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讲话致辞 >  会议主持词 > 内容

稳固立校之本,,,凸显师范特色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2-03 06:09:23     阅读:


  摘要:当前,高师院校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面对严峻的外部生存环境,高师院校应该确立稳固立校之本、凸显师范特色的发展之路。积极主动地探索改革,准确定位师范性与学术性的关系,推进教育实习改革进程,开拓完善师资培养的特色之路。
  关键词:高师院校;师范性;学术性;课程体系;教育实习
  中图分类号:G6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1)11-0172-03
  
  近年来,有关师范教育政策的文本纷纷出台,其中都有这样类似的规定:“鼓励综合性高等学校和非师范类高等学校参与培养、培训中小学教师的工作,探索在有条件的综合性高等学校中试办师范学院。”[6]一时之间,许多综合性高等学校便纷纷创办教育学院,开设获得教师资格所需的课程。教师来源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高师院校的教育优势和垄断地位将被打破,随之而来的将是类型单一、定向培养的师范教育体制被各级各类教师教育的分工与竞争格局所取代,这必将导致高师院校生源的分流和教师就业市场份额的重新分配,高师院校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面对如此严峻的外部生存环境的挑战,高师院校该如何定位自身的发展之路呢?走开放化之路,培养宽口径人才,当然是长远之计。但是,当务之急,具有多年教师教育经验的高师院校更应该立足本源,积极主动地探索改革,稳固立校之本,凸显师范特色。
  一、重新审视自我,准确定位“师范性”与“学术性”
  师范教育从本质而言,是一种“双专业”教育,师范生一方面要学习学科专业,另一方面还要学习师范专业。由于师范院校的学制与综合性大学一样均为4年,在这有限的时间内学习两种专业,就存在学时分配的问题,从而导致师范院校难以定位自身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出现“学术性”与“师范性”畸重畸轻的现象,见下表。
  从国际师资培养课程设置的比较中,可以看到,我国师范教育中学科专业教育与师范教育的比值明显高于国外师范教育,足以说明我国师范教育是比较薄弱的,且在实践方面也是相对较弱的。[1] 甚至有人士认为,师范院校在学术性方面先天不足,而后天在师范性方面又显得“优势不优”。
  “师范生和其他大学生的最大差异之处,不在于学识之精通,而在于教材教法之娴熟。”高师院校,特别是一般性师范院校,由于师资力量的相对薄弱,教学设备及资金的相对匮乏等诸多不利因素,而导致“学术”后劲相对不足。在这种不利的条件下,高师院校不能盲目地向重点院校看齐,应该摆正“师范性”与“学术性”的关系,重新定位自身的发展之路。立足本源,发展原有优势,在加强专业基础教育、提高学术性水平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教师教育,提高教师教育质量,凸显师范特色。
  二、关注师资市场动态,革新高师课程体系
  时至今日,高师办学除了遵循教学本身的规律外,已经不能再漠视师资市场的动向了。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综合国力竞争的加剧,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和基础教育改革的启动,高师院校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原有的办学模式和课程体系能否适应当前基础教育对师资的需求,已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长期以来,学科本位论一直占据我国高师课程设置的中心地位,以学科为中心,强调学科专业知识的系统与专、精、深,过于注重学科专业课程的纵深发展,忽视学科之间横向联合,从而造成培养的师范生专业性太强,知识结构单一,知识面狭窄,综合能力不强,社会适应能力较差。[2]
   然而,综合是必然的趋势。当代科学的发展已经打破了旧式分科的分类界限,学科发展越来越分化,也越来越综合。当代师资市场需要更高层次的复合型人才。显然,我国高师现行的课程体系已不能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因此,必须对高师课程体系进行改革。
