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讲话致辞 >  代表发言 > 内容

余家拳传承研究分析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0-11 06:21:09     阅读:


  中图分类号:G8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8-0038-01
  乡土社会的解构和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使余家拳在现代传承中遇到了巨大的挑战,余家拳传统的家族传承、师徒传承方式在现今社会已经显得独木难支,满足不了社会发展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新的传承方式却没有建立,这让巴渝地区余家拳的传承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1 余家拳的主要传承方式
  1.1 家族传承
  家族传承在中国传统社会是民间技艺的一种主要传承方式。在传统社会思想比较保守,经济比较落后,一门特殊的技艺就是一种谋生的手段,为了技艺的独一性,不为外人掌握,就出现了如“传内不传外,传男不传女”等家规,这是封建社会为家族繁衍所进行的一种自我保护。家族式传承在余家拳的传承中表现的较为明显,余发斋来重庆授技之前,余家拳在简阳主要以家族式传承为主,余家拳传到重庆也有着家族传承的特点,如刘梓明传子刘继东、况垠书传子况新华等,家族传承是余家拳的一种传承渠道,但更多的仍是类血缘关系的师徒传承。
  1.2 师徒传承
  以师徒传承为主的人际传播方式是我国民间武术的基本传播方式。中国人的“宗族”、“血缘”、“家族主义”等文化对每一个练武之人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导致民间武术拜师择徒仪式成为一种必然的重要原因之一。余家拳传人无论是现在的中坚吴文龙、钟祥驎、林永发、郑润奎,还是老一辈的胡鸿图、刘梓明、万仁杰、杨少秉,都是通过拜师学艺,又通过被拜师授艺,这构成了余家拳清晰的传承脉络,并且把余家拳完整的传承下来,师徒传承有着自身的优点,在乡土社会结构前,对民间武术传承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
  2 余家拳传承中遇到的问题
  2.1 师徒传承的局限性
  不可否认,师徒传承这种方式符合中国人重视血缘关系的特点,在一对一的教学中能够把传统武术的精华一代一代很好的复制下来,而不至于核心的缺失,然而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是体育的全球化,西方体育项目对中国传统体育项目形成了巨大的冲击,传统武术为了生存只能融入其中,适应体育的全球化。传统武术的师承制在完成这一使命时就显得捉襟见肘,略显无力。
  2.2 乡土社会解构对余家拳传承的影响
  中国是一个乡土社会,很多的传统文化、技艺、习俗都起源于农村,所以农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但大量青壮年的外流使很多民间文化、民间技艺面临着无人可传,无人愿学的困境。民间武术也是如此,笔者在调查时,余家拳传人吴文龙师傅说“有很多徒弟都在外面上学或工作,每周能来训练的只有本地工作或上学的那么几个人,而且有些徒弟是带着其他武艺来拜师的,有些徒弟是已有家室的成年人,有些则是个体户、商人或者一些有工作的群体,他们对余家拳有着极大的兴趣,但很难保证学习余家拳的时间,系统的传承就成为一种不可企及的理想”。从交谈中也能看出吴文龙师傅的焦虑。
  2.3 余家拳在校园的缺失
  2004年中宣部、教育部联合印发了《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其中规定中小学体育课要适当增加武术内容。这表明政府非常重视校园武术的发展,希望可以利用武术来培养学生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重庆有着深厚的武术底蕴,余家拳又是重庆市的优秀拳种,本应在增强学生体质、传承中国传统武术方面起到一个地域内的示范、表率作用,但现在巴渝地区的校园武术中却没有他的身影,这不管是对校园体育还是校园武术来说都是一个很大的损失和遗憾。
  3 结论与建议
  3.1 余家拳在现代传承中遇到了巨大的挑战
  中华武术是在乡土社会中产生、发展并达到辉煌的,有着浓厚的封建、保守思想,这些特点让中华武术传统传承方式在现代经济社会受到了巨大的冲击,经济社会人口的高流动性和生活节奏的加快让乡土社会“生于斯、长于斯、死于斯”的情况不复存在。余家拳传统的家族传承、师徒传承方式在现今社会已经显得独木难支,满足不了社会发展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新的传承方式却没有建立,这让巴渝地区余家拳的传承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3.2 构建群体传承渠道
  余家拳的传播不仅要针对个人,而且还要通过建立学校社团、社会余家拳团体、地方协会,把热爱余家拳练习者组织起来集中训练,不仅节省了教育资源和教学时间,而且把学习大众通过这些组织有机的结合起来,建立比较正规的余家拳组织,规范了大家练习余家拳的活动场所,产生一定的社会效应,从而吸引更多的人踊跃的参与其中,这样就可以提高余家拳的影响面和传播力度。
  3.3 促进余家拳进校园
  学校教育在各种教育体系中起着主导作用,有着教育面广、学习时间稳定和教学系统的天然优势,再加上学生时代尤其是中小学阶段,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生一旦喜欢上,就有可能成为余家拳终生的练习者和传播者。因此,学校传播是不可多得的传播渠道,“余家拳进校园”对于余家拳的传承与发展将起到强烈的促进作用,郑州市的“少林拳进校园”和成都市的“太极拳进校园”的经验都可以拿来借鉴。
  3.4 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6年5月国务院公布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后各省、市、区也陆续公布了各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据不完全统计,进入各级第一、二批名录的传统武术有八十多项,国家级包括少林功夫、武当武术、峨眉武术等22项,从全国范围看有独特风格和特色武术项目大部都被选入,然而余家拳并未列入其中,选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政府将会在政策、资金和传承人的保护等方面给予支持,因此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余家拳的传承和保护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 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编纂.中国武术史[M].人民体育出版社,1998年,第310页.
  [2] 重庆市体育运动委员会编.重庆武术志[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3(2).

《余家拳传承研究分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余家拳传承研究分析.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