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讲话致辞 >  领导讲话稿 > 内容

【统编人教版】四年级上语文第五单元优质精品课教案 四年级下语文人教版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20-04-07 18:13:23     阅读:

16 麻  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词语。

2.朗读课文,了解文章是怎样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

3.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老麻雀为保护小麻雀流露出的不畏强暴的精神,感受母爱的伟大。

过程与方法:   通过听、读、悟、演、写的方法,深入了解老麻雀对小麻雀深深的爱。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老麻雀在猎狗面前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的动人故事中,懂得动物也有伟大的母爱。

【教学重点】   说说课文围绕麻雀写了一件什么事。理清这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教学难点】   感受老麻雀为保护小麻雀而流露出的伟大母爱。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俄国著名作家屠格涅夫写的一篇文学作品的片段。屠格涅夫小时候在农村长大,有许多机会接触大自然,这使他深深地爱上了大自然,他的作品常常反映出他对农奴的同情,对大自然的热爱。今天我们学习的《麻雀》就是其中的一篇。

(板书:16 麻雀)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可以让学生深入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有助于学生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自学——引导学生了解大意。

1.出示课件1:先自读课文,课文中有几个角色?分析人物关系,谁是弱者,谁是庞然大物? (板书:小麻雀 老麻雀 猎狗) 2.你还读懂了什么? 三、再自学——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1.出示课件2,提示: (1)“我”走在林荫道上发生了什么事? (2)猎狗想怎么样? (3)出示课件3:老麻雀是怎么做的? 一只小麻雀从巢里掉下来。

猎狗想吃掉小麻雀。

老麻雀飞下来保护小麻雀并准备与猎狗搏斗。

2.出示课件4:根据刚才的讨论,把重点句子用横线画下来。

  (小麻雀)从巢里掉下来了。/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躯掩护着小麻雀……准备着一场搏斗。/猎狗愣住了……慢慢地向后退。

3.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给课文分层,归纳层意。

出示课件5,课文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在打猎回来的路上,“我”的猎狗发现了一只掉在地上的小麻雀。

第二部分(第4—5自然段):写猎狗想伤害小麻雀,老麻雀飞落下来,保护小麻雀。

第三部分(第6—7自然段):写麻雀得救了,“我”带走了猎狗。

  其中第1—3自然段是事情的起因,第4—5自然段是事情的经过,第6—7自然段是事情的结果。

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读通、熟读的基础上感知文本的内容。

四、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1.分析字形。教师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记忆。

出示课件6,会认字:“嗅、奈、拯、嘶、哑、庞”   “奈”是上下结构; “嗅、嘶、哑”的偏旁都是口字旁。

2.书写指导。

出示课件7,会写字:“嗅、呆、奈、巢、齿、躯、掩、护、幼、搏、庞、量、愣” 指导书写:“嗅”别忘记“大”的右上方有一点; “口”加“木”是“呆”。

  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

五、范读课文。

  通过朗读感受鲜明的形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六、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及课文的写作顺序。

2.引导学生体会母爱的巨大力量,理解作者所表达的同情、爱护弱小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新词。

1.听写。

2.出示课件8,认读词语: 打猎  搏斗  庞大  无可奈何  身躯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二、深入理解课文。

(一)学习第1自然段,指名读课文,读后回答问题:事情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 (时间:打猎回来时。地点:林荫路上) (二)学习第2、3自然段,自由读课文,读后师生讨论。

1.讨论事情发生的起因,出示课件9: (1)猎狗发现了什么猎物? (发现了一只掉在地上的小麻雀) (2)站在地上的小麻雀是什么神态? (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无可奈何”是什么意思?“呆呆地”与“无可奈何”这两个词可以用来描写人或动物的什么方面?(神态、心理) (3)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麻雀才出生不久,是从巢里掉下来的? (它拍打着小翅膀,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 指导朗读:“猛烈”写出了风很大,要重读;“呆呆地”和“无可奈何”写出了小麻雀的无助,声音要拖长一些。“嫩黄”与“绒毛”要读得稍重一些。

教师示范,学生练习,然后指名朗读。

2.讨论事情的经过。

(1)猎狗发现小麻雀后,是怎样做的?接着又发生了什么? 出示课件10,读第4自然段。

①回答上述第一个问题。

(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板书:吃) 指导朗读:读这句话时,要突出紧张的气氛。

②回答上述第二个问题。

(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它挓挲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 怎样理解“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引导学生讨论理解。“绝望”是什么意思?注意此时老麻雀是什么样子。

