使中央出台了容错纠错机制,有些党员干部还是心存顾虑、畏首畏尾,不能放开手脚大干一场,这是典型的不担当不作为。我们不妨看一下习近平总书记年轻时担任党员干部的气魄和胆识。在正定工作期间,习近平总书记为了人民利益,做了很多大胆尝试,顶住了压力,取得了成功,人民因此得到了实惠。有两个典型案例可以说明,一个是农业方面,另一个是工业方面。正定县是农业大县,但群众生活十分贫困,为解决这个问题,他从两个方面大胆探索,一方面,向上争取降税,在当时思想不够解放的情况下可以说是“冒天下之大不韪”,时任县委书记知道后十分气愤,根本不敢向上级汇报,但经过多方争取,这个事上级最终同意了。另一方面,借鉴小岗村分田到户的经验,试点分田到户,在当时政策不明朗的情况下,做出这种决策是需要气魄的,他的担当精神最终为人民谋取了福利。在工业发展上,当时主要经济主体乡镇企业都处于长期亏损状况,为解决这个问题,他又进行了大胆改革,将乡镇企业承包给私人,彻底激活了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成为全国发展的样板。所以说,一名优秀的党员领导干部必须有一定的气魄和胆识。

从时光流转看不忘初心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开宗明义,指出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那么,人民领袖是如何践行的呢?他常说,“我最牵挂的还是困难群众”。4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到重庆调研,一下飞机就走访贫苦户,每次走访,他总会查看贫困户的厨房,看看吃的怎么样?翻翻贫困户的被褥,看看住的怎么样?这就是初心,就是用实际行动践行“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庄严承诺。参加本书访谈的多数同志介绍,习近平总书记离开正定县后,回过几次正定,看望老领导,慰问老同志,关心正定的发展,这不仅仅是一种关切,更是一种责任的延续。

人并非天生而伟大,人生因奋斗而精彩。作为新时代的年轻干部,应该认真对标习近平总书记,不单单是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挂在嘴上,而是要付诸行动,要从思想中吸取力量,从故事中启迪人生,在实践中锤炼作风,把基层当作墩墩苗的基地,把历练当作成长的营养剂,把困难当作成功的调味剂,真正做到不负人民、不负自己。

【篇四】 《习近平同志在正定》这篇文章主要从习近平同志来到正定,勇于解放思想大力发展经济,内外招贤纳士助力经济腾飞,挖掘历史文化实施旅游兴县,重视智力投资大力发展教育文化事业,加强党的建设强化组织保障,谦逊朴实尊老敬贤七个方面展开,深刻的记录了习近平同志在正定工作的3年,时间虽然不长,但至今让人民念念不忘。习近平同志在正定工作生活的1000多个日日夜夜,与正定人民朝夕相处,为经济发展和人民幸福呕心沥血……他用心血和汗水,在正定大地上书写了一部青春无悔的感人诗篇。

习近平和当年与他一起奋斗的同志们在正定,在那个改革还不开放的年代里,所做的一切都是相当的不容易,尤其是开拓创新的路子更是举步维艰。然而,习近平同志为了正定东奔西走,礼贤下士,用一种发展的眼光和开拓进取的精神把正定带出了贫穷落后,让老百姓过上了好日子。习近平同志在正定没有坐在办公室里,而是经常地深入群众,深入基层与群众心贴心面对面的交流,与同志们一起吃大锅饭,我想正是那时候的好传统延续到了今天成为转变作风、服务群众的好做法开始在全国推行。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习近平同志做到了。现如今我们的国家也在改革,也在创新,全党上下在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30年前,习近平同志在正定县下大力气抓党的建设问题,抓经济发展,抓文化教育都取得了明显成效,也为他的日后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当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我觉得现代社会不只是生产力与发展的矛盾,也不仅是落后的物质文化与需求的矛盾,当前还有落后的服务理念与群众民主需求的矛盾,到底谁才是主人,我们为谁服务,大部分人的理念还需要转变。当前我们的国情、党情、民情都在发生变化,广大群众也对各级政府、党员干部不断提出新的期望、新的要求。当前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环境安全问题,包括收入分配、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乃至公平正义、民主法制等新阶段、全方位、高层次的民生问题,呈现出利益诉求多元,矛盾交叉并发,这些都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

