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讲话致辞 >  领导讲话稿 > 内容

老干部事迹材料 [老干部事迹材料四篇]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0-15 08:24:01     阅读:

老干部事迹材料四篇 老干部事迹材料四篇 【篇一】 xx同志,现年83岁。1951年参加工作,1953年入党,较长时间担任县级主要领导,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做出过积极贡献。1995年退休。回首退休生活,罗老感慨万千,脑清,眼明,耳不聋,背不驼,思维敏捷,健健康康迎来两鬓斑白的耄耋之年。他深有体会地说:“尊严地活着,优雅地度老,正是我退休生活的生动写照。” 随遇而安,知足常乐心态好。退休是人生一大转折,由机关人变为社会人,由官员变为百姓,这是摆在退休同志面前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每个退休的同志都必须做出现实的回答。罗老退休时自我约法三章:看得惯、想得通、跟得上。这既是约束又是方向。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退休后随遇而安心态好,以一个平常人的心态看社会,不怕受到冷落,不怕被别人遗忘,不怕后来人超过自己;
自觉做到有所弃,有所取,有所为,有所不为。在改革开放社会变革的大潮中看主流、看方向、看发展,扶政不扰政,维稳不添乱,鼓劲不泄气,但也不完全是“两耳不闻窗外事”,对涉及社会发展国计民生的大事还是敢建言献策的。他当攸县十二届人大代表的最后一次会议上,也恰好是他退休的第二年,他认为“有权不用过期作废”,主动牵头联合20多位代表向大会提出了建修攸县县城防洪大堤的议案,经大会主席团审查决定立案,交政府办理。经过10年多的努力,耗资一亿多元,全长3公里多的防洪大堤建成,不仅确保城市度洪,而且成为攸县县城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目前,他又为解决县城人民饮水安全问题直言不讳,竭力建议修建阳升观饮水入城工程正在制定方案,即将动工兴建。罗老说:“只要有利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人民安康的事,该作为的时候还是要尽微薄之力而为之。” 随遇而安心态好,还必须知足常乐。罗老认为知足常乐就是不能贪得无厌。2014年他夫妇两80岁生日时,实行“三不”(不请客,不受礼,不放鞭炮),社会反响很好。他说知足,才能满足,满足才会健康,健康才会长寿,长寿才会幸福。老有所养不高攀,有退休金,不算大富,也算小康。名好利好,不如健康好,情长意长,不如寿命长,万事想得开,放得下,潇洒过日子,自在度晚年。

读书看报,陶冶情操品自高。活到老,学到老。人退休,不能因退休而万事终休,读书看报更不能休。罗老认为,与在职时比较,读书看报的时空更广泛,条件更优越。他退休后,读书看报成为日常生活之必需,已养成为一种习惯。每天除户外活动、定时休息外,在家时间基本上就是学习、写作两件事。家里有图书室,经常拥有多种党报党刊,每天都在这些图书报刊上游览阅读吸收新鲜营养,度过美好时光。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他重温党的章程,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学习《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上、下册,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加充满信心。学习中他还坚持做到心记、脑记、札记相结合,凡名人名言,精彩句段,重要论述,新的观点,全部摘记,已积累资料近百万字。同时边学边思边写,撰写学习论文,工作总结,专题研究,心得体会等,大多被省、市、县各类报刊杂志上登载。《攸礼两县修建酒埠江水库的历史壮举》一文被入编《中国领导干部论坛》。罗老深深体会到,退休之后可以为所欲为,天马行空,乐来乐往,是最精彩的人生。赏诗文,可使人清气高雅;
读历史,可使人知晓世道;
修法律,可使人言行手规;
学哲学,可使人思辨圆通。他说学习还能不断从“器功老化,思想僵化,知识退化”的无奈中解放出来,不断拓展生命的长度和厚度。人是需要经常“洗脑”和“充电”的,只有学习,才能不断丰富人的精神生活,塑造多姿多彩的晚景,修养身心、陶冶情操品自高,谱写人生新辉煌。

