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讲话致辞 >  庆典致辞 > 内容

以行动见证率先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1-19 06:10:59     阅读:


  2010年7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正式颁布实施,《纲要》规划了未来十年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蓝图,吹响了建设教育强国的进军号。江苏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国家教育规划纲要的贯彻落实,在全国率先召开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率先颁布省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到2015年率先建成教育强省、到2020年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战略目标。此后,江苏省委、省政府陆续颁布了一系列重要文件,分解教育发展目标,明确改革步骤和路径。
  一年多来,江苏各地结合本地实际,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学前教育体制改革、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减轻中小学课业负担、创新人才培养等重点领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以扎实的行动贯彻落实教育改革规划纲要。
  加快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
  促进教育公平,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已成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纲要》明确提出“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通过“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苏州市在此基础上,将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作为本市2020年实现高水平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指标,写进地方纲要。
  以“六个统一”实现“六个一样”
  “美人靠”、圆拱门、花格窗装饰的富有民族传统情趣的吴文化走廊,日晷、浑天仪、气象站组成的科技广场,竹林、芭蕉林、豆苑、“水八仙”构成的自然生态系统,投资36万、藏书近5万册的图书馆……这是苏州工业园区跨塘实验小学的校园。这样高品位、有气派的校园使人很容易忽略了这所学校原来的“出身”——由十几所农村小学合并而成的乡镇中心校。2009年,原来的“唯亭中心小学”通过苏州工业园区“达标升级”的验收,由园区教育局直管,更名为苏州工业园区跨塘实验小学,这意味着,尽管学校的生源仍然是附近的村民和外来打工子弟,它与城里的学校已没有任何身份上的差异。跨塘实验小学的变迁和现状所映射出的,正是整个苏州市城乡教育一体化的路径和未来。
  苏州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其经济发展速度和质量令世界瞩目,这些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苏州长期以来保持着高水平的教育事业。然而,该市对于教育发展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有着清醒的认识。苏州市教育局局长鲍寅初就指出,与发达国家相比,苏州教育的城乡差距还是较大,与自身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相匹配,制约着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和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因此,苏州结合自身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实际,决定深入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到2020年实现“城乡学校校园环境一样美、教学设施一样全、公用经费一样多、教师素质一样好、管理水平一样高、学生个性一样得到弘扬”。而实现这“六个一样”的路径是“六个统一”: 统一管理体制、统一规划布局、统一办学标准、统一办学经费、统一教师配置、统一办学水平。
  改革管理体制,实现“以县为主”
  在“六个统一”中,“统一教育管理体制是其余五个‘统一’的重要条件,也是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发展、优质发展的前提”。鲍寅初告诉记者:“过去的县乡‘两级办学、两级管理’体制制约了城乡之间的教育布局、办学条件、教育经费、师资队伍和办学水平在更高层面上实现优质均衡,影响了全市城乡教育一体化、现代化的全面实现。”为此,苏州市明确要求各地进一步完善“县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从乡镇一级收回教师的人事任免和教育经费的财政调拨权,从县级层面统一规划建设和统一直接管理。
  苏州工业园区在改革教育管理体制上做了成功的探索,为苏州市其他县区提供了一个成功范式。“15年前的园区是苏州教育最薄弱的地方。”园区教育局局长丁立新毫不讳言。当时的园区教育是在原吴县和郊区5个乡镇的农村教育基础上起步的,辖区内分布了100多所中小学和办学点,区域发展极不均衡。
  2007年开始,园区以“达标升级”的模式,历时三年,统一了城乡学校管理体制,在苏州市范围内率先实现了区一级管理。所谓“达标升级”,即在乡镇学校上收区级管理之前进行“达标”评估,评估的内容包括办学条件、师资队伍、教育科研、特色建设等9大类20个项目,不达标的项目,由乡镇政府组织改进提升,帮助相关学校全面“达标”,学校通过“达标”验收后,再交由园区教育局统一直接管理。目前,苏州园区原有的15所乡镇学校已全部升级为区级管理,传统意义上的“乡镇学校”在苏州工业园区已经不复存在。达标升级后,区一级对原乡镇学校的教师和校长的配置力量快速增强、教学指导全面深入,极大地拉近了其与城区学校的距离。
  园区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的模式得到了苏州市的肯定,并成为苏州全市未来几年改革教育管理体制的方向。“看到现在的园区,就等于看到2015年的苏州市。”苏州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副主任段建伟说。
  均衡师资,提升“软实力”
  管理体制改革为统一师资配置提供了条件。教育均衡的核心是师资的均衡。事实上,苏州市在2007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以后,全市城乡学校在设施设备、校园环境等硬件方面的差异已基本消除。“但是在教师队伍高一层次学历占比、高级职称占比、学校骨干教师占比等核心指标方面,城乡学校间仍有不小的差距,影响了农村教育质量和教育公平水平的全面提升。”鲍寅初说。
  为此,苏州要求把均衡城乡教师和校长配置作为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的重要工作来抓。明确要求加大城乡学校间教师交流轮岗的力度,城乡教师之间的交流比例每年不低于专任教师总数的15%,骨干教师的交流比例不低于骨干教师总数的15%。
  苏州园区一中校长徐正伟正是按照园区教育局“刚性流动”制度的要求,从位于城区的星海学校副校长的岗位“流动”来的。去年,园区一中刚刚由乡镇学校“达标升级”为园区直管学校。包括徐正伟自己在内,今年一共有7位教师从人们口中的城区“优质学校”流动到一中,这其中还包括与他“搭班”的三个副校长。履新几个月来,徐正伟对教师流动政策的效果深有体会:“师资队伍和干部队伍的更新与提升,带来办学理念的更新,进而带动教育质量的提高。”
  园区的“刚性流动”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果,与此同时,不同形式的城乡学校交流制度在苏州其他地方建立起来。如张家港市规定在同一学校工作满10年的中青年教师,原则上都要进行交流或支教;同时建立骨干教师服务期制度,评选市级及以上骨干教师和高级职务,必须有2-3年以上农村学校工作经历。太仓市则是通过实行教育“托管制”,将农村薄弱学校交由城区优质学校全面管理,提升农村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推进中考改革,
  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
  《纲要》提出要“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改革考试评价制度和学校考核办法”。南通市为推进素质教育、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从2009年起在中考制度改革上进行了一系列探索。2010年,南通市“推进中考改革、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被列为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该市进一步对考试内容和方式、评价方式、招生录取制度进行了调整。
  变革考试内容和方式,提高分数的“含金量”
  “中考考什么和怎样考,决定了学校的教育行为和学生的发展方向。”南通市委教育工委书记黄建辉说。2009年起,南通市对中考考试的内容结构和试题呈现方式进行了调整,调整的方向包括“降低难度”“重视能力”。
  例如,英语考试增加了30分的“人机对话”内容,包括10分的口语测试和20分的听力测试。“这使得老师在课堂上更加关注学生英语的应用能力,引导老师把更多精力投入到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上。”南通市第三中学英语老师葛婷婷说,“考试改革让学生更能感受到英语作为一门应用语言的魅力,不再把英语当成很重的一种课业负担。这一方面加强了学生的应用能力,一方面确实减轻了英语学习的负担。”

《以行动见证率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以行动见证率先.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