习近平同志的实际行动像一剂正能量,推进改革前行。而我们作为党员,作为领导干部,应当把习近平同志当做我们的表率,去学习,去践行,应该充满正能量,去为人民服务。

作为一名审计工作者,我坚定的认为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察实情、谋实招、靠实干、求实效”,真正做到习近平总书记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为党和国家的工作奉献一份力量。

【篇五】 读完《习近平在正定》采访实录,被书中受访者口述的习近平总书记非凡人格魅力的每一个故事所感动,真切感受到习近平同志在青年时期就以身许党许国、以身报党报国的赤子情怀,实事求是、心系人民的高尚风范,真抓实干、锐意改革的责任担当和艰苦朴素、严格自律的人格操守。

勤学 衣带渐宽终不悔 从陕北梁家河的知青岁月到河北正定从政开始的地方,直到担任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对书的热爱与痴迷,贯穿习近平的人生轨迹。他曾在接受采访时谈到:“我爱好挺多,最大的爱好是读书。”在正定任县委副书记、书记期间,习近平每天晚上都要工作到很晚,白天下乡调研,或与请来的专家、顾问谈事,晚上要批阅文件,一般晚上十二点以后就看书,看到凌晨二、三点才上床睡觉。热爱学习、刻苦学习、善于学习,是很多受访者对习近平同志形成的深刻印象。时任中组部干审局局长的何载谈到,“习近平同志在工作上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勤学加实干。每次去他办公室,都看到桌子上摆着大量书籍、报刊,有毛泽东思想著作,有中国的,还有外国的,总是堆得满满的。他平日里都是博览群书,一有时间就抽空加紧学习。”曾采访过习近平的原《河北青年》杂志编辑周伟思回忆说,“在他正定的办公室和宿舍,书架里、办公桌上、床边,都是触手可及的各类书籍。我印象中有《大趋势》《决策学》《棉花栽培技术》《走向未来》丛书等等。”“他看的那些涉及哲学、经济、政治方面的书,很多都是我望尘莫及的。”接触过他的每个人,随时随处感受到他孜孜不辍于学和问的学子禀赋,读书使他感到思想充实,精神升华,做事有底气。习近平同志热爱学习,但他并不拘泥于书本,而是注重向实践学习,通过调查研究来获取更多的知识和经验。到任伊始,就骑着自行车走村串户,调查研究,在正定短短三年时间,骑着自行车跑遍了全县所有公社、所有大队。为了掌握实际情况,调研不打招呼,不让人家事先准备,而是直接下乡、下厂、入户,从调研中发现问题,在群众中学习解决问题的智慧。他到三角村调研时,向种棉能手冯玉明学习种棉花技术,到河北省河间县考察棉花生产,之后在全县推广种棉花的经验。他向农民科学爱好者张新立学习办企业的经验,推动发展乡镇企业。他还要求县委常委接地气、通下情,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每年要有三分之一以上的时间深入基层,要有自己的联系点、联系户,每人都要亲自或主持写出两篇以上调研报告。

他还十分重视学习历史经验,每到一个地方,都要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从中吸收执政经验,开阔眼界,增长见识。主政正定期间,就熟读正定县志、史料,据当年在正定县委办公室资料组工作的石文生回忆,“通古博今的近平同志被正定丰富的古建筑群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所吸引,他熟读县志、史料,走街串巷,勘察古迹,细品文化,对正定的历史和文化钻研得很透。”在他的提议和亲自指导下,县上组织编写了《正定古今》一书,概括正定源远流长的历史、瑰玮灿烂的文化古迹、影响深远的历史名人和风格独特的名胜古刹等,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精神财富。

