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讲话致辞 >  代表发言 > 内容

《读书是教师最好修行》心得体会三篇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20-12-01 11:19:41     阅读:

《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心得体会(精选3篇)

  某些事情让我们心里有了一些心得后,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这样我们就可以提高对思维的训练。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心得体会(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心得体会1

  《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一书收录了常龙生对50本书阅读后阐发的感受。常龙生10年来坚持每周阅读一本书并写一篇读后感,十年如一日。本书是在500多本书500多篇读后感中挑选出来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自有自己的独特感悟。

  一、教师离不开阅读,读什么书很重要。

  在这个书籍浩如烟海的时代,读一些根本书籍是捷径也是正道,围绕对应主题,思考相关问题,相信一定收获多多。

  回忆自己的阅读经历,说不上走弯路,但确实存在某个阶段阅读内容缺失现象。常生龙局长这本《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一书,涵盖了教师需要阅读的不同类别的好书。每个专辑里的选书作者都是精心挑选的,比如在“教学即创造”中,作者选取了名家于永正的《做一名学生喜欢的教师——我的为师之道》。于老师是大家公认的当代教学名家,他的课堂如行云流水,与学生互动亲切自然,于自然出显功夫,学生学得开心也学得扎实。作者从于老师书中提炼出“自己先变成孩子”的学生观、“遵循教育规律”的教学观、“要时刻以身示范”的为师观。没有说教,道理自然深入人心。再如《教室里的电影院》是课程开发层面的,《教室怎样与学生说话》是师生沟通层面的,《以学生为中心的翻转教学》是教学方式层面的……多角度阐释了“教学即创造”的现代教学观。

  二、看书,人人都行,但是阅读,并不是人人都会。

  仅仅看到这个书名,便觉得与众不同——不在文采,而在视角。当我捧起这本书时,委实也读到了这一点好处。念及家中书房里教育教学类书籍虽不及文学作品之多,不过数量也已比较可观了,其中的绝大多数都是分享教育模式、教学理念、实践经验等等,总感觉这类书籍都在尽力诉说“该怎样做”,即便内容上乘,与读者之间(至少是于资质平平的我而言)仍是隔着一点距离;
而这本《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则从“要读书”这一本原视角出发,通过作者的工作体会与阅读之间结合而得的思索体悟,使得读者明了自己与书籍之间就应达成一种精神的契合——相信通过用心阅读与吸收书中智慧,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思索,定有心得,亦有一试之愿。诚如作者在自序《让我们都来读书吧》一文中说,“……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惑和难题,其中绝大多数的问题都有解决的办法和途径,并且已经被别人进行了总结,发表在各类著作、报刊或新媒体中。如果我们是一位读者,就可以在其中找到路径或答案,在前人的力挺下站得更高、行得更远。”以此语观之,读书大抵就是与教育相接的那座桥梁了罢。

  三、“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我以为,恪守作为教师的一份本真善良,心怀学生,是成就学生、成就教育的重要基础。这种善良并不单指做一个好人,对于教师而言,这既要化为对自己所从事的教育工作的丰沛热情与精进钻研的精神,努力把“教师”从一种普通的职业定位上升到事业奉献的高度;
又要化为对于学生在做人上与学习上的关爱指导,使其真切地感受到如哲学大师冯友兰先生评价蔡元培校长时所说的那种“春风化雨”的人格魅力——这一切说来是容易的,做起来却必定不会如此爽快利落,甚至会有很多难题摆在面前,但是,我们是要往这个方向毫不迟疑地努力的,不能只是个旁观成败的看客。在我读过的许多书里,都印证了这一点:比如由美国中小学一线优秀教师案例汇编而成的《教学不孤独》以及雷夫艾斯奎斯所著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中,不难发现西方的教师们同样不遗余力地以“爱”为核心,生发了教育激情及各种教学智慧,引导状况百出的学生们在做人和学习上步入正轨,且使之继续进步;
又如于漪老师在自传《岁月如歌》中写到,即使是在群魔乱舞的“文革”时期回想当初自己给患肺结核病的学生买药,给骨折又无钱的学生付医药费,给没钱的近视学生配眼镜等等以至于家境拮据,她依然没有后悔——“这样做图的什么?我从未张扬过,也从未想到要得到什么,只不过人心都是肉做的,看到这些孩子那么困难,我心里难过,故而想方设法帮助。”这虽不是在课堂上授课,但我相信这实实在在给那些受助的学生们上了关爱这一课,在人情淡漠的冰窟里投进了一束温暖的光芒。相信作为教师的我们努力提升了师德素养,使教育有了“爱”,无论是教学还是平日生活,都会带给学生“润物细无声”的感动与激励。

