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讲话致辞 >  会议主持词 > 内容

关于加强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德育工作的思考与对策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08-30 06:18:54     阅读: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教育国际化的不断深入,跨国高等教育应运而生。在此背景下,中外合作办学作为我国一种新生教育模式也得了到迅速发展。本文针对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的特殊性, 提出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必须加强学生德育工作。分析了当前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学生德育工作的现状及原因,阐述了加强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德育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对加强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学生德育工作的对策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德育工作;思考;对策
  
  所谓中外合作办学,是指中国教育机构与外国教育机构依法在中国境内合作举办以中国公民为主要招生对象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外合作办学有合作设立机构和合作举办项目两种形式。
  由于该办学模式有其内在的特殊性,因而对合作办学学生的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提出了较高要求和较大挑战。因此加强中外合作办学学生德育工作,非常必要。
  一、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学生德育工作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高校中外合作办学中的学生德育工作现状
  1.绝大部分学生学习目的明确,能够适应中外合作办学的阶段性培养方式,对所学专业满意,对出国留学充满信心。
  2.家庭教育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中外合作办学班级的学生绝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家长普遍具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家庭条件比较优越。受家庭的影响,部分学生对社会接触相对较多,容易受到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他们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更加多元化,导致学校的正面教育、思想工作效果不明显。
  3.学生消费偏高,自理能力差。
  4.对社会现象缺乏辨证思考的能力,部分学生在价值目标选择上功利化和世俗化。
  5.热爱自己的祖国。有政治理论学习的自觉性,但深度不够,对社会现象缺乏辨证思考的能力。
  6.思想活跃,受异域文化影响较重。
  (二)主要原因分析
  1.高校德育工作机制缺少创新,工作内容与方法陈旧单一,难以吸引学生。
  2.社会转型时期各种不良风气给予大学生以多元化影响。大学生思想活跃,世界观不成熟,价值观变化快,不能对社会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与分析,它混淆视听、颠倒大学生原有价值取向,使大学生在塑造自身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更加茫然。所以大学生世界观呈多元化是正常的。
  3.家庭环境优越,学生父母对于子女过分溺爱,长期娇生惯养,导致生活自理能力很差,很多学生不会洗衣服,做饭,整理房间,缺乏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在人际关系上缺乏对他人的宽容、理解。
  4.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下的学生较之其他系的学生更多地接受了异域文化,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文化的熏陶。个别学生盲目地崇洋媚外,不加选择地兼收并蓄,在不知不觉中丢掉了我们的传统文化,没有清楚地认识到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及其在世界上的地位。部分学生崇尚西方的价值标准、意识形态和社会文化。
  二、加强中外合作办学学生德育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组成部分,与公办和民办形式教育不同,高校中外合作办学自身有很多特殊之处。合作的主体由中外双方共同组成,在课程设置、教学大纲和教学方法等方面与国外大学对接,中外文化交流在中外合作办学下变得更加频繁、直接。在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的国际大环境当中,中外合作办学学生处在社会主义思想和资本主义思想碰撞的最前沿,他们既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播者,也是西方文化价值观的被动接受者。由于他们年龄小、阅历少,政治意识模糊,西方国家的经济文化、道德观念、生活方式和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思潮会对他们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充分享受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的同时,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的德育工作面临着以现代文明为载体的外来文化的冲击。
  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所培养的人才是未来中国建设者中的精英,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直接影响到中国的未来。如何认识和把握高校中外合作办学中的德育工作,并提出应对举措,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要任务。
  三、加强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德育工作的主要措施
  (一)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抓住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题,组织多种多样的活动,使学生从理论建设上树立爱国主义思想,而且从感性上加强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与体验。在国内学习阶段,可以结合重大节日举办爱国主义为主线的演讲比赛、主题班会、知识竞赛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可以经常播放爱国主义教育影视片如《百年留学》、《建国大业》、《建党伟业》等,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还可以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社会,增强学生爱国报国的使命感。或者有针对性地通过介绍海外学子求学过程中克服困难、学成报效祖国的成功实例,教育学生克服盲目自大与自卑的狭隘民族主义思想,随时体现出民族责任感,树立高度的民族自信心。激励学生把个人命运同祖国紧紧联系在一起,教育学生树立祖国与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促使他们在海外刻苦求学,自觉承担起建设祖国、振兴祖国的重任。
  (二)加强感恩教育
  学校要强化学生的感恩意识,营造和谐的感恩氛围,树立饮水思源的感恩情结,时刻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感念他人、感念集体、感念社会。可以利用节日和主题日创设和谐感恩环境。如可以在母亲节、父亲节、教师节、感恩节等特殊节日,开展演讲、征文比赛、优秀感恩电影展和感恩祝福交流活动,教育学生把个人的成长与学校的培养,老师的教导、帮助联系起来,逐步强化学生的感恩情结,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也可利用毕业生离校、助学贷款发放等特殊时刻进行感恩教育等。还可以通过以感恩教育为主题的班级活动、团日活动,收集教育素材,适时给予引导教育,使学生感怀父母的养育、亲友的帮助,拉近原本疏远的同学关系,化解同学之间的矛盾。另外,还可以组织室外团队活动,如拓展训练等,让学生在活动中互相帮助、团队合作,增强同学之间的相互了解与沟通。
  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线工作者,除了应发挥教师的身教示范作用外,还应将感恩教育纳入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中,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提升自我的感恩情怀。
  (三)加强挫折教育
  现在的大学生大多是80后、90后,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迈入大学校门之前,备受家长,老师的关爱。在家庭生活中,父母会替大学生们处理除学习以外的大部分生活问题,他们的生活中心就是考上好大学,这样就造成了许多大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差,处理生活中琐事时力不从心。加之,学习上的不如意、人际关系处理不当造成的不开心、个人感情问题的纠缠、就业压力等等因素综合在一起,使大学生在心理上频频受挫。挫折是每个大学生都会面临的,也是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考验,有些人一蹶不振,有些人迎难而上。挫折教育能够让大学生正确的客观地处理困难,我们高等院校应该重视并在大学生群体中并深入开展好挫折教育。加强挫折教育,可以有意识地利用和设置挫折情境,通过知识和技能的训练、在大学生培养计划中设置挫折教育课程、鼓励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加强校风建设,树立主流价值观等方法使大学生能够正确认识挫折从而预防挫折,在受到挫折后能够正视挫折,增强耐挫折承受能力。
  (四)加强文明礼仪教育
  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中外合作办学学生在国外學习期间,其实每个人都是一个文明礼仪的形象大使。因而,在国内学习期间,加强中华民族礼仪的传统教育和国际礼仪教育十分必要。通过开展礼仪教育,可以了解悠久历史、古老文化,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养,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通过礼仪教育,可以了解当前世界各国的文明礼仪,开拓大学生的视野,掌握文化意识形态差异,用发展的眼光看世界。应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礼仪活动、积极创造礼貌实践的机会等多种途径,引导大学生从小事做起,在生活中学习礼仪、应用礼仪,将文明礼仪教育工作持续地开展下去,将文明礼仪知识内化为学生个人的积极行动。

《关于加强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德育工作的思考与对策.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关于加强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德育工作的思考与对策.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