情洒老年,魅力无穷夕阳红。罗老土生土长在攸县这片热土上,与当代老年人共同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后60多年艰苦奋斗的洗礼。如今老了最使他难忘的是,他的成长与这些老同志的关系密不可分,工作中得到了这些老同志的鼎力支持。他与老同志有着深厚的感情,对老年人的事一直牵挂在心,因而他退休以后,乐意接受组织上让他负责老年社团工作的安排。他认为这是联系老年人,服务老年人的很好平台,也是与老年人的一种缘分。就这样老年科协、老龄委的领导工作一干就是20年。工作中,他积极为广大老年人服务,让余热献给老年事业,尽职尽责,发挥夕阳老人、朝阳事业的作用。不干则可,要干就要开拓创新,这是罗老的性格和一贯作风。他趁脑能用,手能动,脚能行的条件,“助人为乐多行善”,为老年人多办实事好事,提高老年人的生命质量,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为老年事业增添光彩。在攸县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他亲手经办的千人腰鼓赛,创新“三农”服务,提高了中老年人自我保健意识。国庆60周年文体展示,敬老孝亲宣传年活动等,都有声有色,有力推动了老年文化事业深入向前发展。攸县的老年工作不仅受到广大老年人的称赞,也得到攸县县委、县政府的肯定,而且在省、市、乃至全国都有一定的地位和影响。省老科协创新“三农”服务座谈会在攸县召开,《中国社会报》头版头条以“全民联动:攸县蓄力应对老龄化”为标题作了专题报导。罗老也分别受到了中国领导干部论坛编委会、中国老年体育协会、省、市老年体协、科协、市委组织部、老干局等的表彰;
攸县县委还授予罗老“优秀共产党党员”光荣称号。

高雅是老年人的最佳表现,高雅正气现于外,良好品德存于内。在罗老心里一直有这样的想法:我为什这样做,为了我自己,也为了我的家人,更为了攸县广大老年人住得舒适,睡得安香;
吃得科学,穿得时髦;
玩得开心,活得潇洒;
尊严地活着,优雅地度老,幸福度晚年。

【篇二】 xx,男,汉族,1943年10月出生,1963年8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65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战士、班长、排长、指导员,师政治部组织科副科长、科长,xx军区办公厅副团职秘书、组织部党务处处长,宁德军分区政治部主任,莆田军分区政委,xx省军区政治部副主任。1992年转业先后任xx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xx省纪委副书记,省人大常委。2008年1月退休。

xx同志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退休后热心慈善事业,一心一意助学助残,时时处处向善向上,资助数百名贫困学生圆了“大学梦”,帮助上千名残疾人圆了“安居梦”,为许许多多困难群众排忧解难,随时随处做好事帮助人,一举一动展示为民情,一言一行传递正能量,以实际行动播撒爱心、助力中国梦,践行对党和人民的承诺,受到社会各界广泛赞誉。

助学不断线 ——“没有什么能比贫困学生不失学让我更快乐的事。” xx擅于书画,书法已有很深造诣,被业内人士称为“左体”。他乐于助人,在职时就经常捐助山区贫困学生上学。xx认为,要更有效地帮助贫困群众和学生,就必须“长流水,不断线”。如何让更多考上大学的贫困学子上得了大学?退休前他就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为此他想到自己的书画作品,希望通过书画义卖,吸引更多爱心人士参与乐善助学事业。2007年1月,在热心慈善人士支持下,他将几年来辛苦创作的105幅字画,在老家宁德市蕉城区进行义卖,募集善款32万元,经有关部门批准,成立了“宁德蕉城乐善助学促进会”。经学校和教育部门推荐,当年就资助22个农村贫困家庭子女上了大学。他的这片赤诚之心,感染吸引了许多人,许多企业家和爱心人士出钱出力,纷纷为贫困学子伸出援手。