古人云“学者非必为仕,仕者必如学”。古往今来,许多读书人一旦入仕,便将书本抛至脑后,少有终身倾心于读书求道者,真可谓“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读书学习是党员干部成长进步的最牢靠阶梯,领导干部不学习就会知识老化,思想僵化,能力退化,难以胜任领导工作,贻误党和人民事业。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强调要加强读书学习,要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把学习作为一种追求、一种爱好、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到好学乐学”。反观时下一些领导干部追求享受、玩物丧志,不好读书;
热衷应酬、忙于事务,不勤读书;
浅尝辄止、不求甚解,不善读书;
学而不思、知行不一,学用脱节。甚至有的精神颓废,理想信念滑坡,思想堤坝溃塌,私欲膨胀,最终滑入腐败的泥坑,走向党和人民的对立面。这方面的事例不胜枚举,党员干部要以此为戒,主动自觉向习近平总书记看齐,把学习作为工作生活的常态,陶冶情操的良方,成长进步的阶梯,作为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以“三更灯火五更鸡”的精神,“众里寻他千百度”的毅力,“衣带渐宽终不悔”的韧劲,孜孜不倦学习,勤勤恳恳实践,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有所建树、有所作为,不负党和人民的重托。

亲民 一枝一叶总关情 正定是习近平总书记从政开始的地方,也是他提出的“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实践源头。习近平总书记在这里的创新探索给我们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他现在的每一次讲话、每一篇文章的好多内容,都是来源于老百姓的生活,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又寓意深刻,让人觉得很亲切、很接地气。

在习近平眼里,“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人民在他心目中的地位是最高的。他专门给正定四大机关领导写了一封信,要求他们脱身冗务,着眼基层,着力实际。到基层调查,要一下到底,亲自摸情况,直接听反映,寻求“源头活水”。这让正定县委机关作风焕然一新,下基层成了干部的工作习惯。周伟思在接受采访时说:下乡时,习近平“很自然地和农民一起坐在地上、石头上,和他们聊庄稼活,拉家常。去农户家,老百姓拿个饭碗给习近平端水,他接过来就喝,没有一丝一毫的犹豫和嫌弃”。他冒风险向上级反映老百姓因征购任务重而吃不饱肚子的实际情况,最终使过重的交粮任务减下来;
与石家庄市几经沟通协调,开通了石家庄市至正定的公共汽车,让滹沱河不再是“楚河汉界”的天堑,方便当地百姓出行和商品交易;
修建常山公园,打造老百姓休闲娱乐的园林风景;
把县委仅有的一辆212吉普车让给老干部用,把会议室腾出来做老干部娱乐室,对老干部的医疗费按月报销。一件件让老百姓感受惠民政策的大事小事,实事好事,无不折射出习近平同志爱民、亲民、忧民、为民的真挚情怀和崇高风范。正如石文生所说的,“近平同志在正定工作生活的1000多个日日夜夜,与正定人民朝夕相处,为经济发展和人民幸福呕心沥血,他用心血和汗水,在正定大地上书写出了一部青春无悔的感人诗篇。实践证明,他爱自己的第二故乡,爱这里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勤劳的人民。知之深,爱之切,一直延续到现在。” 2012年12月,担任总书记不久的习近平同志到河北省阜平县考察时强调,各级干部要“多想想我们干的事情是不是党和人民需要我们干的?要一心一意为老百姓做事,心里装着困难群众,多做雪中送炭的工作,常去贫困地区走一走,常到贫困户家中坐一坐,常同困难群众聊一聊,多了解困难群众的期盼,多解决困难群众的问题,满怀热情为困难群众办事。”可见,从县委书记到党的总书记,习近平同志的人民情结,他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他对人民的深厚感情,是始终不变的。他对正定的爱和对正定老百姓的付出,与他在党的十八大后提出的执政为民理念是一脉相承的,就是追求人民福祉,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

