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讲话致辞 >  晚会主持词 > 内容

浅谈孔子的教育思想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2-05 06:06:38     阅读:


  摘 要:通过对《论语》中有关孔子教学内容、治学态度、教学经验和方法的论述,使人们对于孔子的教育思想有一个更为全面深入的了解。
  关键词:孔子;《论语》;教育思想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5-0273-01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于《论语》中。作为儒家的经典著作,《论语》在古代教育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中所涉及的教育思想对于今天我们的教育理论研究及实际教育工作都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拟从教育目的、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学态度、教育方法、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7个方面加以讨论。
  一、 教育目的—育才济世
  孔子教育主要是为当时社会培养精通学理、人情练达的济世之才和治国安民的贤能之士[1],通过他们实现仁政理想。孔子的学生子夏说得更明确:“学而优则仕。”(《论语·子张》)这从理论上概括了孔子教育目的一个重要方面。其次是教人为人处世之道,孔子说:“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管理者接受了教育就懂得宽容和仁慈,更能够爱人;老百姓接受了教育就能明辨是非,懂得规矩和道理,就能够更好的用他们做事。(《论语·阳货》)人人讲究礼仪学道,自然国泰民安。
  二、 教育对象—有教无类
  “有教无类”指教育不分等级和种类,这一教育理念的提出打破了春秋时期“学在官府”、贵族垄断文化的传统。孔子创办私学,广收门徒,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孔子说:“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论语·述而》)有人说,学生交了肉干孔子才肯教书,可见他并不是“有教无类”。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向孔子交肉干,其实是行弟子之礼,亦列为孔门之后,孔子当然要负起责任[2]。孔子的有教无类表现在诸多方面。其一,学生无论贵贱,均可接受教育。孔子的弟子就家庭出身而言有贵族、有平民,有商人,甚至还有“贱人”。其二,不论品行高低,均可接受教育。其三,不分地域籍贯,广泛招收弟子[3]。
  孔子“有教无类”的信念,来源于他对人性的剖析。他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论语·阳货》)他认为后天的教育和环境对于人的塑造超过了先天的遗传。
  三、 教育内容—道德教育、文化知识
  (一) 道德教育。孔子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道德培养放在第一位,力求把学生塑造成为品格高尚的正人君子,以担当治国重任[4]。孔子的道德教育的内容只要是礼、仁、义、悌、忠、恕、信、智、中庸等。他认为道德的核心是“仁”,主张以“仁”为人生观。在德育教育中,他首先坚持立志有恒。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其次,他主张克己内省,“克己复礼为仁”(《论语·颜渊》)他提倡改过迁善,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之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论语·子张》)此外,他还奉行身体力行,知行统一,言行一致,为人要“言必信,行必果”[5]。
  (二) 文化知识。孔子想把学生培养成多才多艺,全面发展的人才,所谓“君子不器”[6]。在智育教育中有“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之分。
  “六艺”:乐:是指音乐、诗歌、舞蹈等。射:射箭技術。御:驾驭马车的技术。书:书法。算:算法。六艺是以前“学在官府”时的教学内容,孔子把它沿袭下来。
  “六经”是孔子研究整理我国古代的大量文献所开发出来的教科书,内容涵盖了文学、历史、伦理道德、音乐艺术、哲学、政治等各方面,这是中国古代教育史上的一次重大的课程改革。
  四、 教学态度——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是教师必备的两种品德。“学而不厌”是“诲人不倦”的前提,教师必须有广博的学识才可以教人,因此,为师要勤奋学习,学无止境。孔子自言:“十室之邑,必有忠信于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论语·公冶长》)教师学习的目的是教诲学生,孔子教诲学生不知疲倦、有问必答、无所隐瞒,他说:“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也,是丘也。”(《论语·述而》)
  五、 教育方法—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寓教于乐
  孔子的教育方法非常灵活和有效,如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寓教于乐等等。
  (一) 因材施教。所谓“因材施教”是指在教学中根据教育对象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出自《论语·为政》子游问孝、子夏问孝朱熹集注引宋程颐曰:“子游能养而或失于敬,子夏能直义而或少温润之色,各因其材之高下与其所失而告之,故不同也。”孔子提出“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来源于“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论语·雍也》)[7]
  (二) 循循善诱。颜渊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之一,他称赞孔子的教学方法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虽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论语·子罕》)孔子常常结合生活中一些浅显生动的事例,诱导和启发学生深思。
  (三) 寓教于乐。孔子教育学生时努力创造越快的教学环境,寓教于乐。子曰:“志于道,居于行,依于仁,游于艺。”(《论语·述而》)游于艺体现了学生学到真正的技艺后如鱼得水之乐。孔子要求学生勤奋好学,但是也要在愉快的心境下学习。“学如不及,犹恐失之”(《论语·泰伯》)意思是“学习起来就像始终赶不上,还怕把学到的丢掉了”。
  六、 结语
  综观《论语》一书,孔子从教学对象、教学目的教学方法及理念等诸多方面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他不仅为我国儒家教育思想的建立奠定了坚实基础,而且对中国教育史甚至世界教育史上有着卓越的贡献。我们今天研究孔子的教育思想,即使为了更好地继承中华民族古代的优秀传统,以服务于现代教育。
  参考文献:
  [1]王彦飞.<论语>教育思想探微.学理论,2008(10):71-73.
  [2]徐冠杰,吴健.丛教与学看孔子的教育思想.文学教育,2011:(8):16-17.
  [3]黎莉.孔子教育思想的人文内核与教育价值—丛“有教无类”的教育方针看孔子以人为本的人学思想.教育探索,2009(1):7-8.
  [4]刘奎臣.概说孔子教育思想理论.英才高职论坛,2007(4):14-16.
  [5]王朝晖,李自平.从<论语>看孔子的教育哲学.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40-42.
  [6]孟庆茹.<论语>教育思想之再探讨.北京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64-68.
  [7]百度百科“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词条http://baike.baidu.com/view/857058.htm.

《浅谈孔子的教育思想.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浅谈孔子的教育思想.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