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讲话致辞 >  庆典致辞 > 内容

[医生进修学习心得5篇]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0-03 08:08:29     阅读:

医生进修学习心得5篇 医生进修学习心得5篇 【篇一】 放射科医生进修总结怎么写呢?很多朋友对此都不清楚,因此医学教育网小编为大家整理出如下范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为期半年的进修学习结束了,我又回到了熟悉的工作岗位。首先要感谢医院领导给予我这个宝贵的机会,还要感谢各位同事,因为他们的辛勤工作,使我安心完成学业。

我进修的单位是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影像科,是山东半岛地区医学影像水平的先进单位。日均CT400余人次,MR70余人次。与其他医院不同,他们不按机器种类划分专业而是按系统划分为两个大组,分别是骨神组和胸腹组,各组都有相应固定的人员。科室每天早晨都有病例讨论,先由主持讨论的医师汇报病例病史,然后从实习学生到进修医师、住院医师、主治医师顺次发表意见,然后由负责病例所属系统的副主任或主任医师总结,并提出最终的诊断意见。讨论时气氛和谐,讲求实事求是、重视循证医学证据,发表的观点都有据可循。

在日常学习的过程中,我系统的学习了呼吸、消化、骨骼、神经、五官及血管的CT与MR诊断,对以前比较熟悉的常见病多发病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与理解,并查看了众多的典型病例。先后书写诊断报告1000余份。对于一些比较疑难和罕见的疾病,有了初步的认识,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和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进修期间我着重学习了心血管和外周血管CT造影的技术和诊断,系统的学习了心脏冠脉CT造影,头颈、四肢、胸腹血管CT造影技术及诊断,对于冠心病、头颈血管粥样硬化、动脉夹层、肺动脉栓塞,下肢动脉闭塞症、下肢深静脉血栓等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础、临床表现及影像诊断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虽然现在我们医院由于设备等原因开展的这方面的技术不是很多,但是随着医院的发展,医疗设备的进步这方面肯定会有一个比较大的突破,我着重学习这方面的目的也是为不久的将来为医院及科室的发展做好准备。进修期间除了每天早上的病例讨论为我参加的学术活动还有:每月两次院级讲座及每周一次的科内讲座。每月两次的院级多学科的讲座极大的丰富我影像以外的临床知识,开阔了视野。每周一次的科内业务学习,都有相关专业的老师主持,通过听他们的讲座,了解到了很多世界先进的检查技术,诊断理论。

在专业学习之外我还体会到了他们对患者认真负责的态度,他们的患者量很大,每位老师每天都有写不完的片子,但是每每遇到前来会诊的病人和需要专家解释片子的时候,他们总是很耐心的给他们解释。在书写诊断报告的时候不是单纯的完成任务,而是全面考虑到病人的进一步的治疗,回答临床大夫的疑问等,深思熟虑之后做出合理的诊断意见和建议,这些都是我所需要进一步学习的。

半年的时间是短暂的,虽收获很多,但毕竟时间有限,学海无涯,我认识到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影像诊断医生还有很多很多需要学习的知识,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我会继续利用一切机会学习,争取更好的为患者服务、为医院发展做贡献。

【篇二】 20XX年3月6日,我启程前往南京,计划在南京军区总医院进修学习6个月。2000多公里的旅程,我没有感到丝毫的疲惫,那是因为有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科室以及一位德高望重的学术大师在我心中扎根很久很久了…… 南京军区总医院成立于1929年,原名为中央医院,为民国时期的顶级医院之一,也是当时卫生部所在地,由曾任国民政府卫生部部长的刘瑞恒担任首任院长,抗日战争期间,医院辗转长沙、重庆等地。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多次更名,现名为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中间加上“南京”二字是用以区分后来成立的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因为历史的原因,人们仍习惯称之为南京军区总医院,简称“南总”。