  很幸运地与《读书是最好的修行》一书及书作者的相遇,如在茫茫书海中,看见了一盏温暖的航标灯,照亮我前方漫漫修行路。

  《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心得体会2

  我也读过好多书,教育教学类的书略有珍藏。我怎么就没达到常生龙老师所说的读书境界:“每当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各种各样的困惑和难题时,总有一本书在那里等着我,给我启迪,让我豁然开朗。”看完了常老师的《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一书,我豁然开朗了,原来常老师读书是这样的。

  一、善于找书

  常老师的《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中50篇文章就是50本书,在5个专辑后面还罗列了《本辑延伸阅读书目》共71本,纵观其121本书,推测其看的其他更多的书,其涉及的面基本都与课堂教学、与现代教育密切相关,书名新颖,基本上都是xx年以后出版的书籍,许多都是xx、xx年出版,而且以国外新书居多。可见他是紧跟时代步伐,追随世界教育发展脚步的时尚达人。因为紧跟国际教育,用国际眼光看我国的教育、引领我国的教育改革方向,因此他对教育、教学,已经达到了“游于艺”的程度,游刃有余,自由游走于教育领域之中。之所以达到这样的程度,这和他大量读与教育类相关的书是分不开的。

  二、善于联想

  常老师在看了《读书成就名师——12位杰出教师的故事》后写的《名师成长之路》中介绍了该如何去读书,他列举了李镇西的,“读书的秘诀无非是联想与思考。联想是读出自己的共鸣,与生活、经历、情怀、时代接通;
思考是读出问题,思考、质疑、不轻易相信。”常老师就是这样一位善于联想的达人。常老师的书评中,他在文中时常提及个人的生活、学习经历。如在《电影的教育价值》一文中,先生讲述了自己七八岁在村子里看电影的经历,这和我幼年生活环境相似,我的童年也有夏天夜晚搬着小凳子和乡亲、伙伴们一起看电影的经历,因而文中这一段描述,我与他产生了同感。常老师能将看过后的深奥的理论具体化、形象化,时常能引起我的共鸣,读来非常简单易懂,非常亲切。

  三、善于思考

  还是在《名师成长之路》中常老师列举了吴非老师的成长之路之经验,“吴老师强调,一名教师能走多远,取决于他能否独立思考。有了思考能力,就不会轻易相信任何东西。而读书正是培养教师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途径。”我拜读了常老师的《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一书后深深感受到常老师的智慧,他对阅读得来的知识的深刻思考,是常人无法做到的,特别像我这样的按部就班的老师,缺乏自己独特的思维,也就很难有阅读后更多的获得感。

  常老师对于阅读而得来的知识,能够结合我国教育实践,提出某些理论该怎样应用于我国教育实践的具体想法。如他说到的大数据问题,这几年我也听到人们对大数据的讨论,但自己从来没有读过类似《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之类的书,而常老师就能及时拿来阅读,并在《教育如何应对大数据时代的挑战》一文中,他提出教育内容要进行革新,教学方式要进行革新,学习路径会发生变化,还要防止对数据的痴迷。在《慕课来了》一文中,他又提出中国的慕课应该把职业教育当作主战场,走出自己的一条路来;
在基础教育阶段,可以将翻转课堂作为抓手,推动教育的转型发展等。可汗学院、翻转课堂等我们校长也都在教师大会上或自己介绍,或请有关专家来做专题讲座,我都是听过了,知道了,就好了。如果也能像常老师那样找一些书再去看看,再结合自己的教学有所思,有所用的话,也许我的教学之路也会达到“游于艺”的境界。