虽然每个学生每年只有3000元,但在贫困学生眼里,受助的感受好比雪中送炭般温暖。受助学生杨巧玲清晰记得,2014年8月25日,她和其他59名贫困大学生一起从“左爷爷”的手中各领到了3000元爱心助学金。对于家庭困难的她,这笔助学金就像“及时雨”,让濒临失学的她重续了大学梦。助学还不忘言传身教,每当金榜题名那天,“左爷爷”都要对学子们表示祝贺,他说,乐善助学是一项关注民生、关心教育、温暖人心的民心工程,希望受助学生能把社会的关爱化作自强不息、立志成才的强大动力,化作关爱他人、回报社会的自觉行动。杨巧玲心怀感激:“我一定好好学习,学好本领将来建设家乡,回报社会。”几年来,xx和他成立的乐善助学促进会不仅资助贫困学生圆了“大学梦”,更重要的是,这种爱心、善举深深打动、教育了这些曾经是那么无助甚至绝望的学子和家庭,使他们重新燃起对美好生活的希望,鼓起奋斗前行的勇气,也使爱心不断接续下去。

和杨巧玲一样,曾因父母双亲患病一度面临失学而受到xx和促进会资助的漳州师范学院学生钟婷,在给xx的信中写到:“感谢您的帮助,让我们在绝望中看到了希望。金钱有价,情义无价,它不仅是物质帮助,更是精神动力,鼓励着我们不断前行。” 现就读于xx大学大三的学生陈凯说,促进会每年给他资助3000元,家里再借点,他自己勤工俭学一点,就有把握读到毕业。如果没有这笔钱,我又要多打几份工,能不能坚持下来还难说。在xx师范大学大三学生陈华看来,这笔钱还是她前进的动力。她说:“读书有时难免遇到情绪低落,但一想到这笔钱,想到“左爷爷”——人家非亲非故为什么要资助你?我就恍悟过来了,决心把书读好。”她在校期间年年获得奖学金,2015年还获得励志奖学金。已是学校青年志愿者的她,去年暑假还主动跑到当地红十字会,要求申请加入了当地红十字会志愿者队伍,也在以实际行动帮助他人。

据了解,受助学生在学校都品学兼优,他们感到xx这位他们心目中的“左爷爷”是个好人,从他身上学到了比金钱更可贵的东西。

2014年夏天,xx因创作大量书画用眼过度导致左眼视网膜脱落,手术过后,医生叮嘱他要多休息,少写字作画,保护好眼睛。但他依然乐观:“小车不倒尽管推”,他继续坚持写字作画。

9年来,他先后3次义卖书画作品250多幅,募集助学善款230万元,资助345名贫困学子圆了大学梦。在他的带动下,蕉城区文明办、民政局、教育局、慈善总会等单位共同发起“慈善蕉城爱心联盟”,参与助学、助困等慈善公益活动,一波波爱的浪涛在蕉城这个美丽的滨海城区荡漾延续开来。

尽力安居梦 ——“让残疾人兄弟姐妹有房住,我苦点累点也值得。” 与xx同志接触过的人都知道他有一副热心肠,乐于助人,帮助困难群众更是满腔热情。2008年初刚退休,xx原来部队的老上级、省军区原司令员、担任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理事长的陈明端将军就邀请他到基金会工作。开始他还有些担心做不来,但他了解到全省有221万户残疾人,其中还有3.5万户农村贫困残疾人无房住或住危房,他们多么渴望有个不受风雨侵扰的家时,xx想,如果能尽自己的努力让这些残疾人兄弟姐妹住上安心房,那是件多么有意义的事啊!为此,他义不容辞走上了圆残疾人安居梦的这条路。

为了摸清农村残疾人无房户实情,他和基金会其他同志无数次奔赴在全省各县、乡、村;
为了协商制定扶助残疾人安居工程的政策制度,以及商定募捐方案和争取资金,他和同事跑了一遍又一遍当地党委政府和省里有关部门。而为了多渠道筹措资金,尽可能为政府减轻一些负担,xx又想到义卖自己的书画作品。几年来,他自己创作书画作品250多幅,同时他多次组织发动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积善书画院的书画家创作300多幅书画作品,先后6次在xx、香港、永泰、邵武等地开展书画义卖。在基金会和当地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共募集善款500多万元,全部用于残疾人安居工程建设。在每一次义卖活动中,xx都精心制定方案,和工作人员一起布置展馆,一起发动爱心人士参与。2010年7月在香港义卖中,他和基金会工作人员连续忙了两天两夜,由于太疲劳,xx腰椎疼痛又发作,但他坚持到活动圆满结束才返回。他的崇高善举和精神,不断感染许多领导、爱心企业家和人士,使这项造福残疾人的光辉事业不断推进,结出了累累硕果。

