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讲话致辞 >  代表发言 > 内容

巧手穿结编织,文章有序有理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1-15 06:19:03     阅读:


  文章结构是文章内容的组织构造和布局安排,是写作思维的外在表现形式。它包括标题、开头、过渡、呼应、结尾等环节。新颖活泼的文章结构样式对于理清写作思路,促进思维表达和提高阅读审美具有重要作用。然而,从历年高考阅卷现场来看,很多考生似乎掌握了基本结构方法(并列、对照、层进、总分),但文章结构固化,少有灵动。问题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结构固化,缺少见解与联结
  结构固化,是指学生经过一年或者多年的训练后形成的只重外在形式的套路化结构。“一个观点,两三个例子,一个结尾”这样的模式就是明证。或者把文章单纯地写成一种“告诉式”的文章,通篇“公理、定理、大道理”。殊不知,阅卷者更想看學生思维的发散,能结合时下谈谈自己的思考与见解,哪怕是稚嫩的。
  二、结构散乱,缺少过渡与呼应
  结构散乱,是指文章的整体思路安排缺乏逻辑性,思路不清,层次不明,踩着西瓜皮,想到哪儿就写到哪儿,结构散乱,缺少恰当的过渡和呼应,整篇文章就像是“例子”开会。
  纵观近几年高考优秀作文,本着从深化文章、可操作性角度出发,笔者认为,要想文章结构在规范的基础上灵动起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强化自己的写作意识。
  1.巧妙过渡,上下贯通
  要想把道理说深说透,往往需要旁征博引,使用众多素材,运用论证这条逻辑纽带,把它们有机串联在一起。行文时要特别注意各素材之间的过渡,不能是素材的简单罗列或盲目叠加。为了防止出现结构上的“断层”,我们需要在素材与素材之间、段与段之间安插恰当的过渡,使上下文无缝连接,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过渡性文字可以是一句话,也可以是一段话,不在乎长短,关键在于能真正起到承上启下、自然贯通的作用。如2015高考湖南卷优秀作文《扎根在土里,亦游走入天际》,文章开头先告诉我们能改变什么和不能改变什么。紧接着有这样的过渡段:
  自然给予我们许多美丽,也为我们设下很多禁限。自然规律固不可变,但犹如大树能令种子替自己走遍各地一般,人,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来走出局限,甚至如大树的种子传播到世界各地一般,收获许多意外的惊喜。
  接着,文章就引入闵子骞的事例:
  先秦时有闵子骞,无法改变拥有刻薄继母的事实,他没有抱怨,而时刻以自己的善心感化继母,不仅继母改变了以往的态度而善待子骞,子骞也通过自己的孝行感动了乡里。魏晋有囊萤映雪,家贫境苦虽不可选,但通过努力也能改变人生命运。
  正因为有中间的过渡性文字,作者在明确地表达自己观点的同时,用一个比喻顺畅地从事物推及到人,很自然地引出下文所用的闵子骞事例。
  2.合理联结,增强实效
  高考作文虽然目的性很强,但也有一定的社会价值功能。所以,无论什么体裁的文章,都要联系实际,把落脚点放在解决问题上。对于议论文来讲,在论述了“为什么”之后,务必联系实际,解决“怎么办”的问题。联系实际,即结合生活现象展开分析论证。要选取生活中的时新素材或经典素材,对文章主旨作纵深挖掘,使文章与现实生活紧密对接,体现出针对性、实效性,这才是为文的最终目的。不可忽视的是,考场作文大多缺少“解决问题”这一部分,导致结构不完整,严重影响得分。
  “联结”的方向有很多,或个人,或集体,或社会;或古代,或现代,或当代:或中国,或外国;或自然景观,或人类社会。要纵横驰骋,多角度、多侧面地展开阐述。如:2015高考山东卷优秀作文《探究:路漫巧求索》,行文则在对比中展开,先是展现孩子与父亲言行的对比,充分肯定了孩子的探究与实践精神;再拿先人乐于探索的故事与我们在成长中逐渐削弱探索精神的经历对比,指出孩子积极探索思维与行为的难能可贵。紧接着联结到国外的教育。如下文:
  我们都在谈外国教育优越之处。诚然,他们不拘一格、自由探索的精神的确比如今中国大行其道的应试教育要强。我们盛产金牌选手,却难产诺贝尔巨匠。教育对于社会文化发展的影响是举足轻重的。应试教育当道的教育能反射出如今社会功利、僵化的思想欲求。但是,时代在发展,我国教育事业也在进步。素质教育的大力推行,虽举步维艰,但也令人欣喜:国家层面开始高度重视实践探索,这可能是我国文化发展的风向标。
  勇于探索,敢于实践,开拓创新。
  作者把外国教育与国内教育进行对比,深度揭示出国内素质教育滞后的历史原因和传统根由:这样一来,论证有了拓展,结构增加宽度,观点就更加明确而有力了。所以,最后水到渠成回扣到“勇于探索,敢于实践,开拓创新”的论述主旨上来。
  3.首尾呼应,完美作文
  所谓首尾呼应,就是前者呼后者应,首尾圆合。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在内容上互相关照,前面讲的内容,后面要有相应的交代。好的文章总是善于在开头、结尾上匠心独运,二者遥相呼应,在结构上形成一个完美的“同心圆”。
  首尾呼应的方法很多,常见的有重述开头法,即在结尾处重述开篇的语句,形成回环:变换句式法,即用不同的句式表达相同的内容,以避免单调乏味;一问一答法,即开头提出问题,设置悬念,结尾回答问题,点明主旨。如2015高考浙江卷优秀作文《且以作品论英雄》的开头和结尾:
  自孔孟以来,我们的阅读模式、欣赏模式大致便是“知人论世”,我们大多认定“文如其人”,这是有道理的,但并不全面。如是我言,逢文先勿论人品,且以作品论英雄。
  所以我认为,面对作品时,要且应以作品论英雄。我们固然尊敬杜工部的情怀并愿意将其为内外修养,但我们也能从《威尼斯商人》中汲取正义忠诚的不竭力量。作者终将逝去,其人品也会销蚀不见;但一旦其作品高雅,便足以光照千古、惠泽古今。作为重,道为重,人品须臾如苍狗,应以作品论英雄!
  乍一看这两段文字并不是完全一致,却都是紧紧围绕“以作品论英雄”这一主旨,首尾照应,重申强调,明确有力,中心突出,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为此,我们在作文时不能轻视也不能将结构简单模式化,要关注作文的“层次性”“合理化”问题,力求写出结构规范、灵动不乏深度的文章。
  (编辑:于智博)

《巧手穿结编织,文章有序有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巧手穿结编织,文章有序有理.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