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讲话致辞 >  晚会主持词 > 内容

现代书院空间设计研究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08-30 06:14:09     阅读:


  [摘要]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建立“书院式”学生培养模式成为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一种尝试。古代书院在空间设计上注重中轴对称和遵规守正,体现了以“道”为核心的明德教化理念;在斋舍设计中注重慎独与乐群的结合,体现了以“修身”为核心的成德教育理念。同时,英美等高等教育发达国家盛行的通识教育理论中提倡的“有效思考的能力、交流思想的能力、做出恰当判断的能力和辨别价值的能力”等人才培养理念对现代书院空间设计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笔者在归纳诠释现代书院的教育理念意蕴的基础上,提出了复合型、交往型、实践型、修身型的现代书院空间设计构想。
  [关键词]现代书院教育理念通识教育空间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40[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5-5843(2016)07-0113-04
  [DOI]1013980/jcnkixdjykx201607022唐玄宗时期官方创办的丽正书院是我国最早以书院为名的教育文化机构。两宋时期是书院发展的黄金阶段,产生了史上最为著名的“四大书院”: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嵩阳书院和睢阳书院[1]。新亚书院的建立被视为现代书院的发展起点。钱穆先生于1949年在香港建立亚洲文商专科学校,次年该校更名为新亚书院,随后与崇基学院、联合及逸夫书院合并为香港中文大学。自2000年浙江大学建立竺可桢学院起,内地部分高校也逐渐开始尝试书院制的人才培养模式[2]。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本着德育理念和现代通识教育理念相结合的原则,对现代书院的空间设计进行研究,通过对校园空间资源的优化配置,创新了学生管理模式,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一、古代书院的教育理念与空间设计
  在书院千余年的发展历史中,书院自由的学术环境催生了独特的育人理念和教化氛围。书院作为儒家知识分子集聚讲学授业的重要场所,使一些极具时代精神的儒学思想在其中得以产生和发展。书院的德育理念是不同历史时期儒学精神的积淀,主要包括以“道”为核心的明德教化和以“修身”为核心的成德教育[3]。儒学德育理念的传授不仅包含对德育知识的直接传递,也包含教育场所间接传递的德育知识。
  (一)“中轴对称”的明德教化空间
  儒家的明德教化主要是指儒家五常——“仁、义、礼、智、信”的内化教育。书院注重对学生的明德教化,因此在空间设计中注重建筑的层次布局,通过中轴对称和遵规守正的空间形式营造出尊卑主次的场所形象,强调对学生的礼制教化。书院在室内通过匾额、楹联等形式向学生传达关于“仁、义、礼、智、信”的教育内涵。例如,岳麓书院的建筑群中就是以中轴对称形式呈现尊卑礼法秩序的,其建筑中轴线上依次为书院的门庭、礼殿、讲堂和御书楼。这种布局强调了教化的重要性。
  (二)“慎独”与“乐群”的成德教化空间
  《论语·里仁》中“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的意思是,学生面对德性好的人要向其学习,面对德性差的人要自我反省以免犯错。儒家教育将其作为修身养德的座右铭,并将其细化为具体行为体现在学规之中——学生在集体活动中要自觉遵守书院秩序,在日常生活中则要自我约束和反省。这些要求就是儒学教育所提倡的“慎独”和“乐群”。书院的空间设计既能满足学生的集体活动需要,也为学生保留了私密性的反省空间,这为学生营造了群体性的交往空间和私密性的个人生活空间。由于书院中的学习活动往往是以学生自学为主的,因此斋舍成为学生主要的学习和生活空间。例如,岳麓书院设有半学斋和教学斋,每斋有26间,共为52间,每一间都是一个学生独立学习生活的场所。相邻两个斋舍利用园林植物设计成半围合的空间布局,使每一斋都包含两个私密性的空间。斋舍又通过廊院与中轴线上的讲堂和御书阁相连,使学生间的学习和生活紧密联系为一个群体,提供了“慎独”和“乐群”兼具的修身教化空间 [4]。
  二、现代书院的教育理念意蕴
  现代书院的教育理念可以从传统书院教育理念和现代通识教育理念中得到借鉴。《哈佛通识教育红皮书》中把品德教化的目标表述为:有效思考的能力、交流思想的能力、做出恰当判断的能力和辨别价值的能力[5]。通识教育的教育目标与古代书院的教育目标具有相同之处:有效的思考能力与儒学教化中的八条目所强调的“格物”“致知”相类似;交流思想的能力等同于儒学教育中所提倡的“乐群”特质;做出恰当判断的能力相当于儒家倡导的“五常教化”中“智”的特质,即明确是非曲直的能力;辨别价值的能力与“诚意”“正心”相通。因此,中国现代新型书院的教育理念要将通识教育与古代书院儒家教育理念融合起来,形成新型书院的教育价值追求。
  (一)有效的思考能力与“格物致知”
  通识教育中关于培养学生有效的思考能力是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使其能够从复杂事实中抽绎出正确的结论;培养学生的关联性思维使其能够跨领域理解人类、历史和社会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想像思维能力使其能够体察人类的各类情感,从思维中描述健全的个体人格。逻辑思维、关联性思维以及想像思维在现代自然学科、社会学科以及人文学科的课程中得到充分体现[6]。朱熹认为,“格物”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群体依赖感官获得关于自然现象、社会现象以及个体道德生活的基本信息;第二阶段是个体对获得的信息加以研究;第三阶段是群体进行彻底研究,从而获得真知。“致知”是将研究获得的真知加以传授并指导实践[7]。总体而言,有效的思考能力和“格物致知”都要求学生获取广博的知识,并认为单一知识体系无法塑造个体完整的人格,因此对自然学科、社会学科以及人文学科知识都要有所涉猎,同时强调实践能力的重要性——要将获得的知识用于实践才能有效锻炼学生的逻辑、关联以及想像等方面的思维。
  (二)交流能力与“乐群”特质
  交流能力是人能够清晰表达自我意见并被他人理解的能力。有效交流不仅要依托于清晰的思维和流畅的表达,还依赖于个体的道德品质,因此日常的交流也会在无形中锻造学生的品格[8]。《程董学则》中把交往之意阐述为:“乐群所以敬业也,是师友相处晨曦,不闻认真劝善改过,则与素居之感何异?学者群居一堂,务以崇德辩惑为大,而藏休息游各领其意趣之所在,日计不足,月计有余,自觉相观而善。”[9]强调学生要把“乐群”作为道德修养的方式,学生之间群居处之,有利于相互之间德性的效仿以改过迁善。因此,交流能力的获得与群体性活动密切相关,而积极有益的群体活动不仅能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也有助于学生间的相互学习,从而规范约束其德行。

《现代书院空间设计研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现代书院空间设计研究.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