清廉 只留清气满乾坤 廉洁自律是共产党人为官从政的底线。一个人廉洁自律不过关,做人就没有骨气。“咱们共产党人不能总为自己的生活小事考虑,生活小事考虑多了,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远了。”习近平说道。当时的正定县境内,只有三条柏油路。下乡经常要走土路,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习近平行走其间,丝毫不以为苦。在正定时,习近平平时穿的最多的就是一件绿色的旧军装,裤子和鞋子也都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了,铺盖是一条半旧的军被,一条打了多处补丁的褥子。他的同事、身边工作人员、采访记者等都普遍认为,他个人生活极其简单,完全没有什么讲究,“什么时候都是和我们老百姓一样的穿着打扮。”那时的县委大院,只有一个大食堂,按点开饭,过时不候。习近平和大家一样,每到饭点,就拿着饭盆排队。因为忙于工作,习近平经常无法按时吃饭。散会晚了,从食堂拿两个馒头、一块卤豆腐,就算是一餐。下乡调研回来晚了,食堂已经关门,就在办公室用小煤炉煮挂面。县委大院里的一间平房是他的办公室兼宿舍,室内陈设极为简单:一张黄色的三屉桌,一个一人多高的两门书柜,两条长凳支起一扇床板当床铺。习近平平时都是骑一辆挺旧的二八自行车下乡,除非去远的地方,很少坐县委的吉普车。他到北京开会、办公事,每年都要来回往返五六趟,没有报过一次车费。外地朋友来看他,不在县招待所用餐,偶有用餐时,也自掏腰包请客。下乡吃乡镇食堂的家常便饭,并足额交伙食费。

习近平同志不仅对自己要求严格,以身作则,而且致力于推动干部的作风建设,狠刹各类不正之风。当时正定的一些党员干部贪图安逸、纪律松弛、精神不振、作风飘浮,不注重调查研究,工作不负责任,针对这些突出问题,正定县委以正发(1983)42号文件印发了《中共正定县委关于改进领导作风的几项规定》,规定共1200多字,涉及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调查研究、班子团结、领导带头、加强学习等内容,条文很具体。在当时背景下出台的正定“六条规定”,今天看来仍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时任县委常委张五普认为,六条规定出台后,“县委常委都吃住在机关,昼夜工作,看文件、抓落实,广大干部也都一心一意比着干工作。”“六项规定”要求具体,操作性强,针对当时突出的作风积弊,为领导干部定下了规矩,形成了制度,这些都与今天的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一脉相承,从中可以看出习近平对作风建设的深刻认识、持续思考和一贯坚持。

担当功成不必在我 2015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代表座谈会上讲话时说到:“我当年到了正定,看到老百姓生活比较贫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比较落后的情形,心里很着急,的确有一股激情、一种志向,想尽快改变这种面貌。但是,干事创业一定要树立正确政绩观,做到‘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正定三年多时间,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大刀破斧引进人才、推进改革、发展经济,向党和人民交出了一份优秀答卷,树立了为民负责、为民担当的标杆。

