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学习心得体会 > 内容

学校德育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08-31 06:03:33     阅读:


  摘要:宜兴市树人中学把德育课程建设作为学校发展的突破口。学校的德育课程以国家课程、学校文化和学生成长发展需求为基础,将学校教育实践作为德育课程资源的主要来源,立足学生的普遍需求,为学生成长、学校发展服务。
  关键词:课程建设;主导价值;基础性;实践性;普惠性
  中图分类号:G6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9)02B-0044-03
  宜兴市树人中学的学生以新市民(包括外来务工者)子女为主,而且施教区学习成绩优秀学生也大多择校了。这样的生源状况让学校发展面临空前的困难。但面对困难,我们没有气馁,而是努力寻找学校的最佳发展点,让课程成为学校发展的核心力量。在这过程中,学校又首先把德育课程建设作为突破口。因牢牢抓住了课程这个核心,学校取得了丰硕的办学成果。
  2011年,我们从学生的实际和学校的教育需求出发,酝酿开发班本德育课程“在展示中成就一个自信的我”,把面向全体学生的一个理念、一个目标、一个要求和一个目的作为课程架构。理念是: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的气息[1]。目标是:把班级建设成为师生展示自我,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平台。要求是:每一个学生,都能在班级这个平台上,留下自己的“亮点”或自己的得意之笔。目的是:给每个学生机会,让所有学生成长,让所有学生自信,强调学生主动参与,强调“每一个”学生。
  班本德育课程“在展示中成就一个自信的我”实施过程中,围绕学校的“成长”文化,我们认识到关注学生成长首先要从关注生命开始,于是2013年我们开始生命教育课程“绽放生命的美丽”。而心理健康对每一个学生生命的成长十分重要,所以2013年我们开始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做快乐成长的自己”。多年来,学校高度重视课程建设,尤其是重视德育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到2017年基本形成了德育课程体系。学校在实践中探索,走出了一条具有树人中学特色的德育课程体系建设之路。经过自己的思考,我们认为课程的开发和实施需重视几个原则。
  一、基础性原则
  校本课程的基础性原则具体表现在如下幾方面。
  第一,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必须以国家课程为基础和根本要求,在内容和目标设置上不能背离国家课程所体现的意志。我们学校在开发和实施德育课程中,就始终紧扣国家的德育大纲,体现德育大纲所要求的德育目标。
  2001年9月开始的新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三级课程管理制度的确立,有助于教材的多样化,有利于满足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和学生发展的需要。其中,国家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通过课程体现国家的教育意志;地方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通过课程满足地方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校本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通过课程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三级课程侧重点各不相同,实施要求也不同,但从国家的教育方针和培养目标看,国家课程必须处于各类课程的主导地位。
  记得前几年,某校为了学校教育改革的需要,自己设计学校的课程体系,自编教材,短短几年就偃旗息鼓。这所学校的课改之所以没有生命力,就是因为忽视了国家课程的主导价值。同样,某所名校,号称直接面向国外高校,采用国外教材。这种做法值得商榷。课程设置是选用教材的依据,中国的学校教育,必须贯彻中国的教育方针,不能脱离中国的国家课程。采用国外的教材,未必能和我们的课程体系相配套。新课程改革,要求学校强化课程建设,而学校的课程建设包括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和校本课程的开发,这些都不能背离国家的教育方针,不能忽略国家课程的主导价值,否则就不会有生命力。
  这几年我校德育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始终紧扣《中学德育大纲》。我校的德育课程的开发和建设都是依据大纲中“个性心理素质和能力方面的基本要求:养成诚实正直、积极向上、自尊自强的品质。”在学校德育课程的开发和建设项目中,我们认识到国家的课程是学校课程建设的根本。前些年,有些中小学为了丰富节日文化,把庆祝洋节作为活动的主题,这样的课程设计未必符合我国学校课程的要求。
  第二,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要以学校文化为发展基础,从学校积淀的文化内涵出发,体现学校的特色。校本课程要成为学校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并通过学校课程的实施不断充实内涵。我校实施“班级文化建设”这门校本课程时,就是从学校的“成长”文化出发,理念的提出,目标的明确,要求的落实都和学校文化内涵高度一致,体现学校文化“成长”的要求,反过来又不断充实学校文化的内涵,所以我校的班级文化能蓬勃发展,充满生命的活力。
  第三,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要以学生成长发展需求为基础。前阶段某地召开了一次学校课程建设推进会,某中学领导在交流发言中讲到自己学校校本课程实施中最大的困惑是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教师有抵触,家长也不支持。笔者认为这样的校本课程存在问题,不实施也罢。脱离学生实际,脱离学生发展需要的校本课程当然不受欢迎。
  校本课程如果离开学生发展的需求,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缺乏生命力,也就没有了存在的必要。有些学校的校本课程之所以不受欢迎,也许就是因为开发和实施中,没有充分考虑学生发展的切实需求。我们学校开发和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生命教育、家校共育“五个一”课程,都是从学生成长的必要需求出发,充分体现了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笔者认为,关注学生“成长”,首先要从关注生命开始,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生命的珍贵与独特,从而呵护生命的成长,营造生命的和谐,承担生命的责任,绽放生命的美丽。而关注生命又要从关注每个学生的心理健康开始,要让每一个学生懂得青春期的心理特征,学会自我认识、自我矫正、自我升华,以良好的心理投入到学习、生活中去,实现每个人的健康成长。要让学生实现健康成长,良好的家庭环境少不了。家庭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础,父母是学生生命成长的第一任老师。优化学生成长的家庭环境,教会家长如何关注孩子的成长,教会学生如何感恩父母,就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校三门课程的实施之所以能取得明显成效,是因为我们的课程开发都从学生成长的内在需求出发,让学生有参与的动力,让家长有参与的热情,让教师觉得有组织、参与的必要。

《学校德育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学校德育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