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讲话致辞 >  领导讲话稿 > 内容

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政策环境分析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2-04 06:12:13     阅读:


  [摘 要] 近年来,我国多所大学提出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也进行了许多实践。了解世界一流大学的内涵与本质,分析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现状与存在问题并对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策略进行探讨,有助高等教育工作者对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进行理性思考和探索。
  [关键词] 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策略
  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胡锦涛提出:“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批高水平大学,是我们建设人才强国和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举措。”建设一批体现国家整体水平的“世界一流大学”是国人的奋斗目标之一,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热潮在教育界和知识界兴起。
  一、世界一流大学的本质特征
  “大学历史无论长短、规模无论大小、性质无论公私、学科无论多寡、道路无论异同,均有可能成为世界一流大学。世界一流大学的本质特征是那些处在深层的、居于支配地位的固有的、根本的特征,这才是大学之所以形成和发展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的内因。”[1]世界一流大学的本质特征包括优良的学术传统、先进的办学理念、培养出顶尖创新人才、拥有一流的师资队伍、具有世界领先的学科优势、国际化的高水平教育。潘懋元先生提出,“一流大学的特征是要有自己的理念,这个理念是在发展过程中证明行之有效的,有利于高等教育的发展提高的;要有名师;要培养出优秀的学生,并为社会所承认。”[2]刘念才的《我国名牌大学离世界一流有多远》提及到世界一流大学的9大基本特征:“科研成果卓著,学术声誉很高;学术大师汇聚,教师素质很高;科研经费充裕,研究力量雄厚;办学特色鲜明,办学理念明确;管理科学规范,杰出校长掌舵;学生素质一流,生师比例不高;学科水平很高,门类较为齐全;国际化程度高,留学生比例高;经费投入巨大,办学设施优良。”[3]
  二、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现状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是我国宏伟的目标和美好的愿景,国家为此做出了很大的努力。然而,理想和现实存在一定距离,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面临困境。高等教育工作者对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过程中存在问题和面临的挑战进行了理性思考和探索。
  1、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存在问题
  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对世界一流大学评价标准的认识存在偏颇,本末倒置,盲目追求学校名次、规模;忽视创建工程的系统性与阶段性,规划和实际情况脱节;人才培养目标狭隘,停留在培养国家的民族的人才,缺乏全球化人才培养目标;科研成果含金量低,仅满足于在国内刊物上发表论文,论文成果抄袭现象严重,缺乏科研成果独创性;目光狭小,缺少全球视野,不能很好地借鉴发达国家建设一流大学的优秀经验;氛围变质,学校行政化色彩滋生,学术、科研、教学等缺乏学术自由和自主政策的良好环境。
  2、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面临的挑战
  在国际化大背景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条件下,探索发展中大国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道路,既面临着中国特定发展阶段的各种重大机遇,也面对着诸多问题和矛盾。“我们必须看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在任何国家和地区都是需要付出时间、资源和智慧的浩大事业。一流大学的形成既需要外在力量(如政府、市场及社会)的推动与建设,也需要大学内在潜力的发育与成长。”[4]因而,在发展路径选择上,重点学科建设,提高创新能力,加大支持力度和健全长效机制是建设一流大学的前提。中国特色与世界水平的统一,师资队伍的质量提升和结构优化,学术组织模式创新,科研活动的创新等问题亟待解决。
  三、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发展策略