  四、善于总结

  常老师读的书中,有些我也曾经拜读过如佐藤学著的《静悄悄的革命——课堂改变,学校就会改变》,《让学生都爱学习——激发学习动机的策略》唐娜·沃克·泰尔斯顿著等。特别是佐藤学著的《静悄悄的革命——课堂改变,学校就会改变》一书,对于书中说的许多观点我非常赞同,因此本人拜读过好多次,在教育杂志上每次介绍佐藤学的文章我都如饥似渴研读,对于资料中介绍的一些方法我尝试在教学中加以应用,自我感觉自己在课堂上也逐渐学会了倾听学生,也更多关注学生的学情,和同学建立起了更和谐的师生关系。拜读了常老师的《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中《课堂改变,学生就会改变》让我明白,常老师之所以能成为名师,导师,就是常老师看了书后能善于总结,能结合教育规律,总结出一些观点如他看了《静悄悄的革命——课堂改变,学校就会改变》一书后就总结道“支撑教师每天在教学领域发挥创意和创造性的是以下三点:给每个孩子学习的尊严、专注教材(学问)的发展性、我们自己的教育哲学”,而我一点都没总结。

  如果我也能善于去找教育类的适合自己的新书;
善于联系生活教育实际;
结合自己的教学困惑善于思考;
像常老师那样每周一本书,一篇读后感,将自己的所思所想总结出来,写下来,估计未来的我对教育教学会更加游刃有余,也能达到“游于艺”的高度。

  敢问自己以后成长的路在哪里?路在自己的脚下!!!

  《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心得体会3

  打开常生龙编写的《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第一辑“教学即创造”,就被书中介绍的名人教育理念所吸引。这一辑一共介绍十位中外教育界的名人,他们无论在教育理念还是教学方法上,都有自己的.创造。教学工作是最有创造性的工作,是我读完这一辑后最深的感悟。

  在教学工作上,最容易做的是照本宣科。课堂上,按部就班地按照课本来上,不会有错,但如何把课本上的知识融会贯通,让孩子们喜欢上你的课,却需要老师的创造性。

  学生为何喜欢多才多艺的老师?因多才多艺的老师的课堂是丰富的,是灵动的,老师自身的知识的博大和自身素养会影响到孩子。孩子欣赏博学多才的老师,也是自然的事情了。

  记得读师范时,“文选与写作”课是比较枯燥的课,而那位老师,每节课都是很快讲完课本上的知识,就会给我们讲他心中的《红楼梦》,讲细节,讲人物的性格和命运,就是因老师的讲解,才让我用心去读这部经典巨作,注重书中的细节部分,甚至跑到图书室寻找关于解读《红楼梦》的一些刊物和文章。看评论,会让我读得更深一些。写作课成了我的最爱,我喜欢老师的博学,期待他能给我们介绍更多的名著经典。

  如果仅仅是照本宣科,那些课文没有多少吸引力。这位老师把文选课上得丰富多彩,激发了我们去读经典名著的热情。也是从那时起,我才深深地爱上阅读与写作。

  第一辑中写到夏昆老师,他不甘于每天对字词句篇的分析,想在常态化的教学之外,提供一些更有利于学生人文素养提升的课程内容。于是他开始了语文、诗歌鉴赏、音乐鉴赏、电影鉴赏等四门课程的教学探索。在高中繁重的学科学习任务之中,给学生们送上了一份份心灵鸡汤。看似夏老师在不务正业,其实如果学生学会了鉴赏,从电影中,从歌曲中,从诗歌中体悟到不同的美感,提高了自身的人文素养,学生们的语文素养自然提升,我相信语文成绩也会自然提高的。

  特别是语文教学工作,如果仅仅抱着课本在教,那孩子们不会走得高远,也不过是做题的机器而已。如果从多方面入手,逐步培养孩子们的读写习惯,看似老师在做与教学无用的事,甚至是多受累的事,但走到一定阶段,你就会发现,所有的“无用”变得那么“有用”,甚至让孩子的语文素养达到了一定的高度。

