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讲话致辞 >  庆典致辞 > 内容

论新形势下的高校学风与思想道德建设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09-23 06:07:36     阅读:


  摘要 通过对新形势下高校与社会、高校之间关系以及高校内部成员构成、观念、行为方式的变化的研究,计论了加强高校学风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提出从加强教风与师德建设、加强教育教学改革和依法治校、加强管理三方面进行新形势下的高校学风建设。
  关键词 学风建设 思想道德建设 依法治校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学风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是高校工作永恒的主题。优良的学风和良好的思想道德氛围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是培养高素质合格人才的坚实基础,是高校办学水平与风格的集中体现,是高校最可宝贵的财富之一。习近平同志强调,各高校要针对高校学风建设面临的问题,把教育、制度、监督相结合的惩治和预防学术不端行为的工作体系尽快建立起来、有效运转起来,在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方面不断取得新进展。建设优良学风,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既是新形势的迫切需要,也是高等学校自身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1 学风建设及其所面临的新形势
  
  狭义的学风,是指学生的学习风气;广义的学风则包括学生的学习风气、教师的治学风气与整个学校的学术风气。学风是学校历史与文化积淀而形成的一种氛围,是大学精神与校园文化的体现。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与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中国的高等学校正处在一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新时期。这样一个时期,高校与社会之间、高校之间及高校内部已有的诸如管理、教学、后勤等各方面的各种理念与行为范式都将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诚然,高等教育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但是,脱离社会与人的发展规律而奢谈教育规律,那只能是一种教育的乌托邦。
  新时期社会对高校的影响更深刻。随着大学直接服务社会的功能日益增强,高校与社会的关系更为密切,在两者互动的过程中,社会中企业、媒体、社会公众等群体的思想与行为方式不可避免地会对高校产生强烈的冲击。如高校后勤社会化就对高校学生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而社会上急功近利思潮、“快餐文化”现象也必然影响到高校的学风、校风等。高等学校面对外来(校园以外)文化的冲击,必须有海纳百川的气度,更需做出敏捷而理性的反应,做到“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方能显出大学之“大”。
  新时期高校内部各种群体构成及其观念、行为都发生了深刻变化。社会变革必然带来成员构成、观念与行为的变化。高等学校作为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其各种成员具有师、生与社会人的多重身份,社会成员构成的变化在高校也得到体现。如高校的学生主体,基本上是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后的新生代,清华大学的调查显示该校独生子女占全校学生的比例已从1994年的21.0%上升到2001年的73.3%。独生子女已构成了高校的学生主体。独生子女及其家庭的思想与行为方式与来自多子女家庭的学生迥异,作为一种客观现实,必然要求高校的学风建设、学生管理等工作做出相应调整。整个社会就业观的变化和社会对人才的普遍需求也必然给高校的另一主体——教师带来冲击,这也要求高校在教风建设、人事制度改革等方面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做到“事业留人、情感留人、待遇留人”。此外,全社会普遍增强的法制意识、维权意识以及全新的管理理念与模式都会深刻影响高校这一特殊社会组织中的各种成员并引起强烈共鸣。
  高等教育自身的发展也要求高校加强学风建设。我国高等教育正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型,高校的办学规模迅速扩大,网络教育等新的教育手段与技术广泛应用于教学,这些都要求高校通过优良的学风来引导学生。高校内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的重学科建设,轻学风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重教师的使用与提拔,轻培养;以及学术研究中存在着的风气不正、道德失范等问题,都不利于优良学风的建设,不利于高素质合格人才的培养,更不利于高校自身的发展。
  
