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讲话致辞 >  领导讲话稿 > 内容

论生活方式变革与构建美好生活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09-01 06:14:01     阅读:

摘要:美好生活是党和全国人民共同、共享、共建的“高层次”生活梦想,是一种美好的“共同生活方式”。生活方式作为个体生活的全部活动形式与行为,是生活美好的缩影与镜像,探究生活方式变革是构建和实现美好生活的应有之义。影响生活方式变革主要涉及经济发展、社会治理、精神文明、生态环境以及科学技术五大因素,这需要我们从丰富物质生产资料,多方合作提供社会供给,正向引导生活价值理念,创造良好生活环境与构建和谐网络环境等方面推进生活方式变革,构建美好“共同生活方式”,最终实现美好生活的愿景和目标。

关键词:生活方式;变革;美好生活;以人民为中心

中图分类号:C91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CN61-1487-(2019)05-0012-03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为人民谋幸福,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我们要时刻不忘这个初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1]全国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共享美好生活,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这也是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内在要求。美好生活表现为人民在现实生活世界中生成的获得感、满足感和幸福感,也包括人民对未来生活的诉求与向往。在其实现过程中,生活方式作为个体生活的全部活动形式与行为特征的外在表现,深刻反映着每个生活主体的生活需要、满足程度以及对现实生活的价值评价。因此,生活方式变革深刻影响着美好生活的实现,是构建美好生活的应有之义。准确把握生活方式变革的影响因素,发挥好党、政府及社会组织对生活方式的引领和导向作用,有效推进生活方式变革,对于实现美好生活这一愿景和目标有着重要意义。
  一、生活方式变革是构建美好生活的应有之义
  《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学》对生活方式这样定义:“不同的个人、群体或社会全体成员在一定的社会条件制约和价值观指导下,形成的满足自身生活需要的全部活动形式与行为特征的体系。”[2]可以说,“生活方式是一个主体与客体相结合和互动而生成的概念,一方面,它是一种客观的社会结构形式和事实性存在;另一方面,它是通过生活活动主体对生活资源进行评价、选择、配置而形成的社会行动和日常行为方式,在主客体的互动中,通过主体的活动满足着人自身的生存、享受和发展的需要。”[3]因此,我们可以这样理解生活方式包含的基本要素,一是生活活动的社会条件,指的是所有群体共有的大生活以及在一定价值导向下倡导的共同生活场域;二是生活活动的主体,这指的是现实中的个人、群体及社会全体成员;三是生活活动的形式与行为,可以从不同层面来划分,表现为生活习惯、生活理念、生活流行、社会定义等,也可以从不同领域来划分,包括经济生活方式、政治生活方式、消费生活方式、交往生活方式、娱乐生活方式、家庭生活方式等。生活方式涉及人们社会生活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回答的是人们“怎样生活”的问题。这个问题不仅包括生活的“实然”状态,人们现实存在的生活方式实际是怎样的,也蕴含着生活的“应然”诉求,人们未来的生活方式究竟该发展成怎样的理想状态。不论是生活方式的“实然”状态还是“应然”诉求,都与构建美好生活愿景和目标殊途同归。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1]美好生活不仅表现为广大人民对于现实生存状态的主观体验和评价,是人们在现实生活世界中生成的获得感、满足感和幸福感,也是人们对未来生活的诉求和向往。美好生活是对全国人民提出的共同的、共享的、共建的“高层次”的生活梦想,呈现出一种美好的“共同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顺应时代发展,符合全民的价值诉求和道德要求,是以形成价值共识为前提的,引导符合现代文明的生活价值观。要实现美好生活的目标,就必须对人们在各个生活领域中表现出的生活方式以及人们追求和推崇的未来生活方式进行全面了解和把握。一方面,我们可以把现实的、具体的、可感知的生活方式作为考察对象,得出个体的现实生活如何,进一步得出个体生活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发展如何,社会资源供给如何,社会目标导向实现状况如何,这其实是通过一种外在表现回答现实“生活怎样”的问题。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社会中大多数人选择的生活方式以及社会倡导、期许的生活方式,来诠释未来“生活应怎样”、未来社会应怎样等。可以说,生活方式变革是美好生活发展历程的镜像与缩影,是打开构建美好生活这一目标的钥匙。因此,推进生活方式变革是构建和实现美好生活的应有之义。
  二、生活方式变革与构建美好生活的影响因素
  推进生活方式改革、构建美好生活需要把握影响生活方式变革的诸多因素,探究生活方式变革的发展规律。生活方式变革与发展受到多方因素的影响,这是由生活活动条件的多样性决定的。一方面,从宏观视域来看,在人類历史发展的每个时代,一定的生产方式都规定着该社会生活方式的本质特征,而建立在一定社会生产关系上的社会制度,也规定着该社会占主流的生活方式类型。另一方面,从微观视域来看,社会发展进程中不同的地理环境、经济水平、文化传统、思想意识、社会心理、人际关系、教育程度等因素,也从不同方面影响着生活方式的具体特征。结合宏观和微观的社会条件,我们从以下五个方面来分析影响生活方式和美好生活的主要因素。
  (一)经济发展:生活方式变革的决定因素。“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4]经济的发展从物质生产领域满足了生活主体所需要的最基本的物质生活资料,是人类生活得以存在和延续的基础,从经济发展来考察生活方式的变革正体现了生活变化的根本所在。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随着生产生活资料的日益丰富,人民富裕程度和生活质量有了质的飞跃,我们解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生产之间的矛盾,多元多样的生活方式出现,人们生活的获得感、满足感和幸福感提升了,与改革开放以前相比,人们的生活体验是美好的。当前,我国已步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1]各地区各领域各行业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制约因素。

《论生活方式变革与构建美好生活.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论生活方式变革与构建美好生活.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