  教学工作的创造性至关重要,它会让孩子们看到不一样的天空。在一堂看似平淡的课堂上,老师的引领和发散思维,会让孩子们看到更广袤的世界。我喜欢多彩的课堂,喜欢看似天马行空,实则老师把手中的线收放自如,让孩子们在蔚蓝的天空上翱翔的课堂。课堂虽小,但我们的思维不能狭隘。老师在课堂上的创造性就尤为重要了。

  在刚刚接触孤独症谱系的孩子后,我有一段时间很是迷茫,后来因阅读了一些理论专著,我突然领悟到,他们更需要灵动的课堂。虽然是个训课,他们也需要丰富一些的语言训练。本身孩子们就有刻板行为,如果仅仅运用ABA训练方式,孩子们更是呆板。但运用VB进行语言训练,就灵动了许多。每一节的个训课,我都设置了多方面的训练形式,即便是接受性指令这一个环节,我也要设置多方面的训练内容,既有身体部位识别,也有绘画和粗大动作训练。特别是手指谣,边做动作边填词,孩子们很是喜欢。有时会根据孩子的情绪,调整课程,只有让孩子喜欢上我的个训课,我才能给予最佳的康复。

  我们的教育是充满爱的教育。史沃普这位童书作家,仅仅是辅导孩子十天的写作课后,就爱上了孩子们,坚持为孩子辅导写作,陪伴小学毕业。他用满腔的热情对待所教的孩子,做出了与众不同的成就。仅仅有爱是不够的,爱,是前提,重要的是要有智慧,也就是要有创造性。麦考特、雷夫、钟杰就是这样的老师。麦考特能让最调皮捣蛋的孩子认可是最好的老师,雷夫能让56号教室里的每个孩子爱上阅读,并在m、simayi、net教室里建立起世界上最小的经济体,让每个孩子学会远足前做好准备。雷夫的56号教室充满了魔力,我很早就买过这本书,读了一遍又一遍,从中获得了许多的启发,佩服雷夫的创造性教学模式。钟杰在转化问题生上有自己独创的方法,仅仅靠爱是不够的,关键是老师的智慧,有了教育智慧,才会让爱变得有价值,有意义。

  吉诺特所说的这句话,对老师而言是一定要牢记心中的:“语言既能使人文明,也能诗人野蛮;
既能使人受伤,也能使人得救。”说出去的话,如泼出去的水。常言说的好,“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最为老师,说话的方式尤为重要,骂人和训话是语言暴力常见的表现方式,侵犯隐私是语言暴力的一种体现,但质问也是一种语言暴力。

  原来我们教聋孩子,因手语的限制,可能老师的话语不能完全传递给学生,即便是有语言暴力,学生仅从表情和动作上也感受不那么真切。而如今我们学校已经转型,面对新的群体,我们真的要在说话艺术上下点功夫,如何把话说好,让孩子们接纳,让家长们接受,这是需要下功夫的。孩子们需要我们鼓励,家长们需要我们去倾听。鼓励,让孩子们更加自信;
倾听,让我们理解家长们的内心痛苦。理解、包容,接纳,慢慢地我们会发现,他们也是一群可爱的孩子们。

  “当教育不是发自内心的时候,当教育的语言不带着为善的情感的时候,教师那伪善的眼神和牵强的微笑就会很快被学生感受到。”这句话是不是在提醒我们,老师的语言至关重要?

  老师的认可,是一缕阳光,会让孩子感到温暖,会催孩子们上进。我们都从孩童走过,回想过去的时光,能让我们深记心中的老师,往往是在学习和生活上给予关爱的老师。特别是那真诚的善意的话语,让人牢记一生。

  特殊教育的教学工作是更需要有创造性的工作,一堂课,不再是单一的课程,需要多方面训练融合在一起,语文课中融合着动作康复,体育课中也渗透着语言康复。孩子们千差万别,对孩子的要求也变得有梯度,需要根据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成长需要,设计课程内容,选择教学方法,有针对性地给孩子最适合的康复教育。

《《读书是教师最好修行》心得体会三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读书是教师最好修行》心得体会三篇.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