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讲话致辞 >  晚会主持词 > 内容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模块化”建筑教学研究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09-29 06:16:49     阅读:

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gdja/gdja201502/gdja20150218-1-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gdja/gdja201502/gdja20150218-2-l.jpg
  摘要:
  文章通过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现实需求的梳理,从传统建筑设计教学模式的问题出发,结合多年来的建筑教学研究和实践,提出了模块化建筑教学课程体系的新思路。将传统建筑课程体系整合成基础、设计、技术和实践四大模块,着重分析了各个模块的具体教学方法,阐述了应用型人才教学的发展观,尝试探索应用型建筑教学新体系。
  关键词:建筑教学;模块化;应用型;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
  10052909(2015)02007305
  在全球化与城市化发展背景下,中国的建筑设计行业与建筑教育得到快速发展,建筑学专业已成为国内应用型专业发展最快、竞争最激烈的专业之一。社会对建筑人才的多样性要求日趋明显,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无法适应新的形势,这也对建筑专业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国内许多建筑院校都在进行新的教学探索:清华大学实施了多元化、开放型、互动式的教学模式;同济大学推行了以当代技术与地域文化并重交融为导向,以国际学科前沿跟踪交流为背景的教学思路;东南大学建立“设计的研究,研究的设计”教学观念。这些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观念结合时代变化需求,为当代地方性院校应用型建筑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参考依据。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作为省部共建高校(河南省与水利部共建),在建筑教学过程中,一方面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制定严格的教学目标与计划,另一方面借鉴名校建筑教学模式,综合学院发展条件,不断探寻自身内在改革途径。
  一、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现实需求
  (一)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提出
  所谓应用型人才是指面向生产、服务和管理一线的,具有一定创新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社会实践的高级实用型人才。相比学术型人才,应用型人才更注重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同时应用型人才比职业学院人才培养更强调应用型知识以及更高层次专业技能的掌
  握[1]。2014年6月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中,国家主席习近平对加快职业教育发展作出重要指示,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引导社会各界特别是行业企业积极支持职业教育。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成为当前教育阶段的工作重点,这也是高等教育由“精英”向“平民”、由 “学术型”向 “应用型”转变的必然。
  (二) 建筑学的学科内涵
  建筑学是除医学以外的另外一门五年制本科专业,学科培养时间长正是源于其综合性强且特别强调应用能力培养。建筑学集社会、技术、艺术等多重属性于一体,且与力学、声学、光学、社会学、地理学、经济学、心理学、历史学等人文、自然领域联系紧密。同时,建筑学注重知识的集成与运用,通过对建筑物及其周边环境的研究,结合具体的应用实践过程,
  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与创新能力。建筑学作为一门以实践为对象的应用型学科,其发展动力与研究方向都来自真实而广泛的社会与时代需求,因此,把建筑学的培养目标定位于社会需求、市场需求,并不是贬低高等教育,而是强调教育为社会服务的本质。这就要求高校的实践教学不能流于形式,应结合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加强实践教学,培养适合新时代建筑学科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三) 传统“类型学”教学的弊端
  我国建筑学起步较晚,但发展极为迅速,建筑类院校从10多年前不到100所,发展到现在的250多所。虽然有建筑学专业的学校增多了,但是有近2/3的建筑学院校为地方院校,这些地方院校在建筑学课程安排中,沿袭了全国主要建筑院校教育的统一模式——“布扎”式教学体系。其特点是以渲染训练为基础,以建筑类型设计为主线,注重专业基本技能训练与建筑实践环节。这种教学体系为我国建筑教育初期培养了大批优秀建筑师,但是,在当代科技发展带动下显现出越来越多的问题和弊端[2]。一方面传统“类型”教学中遵循由小到大、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选择适当的类型逐个进行设计。这种方式使学生在毕业时虽然达到一定的设计操作能力,但给学生知识与思维方式带来了局限性[3],缺少对当今生活多样性、文化多元性、技术构成复杂性的了解,学生的创作较多局限于“模仿”层面,缺乏应对多变条件的把握和创新能力。另一方面教学中设计过程缺乏灵活性与开放性,题目设定往往是真题假做,忽视学生对周边环境和一些控制性指标的分析考虑,教学进程“以任务书为纲”,按一草、二草、三草进行,学生大都是“埋头苦学”被动地按任务书走,设计气氛不活跃,缺少师生间的互动交流。这种教学模式培养出的学生,在后期缺少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无法将设计构思落实到具体实践上,只能纸上谈兵。
  二、模块化建筑教学体系的整合与生成
  MES是联合国国际劳工组织在借鉴与综合一些发达国家职业技能培训经验基础上开发出来的培训模式。MES是英语Modules of Employable Skills的缩写,通常译为“模块式技能培训”[4]。模块化教学的目标与我国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基本一致,因此模块化教学体系的推行,从理论上讲解决了在校学习与未来职业实践要求的矛盾,为培养适合我国国情的应用型人才提供了一条可行途径。模块化教学思路并非摒弃了传统的教学内容,而是以通识教育为基础,“建筑设计”为核心,“人文科学”和“自然技术”为辅助。这种教学思路基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及自身办学基础和生源条件,引导学院将建筑学人才目标定位于培养符合社会需求、市场需求且具有多种适应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同时又强调建筑学专业的应用性与市场需求的引导性。模块化建筑教学体系立足学院自身发展条件,结合时代变化需求,在高校调整教学目标的形势下,积极借鉴教学经验,转变发展思路,对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起到了指导作用。
  整合后的模块化建筑教学体系内容可以归纳为“两体系、三层次、四模块”。所谓“两体系”指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三层次”指人文社会科学课程、自然技术课程、主干设计课程,“四模块”指基础模块、设计模块、技术模块、实践模块(见图1)。其中“两体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共同构成建筑教学的完整体系。同时两大体系的设立既丰富理论教学,又拓展具体实践,特别是增加实践教学的比例和新的实践内容,强化了学生动手能力、专业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层次”以主干课程为核心,以人文科学和自然技术为辅助,形成“一心两辅”的立体式知识框架。三层次强化和丰富两大体系,打通人文科学与自然技术专业类别之间的差异,强调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形成跨学科的教学平台。“四模块”将整个建筑教学内容按照建筑认知规律划分,每个模块之间的承接递进反映着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认知过程。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模块化”建筑教学研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模块化”建筑教学研究.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