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讲话致辞 >  会议主持词 > 内容

小镇建设 [国外特色小镇建设为中国提供的借鉴经验材料.docx]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09-28 08:03:47     阅读:

国外特色小镇建设为中国提供的借鉴经验材料 对国外特色小镇发展情况的分析、总结,可以为我国特色小镇的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有利于我们吸取经验,找准方向,精准出击。将目前中国特色小镇的建设情况与国外小镇的发展对比,可以发现我国特色小镇的规划建设需要从以下两方面进行完善。

(一)特色产业培育的内生力量 1.产业发展要有特色 特色产业是特色小镇的活力所在,而特色又是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特色”即特色产业的定位和培育过程要有自己的东西,能够形成特色小镇的品牌和象征,是特色小镇发展特色产业的关键所在。“特色”更加强调产业的独特性、优质性和不可替代性。例如,法国格拉斯香水小镇最先是手工皮手套的生产地,因皮革对当地环境污染严重,小镇决定进行产业转型。考量环境因素,小镇决定种植鲜花生产香精和香水。随着香水产业的不断做大,小镇再次做出决定,香水供货商开始从其他地方进日鲜花原材料,当地的鲜花生产基地作为观赏、旅游使用。这样的精准定位和转型不仅使格拉斯小镇成为全球的香水供应地,还以香水为产业引擎开展绿色农业、休闲旅游等多种经营,形成了以香水和鲜花为核心的集种植、生产、观光、体验为一体的大产业生态群,同时也壮大了格拉斯香水小镇的品牌。

2.产业发展要因地制宜 特色小镇的产业定位除了要有特色之外,还要因地制宜,融入当地。产业定位要在充分结合本地的资源、文化、经济、交通、区位等因素基础上综合考量,发挥比较优势。浙江诸暨袜艺小镇入围浙江省第一批特色小镇,这里不仅有传统的工艺制造业,更有彰显大唐袜业的地域、人文、艺术、科技特色的袜艺产业。他们有先天的产业发展优势,浙江“块状”经济发展良好,具有鲜明的区域地方特色,诸暨织布、诸暨织袜就是“块状”经济的代表,诸暨袜艺小镇正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同样,浙江云栖小镇正是依托阿里巴巴云公司和当地人才、科技、资金优势而建立的云生态小镇。总之,产业发展要做到因地制宜,东部沿海地区可以利用科技、人才和资本优势打造金融、现代信息、高端智造产业小镇;而西南、西部地区资源丰富,民族特色鲜明,文化具有多样性和独特性,可以结合当地特色风俗人情、历史人文、民族文化等建设文旅、历史、特色工艺小镇。

3.产业发展要讲情怀 产业发展要有情怀。情怀就是小镇最地道的民风、民俗、民貌。现在消费者去特色小镇并不仅仅是为了观景、购物,还有精神层面的体验满足需求,强调身心愉悦发展。游客去特色小镇看山、看水、看风景、看表演,其实这些东西都是大同小异的,真正能体现特色的东西就在于当地人。人与人通过交往、沟通,带来的是人与当地文化的碰撞,不同文化之间相互融合,最终实现人的感官和心灵体验,满足人的无限可能,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特色文化体验。陕西省特色民俗小镇袁家村,一天可以达到18万游客,而许多模仿袁家村的小镇却面临破产倒闭、难以维持的境地,其中除了有袁家村经营不求急、严格的质量监督管理这两点因素,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袁家村在小镇运营上最大限度发挥了当地村民的力量。商户几乎全部都是当地村民,游客来这里不仅体验美食,也体验这里最地道的乡愁、民俗和人情,并且保证了体验的真实性和原始性。袁家村以民俗和美食产业,带动了当地村民共建共享、共同致富,满足了消费者的情感体验和文化消费需求。

4.产业发展要走市场 产业发展要考虑市场需求。特色小镇的产业发展需要和市场需求结合起来,特色小镇应始终坚持政府支持、企业牵头、村民参与的运营模式,政府既不能越权也不能缺位。中国特色小镇建设一定要避免中国人固有的“贪大求多”的心理和面子工程建设,政府、企业不能一味为了取得土地指标和财政分红一哄而上,政府也不能过多干涉、阻碍市场化与产业化发展。特色小镇的运营方应该包括政府、企业、当地组织、项目投资商、房产商、村民、产业基金管理方等多方利益群体,不同群体在利益博弈时应把产业化规律和市场化规律放在首位,不能违背产业发展的基本方向。