指导朗读:要读出老麻雀的急切之情,表现出老麻雀的绝望。

(2)老麻雀这么急切地飞下来,要做什么?齐读第5自然段。学生回答问题: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躯掩护着小麻雀,想拯救自己的幼儿。“拯救”一词怎样理解?一只麻雀斗得过一只猎狗吗?老麻雀知不知道这一点,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出示课件11: 明知斗不过,为什么还要飞下来?(板书:斗) (读文中句子回答: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你怎样理解“一种强大的力量”?要引导学生回答得充分、具体。(板书:强大的爱) (3)面对如此无畏的老麻雀,猎狗是怎么做的?读第6自然段。想一想,猎狗为什么会愣住?“慢慢地,慢慢地向后退”说明了什么?(出示课件12) 指导朗读:“愣住”“这么大”两个词要重读,两个“慢慢地”要读得声音长些,表现出猎狗的发愣和犹豫。

3.讨论事情的结局。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想一想作者为什么唤回猎狗,把它带走。

三、朗读全文,总结全文。

  老麻雀对小麻雀有着强大的爱,它不畏凶残的猎狗,勇敢地飞下来准备与猎狗搏斗,猎狗竟然在小小的麻雀面前愣住了,后退了,这告诉我们什么呢? 出示课件13,结论: 正是这种强大的爱,拯救了小麻雀; 正是这种强大的爱,吓住了猎狗; 正是这种强大的爱,感动了“我”。

四、拓展作业。

  出示课件14:你对母爱有什么体会?用一两句话写一写,写好后给大家读一读。

【板书设计】 16 麻  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爬 天 都 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读写本课的生字、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课文的写作顺序,理解课文是如何把“我”爬山的过程写清楚的。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读课文,理解课文。

2.讨论、品味重点词句,体会其中的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懂得只要有勇气、奋发努力,就有可能战胜困难;让学生明白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鼓舞自我,是一种可贵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难点】 1.“我”爬天都峰的过程。

2.读懂最后一个自然段中爸爸说的话的含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读写生字、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交流热身。

1.出示课件1:天都峰的文字图片资料,游人爬天都峰的图片。

2.学生交流、概述各自眼中的天都峰。

3.师小结过渡:通过刚才的观看与交流,大家对天都峰有了一些了解,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爬天都峰》。(板书课题) 二、读题质疑。

1.学生读课题。

2.抓住动词“爬”,名词“天都峰”,展开探究,出示课件2: (1)谁?怎样爬天都峰? (2)天都峰在什么地方?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3.梳理疑问。

谁爬天都峰?怎样爬天都峰? 三、循疑读书。

1.示范朗读课文。

2.交流初读课文后的整体印象。要点:爬天都峰的人物,课文里描述的天都峰是怎样的。

(要点:我和爸爸,老爷爷;高、险) 3.再读课文。

(1)画生字词,对照工具书,读一读。

出示课件3,指导读准本课的会认字。

(2)出示课件4,指导书写本课的会写字。

(3)指导观察“攀、辫”两个生字的笔顺,把字写正确、写美观。

4.整体感知。

(1)出示课件5:用“谁”“做什么”“结果怎样”的句式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提示:假日里,爸爸带“我”去黄山,爬天都峰,“我”与老爷爷相互鼓励,终于爬上了山顶。

(2)出示课件6:怎样爬天都峰? 提示:一会儿攀着铁链上,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

(3)出示课件7:以先写什么,接着写什么,最后写什么的思路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提示:爬天都峰之前——爬天都峰中——爬上天都峰之后(板书) 四、小结启思。

  这节课我们通过“谁”“做什么”“结果怎样”的句式整体了解了课文内容,知道“我”是如何爬天都峰的,用先写什么,接着写什么,最后写什么的思路理清了课文的叙述顺序,收获不小。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学习课文的写作顺序,理解课文是如何把“我”爬天都峰的过程写清楚的。

【教学过程】 一、温故引新。

1.出示课件8,读第2自然段。

读句子想画面,修改完善“天都峰”画作。

设计意图:   “温故引新”符合人的认知规律,第二课时的导入采用“温故引新”的方法尤其恰当。在巩固了上节课重要内容的同时,为进行新的学习做好心理准备。

2.品句子,丰富情感。

(1)抓住“在云彩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吗?”等句子品味天都峰的高,和“我”怀疑能否爬得上去的心情。

(2)抓住“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等句子品味天都峰的陡和“我”信心不足。

(3)概括段意,出示课件9: ①思维导航:   这个自然段,写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天都峰的高和陡;二是“我”缺少信心。

②引导概括:天都峰又高又陡,“我”信心不足。

3.积累内化。

(1)思维导航:先写看到的实在景物,然后写内心的真实感受和想象,把实在景物和感受想象结合在一起,突出了天都峰的险。

(2)用“似乎”说说你看到天都峰后的感受。

设计意图:   从感悟的层面上说,抓住重点句子,透过语言的表面意思,探究其含义,尝试着把薄书读厚,渗透从语言表面意思探究其含义的认知方法。从训练的层面上说,一是在思维引导下,让学生对实在景物有所体会,在这个基础上用“似乎”进行想象和语言训练,使想象和语言训练相得益彰;二是扎实进行段落训练。