2014年xx先后4次奔赴闽北松溪县走访农村残疾人无房户,深深感动了县委领导,县委书记说:“一位老同志能这么尽心尽责,这件我们自己家门口的事一定要抓好。”全县发动企事业单位和县里四套班子带头献爱心,募集107万元,加上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赞助100万元和县财政支持,解决了该县56户农村贫困残疾人的建房资金。

2015年他和基金会其他同志先后7次到xx市的6个县区农村调研残疾人住房情况,商研解决残疾人安居工程方案,过细做好思想发动工作。当他了解到连城因两次遭受洪灾财政比较困难时,又在当地组织义卖书画作品100多幅,募集55万元。在xx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各县(区)领导和残联同志共同努力,全市共募集善款1600多万元,加上各级政府支持,为全市608户农村贫困残疾人解决了安居房建设经费。

不久前,在xx市康厝乡施洋村,55岁的贫困残疾畲民兰寿发告别了蜗居25年的山洞,搬进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和当地政府为农村贫困残疾人筹资建造的安居房,开启了全新的生活。长乐市玉田镇长青村贫困残疾人刘国勇长期居住地势低洼极易崩塌的土坯危房中,受惠于“安居工程”住进新房。他们逢人便说:“如果没有政府的好政策,没有残联、基金会的帮助,我这一辈子也住不上好房子!”自2008年以来,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开创的“安居工程”,建设新房修缮危房,为成千上万个像兰寿发、刘国勇这样的农村贫困残疾人解决了住房问题。

xx关注残疾人住房,也关心他们的生活,他坚持每年春节期间或利用其他时间定期走访残疾人,为他们写春联,送上慰问金和生活用品等,帮助他们改善生活。看到贫困残疾人有了新房子住,生活不断改善,xx打心眼里感到无比高兴。因年龄等原因,2015年他辞去了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副理事长的职务,但他坚持以志愿者的身份,继续在为残疾人做好事实事。

心怀为民情 ——“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应该退休不褪色,力所能及为群众排忧解难。” xx为人低调、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在位时这样,退休后亦然。在他身上,亲民为民似乎是一种本能,在位时真心帮助群众,退休后也一样心里装着群众,只要看到群众有困难,他总会想方设法帮助解决。

2008年夏天,xx得知宁德市蕉城区石后乡光坂村300多村民,长期饮用村头水坑的自然积水,水源不稳定,水质没保证,他们翘首期盼能喝上干净水。xx三番五次向有关部门请求给予资金和技术支持,在他多方努力下,共筹集资金十几万元,很快就建了蓄水池、买了水管,从几里外的山头上引来山泉水,解决了村民的饮水问题。满怀感激的村民想用最传统的感恩方式给“xx”立一个碑,铭记他的功劳,被他坚决制止。

2010年初,连江县丹阳镇文朱村因工业用地部分村民房子被拆,镇里划出一块地给200多户村民建房,原定每户建房标准为48平米,但后以工业用地紧张为由,余下60多户只能按24平米标准建房,村民到镇里反映多次都未能解决,他们准备组织人员到省政府上访。xx得知后,一边劝导他们不要组织上访,一边表示自己一定帮忙向县里反映解决。在他的努力下,县里随即派人实地调查,在查清情况属实后,又专门组织有关部门和镇里一起研究解决措施,让60多户村民全部享受原标准建房,使问题得到较好解决,村民们打心眼里感谢xx。

2013年底,蕉城区洋中镇洋中村支部书记周自强找到xx,反映村里正在进行新农村和省文化古村落建设,修护文化名人场馆、公园修复、街道整治等资金缺口100多万元。xx到实地察看后,表示尽自己能力给予支持。他和村里几位干部商量拟定在2014年春节乡亲回家过节期间,搞一次募捐活动。大年初五,他专程到该村将自己创作的50多幅书画作品进行义卖,发动回家过年的乡贤进行募捐,共募集65万元,加上上级有关部门扶持,缺口资金基本得到解决,各项建设顺利展开,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该村也于2015年4月被评为“xx省文化古村落”。