5.产业发展要有文化 “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已成为特色小镇特色产业培育的必然选择,特色产业发展要充分结合当地特色资源进行,运用文化进行包装,增加产业的竞争力和附加值。例如,贵州铜仁万山朱砂小镇就将生产力由“汞资源”转变为“汞文化”,衍生出旅游、教育、科普、文创等相关产业,万山汞继续造福当地百姓。当前来看,地区特色文化多面临显性衰微、断代的风险,文化对产业的贡献力量有待加强。产业发展中的文化寻力可以通过乡贤和现代科学技术来实现。乡贤不仅是政府、企业与当地老百姓沟通的有效桥梁,能够发挥带动力量促进产业正常运行,还在平衡文化与产业、生产与生态之间承担重要角色。特色小镇建设中,要发挥乡贤对文化的凝聚和传承作用,促进特色小镇景、地、产、人、文协同推进。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生产的产品和服务更能适应市场需求,将背后的“文化”重新拉回大众视野,实现文化与产业的叠加效益。因此,应大力挖掘古代乡贤、重塑当代乡贤、培育乡贤带头人,以乡贤带动文化的认同、传承和创新,为产业发展奠定文化根基;应依托现代化传播渠道、传播形式和传播载体对产业所在地的特色文化创新开发,如通过虚拟现实技术、三维技术、场景空间再造、全真模拟体验等可以实现对传统式微文化的再现、保护和传承,使文化在传承中焕发新的生命力。

(二)特色小镇建设的保障措施 1.完善相应法律体系 纵观国外城镇建设,自上而下、从宏观到具体都有一套完整的法律法规做保障,法律体系完善;各级政府严格依法规划和管理,执法效果显著;有一套完备的资格准入、审查、监督和执行机制,监督权力的使用。同时,各国法律法规结合本国特色,因地制宜。如在英国,建筑物的保护不是分为国家级或地方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文化名城,他们没有按照行政管理级别的方式进行划分,而是根据具体保护的要求和范围分为不同级别。反观我国,虽然在中央和地方上各自出台了特色小镇的规划、通知和意见,但从体系上看,目前特色小镇建设的政策多集中在小镇申报、小镇商业金融领域和特色小镇与脱贫攻坚方面,对于特色小镇的运营、监管、转化落实等方面涉及较少,偏重于指导性政策意见,具体操作实施层面的规划指引建设不足。我国特色小镇定位为“不同于一般的建制镇”,那么肯定就不能按照原先的行政体制进行管理,但是目前,“怎么管理、谁来管理、管理分割”的问题尚无明确的意见出台,相应的法律体系不够健全,也没有退出机制。

2.加强向“服务型”政府转变 在比较分析国外特色小镇发展经验的基础上,笔者认为各国政府在特色小镇发展中发挥的作用恰到好处,在立法、规划、指导、审批、政策倾斜、财政支持等需要政府发挥作用的地方,政府扮演着“大政府”的角色,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强化服务效能;在小镇运营、管理、具体建设的实施过程中政府又积极转换成“小政府”的角色,交给企业市场运营和社区居民自行营造,给予了小镇充分的自由发展空间。中国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政府往往干预过多,国家的宏观调控并没有与市场有效结合起来,存在越位和缺位现象,也造成了政府公共职能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效率低下。

日本在提高政府效能这一块就做得比较好,政府既能突破体制束缚,理念革新,全局规划,又能放下“架子”,切切实实从百姓利益和小镇角度出发做好服务,真正诊释了“服务型”政府的理念。日本的火车站、大桥、道路甚至整座城镇都可以作为一个动漫场景进行营造,这是目前日本政府做得比较领先的地方。例如,熊本县原本只是一个小县城,以农业收入为主,经济相对落后。以贯通整个九州的新干线全线开通为契机,熊本县策划熊本熊这一动漫形象,并将熊本熊作为公务员进行营销。政府部门开展了“熊本熊失踪”“找回腮红”“减肥风波”等事件公关营销。其他地区的政府部门也积极配合,比如熊本熊到东京警视厅报案,官网有熊本熊的日程安排,熊本熊到国外交流出访等,围绕“熊本熊”IP进行一系列焦点营销、事件营销及周边衍生品(表情包、玩偶)创作。政府部门领导的远见、职能机构的灵活、工作人员的服务非常值得我们借鉴。

3.提升国民主体性 特色小镇的运营主体是企业,生活空间是社区,归根结底特色小镇是面向当地居民或企业常住民进行规划设计的小镇,而不是政府邀功的面子工程。国外特色小镇的居民非常重视社区参与和社区共同营造环节,从规划方案的意见征求,到建设的监督实施,后期的管理、维护和更新,再到主题活动的策划、举办,社区居民都能积极参加。因此,国外小镇总会给参观者一种社区氛围和谐、邻里关系和睦的舒服感觉。反观我国,无论是国家重大政策、法律的民意调查,还是身边日常事件的处理,居民主体性缺失始终存在,文化觉醒程度还不够。不了解当地生态土壤和群众内心真正的需求,小镇特色便无从谈起。居民主体性缺失与一定的社会环境有关,同时也与居民个人的受教育程度和社区整体的文化氛围有关。因此,特色小镇的建设是人改变环境的过程,也是环境影响人的过程。。

《小镇建设 [国外特色小镇建设为中国提供的借鉴经验材料.docx] .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小镇建设 [国外特色小镇建设为中国提供的借鉴经验材料.docx] .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