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讲话致辞 >  晚会主持词 > 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学习心得2020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20-08-14 18:01:28     阅读:

【篇一】

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提出了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构想,按照这一构想,我们党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战略安排,提出“三步走”战略目标。其中,解决人民温饱问题、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这两步战略目标,已分别在上世纪80年代末、上世纪末顺利实现。经过几代人一以贯之、接续奋斗,我国已经基本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但是仍然有一些短板,我们必须加快补上,要聚焦短板弱项,实施精准攻坚。科学研判,统筹推进。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剩下很多难啃的“硬骨头”还未解决,在跑好这“最后一公里”的过程中,我们要在工作中把握好整体目标和个体目标,绝对标准和相对标准,定量分析和定性判断的关系,在科学评估进展状况的基础上,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存在的突出短板和必须完成的硬任务进行认真梳理,统一认识、因时施策、因地制宜,消除短板弱项,确保统筹推进“不留锅底”。精雕细琢,追求创新。敢于直面问题和挑战,发挥精益求精、反复琢磨的工匠精神。找准本地的发展短板,沉下心来分析研究补短板的总体思路和方法步骤,深耕细作,把短板补精细。各级干部要深入基层一线,深刻认识和掌握本地区短板弱项所在,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数据准。补短板的策略多种多样,要巧用眼力和脑力,时刻保持攻坚克难的冲劲,学会成为“多面手”,善用巧劲精准施力。勇于打破常规,积极创新,不断摸索新路子,探索新方法,拿出新举措。牢记使命,勇于担当。习近平书记曾说过,“当县委书记要走遍全县各村,当市委书记要走遍各乡镇,当省委书记要走遍各县市区”。广大干部要牢记初心使命,不能只是停留在理论上和口头上,更要体现在行动上。防止出现形式主义和官僚作风,确保补上去的板子质量过硬,经得起实践的考验。干部和群众之间要团结一心,争取社会组织和广大群众的大力支持,共同应对困难,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胜利。

【篇二】

“太极拳”属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蕴含的文化底蕴可追溯千年,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颗明珠,具有含蓄内敛、连绵不断、急缓相间、行云流水的鲜明特点。长期以来,绝对贫困、环保、民生保障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一直是困扰改革发展的“硬骨头”。面对既定目标任务,各级党员干部可深悟太极拳之精髓,学会见招拆招、借力打力、刚柔并济,把各项工作抓实抓细,从而保证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环保攻坚战、补齐民生短板,以实实在在的业绩对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作出有效回应。

见招拆招,太极拳“云手”VS脱贫攻坚“硬骨头”。“云手”虽是“防守招式”,但其内涵却能指导实践工作的开展。当前脱贫攻坚“赛事”已经到了“一招定胜负”的关键时刻,切不可松懈、歇脚,正需要这样的持续发力、久久为功“见招拆招”,急需一鼓作气拿下“三保障”壁垒这一场比赛稳住阵脚。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中提到,对照“两不愁三保障”要求,四个方面问题比较突出:一是看不上病和看不起病问题;
二是贫困家庭孩子辍学问题;
三是部分贫困人口仍住危房问题等;
四是100多万贫困人口没有解决饮水安全问题。这些问题都亟待解决。破“三保障”壁垒应以加强兜底机制为抓手,统筹协调运用好保险、社会救助等一系列社会资源,着力解决“三保障”问题,以“太极拳云手”绵绵不绝、滔滔不断之气势啃下“三保障”壁垒这块“硬骨头”,拿下这一回合“比赛”。

借力打力,太极拳“揽雀尾”VS绿色发展“硬骨头”。“揽雀尾”与硬骨头“突出环境问题”对阵时,需发挥借力发力、借力打力的巧劲儿,顺势而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检验全面小康成色的“试纸”,直接关系着全面小康的质量,人民对美好生活环境的向往、绿色生活的体验。打赢“环境保护攻坚战”,提高全面小康成色,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环保观,就应顺势而为、四两拨千斤。党的十八大后,党中央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政治担当,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目标,先后已推进了多年的生态文明建设,优化产业结构、节能减排、发展清洁能源等一系列措施,已在民众思想观念里形成了环保理念,营造出全民环保的良好氛围。面对环保攻坚战中的“硬骨头”和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美好向往的大势所趋、民心所向,打赢“环保攻坚战”应顺势而为,奋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持问题导向,持续开展大气治理、垃圾污水治理、生态修复等治理行动,直指要害关键,啃下这根“硬骨头”,确保小康成色。