对贫困群体如此,对贫困家庭xx也是尽其所能给予帮助。2011年6月,曾经受到xx等人帮助的宁德蕉城区八都镇猴盾村邀请他到村里参观,当他听说村民雷明正为其女治病高额医疗费劳神操心时,热心的他自己捐出3000元,并从促进会的助学经费中给予捐助2万元,并发短信勉励雷明女儿战胜病魔,早日康复。

现就读于黑龙江财经大学的女学生孙媚鸿,父亲不幸病故,哥哥和弟弟都患脑瘫生活不能自理,加上年迈的老奶奶,一家五口人全靠母亲一人打工养活全家,生活十分困难。xx知道后,自己捐了3500元,从促进会捐了3000元,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给了3万元,鼓励小孙好好完成学业,毕业后尽力撑起这个家。小孙返校后给xx专门发来短信:“在我们最困难的时期碰到您这样的好书记,不知道用怎样的词汇表达对您的感激,对您的敬重。我和我全家都会记得您这份恩情。虽然现在没有机会报答您,但我在将来自己有能力了也要像您帮助其他需要帮助的家庭。” 面对受助群众、学生的感谢和好意,他总是这样说一句“这都是我应该做的”。

小善经常为 ——“为建设文明社会奉献微薄力量是我终生的追求。” 在xx随身所带的笔记本上有这样的话:“退休后要保持好党员干部的形象,坚持活到老、学到老、做到老。”这些年来,xx坚持随时随处做好事帮助人,可以说,走到那好事做到那,帮助陌生人拎行李,帮助孕妇上车,给迷路的人带路,看到老人过马路就帮扶一把,看到有人摔倒就扶一扶,看到地上有瓜果皮等就捡一捡,在公交车上把乘客随手丢弃在车内的饮料瓶捡起放到垃圾桶内,清扫楼道里的垃圾,看到有人在路上吵架就马上上前劝阻,等等。所做的好事善事数也数不清。

xx晚饭后有散步的习惯,他利用散步的机会和环卫工人、大楼清洁员、拉板车工等聊天,并结交了不少这样的朋友,在了解这些“草根”朋友有的家庭生活困难时,他顺手帮上一把,经常买水果、鸡蛋等送给他们。一次,正在xx“六一”中路散步的xx,看到一部电摩车倒在人行道上,一旁躺着一位老人正在呻吟。他快步上前弯下身子摸着老人的头部,得知是因为血压突然升高头晕倒地,他马上掏出电话要拨打120,被老人制止说只需休息片刻便好后,xx将他扶坐起来,细心陪在一旁,直至老人有所好转,才将他扶起并要送他回家,陪着走了一段路,看到老人能骑车上路了才与他话别。老人临走时说,“您年纪比我大,还送我这么远的路,太感谢您了!” 有一次在古田路散步,xx看到有位中年妇女骑着载有一大捆旧纸皮报纸的自行车摇摇晃晃,很快就连人带车倒了下来,纸皮也散了一地,xx赶忙跑过去将人和车子扶起来,问她摔伤了没有,在得知人没事后说到“人没事就好”,与她一起把被自行车链条卷进去的绳子一段一段拔出来,帮助她捡起并整理好散落的纸皮。在与她聊天中了解到中年妇女因家庭生活困难,白天打工后利用晚上时间收报纸纸皮卖多攒点钱,xx劝她一定要注意身体。经过20多分钟帮忙整理并重新绑紧送她上路,临走时中年妇女连声道谢,说:“你真是个大好人啊!”xx说:“不用谢,谁看到了都会这么做。” 有天下午,xx从省计生协会开完会经过华林路天桥再乘公交车回家。他在天桥看到一对50多岁的农村夫妇,背着行囊,神情沮丧。他上前询问,得知这对老人来自安徽,因儿子患病、儿媳妇改嫁,想来xx打工攒钱,不料工作难找,又盘缠用尽。xx陪着走了一段路,一边劝导他们不要灰心,鼓起生活信心,通过努力一定能找到工作,生活会好起来,同时将身上带的730元全部给了那对老夫妻,还将他们送至公交站点。