周伟思曾问过习近平:“为什么要放弃优越的条件,主动申请到一个小县城做基层工作?”习近平的回答是,七年的插队生活,使他忘不了农民的艰辛和农村的一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让他内心深处始终牵挂着远方贫困的沟壑与山岭……“我渴望尽自己的微薄力量,亲手为他们做一点实在事情。”“在生我养我哺育我的人民身边,和他们一起为理想、事业奋斗。”字里行间充满了习近平同志以身许党许国、报党报国的理想追求。上世纪70年代初,正定是我国北方地区第一个粮食亩产“上纲要”“过黄河”“跨长江”的高产县,全县每年粮食征购任务高达7600万斤,交完征购,再扣除种子、饲料等,留下的口粮已经远不够百姓填饱肚子。习近平认为,正定交的粮食越多,群众收入越少,生活水平越低,实际是个‘高产穷县’!“我们应该向上级反映一下,争取减少一部分征购。”习近平说到做到,他与时任县委副书记吕玉兰一起,跑省进京,向各级相关部门反映这一问题。中央很快就派调查组下正定,经过核查,当年,全县粮食征购任务减少了2800万斤,大大减轻了农民负担。时任县长程宝怀回忆说“农民负担过重的情况,县委、县政府的领导同志并不是不知道,但别的干部没有这个胆量向上级反映,近平就敢,这就表现了他实事求是和敢于担当的精神。”当时在县委办公室资料组工作的李亚平说,在那个年代,“要向上级反映这个事儿,心里没把老百姓当回事,没有点为民请命的担当精神是下不了这个决心的。” 为了打破正定经济发展的“瓶颈”,改变经济落后、农民受穷的现状,习近平通过请专家指导、组织调研摸底,派出去考察学习,提出正定要走“半城郊型”经济发展道路,既为城市服务,又掏城市腰包,在服务中发展自己。在发展“半城郊型”经济的实践中,习近平总结出“二十字经”:投其所好,供其所需,取其所长,补其所短,应其所变。他顶压力、冒风险,开全省大包干先河,为企业松绑放权,推出“人才九条”,为正定发展破局开路,用行动诠释对改革的担当:“怕担风险,还没抬腿就怕摔跟头,那就寸步难行,什么事也干不成。” 习近平认为,人才不足是阻碍正定经济发展的一个关键性问题。他亲自主持编制了《树立新时期的用人观点,广招贤才的九条措施》,即著名的正定“人才九条”,内容大到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放开经营自主权、入股分配、奖励机制、家属农转非、建“人才楼”、小到生活上提供“全部细粮”、送粮到家、搬煤入户等,规定得非常具体、实在。“人才九条”一经媒体报道,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很快,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中国食品协会会长杜子端等50多位专家欣然应聘,成为顾问团首批成员。不只重视引进人才,还重视调动本县现有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培养、扶持人才成长,鼓励、支持自学成才等途径,一批本县“土专家”受到重用,成为正定各条战线发展的中坚力量。1985年5月,习近平离开正定。但“人才九条”带来的发酵效应,在他离任后多年仍持续释放。

正定是我国北方著名的文化古城。正定悠久的历史,留下了丰富的文化古迹,更有“三山不见”“九水不流”“九楼四塔八大寺,二十四座金牌坊”的美誉。习近平被正定丰富的古建筑群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所吸引,他在熟读县志、史料,寻访勘察古迹的基础上,着手酝酿发掘正定丰富的人文资源发展旅游业,计划把正定建成距石家庄市最近的旅游窗口。他抓住中央电视台要拍《红楼梦》电视剧的历史机遇,做出在正定兴建荣国府的决定,成立了筹建荣国府的专门机构,将修建地址选在隆兴寺西北角的一片空地。荣国府极大地带动了正定旅游业的发展,创下旅游业的“正定模式”。大佛寺,荣国府,旅游机场等项目的建成,使正定的旅游业进入了黄金发展期。而这些项目大多是他离任后才正式建成见效益的,如果考虑自己所谓的“政绩”,追求立竿见影的效果而患得患失,就不可能有如此功在千秋的“大手笔”,从中可以看出习近平同志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责任担当和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

掩卷沉思,习近平同志在正定工作三年多,从思想修养到行为遵循,从工作作风到群众关系,他都不折不扣地履行了作为领导干部的职责,做到做人唯正、做官唯民、做事唯实、思想观念唯新。他从正定到福建、浙江、上海,直至走到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踏踏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干事,以心血和汗水成就了彪炳史册的不朽业绩。他在从政起步的地方,深入实践、深邃思考和不断探索的成果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前后存在着一以贯之、深化拓展、不断升华的发展脉络和思想逻辑,在实践基础、理论渊源、思想内涵、精神品质、语言风格等方面具有内在的继承性和一致性,体现了党的核心、人民领袖的个人魅力、政治品格与理论品质的高度统一。当前,我们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每一个党员领导干部应从习近平同志在正定的从政经历和实践探索中吸收精神营养,提升思想境界,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全部心思和精力都用在干事创业上,不负新时代重托和人民期待。