刚柔并济,太极拳“闪通臂”VS民生保障“硬骨头”。“闪通臂”,如其名,快如闪电,讲究臂、背、腰同时发力,集中力量攻其一点,正是民生领域短板的“克星”,与其对阵威风尽显。经过改革开放四十余年的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取得决定性进展,但民生“短板”这块硬骨头依然存在,赢下本场比赛,要以登顶之决心,集中“火力”补短板、堵漏洞。针对农村薄弱环节,要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推进安全饮水工程,完善水利设施、道路设施、电信设备等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设施设备;
持续在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用力,保障资金投入,完善保障救助体系,保障有学上、能看病、老有所依;
加强基层治理能力建设,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强化治理效能,凝聚民心,集中力量办大事,创新发展模式,提升基层党组织挖掘、发展产业能力,提高群众生活水平,增强群众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集中优势兵力,啃下民生领域短板这块“硬骨头”,再下一城。

【篇三】

近期,我认真学习《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文章指出:目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有一些短板,必须加快补上。要聚焦短板弱项,实施精准攻坚。工作中要把握好以下几个关系。一是把握好整体目标和个体目标的关系。二是把握好绝对标准和相对标准的关系。三是把握好定量分析和定性判断的关系。

然而,“船到中流浪更急”,发展取得的成绩虽然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赞赏,认为中国是发展中国家的“优等生”。但是,应该清晰地认识到: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仍然存在,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这就需要以更加坚定的信心答好“优等生”到“尖子生”的“加试题”,实现全面小康的伟大愿景。

要确保今年在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将551万贫困人、0.6%的贫困发生率双双降为0的任务还“道阻且艰”。一方面,坚持产业扶贫“旗帜”不动摇,持续推动“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把基础产业做强、特色产业做靓、惠民产业做细,因地制宜、因产施策,做到“一村一策、一户一法、一人一招”,避免“大水漫灌”式、“千篇一律”式发展产业,形成同质化竞争。另一方面,做好脱贫“后半篇文章”,通过“五个一批”扶贫政策实现贫困人口脱贫,还要防止因病返贫、因灾返贫、因学返贫等可能导致脱贫攻坚功亏一篑。因此,要建立资金整合统筹机制,做大扶贫资金总量,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完善教育、医疗扶贫机制,强化社会保障覆盖率,确保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困失学、不让一个家庭因病掉队。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文明建设关系着人民福祉、关系着民族未来,历史的发展警示着我们以牺牲环境谋取一时发展是不可取的。“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从“美丽中国”的提出到“生态文明”建设,从“两山理论”走进联合国到全面小康离不开补齐生态环境短板,昭示着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重要性、必要性和急迫性。因此,既要驰而不息推进大气污染治理、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散乱污”企业治理等系列环境突出问题。又要加快转型升级,利用科技的力量将“秸秆”“垃圾”等废弃物“变废为宝”,实现资源的价值转化,做到一举多得,奋力答好生态环境这道“加试题”,让环境保护“红利”造福于子孙后代,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人民”二字是今年“两会”的高频词,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并落实到各项决策部署和实际工作之中……实现全面小康离不开答好民生福祉这道“加试题”。一方面,要认真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将群众的难事当家事、群众的来信当家书,着力解决好群众最急、最盼、最想的事情,提升幸福感、安全感、获得感。另一方面,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解决好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和饮水安全、育幼养老等民生领域问题,巩固好民生福祉“最难一公里”“最后一公里”,让全面小康之路不落下一户人、不落下一个人。

【篇四】

《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是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4月22日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讲话的一部分。2020年6月1日出版的第11期《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牵涉到方方面面,但补短板是硬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什么补短板、补什么、怎么补”等问题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明了工作着力点。《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这篇重要文章肯定发展成就、阐明思想方法、聚焦明显短板、提出任务要求,为实施精准攻坚,跑赢全面小康“最后一公里”提供了科学遵循。  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政治担当。作为14亿人口的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强调的不仅是“小康”,更重要也更难做到的是“全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核心是在“全面建成”四个字上,要在短板上下功夫,要锁定全面小康目标,加大攻坚力度,不获全胜,决不收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把握好整体目标和个体目标、绝对标准和相对标准、定量分析和定性判断的关系,把短板补得再扎实一些,把基础打得再牢靠一些,真正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获得群众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实施精准攻坚。各地要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存在的突出短板和必须完成的硬任务认真梳理,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要不折不扣完成剩余脱贫任务,全力攻克深度贫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建立防止返贫长效机制,坚决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着力解决重点地区大气污染治理、长江流域生态保护修复、城市黑臭水体、农村环境脏乱差等突出问题,让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新。补齐民生领域突出短板,加大对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和饮水安全、育幼养老等方面投入,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落实。由于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和外部不确定因素增多影响,今年我国经济运行面临较大压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的任务仍然艰巨。各地各部门和各级党委、政府要保持清醒头脑,主动克服各种困难险阻,凝心聚力攻克难关,确保攻坚成效不打折,全面小康的质量不降低。