  改进和提高我国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战略组织,关键在于重塑战略过程及遵循其基本规律,“挖掘和利用紧迫感,丰富和发展领导联盟,构建并沟通发展愿景,完善创建过程的组织与参与,制订阶段计划并夺取胜利,让创建精神在大学文化中扎根,使大学逐渐成为新思想、新行为和新成员所占领和领导。”[5]
  1、坚持优良传统和办学经验
  “学术传统很好把大学始终定位于学术组织,把大学作为学术组织来建设和管理;由此形成了一流大学成长和发展的内部环境,形成了一流大学以学术发展为主旨,追求学术和真理、创造先进思想文明和科学成果、善于批判社会和引导社会前进的精神气质,找到自己的发展道路并保持自身发展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从而为一批世界一流大学的出现奠定了历史性基础。”[6]学术自治和学术自由的传统信念形成了一流大学成长和发展的内外部环境,以传统经验引导学术追求为宗旨,从而创造先进思想文明和科学成果。优良的办学传统和经验使对一流大学的长成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2、保证一流的师资队伍
  世界一流大学一个重要的特质就是相当数量的国际最优秀的教师队伍。师资队伍的质量决定学校的质量,一流的师资队伍引领学校,引领学生,引领科研。为了吸引和留住优秀的学术人才,要确保拥有良好的硬环境和软环境。硬环境包括薪酬待遇,学生,图书馆,实验室等。软环境指的是提供良好的学术环境,包括学术自由的气氛和工作上的安全感,只有这样才能让学术人才心无旁骛地教学、探讨、钻研,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投身教育事业。在世界一流大学里,师生比高,且大多数的教师应具备博士学位和与其对应的科研能力。教师的评估不是狭隘的官僚式评审条件,而是以保持师资队伍的卓越水准为宗旨,科学性和综合性的评估,教学质量、学生评价、科研成果、外界评议等均是评价的重要指标。
  3、发展国际领先的优势学科
  世界一流大学从事世界最前沿的学科研究,世界一流大学的多数学科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若干学科具有一流声誉,能体现该大学的特色水平。绝大多数的世界一流大学不但具有完整的学科领域,能为多学科的交叉渗透提供广阔的空间,还拥有世界一流的优势学科,能在一些学科领域或者跨学科领域中引领国际学术潮流,取得原创性的科研成果。如麻省理工的工程学、物理学,哈佛大学的政治学、生物学,斯坦福大学的数学、计算机科学。
  4、保障研究生的教育质量
  一流的学术是世界一流大学的本质特征,而卓越的研究生教育是一流学术的前提。世界一流大学要很好地保障研究生的教育质量,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与其学术水平的高低有高度的关联性。世界一流大学研究生质量保障体系有共同的特征,同时又有鲜明的个性。探究世界一流大学如何在确保大学自治,学术自由的理念得以实施同时,根据各自培养理念和教育模式针对性地对培养研究生,不但对我国大学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提供重要启示,还有助于更深层次地揭示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的学术基础。
  5、战略反思并不断追求卓越
  赵亚平、宋望提出,一所理想的大学应该在教学和研究、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校内和校外事务、民族化和全球化之间保持自然的平衡。它必须在学术纯洁和学术自治的基础上追求卓越。与其花力气在盲目地追求改变和改造,不如停下来反思和借鉴成功经验,再循序渐进。一所大学的成功崛起,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各种有利因素综合作用的必然结果。欲速则不达,战略的选择决定了大学的建设方向,乃至成败。世界上的一流大学的建设经验告诉我们,世界一流大学的长成绝非偶然,而是长期进行战略反思和不断追求卓越的成果。
  参考文献:
  [1]蔡先金,宋尚桂,王希普等.2011年中国高等教育热点问题聚集[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12(9):35.
  [2]潘懋元.一流大学不能跟着“排名榜”转[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3(3).
  [3]刘念才.我国名牌大学离世界一流有多远[M].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2001.
  [4][5][6]蔡先金,宋尚桂,王希普等.2011年中国高等教育热点问题聚集[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12(9):40-41,41, 35-36.
  作者简介:杨梅(1987—),女,汉族,广东茂名人,西华师范大学四川省教育发展研究中心2012级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教育史研究。
  王小丁(1957—),男,汉族,四川内江人,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分会会员,全国杨贤江研究会理事,四川省晏阳初研究会副秘书长,四川省人才研究会理事,主要从事中外教育史研究。

《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政策环境分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政策环境分析.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