二、由新深入。

1.过渡:   通过研读第2自然段,我们从字里行间似乎看到了天都峰又高又陡,似乎走进了作者由于畏难而信心不足的内心世界。接下来的故事又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感受呢?请同学们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第3—7自然段。

2.深入研读,出示课件10: (1)学生自由朗读第3—7自然段。

(2)汇报感受。

(3)根据汇报,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老爷爷和“我”的对话,在此基础上感受人物的音容笑貌和内心世界。

(4)思维导航。

①白发苍苍的老爷爷尚且敢爬天都峰,“我”怎么不敢呢? ②“对,咱们一起爬吧!”老爷爷的话大大地鼓励了“我”。

3.品读想象。

(1)在老爷爷的鼓励下,“我”是怎样做的? 出示课件11,“我奋力向峰顶爬去,一会儿攀着铁链上,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像小猴子一样……”   抓住“一会儿……一会儿”揣摩“我”攀爬时的样子,用“一会儿……一会儿”的句式说说老爷爷攀爬时的样子。

  抓住“像小猴子一样……”展开想象,“我”还可以像什么? (2)出示课件12: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终于都爬上了天都峰顶。

“终于”一词,体现出攀爬时的艰辛和奋力。

4.小结过渡。

   “我”和老爷爷在对方的互相鼓励下,奋力攀爬,终于都爬上了峰顶。最后两个自然段为什么写他们互相道谢呢? 设计意图:   阅读是极具个性化的行为,本环节着重引导学生在角色朗读中体验人物的内心情感,在品味人物攀爬的动作中,体会攀爬的艰难和奋力。同时放飞想象,再现“我”和老爷爷攀爬时的动作形态,用“一会儿……一会儿……”的句式加以表述,在发散思维的同时,内化语言,丰满人物形象。

5.探究升华。

(1)学生带着上述问题自由读第8—10自然段。

(2)学生汇报。(这个问题,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确实有些难,用两个预设分散难点) (3)预设1,出示课件13:   老爷爷拉拉我的小辫子,笑呵呵地说:“谢谢你啦,小朋友,要不是你的勇气鼓舞我,我还下不了决心哩!现在居然爬上来了!”   “不,老爷爷,我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峰,才有勇气向上爬的!我应该谢谢您!” 6.让学生扮演角色多次对话。边对话边体会。

7.汇报读对话的体会。

8.预设2,出示课件14: (1)这一老一小能爬上峰顶的原因是什么? 要点:①自身的努力。②都从对方的身上汲取了力量。

(2)他们都说要谢谢对方,那到底该谁谢谁? 要点:要感谢自身的努力和来自对方的鼓励。

设计意图:   继续在角色对话中体会人物的情感,继续学习从语言表面意思中体会其含义,提升感悟理解能力。

9.升华拓展。

(1)带着感情齐读课文第10自然段。

(2)思维导航。

①“我”和老爷爷真有意思,体现在哪些地方? ②回顾第2自然段有关“我”缺乏信心的句子。

③回顾“我”和老爷爷互相鼓励下奋力攀爬的句子。

④想象老爷爷奋力攀爬的样子。

要点:努力奋斗,向他人学习,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10.举例说说从别人身上受到鼓励的故事。

11.学生自由发言,说实例,谈体会。

设计意图:   通过朗读获得语感;通过思维导航,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提升理解质量;通过举例,提高理解的广度,升华主题,使学生受到人文熏陶。

三、教师小结,布置练习。

1.小结:同学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面对困难时,要学会从他人身上汲取力量,鼓足勇气,去战胜困难,夺取胜利。

2.出示课件15,练习: (1)根据文中“我奋力向峰顶爬去,一会儿攀着铁链上,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像小猴子一样……”的描写,展开想象,用上“一会儿……一会儿……”写写老爷爷攀爬时的样子。

(2)用一两句话,写一写学完课文后的体会。

设计意图:   把阅读和放飞想象、发展思维、习得语言、陶冶情操结合起来,落实语文教学。

【板书设计】 17 爬 天 都 峰 习作:生活万花筒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根据本单元课文的写法,围绕自己亲身经历的或看到的事去写习作。