xx常说:“社会文明建设要从小事做起,靠点点滴滴积累。一个小善举传递一份正能量,也会影响周围一些群众。”有次他在晋安河边散步,看到绿化带上有不少干枯的树枝、果皮等垃圾,就一路边走边捡起来放进垃圾箱内,在旁边玩耍的三个小孩看到后,也跟着一起边走边捡了起来。有一次,xx坐上xx69路公交车后,看到靠窗的座位上有积水,估计是冲洗车辆时水滴进来的。他就从口袋里拿出纸巾擦拭起来,一个座位一个座位地擦。旁边一位年青人看了,也拿出纸巾开始帮忙擦了起来,看到年青人的举动,xx欣慰地笑了。在这一天的日记里,他这样写到:“我的小小行动,能影响周围一些人,是很有意义的。” 不以善小而不为。在xx看来,只要是好事善事,哪怕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都要坚持不懈地做下去。特别是党员干部,把党和政府的关怀传递给群众,让他们感受到温暖,这是人民公仆应尽的职责。他平凡朴素,走村访户残疾人和困难群众,行走在街头巷尾,那么俭朴无华,他以一颗热情的心,一个个小小的行动,尽己所能感化、带动着周围的人们。他用自己的朴实和执着,谱写了向善向上的精彩篇章,书写了一心为民的人生大爱。

【篇三】 为深化省交通运输厅开展“我参与、我见证、我助力—交通老干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增添正能量”主题活动,结合我厅开展的“最美老干部”活动,积极培育选树老干部先进典型,从中评选“最美老干部”,以点带面,推动工作。

省交通建设质量安全监督局退休老干部林作雷退而不休甘于奉献,显现了老交通人扶贫情结。他是从该局总工程师岗位上退休的,是桥梁与隧道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交通运输部专家、xx省建设工程资深专家,xx大学、华侨大学兼职教授;
从事铁路桥梁隧道工程技术工作19年、公路桥梁隧道工程技术工作23年;
国务院特殊津贴候选人,全国交通“十一五”交通运输行业特殊科学贡献奖候选人;
先后荣获xx省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xx省人民政府标准贡献二等奖1项(排名第一);
出版《厦门翔安海底隧道施工关键技术》等隧道学术专著四部共150万字。

2014年3月他从总工程师岗位上退休后,本该在家颐养天年,却心系交通情注民生,在全国重大交通项目建设现场,仍然可以看到他的身影,充分利用丰富的工作经验和学识,继续为交通建设建言献策。他认为:退休不可怕,停步不前影响大,党培养了我一生,不能吃老本,要把有限的时间充分利用起来,在新的起点上继续为交通建设做力所能及的工作。为此,他除了继续为交通建设奉献才智,还特别关注xx省交通建设落后的地区。当了解到地处偏远、交通不便、提供经费有限的省级贫困县柘荣县交通局领导还在苦恼单位请不来权威的专家时,他毫不犹豫地答应聘任柘荣县交通建设技术顾问。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留下一支带不走的本地人才队伍。他作为柘荣县交通建设技术顾问,不仅对柘荣县交通规划、计划、工程建设管理提供技术咨询服务,对在建交通项目的管理,对质量、造价和进度等提出建设性意见;
还注重对柘荣县交通人才的培育,定期组织柘荣县交通局工程技术人员和在建交通项目技术人员进行培训、授课,通过专题讲座、现场教学、带徒弟等方式,把自己的专业本事和经验留给柘荣县年轻的交通人;
并对柘荣县交通局年轻人实施有计划、有目标的培养,邀请省内相关专家对年轻人进行授课,提高年轻干部的履职能力。

关心下一代成长。在他看来,教育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柘荣县紧缺急需高层次专技人才签约仪式当天,他动容的说:“柘荣是个贫困县,让贫困地区孩子们接受良好的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因此,他将两年来20万元顾问报酬金全部捐献给柘荣县的贫困学生。

