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讲话致辞 >  代表发言 > 内容

心理健康教育:培育文化自信的有效途径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09-21 06:11:45     阅读:


  近年来,校园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学校和社会的高度重视,教育部曾修订印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指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教育,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所在的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第一中学在民族地区心理健康教育与民族文化传承的深度融合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重视心理普查,构建民族地区学校心理教育模式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第一中学始建于1957年,现有教职工105人,在校学生681人,是一所由汉族、裕固族、藏族、蒙古族、回族等民族构成的民族团结大家庭,少数民族学生占学校总人数的65%以上。其中,75%以上的学生来自偏远的农牧区,家长大多在家放牧或外出打工,对学生的心理关怀较为缺乏。近年来,为进一步满足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新需要,学校积极探索心理健康教育与民族文化的深度融合,学生个性进一步发展,民族文化自信进一步彰显。
  重视心理普查。由于大多数学生来自偏远的牧区,长期逐水草而居(牧场四季转换)、民族语言流失严重、牧区文化受外来文化冲击等,加之长期与父母不在一起生活,学生在语言交流、人际交往、民族文化展示等方面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不自信等问题。针对这种现象,学期开学和阶段性全校性心理普查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与培养文化认同、增强文化自信与责任担当的重要抓手。与此同时,学校将心理普查工作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确保心理普查的作用落到实处。
  把握共性问题。根据心理普查筛选结果,学校进一步梳理民族地区学校学生心理发展过程中呈现出来的自信心不强、沟通力欠缺、文化传承意识较弱等共性问题,及时组建“文化传承班”“人际交往班”“才艺展示班”和“家乡情怀班”等团体辅导班,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辅导工作。通过“家长课堂”,与家长一起讨论学生的教育问题,逐渐形成了“全员培训有实效、个体辅导有方法、学科渗透有特点、朋辈互助有进步、家校合作有特色”的校园环境,学生的民族自信、文化自信进一步显现,有力促进了民族地区学生的健康成长。
  问诊个案咨询。针对牧区学生心理发展实际,学校依托心理咨询辅导中心强化个体咨询的助推作用,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促进学生的個体发展,学生的自信心、自豪感进一步增强。以下是一名牧区寄宿学生前往学校心理咨询中心进行个体咨询的案例。
  案例内容:某学生是家中独生女,来县城上学之前一直生活在地广人稀的牧区,长期使用本民族语言与家人沟通,普通话交流较为困难。初中时,父母离异,从此变得比较自卑,很少与同学来往,几乎没有关系比较好的朋友,性格也变得更加内向和易怒。她时常感到自己压力很大,对自己本民族的文化感到不自信,在集体活动和个人才艺展示时往往比较胆怯。
  咨询过程:针对上述情况,心理健康教育老师帮助其制定了近期和最终的目标,针对性解决目前的偏执、抑郁状态,平静情绪,引导该同学学会一些人际交往技巧,增强其人际交往能力,提高参与集体活动并积极展示自我的能力,最终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案例评估:该学生表示,经过三次咨询以后感觉自己成长了不少,也深深觉得过去自己的某些想法比较幼稚。相比于以往,自己更有自信,对自己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也更有信心,有了切实传承本民族文化的意识和行动。该生先后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各项大型活动并在活动中担任重要角色,自己的才艺得到了全面展示,与身边的很多人都成为了好朋友。
  追求全程育人。学校及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动态监测,通过“强化文化引领,坚定文化自信,彰显个性发展,关注实际需要”的方法,时刻关注牧区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依托创客空间、手工制作、双语演讲等平台,让牧区学生在校园的集体生活中展示自己、提升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助力文化传承,促进文化传承与心理教育深度融合
  一直以来,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与民族文化传承深度融合,着力打造富有民族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深化师资队伍建设。学校借助裕固族教育研究所的广泛资源,拓宽民族文化传承师资队伍培训渠道,积极推进裕固族优秀传统文化进课堂。学校是裕固族教育研究所的基地校,每学年都会邀请裕固族教育研究所的部分专家,对学校所有裕固族教师开展培训,鼓励和引导少数民族教师将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渗透于学科教学中,着力培养了一批心理健康教育与民族文化传承相结合的“双师型”教师。
  丰富主题实践活动。近年来,学校积极探索心理健康教育与民族文化传承的深度融合,连续七届成功举办了“裕固语口语暨心理情景剧展示活动”,活动以裕固族文化和生活习俗为题材,以裕固族学生生活为写照,用裕固族语言编排心理情景剧,既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又促进了民族文化传承,成为学校向外界展示心理健康教育与民族文化传承有机融合的一张亮丽名片。
  挖掘民族文化资源。学校紧紧围绕少数民族乡土文化资源,如通过开设拉爬牛、顶杠子、摔跤、踩高跷、母语演讲等校本文化选修课程,丰富了学生的体育运动生活、培养了学生吃苦耐劳和团结进步的精神,还让学生切身感受民族文化、扎实学习民族文化、深度继承民族文化。通过实践,我们发现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上更加自觉,在生活上更加自信,在本民族文化传承方面的担当意识更强。
  拓展教育外延,在文化自信中感受生命的快乐
  探索学科渗透,营造育人氛围。健康的心理是学生全面成长的重要保证,近年来,学校每学期都安排教师心理沙龙活动和讲座,进一步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渗透和普及相关的心理知识技能,构建了“学校—家庭—社会”全员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与民族文化传承体系,形成了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社会氛围。
  树立文化自信,丰富第二课堂。学校以各种活动为载体,通过参观中国裕固族博物馆、裕固族优秀文化传承体验区主题实践、主题研学活动、双语学科知识竞赛等形式向学生讲解心理健康知识。同时,心理社团、隆畅文学社、轮滑社团等16个校级学生社团更是为学生丰富课余生活提供了平台。学校随时开放理、化、生、技术实验室和绿色网吧、图书阅览室等,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和空间发展自我,培养他们多元的兴趣爱好和良好的心理素养。
  关注课程拓展,完善宣传机制。学校不断拓展心理健康教育与民族文化传承课程外延,通过心理健康课程、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学生集会、家长会、宣传橱窗、校园之声广播、国旗下讲话、班级文化墙、电子屏等形式,广泛开展普及宣传教育,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让文化传承的自信与自觉在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相互融合中越走越远。
  在民族地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民族文化传承融合实践探索中,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第一中学于2011年11月被教育部评为“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于2015年8月被评为“张掖市学校文化建设示范校”,于2016年12月被评为“甘肃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甘肃省中小学标准化心理咨询(辅导)室示范学校”,目前是全县唯一一所省级示范学校。这是民族地区心理健康教育与民族文化传承深度融合的重要探索,也是民族地区学校内涵式发展的重要支撑。
  (作者系甘肃省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第一中学校长)
  本文系2017年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陇原名师”专项课题《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策略研究》(GS[2017]MSZX09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心理健康教育:培育文化自信的有效途径.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心理健康教育:培育文化自信的有效途径.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