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讲话致辞 >  会议主持词 > 内容

对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的几点思考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0-07 06:25:52     阅读: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和共同财富,是人类社会得以延续的文化命脉。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守护我们的精神家园和延缓民族的灵魂血脉。本文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视角,通过对马山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的阐述,分析了当前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现状不容乐观。因此,本文建议要从建立保护机制、加大宣传力度、在日常教育中推进民间艺术教育等方面入手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薪火相传;口传文化;现状;保护;建议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10-0245-02
  广西南宁市马山县位于广西中部,南宁市北部,居红水河南岸,大明山北麓。是南宁、来宾、河池、百色“四市”的结合部。东交忻城、上林,西接大化、平果,南邻武鸣,北望都安。气候宜人,矿产资源丰富。全县11个乡镇、145个行政村、6个社区。总面积2363平方公里,聚居着壮、汉、瑶、苗等9个民族,总人口56万。
  马山是个神奇美丽的地方,千百年来,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蕴藏着深邃厚重的文化底蕴,孕育了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马山各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绚丽灿烂的民族文化。特别突出的是民间表演艺术类,有壮族的三声部民歌、打榔、打扁担、会鼓、踩花灯;瑶族的蚩尤舞、铜鼓舞、长筒舞、剪刀歌等,艺术风格古朴厚重,地方特色鲜明浓郁,并且经年传承、盛演不衰、延绵不绝。其中号称马山“文化三宝”的壮族三声部民歌、壮族会鼓、壮族打扁担已成为我县民族文化品牌的名片与亮点。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和共同财富,是人类社会得以延续的文化命脉。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守护我们的精神家园和延缓民族的灵魂血脉。自2002年我国正式启动“抢救和保护中国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工程”以来,各级政府和干部群众对这项伟大工程表现出了空前的热情,并在实际工作中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具体要求。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文化遗产的保护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亟待我们探讨和研究并加以解决。
  一、我县非遗保护现状
  (一)建立了组织机构,制定了保护方案。
  自2007年开展非遗普查工作以来,我县制定出台了《马山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案》,成立了“马山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和“马山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在县委、县政府的重视与支持下,全县非遗抢救与保护工作稳步而有序地开展。
  (二)普查和申报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截止2009年,已基本完成全县非遗资源的普查工作,共普查到民间文学295项,民间音乐64项,民间舞蹈46项,传统戏剧14项,曲艺13项,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59项,民间美术18项,传统手工艺129项,传统医药112项,民俗类638项等共1352条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信息,并整理编纂成80余万字的《马山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资料汇编》上、下2册。
  在资源普查和科学论证的基础上,顺利完成了县、市、省、国家四级重点非遗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的推荐与申报工作,现拥有名录项目国家级1项、自治区级8项、市级2项、县级35项。代表性传承人国家级1名、自治区级6名、市级7名、县级25名。
  2004年,我县被自治区授予“广西民间文艺之乡”称号;2008年、2011年和2014年,连续三次(每三年评比一次)被国家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荣誉称号。通过发掘、记录、整理,建立反映代表作和抢救项目基本面貌的档案和数据库,实现了有效保护和传承。
  (三)建设非遗传承基地和展示场馆。
  2007年6月,投资20多万元在古零镇安善村建立壮族三声部民歌传承基地,基地由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温桂元负责传承教学工作。基地建成以来,已无偿培训100多名农民学员和安善村小学、古零镇中心小学800多名学生,为我县壮族三声部民歌的传承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10年5月,投资200多万元在县体育馆一楼建设一个400多平方米的民俗文化展示馆。通过广泛征集民族民间艺术精品和资料,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记录、保存和宣传,使我县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得到了充分展示。为我县增添了一处开展传承文化、启迪子孙、教育后代的平台,筑起了我县民间文化艺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四)利用社会文化和节庆活动,动态地保护和传承非遗。
  马山县充分利用每年举办的文化旅游美食节—千人会鼓、千人打扁担、千人唱三声部民歌等展演、会鼓比赛、山歌擂台赛,乡村社区和谐文艺大展演和农村文艺汇演等大型民俗文化活动,将非遗资源经过发掘整理后搬上舞台,让广大群众重温民间文化的魅力,起到了极好的宣传与保护非遗的作用。并着力打造了《原生态民歌演唱会》和《姑娘江风情夜》等非遗专题演出,使一些非遗重点项目得以充分展示,实现了动态性地保护和传承发展。在全县民歌大赛上,人们久违了的山歌、情歌、光棍歌再现舞台,更激起了人们对非遗保护的热情。
  二、我县非遗保护与传承面临困境
  虽然我县非遗保护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从总体来看,我县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面临的形势相当严峻。
  (一)全社会对非遗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目前社会上普遍存在这样一些认识问题:有的根本不知道“非遗”的概念,认识不到“非遗”属于不可再生资源,缺乏保护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有的执着于“名”和“利”的衡量,重申报、重开发、轻保护、轻管理的现象普遍。在申报与保护的关系上,或只是把申报结果当作政绩好坏的表现,对“非遗”的实质性保护缺乏热情;或认为“非遗”保护工作是文化部门一家的事情,处于观望状态;或把“申遗”混同成保护本身,以为只要申请加入了名录,“非遗”就得到了保护;或申报只是为了“挂牌”、获得更大的行业或企业利润,商业化、人工化倾向明显。

《对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的几点思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对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的几点思考.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