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讲话致辞 >  庆典致辞 > 内容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治意识培育研究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09-23 06:09:46     阅读:


  摘 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的行动指南,法治作为要素之一,其重要性不容忽视。大学生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中坚力量,加强大学生法治意识培育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鉴于此,进行培育路径的探究分析,以期进一步增强大学生的法治意识。
  关键词:大学生;法治意识;培育
  中图分类号:B8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28-0132-0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之后,首要任务就是与人民大众达成共识,引起共鸣,在工作、生活、学习中不断践行,化被动为主动,养成习惯,最终形成自觉。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法治
  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是能够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助推社会进步的思想引领、道德准则和价值指向。核心价值观在意识形态领域以及思想道德等层面的相互联系、相互包容就构成了社会核心价值观,在这当中居于主导地位的价值观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三个倡导: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为中国前行确立了行动指南,分别为我们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指明了方向。
  法治作为基本要素之一,这鲜明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属性,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要求,也是共产党的一贯价值追求。马克思主义所追求的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中国共产党坚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都进一步证明了坚持把法治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
  法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素、实现载体、保障机制。一方面,法治与自由、平等、公正一起构成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为其实现提供保障,没有法治的存在,自由、平等、公正将难以确认、维护、实现。另一方面,法治和国家、个人层面要求的实现存在着紧密的关系。也就是说,法治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建设法治国家、政府、社会的基础保障。同时,法治对公民个人行为有明确规范、指引、评价,法治的倡导可以“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我们最终要实现“法治”这一理想价值目标,意识形态领域的建设是必不可少的。我们深知动作的发生需要思想的引领,有人曾说过:“人的思想是万物之因。”思想决定行为,我们要让法治成为一种自觉,法治意识培育尤为重要。
  基于我国人口众多,情形复杂,层次不一等基本现状,为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我们着重选取“大学生”这一群体,有针对性的开展实施相关举措。习总书记指出:“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建设……切实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认同和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用之才,是中国高校正确履行职能、为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服务好的必然要求。”因此,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是重中之重。
  什么是法治?英国思想家洛克说:法治,是给公民以最充分的自由,是给政府以尽可能小的权力。对于现代中国,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才是真正的法治。
  法治意识是指对法律的一种忠实崇尚、自觉遵守、坚定捍卫的观念。大学生法治意识培育即我们要培养大学生将法律作为一种信仰,对法律发自内心的忠崇、自觉遵守、坚定捍卫、主动传播的一种意识、一种思想、一种观念的教育活动。
  二、大学生法治意识培育的现状和原因分析
  (一)培育现状
  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24个字的概括容易让大学生熟记,铺天盖地的宣传、倡导,广告牌、白墙上等随处可见,各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列的讲座、报告的开展,高校有关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政治教育紧锣密鼓的实施……大学生对此耳濡目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慢慢地渗入大学生思想中,这是值得我们欣喜的。
  但我们看到成绩的同时,也应该看到问题。有些大学生只停留在熟记这24个字的层面,对每个词的理解浮于表面,没有深入体会理解这些词蕴含的深刻含义;一些报告、讲座过于政治术语化,脱离了大学生的生活和情感,让大学生感觉这些都是空谈、大谈,与自己关系甚小;高校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单一、缺乏相关的制度来保障实效,流于形式,没落到实处,收效不大。
  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素之一的法治,也同样存在着这些共性问题。除此之外,还存在一些个别问题。大学生近年来犯罪事件频频发生,对社会上发生的一些事件缺乏正确、客观的法律判断,较少用法律思维去分析、思考问题,遇到问题并不习惯于使用法律的武器来解决。总体来说,大学生法治意识仍较薄弱。
  (二)产生原因
  1.大学生自身层面。大学生对与法有关的信息浏览不多。现在的社会纷繁复杂,对大学生吸引力、诱惑力较大的是娱乐性质的一些事物,面对较为严肃的法律,大家较少去翻阅,关注度不高。对社会上涉及法的事件,大家只是大概浏览,不去做深入的了解、分析。大学生缺乏法律知识。一些人甚至认为,法与自己无关,只要自己在校园,做一个乖乖生,就不需要去了解法,也不会遇到法。对法的热衷度不高,对自身要求较低,不会去自觉涉猎。大学生运用法律解决问题的水平、能力较低。“知法”这一点没有做到,必然“用法”的水平、能力不高。“学以致用”首先强调的“学”,只有储备丰富的理论知识,才可能在实践当中运用自如。当然,“用”是“学”的目的,也是“学”的另一种途径。但大学生有关法治意识培育的实践较少,大学生参与覆盖面窄,参与率低,参与效果不明显,运用法律解决问题的水平、能力难以提高。
  2.学校层面。学校培养方式有待改善,依法治学、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差距明显。学校有些规定没有制度化,处理同样事件时存在很大的出入,这就会让学生感到混乱,对规定提出质疑,对学校的信任度降低。相关教师的法治意识也同样淡薄,没有做好学生的表率,加之整个学校的法治氛围不够浓厚,使得学生无论在思想上还是行为上都不注重法治意识的培育。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治意识培育研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治意识培育研究.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