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讲话致辞 >  晚会主持词 > 内容

教师教育发展演变中的规律性研究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2-03 06:08:42     阅读:


  摘 要:文章围绕安徽省近百年来教师教育(师范教育)改革事件,依托培训学校和教师管理部门,运用问卷调查、文献法、比较研究法等获取相关资料,通过教师教育发展的实践历程回顾,探讨教师教育发展演变的规律。文章从教师教育内在诉求和外部保障体系两方面结合,分析教师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教师教育与基础教育的关系、教师教育与教师专业化的关系以及与本地教师教育与外域教师教育的关系。
  关键词:安徽省;中小学教师;教师教育;发展规律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437(2015)03-0096-04
  1985年《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对师范教育定义为“培养师资的专业教育”,“专门承担培训中等学校在职教师和教育行政人员任务的教育学院或教育行政学院也属于高等师范教育的范围。”顾明远主编《教育大辞典》(1990年)定义为“培养师资的专业教育,包括职前培养、初任考核试用和在职培训”。2001年5月《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首次使用“教师教育”一次,同年9月我国第一本系统论述教师专业化的著作《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出版。梁忠义在《世界教育大系·教师教育》中对教师教育的两种解释:一是对教师进行的教育,二是关于教师的教育;前者主要指职后培训或继续教育,后者主要指职前和职后培训。比较而言,“教师教育内涵更多地强调知识和技能的专业性特点,是在终身教育理念下鉴于专业化和角色多样化的解释,更符合国际惯例称谓,强调职后培训;师范教育是对教师职业性质和从教师角色传统定位的解释,则更多地强调师德、师行的专业性特点,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强调职前教育。”[1]
  一、教师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兴衰系于教师。教师的政策导向、薪酬待遇、社会地位等对中小学教师教育及其专业素质提高和职业的稳定性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反之,教师教育活动对社会发展、经济建设和文化创新也起一定的促进作用,因为教师教育是开发教师人力资源的重要途径。
  (一)社会政策为教师教育提供制度支持。党和政府教育方针政策是教师教育事业发展的制度保障和舆论导向。在每次重大教育政策出台后,伴随着对教师要求,引起教师教育的关注和重视程度,如学历层次、考核标准、职务晋升等,这些成为教师教育的内容。社会对教育的重视必然对教师的重视,因为教师地位与教育地位紧密相联。教师社会地位影响教师教育和进修的积极性。例如,安徽省自19年起定期开展中小学特级教师评审工作,每年“教师节”表彰和奖励优秀教师和模范班主任,对从教30年教师颁发荣誉证书,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确定的教师地位和经济待遇等等,从而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的风尚,这些都给教师教育工作带来极大的鼓舞和支持。
  (二)经济基础为教师教育提供物质条件。经济基础是教师教育的物质保障。20世纪20、30年代,就安徽省来说,中等学校教职员除由学校供给住宿外,其薪金标准如下:“高级中学的专任教员月薪自120元至160元;初级中学教职员月薪自80元至120元;兼任教员之待遇,以钟点为标准,凡每周授课一小时者,高中以7元计算,初中以5元计算。” 民国时期至抗战前夕,池州地区中学教师每月薪水一般是40~50银元,课程多的教师有60~80银元,当时每块银元可赎大米30斤。每年只发10个月的工资,没有其他补助,医疗费不报销,年老离职后没有退休金。[2]解放后,给师范生生活全额补贴,吸引贫寒学子报考师范学校的兴趣;毕业后有工作保障,致使师范教育取得了很好的成绩。1985年,省政府发出《关于筹集农村教育经费的通知》,规定在国家拨付的教育事业费实行包干到乡后,乡(镇)人民政府要对农业、乡镇工商企业、交通运输业、建筑业等征收教育事业附加费,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乡镇中小学校经费和教师工资发放困难。1987年10月,根据《国务院关于提高中小学教师工资待遇的通知》,将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工资标准提高10%,优先安置教师子女招工就业,帮助教师家属脱贫,改善教师生活条件。自2000年1月1日起,根据财政部、教育部、人事部要求,实行教师工资与公务员工资同步统一发放,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由县级财政统一支付。高校毕业生到边远贫困的农村任教,采取定期轮换制度,享受工资上浮政策等。不断提高教师工资水平和福利待遇,解决教师后顾之忧,使教师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学习,并且,继续教育已成为当今教师的一项福利。反之,教师工资低、福利差,而且不能按时足额发放,会影响教师学习积极性。
  (三)文化变革和科技进步为教师教育提供内容。教师教育与文化变革和科技发展水平是密不可分的,教师教育是基于一定文化背景下开展的活动。文化是教育的内容,教育又是传承与发展文化。教师教育既离不开传统文化的制约,也不断创新文化的内涵。社会传统文化影响着教师教育的观念、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和评价标准等。我国传统文化重视君子人格和道德风范,教师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是教师文化人格的集中体现,强调教师对文化的自觉和责任的担当。当前教师教育要求树立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教会学生会学的教学理念,以情促学,以研促学。同时,现代化教学手段也要求教师革新传统教学方法,将学科教学与新媒体融合,加强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建立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认证制度,提高教师的信息化素养。
  可见,从安徽省教师教育发展历程及各阶段特点来看,教育方针政策是教师教育事业发展的政策保障,学界的理论研究成果是教师教育事业发展的学术支撑,教师教育机构的办学实践是教师教育事业发展的实现前提。
  二、教师教育与基础教育发展的关系
  安徽中小学教师教育在百年的发展过程中,尤其是从1952年建立定向型教师教育体系以来,培养了大批新教师和在职进修教师,为全省基础教育发展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同样地,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中小学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师德水平不断提高。
  (一)教师教育促进基础教育的普及。中小学教师是普及义务教育和推动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主力军,特别是保障农村基础教育稳步发展的主力军。自清末新式教育创办以来,各级学堂面临的最大困难之一便是教师来源不足的问题,原因是接受新式教育、具有现代知识的人才严重匮乏。抗日战争时期,在金寨县创办省立煌师范学校,并要求各县举办或两县以上联合举办乡镇保小学教员训练班。在规模大的中学内开设师范班,将愿意从事教育工作的知识分子、半知识分子集中起来,经短训后充实到教育部门。[3] 抗战结束后,全省共恢复、新建师范学校34所,基本解决教师短缺问题。20世纪50—80年代,由于正式教师数量不足,民办(代课)教师在农村和山区基础教育中曾经发挥重要作用,为农村教育作出了贡献。2000年后,为推动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着力提升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育能力,通过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国培”“省培”、皖北地区教师培养计划等多项措施,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教师教育发展演变中的规律性研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教师教育发展演变中的规律性研究.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