  高师课程设置要紧跟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步伐,体现现代化的教育理念;综合反映学科价值观、社会价值观和人的价值观,反映21世纪社会对教师素质的要求。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是:整合学科专业课程,夯实通识教育课程,重视教育专业课程,强化教育实践课程。[2]
  三、推进教育实习改革进程,强化师资培养特色之路
  近年来,高师教育实习已成为师范教育研究的热点。众多的教育理论与实践工作者就提高高师教育实习质量,革新高师教育实习管理体制,改革高师教育实习模式,改进高师教育实习评估等进行了全面的理论研究与实验探索,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从目前我国高师教育实习整体现状来看,却依然存在不尽人意之处。为了更好地推进教育实习的改革进程,稳固高师院校立足之本,凸显师范特色,高师院校可以从下列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1.建立双促式模拟课堂,快速实现角色转变
  为了更好地推进阜阳师范学院(以下简称“我院”)“零距离工程”的实施进程,有效缩短师范生角色转换的时空差距,我们尝试在教育实习试讲阶段,通过建立双促式模拟课堂,来加速实习生的角色转变。双促式模拟课堂是指师范生通过轮流交叉的角色扮演方式,来模拟、浓缩真实的中学课堂,从而达到相互促进的目的。具体而言,即实习生之间轮流上台扮演“老师”讲课,其余实习生按要求模拟中学生进行配合,使实习生在体会实际教学环境的过程中,提高教学语言技能、组织技能、演示技能、变化技能等中学教师应具备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双促式模拟课堂开辟了一种全新的教育实习途径,它在强化师范生的教学能力、培养师范生过硬的课堂教学素质的同时,能够让学生快速实现角色的转变,尽快体验到一名中学教师的职业素养,并能从思想上真正地将自身融入这一神圣的职业领域,以促进后期教育实习各项工作的高效开展。两年的实践体验告诉我们,双促式模拟训练课堂具有很强的可行性与实效性。
  同时,我们在双促式模拟课堂的实施过程中还体验到,若指导教师随时都能够以“同事”或“同行”的身份称呼或对待每一位实习生(如:某某老师),与他们共同探讨教学设计的相关问题,将会对实习生“心理角色”的转变起到更大的促进作用。
  2.加强微格教学,进行专项技能训练
  微格教学是指在现代化视听设备的监控下,进行的小型、短时间的教学活动,是师范生和在职教师掌握课堂教学技能的一种培训方法,是用分解的方法,将复杂的教学过程片段化,是简化了的、细分的教学,又称为袖珍课堂教学、微型教学等。
  微格教学是一种形象化的“自身”教育,通过这种直观的、形象化的自视,可产生极佳的“镜像效应”,使学生真正认识自己,发现自己,找出自己的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微格教学亦是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研究手段,它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有机结合,将示范课、公开课、评课融为一体,将个人才能与集体智慧展示于一堂,使受训者与参与者,互为师生,取长补短,共同进步。[3]其实质就是演示、观看、议论、改正,具有重复性高、时间短、见效快、反溃及时、评价准确等诸多优点。
  鉴于此,高师院校在教育实习新模式的探究过程中,可以将微格教学(Micro-teaching)引入教育实习,加大微格教学的训练力度,从而可以达到利用较短的时间和精力,迅速提高师范生教学技能的目的。
  如何才能够确保微格教学的实施力度,达到专项技能训练的目的呢?随着高师院校的扩招,学生数量越趋增多,再加上某些部门的观念落后,许多高师院校的微格教学已流于形式。相关部门亦仅是敷衍行事,一位学生至多进行一次,而并不是以技能训练为出发点,严格遵循微格教学的要求。若想改善当前微格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高师院校必须加大微格教学的投资力度,更新微格教学设备,增加设备数量,切实加强微格教学训练,使实习生能有更多的机会进行这种形象化的“自身”教育,提高教育实习的质量和毕业生从教的技能、水平,增加毕业生就业竞争的砝码,为他们赢得更广阔的市场和信誉。

《稳固立校之本,,,凸显师范特色.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稳固立校之本,,,凸显师范特色.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