【篇六】 青年,是标志时代的最灵敏的晴雨表。

时代的责任赋予青年,时代的光荣属于青年。

青年强则国强,青年兴则国兴。

时光追溯,1982年3月。

不满29岁的习近平放弃中央机关工作的机会,只身到河北正定担任县委副书记。1983年接任县委书记,直到1985年5月。

三年多的正定时光,青年习近平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在正定大地上书写了一部激情洋溢的青春感人诗篇。

掩卷深思,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民警,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姿态、什么样的情怀、什么样的作为绽放出属于自己的那一抹藏青蓝? 答案,在青年习近平的身上。

勤学修德。“我学习呢,这是很重要的事呀!”在正定期间,习近平一有时间就读书看报,还提议创办《正定快报》,成为当时与时事、要闻、最新政策连接最紧密的一种学习工具。对青年民警来说,要把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责任、人生追求和生活习惯,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知识储备,坚定理想信念,打牢成才基石,不断提升自己的党性修养和能力水平。习近平在下乡调研走访时,看到坐在路边的老太太身体不好,生活困苦,当即从身上掏出小半个月的工资交到老太太手里。人无德不立。青年民警要有正确的道德认知、自觉的道德养成、积极的道德实践,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头倡导良好社会风气。求真求实、向上向善是青年民警该有的担当。

明辨笃实。在正定主政期间,不管是宁可不当“农业学大寨”先进县也要减轻农民过重的征赋负担,还是宁可被点名批评仍坚持稳步推进“连茅圈”改造,习近平始终能够做到坚持原则、明辨是非、务实担当。具体到青年民警身上,无论是执法办案还是服务群众,无论是本职工作还是日常生活,说话做事都应该踏踏实实、诚诚恳恳,敢于亮剑、敢于担当。在困难面前敢闯敢试不退缩,在矛盾面前敢抓敢管不回避,在责任面前敢做敢为不推诿。立足岗位建功立业,立足本职履职尽责,是青年民警该有的担当。

爱国励志。“我将无我,不负人民。”2019年3月22日,习近平在会见意大利众议长菲科时指出。其实,在1985年习近平赴美考察期间,就提出让中国留学生回到祖国,为人民服务。30多年前,青年时期的习近平就已经有了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国家和人民、“以身许国”的思想准备。那时的他,就决定为改善老百姓的生活,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奔赴“前线”。作为青年民警,要把爱国热情转化为刻苦学习、奋发进取的实际行动,以“功成不必在我”境界和“成必定有我”的担当,投身公安事业,争做时代骄子,在火热的青春中放飞人生梦想,在拼搏的青春中成就事业华章,全力以赴、无谓失败。立鸿鹄志,做奋斗者,是青年民警该有的担当。

求真力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习近平在正定》封面配图即是习近平在正定街头开展社情民意调查,掌握第一手资料、倾听最基层声音。在正定工作期间,习近平经常讲:“表态不如表率,身教胜于言教。”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开通石家庄市至正定的201路公共汽车、建荣国府让正定走旅游发展之路、晚上亲自登门拜访引进人才、向农民伯伯学习棉花种植技术……一件件、一桩桩无不折射出习近平崇高的品质、忘我的精神、务实的作风。青年民警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把求真力行镌刻脑海,迈稳步子、夯实根基、久久为功,积极投身于新时代各项公安工作实践。撸起袖子加油干,是青年民警该有的担当。

在当前安全稳定形势严峻复杂、公安工作任务艰巨繁重的时代背景下,青年民警要按照信念坚、政治强、本领高、作风硬的标准,强化职业认同、锤炼履职本领、彰显青年特质,努力成为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的时代新人。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

人民公安为人民。青年民警,是推动公安事业发展的生力军,也必将成为主力军。公安业绩成就青年民警,公安荣耀属于青年民警。

追梦路上,撸起袖子加油干!

《读《习近平在正定》有感6篇汇编|.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读《习近平在正定》有感6篇汇编|.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