2.引导学生学会审题、选材,明确习作要求。

3.掌握叙述事情的方法,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

4.叙事要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挚。

【教学重点】 1.围绕自己亲身经历的或看到的事去写习作。

2.学会审题、选材,明确习作要求。

【教学难点】 1.掌握叙述事情的方法,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

2.叙事要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挚。

3.能结合本单元课文的写法去写习作。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生活是个万花筒,每天都有许多事情发生,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让自己印象深刻的事,也许其中有一些给了你很深的启迪。今天,我们就试着把你心中的这件事写下来,告诉大家你记忆中的这件事。

  今天,我们的习作是“生活万花筒”。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利于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们尽快确定写作的对象及材料。

二、审题指导。

1.读到这个题目,你了解到了什么? (板书:生活万花筒) 出示课件1: 共同点:所记的是一件印象深刻的事,而不是两件事,要集中写好一件事;发生的时间:可以发生在不久前,也可以是过去好几年;地点:可以在学校,也可以在街头巷尾。

不同点:一件事,可以是听到、看到的,也可以是亲身经历的;自己认真想一想,打开写作的思路;确定选材的范围,做到心中有数。

设计意图:   这个环节让学生很快了解题目,把握写作重点。

2.你认为这次习作的重点应放在什么地方?   请你以“生活万花筒”为主题,选择自己亲身经历的或是听到、看到的一件事写下来,与大家分享。注意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完整,写具体,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题目自拟。

设计意图:   通过具体的指导,让学生明白写作对象及写作要求,同时,通过口述,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三、组织材料。

1.出示课件2,根据习作提示,确定写作材料: (1)默读,思考:文中列举了哪些事? (2)交流:可以是好事,也可以是吸取教训的事,还可以是日常生活中的新鲜事、乐事、有意义的事、给人以启发的事。

(3)回顾自身经历,写下来与大家分享。

2.写自己印象深刻的事为什么难忘,是激动,是伤心,还是害怕…… 出示课件3,要求: (1)说一说是什么事。

(2)说一说事情的起因。(板书:起因) 3.汇报自己的选材。

(1)请习作较好的同学先汇报,其他同学认真听,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客观的评价。

(2)请中等和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汇报。师生及时评价,友善地提出宝贵意见。

4.出示课件4,教学“参考片段”,明确习作要求。

(1)学习“参考片段”——《难忘的一件事》,默读思考:文章是从几方面把一件事写具体的? (2)出示课件5,交流: 写一位同学向老师报告:语言、动作。

写了老师的动作、神态和语言。

写了“我”的心理活动。(重点) 还有同学的反应。

(3)归纳方法。

  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等方面写具体。

四、突破难点。

1.刚才我们已经说过要写好这篇文章重点是事情的过程。把这些写下来,就形成一篇文章。

2.就刚才同学们的故事,大家提出修改方案。小组进行讨论,汇报讨论结果。

3.教师总结:写事情经过的时候,我们要抓住细节;详细介绍过程中,要注意你的心理活动,你的想法,动作表现,什么结果,获得怎样的感受。(板书:事情发生的经过 事情的结果) 设计意图:   设计这一环节,除了有利于学生写作之外,还锻炼了学生修改文章的能力。

五、动笔成文。

1.根据你刚才的材料进行习作练习,注意要把过程写得生动具体。

2.出示课件6:写难忘的一件事,关键是什么事,要写为什么让人难忘,重点要写出难忘,要抓住细节重点写出这件事的经过,写出你的感受,是激动、害怕,还是高兴,要表达真实的感受,结构要完整,合理。

设计意图:   设计“动笔练习”这个环节,能让学生把理论应用到实践,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六、完成习作,指导修改。

1.学生独立完成习作。

2.引导学生自我修改。

教师点拨:好多人喜欢边读边修改,但一般情况下,这种方法不是最好的,因为默读时速度往往较快,又加上习作是自己写的,对里面的内容比较熟悉,容易把错的地方看成对的。而朗读却不一样,朗读的速度相对较慢,要读出字音就必须看清字形,因此能更好地发现一些错误,如语病、漏字、多字、错别字等,从而全面地加工、润色。最后我们还应该把改后的习作和原文作对照,看看改后的习作好在哪里。

3.小组交流,合作评价修改。

教师点拨:在比较中体会自己和别人习作的优点与不足,取长补短。

4.教师选择典型习作,集体点评、修改。

5.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进一步提高习作质量。

6.课堂交流,指名学生按“原来怎么写的——现在怎么改的——为什么要这样改”的顺序说出自己修改的过程和理由。

设计意图:   通过具体的范文指导,让学生对比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提高自己的能力。

七、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写“生活万花筒”这样的文章,我们在介绍自己印象深刻的事时,要抓住重点来写,详略得当,做到中心突出,感情真挚。

【板书设计】 生活万花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统编人教版】四年级上语文第五单元优质精品课教案 四年级下语文人教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统编人教版】四年级上语文第五单元优质精品课教案 四年级下语文人教版.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