【篇四】 xx同志从事林业工作四十多年,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和专业学识,是一位“专家型”的厅级干部。退休后,他坚持参与林业技术咨询工作。在涉老组织中先后担任省老科协林业分会会长,省林业厅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厅退休党支部副书记、厅老体协副主席等职务,继续为林业事业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位退仍怀林业情 近年来,xx同志为响应中央“服务三农”的号召和加快林业改革发展需要,积极组织林业老科技工作者参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油茶产业、林产工业、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等9个专题的调查研究,带头撰写建言献策文章20多篇,并参加林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国有林场发展规划、油茶发展规划等一批项目的研讨和论证咨询工作,为省林业厅决策提供意见建议。他协调邀请xx农林大学、省林科院等单位的专家、教授及科研人员,举办了林下经济产业、无患子产业发展、国家木材战略储备基地、xx乡土珍贵树种选育、国有林场改革等5场专题研讨会,开展互动交流,促进老科协会员的知识更新和经验传承。他牵头组建9人的科普宣讲队,组织编写《速生丰产林栽培技术》《珍贵树种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油茶芽苗砧嫁接技术》等科普手册和文章,先后带领30多人次深入长泰、南靖、仙游、罗源、连江、邵武、光泽、德化、xx、长乐、大田、尤溪等县市,开展乡土珍贵树种栽培、油茶栽培技术、灾后恢复生产等科普惠农宣传活动,受到林区农户的普遍欢迎。作为林业老专家,xx同志先后担任省林学会、省经济林协会等行业社团组织的负责人或顾问,每年都应聘参与林业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他对林业知识如数家珍,对论文审定科学严谨,得到了业内人士的广泛赞誉。在他的带领下,林业分会被xx省科协、xx省老科协评为“xx省老科协科普先进单位”,并多次在全国、全省老科协工作会议上作典型经验介绍。

笔耕不辍照后人 林业老科协的会员大多是林业一线退休下来的专业技术人员,他们亲身参与林业的改革实践、亲身感触林业的发展变化,是xx林业的开拓者和见证人。根据这一特点,xx同志提出会员撰写回忆录和建言献策文章作为林业分会的工作重点。2012年以来,他组织60多名会员编写了《八闽青山不老松——xx省老科协林业分会会员回忆录》和《林业老专家建言献策文集》两本文集,内容涉及营造林工程、国土绿化、林产工业发展、林木良种选育、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国有林场改革、林业资源调查、林业职业教育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共计128篇80多万字。他还组织一批老专家参与xx森林文化的宣传工作,主持编写《xx森林文化系列丛书》,这套丛书有《xx花文化》《xx树木文化》《xx竹文化》等8册。目前已由中国林业出版社正式出版5册,完成初稿1册,另有2册正在资料收集和汇编。这些珍贵的文字资料,倾注着xx同志的大量心血,既为林业事业增光添彩,更为林业优良作风的传承和教育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今年5月,他又担负起《xx志—林业志》常务副主编的重任,主持林业修志工作,并负责林业志的总纂任务,为后人留住可鉴之资。

发挥余热结硕果 退休以来,xx同志积极参加省老年大学学习,补充新知识,逐渐学会使用电脑、互联网、智能手机和摄影技术,运用电子信箱、QQ、微信新媒体等手段提高工作效率,扩展知识领域,加强林业科普宣传,紧跟时代步伐,体现了“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生活态度。他同时还担任省林业厅关工委副主任、厅机关退休干部党支部副书记、厅老体协副主席等职务多年,参与为“一老一少”服务的公益事业。主动运用知识和技能,为厅关工委建设出谋划策,参与驻村慰问、扶困助学、夏令营主题实践等活动。注重加强自身建设,带头践行党的宗旨,积极参加支部学习和组织生活,为退休党员树立典范。参与组织老同志开展有益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弘扬健康向上的正能量。为厅关工委、退休党支部、厅老体协荣获全国、全省、省直机关先进集体做出了积极贡献,得到离退休老同志的充分肯定。尤其是xx同志接任厅关工委常务副主任以来,关工委工作得到进一步拓展,加强了与厅直单位的互动联系,协调并落实在xx植物园建成“关工委纪念林”,谋划与省林业科学研究院、xx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校等直属单位共建青少年科普教育实践基地,延伸了“大关工委”工作格局。xx同志虽已退休多年,但仍有满腔热情,在省林业厅涉老组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他是一棵不老的青松!

《老干部事迹材料 [老干部事迹材料四篇] .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老干部事迹材料 [老干部事迹材料四篇] .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