【篇五】

习近平的重要论述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思想路线,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统一。2020年是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战决胜之年,也是“十三五”收官之年,任务艰巨,使命光荣。我们要科学高效地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和弱项。

把握好整体目标和个体目标的关系近平总书记强调,“城乡、区域、人群之间存在收入差距是正常的,全面小康不是平均主义”。习近平总书记的论述体现了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和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辩证思想,要在补齐短板弱项工作中认真领会:首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既包括城市,也包括乡村,而相较于城市,农村条件和基础更差,存在的短板和弱项更多;
其次,从发展情况看,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深度贫困地区并存,对于不同地区,显然不能搞“一刀切”;
第三,即使同是农村,我国南北方之间发展水平不同,东、中、西部发展状况、物价水平、生活条件和自然资源迥异;
第四,即使同在一个村里,富裕人口与老、弱、病、残贫困人口共生,其个体之间差异很大。基于以上,不同地区、人群之间要摈弃“平均”思想,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精准施策,在国家整体目标统领下制定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层级目标”和众多细分“个体目标”,尤其要聚焦老弱病残贫困人口、深度贫困地区和重点领域的短板弱项,提高不同层级整体目标、个体目标的“精准度”。

把握好绝对标准和相对标准的关系,就是坚持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一是坚持“绝对标准”一以贯之,既不会降低或推后,又不盲目提高。“党的十八大明确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这就是我们的衡量标准,不宜再作调整”,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要求的“绝对指标”,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一鼓作气、连续作战,以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精细的工作,确保脱贫攻坚任务全面完成”,强调“客观真实反映仍存在的短板和不足,防止不切实际吊高胃口,避免盲目攀比”。二是相对标准根据情况持续改善和逐步提高标准。关于生态环境,习近平总书记明确“将来还要持续改善”,要求围绕解决好重点地区环境污染突出问题,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现到2020年的阶段性目标,治理大气、土壤、水体污染,改善人居环境,全面开展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等工作。三是重视绝对标准与相对标准的并行推进。从加强党建统领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绿色高质量发展等角度,提高站位,谋划长远,促进健康可持续发展。

【篇六】

2020年6月1日出版的第11期《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引起社会各界热议。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进展。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攻坚克难,砥砺前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历史性成就。自改革开放之初党中央提出小康社会的战略构想以来,经过几代人一以贯之、接续奋斗,总体而言,我国已经基本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成效比当初预期的还要好。

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核心是补强短板问题,即农村这个“短板”。这是因为:作为十几亿人口的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核心是在“全面建成”四个字上。既然是全面建成,就要在短板上下功夫,在短板之短板上下大功夫。“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关键在贫困的老乡能不能脱贫。1.农村还有几千万人未脱贫,并且即或脱贫了还要防止返贫问题发生,加之这个标准还比较低,还需要持续努力提高,才能实现共同富裕目标。2.农业现代化与其它三化不同步,与“四化同步”要求差距很大。加之,我们是农业大国,但离农业强国目标仍有相当距离,还有很多工作要做。3.农村社会发展水平远远落后城市社会发展水平,基础设施薄弱且不配套,离“城乡一体化”要求差距很大,让农村美起来还需要艰苦的努力,才能基本实现。4.农民增收的途径、方式、方法还较少,需要积极探索研究,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城镇人员相比仍然比较低,让农民富起来还有许多路要走。5.怎么补呢?总体上应该进一步加大扶贫攻坚,搞好精准扶贫。具体讲:第一,在“四化同步”中补农业现代化的短板。核心是“让农业强起来”,一方面农业本身要发展,要加速现代化进程;
另一方面要靠其他“三化”来帮助农业现代化,使其能够创新发展、跨越式发展,现在要更加明确“以工促农”,加速农业机械化、农业信息化。6.在“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中补农民收入增长的短板。核心是“让农民富起来”,确保农民人均收入增长继续高于经济增长和城镇居民收入增长,提高新型农村医保和社保水平,最有效地分享改革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学习心得2020.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习近平总书记《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学习心得2020.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