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讲话致辞 >  代表发言 > 内容

高校生态道德教育困境及其对策研究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08-31 06:06:51     阅读:


  生态道德教育作为一种新的道德认知和价值取向,是对传统道德教育的拓展与延伸,已成为高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目前,我国高校生态道德教育却存在受传统德育模式固化的惯势约束;囿于课外而教育乏力;师资匮乏;内容固化、形式单调;教育滞后,学生生态素养低下等困境。由是,着力从顶层设计、课程设置、师资建设、创新活动载体等方面,提出了对策思路。
  高校生态德育困境对策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之中,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愿景。思想决定观念,观念决定行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开展生态道德教育,帮助人们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敬畏生命、尊重生命”;“取之有制,用之有度”;“节约、生态、低碳、绿色、环保、合理消费”等新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将他们由一个“经济人”“社会人”转变为“生态人”。
  一、高校开展生态教育的现状
  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基地,理应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力军。积极开展生态道德教育是其题中之义;生态道德教育作为一种新的道德认知和价值取向,是对传统道德教育的拓展与延伸,理应成为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实上,高校生态道德教育却面临着诸多困境,这主要体现在:
  1.传统惯势,高校德育模式固化
  目前,社会生态问题日益凸显,生态教育也成为了我国高校教育的热点之一。近年来,高校生态德育也确实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不可否认的是,相比国外发达国家或地区的高校将生态道德教育规范化、系统化、综合化、网络化、生活化,突出时代性、适应性、渗透性和行为性而言,我国高校生态道德教育在思想认识上尚未将其提升到应有位置而进行必要的办学顶层设计与教学规划安排;在价值取向认同上尚未形成统一而正确的认知;实践中重“认知”轻“行为养成”,开展生态道德教育活动仍处于为了活动而活动,为了宣传教育而宣传教育的初级阶段,尚未真正将其纳入高校德育正轨,构建与之相匹配的应有课程体系与师资队伍,更不用说凝练出特色精品课程,以至于现有的高校德育模式仍停留在以教育学生如何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人际德育”范式层次上,而对教育学生如何处理人与自然以及人与其他生命体的关系的生态德育却重视不够。
  2.囿于课外,生态道德教育乏力
  目前,生态道德教育尽管在高校有所关注,但也仅是停留在宣传教育层面上。绝大部分高校还尚未有将培育大学生的生态道德素养与科技文化素养、思想政治素养提升到同一高度而作为自己的根本办学任务加以规划设计、开发部署、全校落实,以至于在全校师生中未能进行专门性的生态道德普及教育。这主要表现为,我国高校德育的着力点仍是传统意义上的大学生思想道德品质教育,而对承载新道德价值取向的生态道德教育却几乎游离于第一课堂之外。纵观高校课程设置,我们发现,除了少数环境类专业开设了生态、环保等课程外,非环境类专业很少涉及生态层面的相关知识。更不用说,开发专门系统的生态德育课程,作为公共基础必修课纳入第一课堂。据有关学者调查,67%的受访学生坦承“学校没有开设专门的生态德育课程”,70%的受访学生承认“在课堂上,老师没有涉及到相关生态内容”。
  3.师资匮乏,生态德育举步维艰
  邓小平说:“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高校教师作为新时代的教育主体,其“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之一,就是承载、组织和实施生态道德教育。所谓“承载”,就是要求教师自身必须具备从事生态道德教育所应有的知识、技能和道德伦理价值观。众所周知,生态德育,作为一种有别于传统道德价值体系的新式道德伦理思想与教育实践活动,在我国起步较晚,成果不多。迄今为止,我国高校还未有形成一支接受过专门性生态道德教育专业训练的师资力量。而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绝大部分囿于传统道德教育的思维惯式,无论是在生态知识,抑或是生态意识、生态情感,还是生态技能上,都表现出相当地贫乏,根本无法承担起组织和实施生态道德教育的重任,以至于目前我国高校生态道德教育沦为一种应景式活动,更遑论深入推进发展。
  4.内容固化,生态德育单调乏味
  当前,我国高校生态道德教育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生态德育“活动化”。即通过开展一些环保生态方面的宣传教育活动,让大学生参与其中,从而使其接受生态教育、陶冶生态情操、培育生态意识。这最常见的、也是最主要的形式就是由环保协会等相关大学生社团牵头承办,借助诸如“3·12植树节”“3·22世界水日”“4·1国际爱鸟日”“4·22世界地球日”“6·5世界环境日”等环保特殊纪念日,通过悬挂“生态、低碳、绿色、环保”等标语,制作宣传板报、发放传单、信息咨询等方式加以开展。然而,这些活动,由于在组织参与上以学生干部或社团成员为主,在深度和广度上存在对生态文化内涵挖掘不深,生态文化特色体现不足,生态思想引领力不够等缺陷,致使大学生对生态道德教育的参与度较低、参与面较窄,认可度和满意度不高。
  5.教育滞后,学生生态素养低下
  长期以来,我国思想道德教育是一种“人际德育”范式。在这种传统的道德教育范式中,尽管蕴藏着丰富的儒、道两家关于“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取之有制”“尊重生命”等朴素生态伦理思想瑰宝,但在社会发展、历史传统、认知取舍等众多因素的交织作用下,没能真正把这些有关生态道德伦理的思想、原则及其内涵融入到道德教育体系中,以至于学生的生态道德意识、生态道德情感、生态道德情操等基本素养得不到启蒙培育。当人们普遍关注、批判、评析诸如马加爵事件、药家鑫事件等传统道德滑坡案例时,硫酸伤熊事件;微波炉烘烤宠物狗等“虐畜事件”,女大学生未婚先孕、堕胎现象等见诸报端的大学生对待自然和其他生命体所表现出来的冷漠、麻木、轻视等失范行为,无不彰显出当前大学生生态素养的低下,无不反映出我国高校生态道德教育任重而道远。

《高校生态道德教育困境及其对策研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高校生态道德教育困境及其对策研究.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