  2 新形势下的高校学风建设
  
  如何在新形势下建设高校的优良学风,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笔者认为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2.1加强教风与师德建设是学风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的中心环节
  教师是高校培养人才职能的主要实施者,也是文化与科学的传递者与创造者;是构成学校的主体之一,也是体现学校风貌的载体。“德高为师,学高为范。”教师严谨治学、从严执教的精神对学生品德修养与学习态度的养成起着极其重要的表率作用,因此,大学的师要做传授知识的‘经师’,更要做善于育人的‘人师’,以自己良好的思想和道德风范影响和培养学生。
  现代大学的成长,离不开一个由教育家与学术大师所组成的较大规模的知识群体,他们正是现代大学的人格化象征。钱穆先生指出:“教育事业,主要在师道。师道所贵,主要在为师者之人格与学问。振衰起弊,承先启后,其能发挥绝大功能者,则多在师不在学校,又每在野不在朝,抑且在乱不在治。”当前高校存在的人才的深层次断层;学术研究中由于浮躁、急功近利而引发的学术风气不正、道德失范现象;少数教师缺乏从严执教的精神,无法担当起为人师表的重任等问题,都不利于建设优良学风。因此,高校学风建设要以加强教风建设与学术道德建设为切入点,切实贯彻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文件精神,建立和完善各类教师工作规范、岗位责任等规章制度,优化对教师治学态度、教学质量和职业道德的考核,形成有效的监督评价机制,通过教师严谨治学、力戒浮躁、敬业爱生的师德风范言传身教,化育学生敦品励学、自强不息的态度。
  
  2.2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是学风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途径
  知识社会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知识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增长。由于新知识常常是或认为是比旧的事实、方法和理论更好,在某些领域,一般传统知识的持续周期已明显缩短(如计算机科学与生物科学),因而,知识和理论被淘汰的比例也相应地增大。知识的迅速增加意味着“根据我们时代最优秀的知识对本质的事物理解”不是静态的,学生可能忘记所学过的许多知识,他们在大学中所学的许多知识不久也许就会作废。因此,在知识呈几何级增长及迅速老化的时代,经验已经不再居功至伟,善于学习与创新,敏于接受新知才是知识经济时代最为需要的素质,教给学生批判地接受知识的能力比交给学生知识更重要,而片面的、过于专业化的课程并不能培养学生批判地接受知识的能力。
  一个学士学位只不过表明较为满意地完成了若干必修的大学本科课程,教育与教养是两回事。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发现并非所有的大学毕业生都是有教养的人,也不是每个有教养的人都必须是大学毕业生,如果学生的目的仅仅是为了一纸文凭,那我们的教育就是失败的。培养学生终生教育的观念和能力,不仅是建设优良学风的需要,更是使学生离开校园之后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必要。
  要培养学生批判地接受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终生教育的观念和能力就要求高校改变只强调某些数据或某种流行的理论的传统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在教材内容和课程设置上必须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在经典理论(为每一代人重新认识)和现代实践经验之间取得平衡。同时,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也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可拓展的空间,远程教育的学风建设是高校学风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中一个亟待开发的领域。
  
  2.3依法治校、加强管理是学风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保证
  学风是一种长时期养成的文化氛围,属于精神层面。学风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则属于制度层面,需要规范性、制度化的长期支持。随着全社会法制意识的普遍增强,高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地,更需要坚持依法治校。以法律为武器,与各种学术腐败现象作坚决的斗争,维护大学校园应有的纯洁和高等学校优良的学风。同时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完善校纪校规,规范对学生的管理,通过制度建设来促进和发扬优良学风,培养爱国守法的优秀公民,使学风建设制度化、规范化,成为高校发展的有力保证。
  
  3 结语
  
  “一校之垂教,必有其特殊之主旨,久遂著为学风;而后教育本原,足以育人才,供世用。学者当高其志,修其业,勿徒为弋名干禄之想;而后学有根柢,体用俱备,教育之功效始有可纪。高校学风建设与思想道德建设任重道远,优良的学风和良好的思想道德氛围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它必须经过许多人长期不懈的努力,经过长期的文化积淀才能形成优秀、稳定的氛围。高校学风建设与思想道德建设涉及到制度、文化与观念等各个层面,同时必须与各校的特色相结合,没有一成不变、普遍适用的模式。建设严谨求实的优良学风需要严谨踏实的工作,更要从机制上确保学风建设与思想道德建设的持续性。学风与社会中许多成员如家庭、企业、政府机构的切身利益相关,建设优良学风与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是高校在新时期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如何建设优良学风,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培养高素质合格人才,则不仅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与研究人员的共同努力、积极探索,更需要社会主管部门和其它相关部门的大力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关注、理解与支持,共同推进学风建设与思想道德建设。

《论新形势下的高校学风与思想道德建设.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论新形势下的高校学风与思想道德建设.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