众所周知,南总的特色在于普外科与肾病科。普外科疾病中的肠瘘,它既可以是普外科疾病发展的一个阶段,也可以是腹部手术后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它曾经让多少普外科医生谈之色变、畏之如虎。肠瘘是普外科医生在行医过程中绕不过去的话题,往往也是普外科医生一道难以逾越的坎,肠瘘的高发生率以及高死亡率,让无数普外科医生迷茫、纠结。肠瘘这只拦路虎在州医院普外科同样存在,2012年年底转往南总救治的符某某病例就是其中之一,后来我在南总学习时也查到了该患者的诊治病历。从60年代起,南总普外科的领军人物,黎氏三兄弟之一的黎介寿院士,看准肠瘘及腹腔感染这一高难领域,知难而上,勇攀高峰,系统研究了肠瘘的成因、病理生理基础、复杂多变的临床表现、诊治的要点难点以及未来发展的方向。在南京人心中,黎院士被称之为“研究一根肠子到底的人”。他在60年代创造性提出一整套肠外瘘的治疗原则和方法;
70年代提出“设法使瘘自行愈合,手术是最后的治疗选择”的新见解,这一创新的治疗理论使国内外医学界对肠瘘的认识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80年代研究了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控制腹腔感染、处理瘘口、营养支持、手术技巧等完整的治疗方法,解决了带血蒂管肠浆肌层片修补复杂肠瘘手术的难题,创造了运用腹腔灌洗引流控制腹腔内感染的方法,大大提高了肠瘘的自愈率并缩短了疗程。他创造性发明了“黎氏三套管(也叫黎氏滴管)”,摸索出肠瘘后的多种置管方法。营养支持上提出充分利用可利用肠道的理念,瘘管远近端肠管均充分发挥作用,消化道内容物的再收集远端注入等理念。迄今为止,他所领导的全军普外科研究所接收的1000多例肠瘘病人,治愈率高达92.6%;
手术的成功率为99.1%,在国际上居领先地位。他编写《肠外瘘》一书,已经成为普外科医生必读的经典。他培养了任建安、赵允召、李维勤、李宁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的后继者。

我在南总8病室学习,是专门的肠瘘及腹腔感染专科,同时也是全军普外科研究所。这里的口号是“来到8病区就像到了您的家,这里不仅治疗您身体的伤痛,还会抚慰您受伤的心灵”。8病室几乎都是来之全国各地的疑难重症患者,部分来自于国外。我在这里主要学习了大量的肠瘘、胰腺炎、克罗恩病、放射性肠损伤、广泛腹腔粘连肠梗阻等疾病。肠瘘在这里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其实它除了包含有小肠瘘、结肠瘘之外,还有胃瘘、胰瘘、食管瘘、子宫阴道瘘、尿瘘等。我系统性学习他们对该类患者的各个阶段各个难关的处理,如出血、感染、脏器功能紊乱、内稳态失衡以及营养不良等等。

让我记忆犹新的是一位来自青海化隆回族自治县的马姓患者,因胆道手术后继发了十二指肠瘘,不远千里辗转来到南京军区总医院。患者家属及原手术医生来院后不停说着“请你们救救患者啊,他可是家里的顶梁柱!”。入院时患者腹部手术切口有大量黄褐色渗液,腰背部可见引流管3根,其内有黄色脓液引出,腰背部大量溃烂面,直至会阴部。入院时生命体征紊乱,命悬一线。入院后诊断为“十二指肠瘘;
腹腔感染;
贫血;
营养不良;
胆道术后”。入院后立即置“黎氏管”多腔隙引流,启动肠内及肠外营养,实施引流液过滤后回输入远端消化道,同时积极补充蛋白及抗炎支持治疗。一周后患者转危为安,三月后实施了确定性手术,痊愈出院。

在黎介寿院士的带领下,科室纪律严明,多年来有着良好的工作习惯。这里实行住院医师24小时负责制、三级医师查房制、坚持三级医师早八点及晚八点查房制。随时发现住院患者的各种问题并及时处理。这里的医师必须具备重症患者抢救的基本知识,如科室走廊备有6台呼吸机,随时给呼吸衰竭患者使用,备用胸腔穿刺、腹腔穿刺、心包穿刺包,备有床旁B超机、心电图机,以及各种正压负压吸引装置,各级医师均能熟练掌握运用。在肠瘘病人的处理上,采用生长激素与生长抑素序贯疗法,结合各类繁复的引流技术,同时鼻胃管或鼻空肠管的置入,综合管理,疗效显著。工作之余,科室医生往往专注于科研论文的写作与教学,晚八点查房后加班到凌晨1点左右是常事。正如黎院士教导我们:“外科医师要做到三会:会治病,会科研,会讲课”,朴实的语言中蕴含着大道理。对于我们进修人员,他提出了“大胆放手、具体指导、严格要求”的十二字方针。在这种教学理念的指导下,科室里面放手让我操作,使我亲自操作并掌握了腹腔深部引流管的放置、肠瘘患者远端可利用肠道的寻找、鼻空肠管的放置、肠内营养的合理配置、严重腹腔感染的控制、各类肠瘘的手术时机的把握等等。

在南总的学习因为医院的三甲评审以及医院普外科专业的重新配置安排,我被迫中断学习并返院。学习时间虽然短暂,但收获满满,我非常珍惜在南总的学习时光。这里的学术气氛感染了我,这里的良好学习风气影响了我,这里的创新精神激励着我。我将这里优秀的东西带回州医院,运用我所学的理论及实践知识,回院后的第一月成功救治一例27公斤的十二指肠瘘患者,后续不断有胃瘘、小肠瘘及结肠瘘患者从我院普外科治愈出院。我在去年底加入了湖南省普外科学会肠瘘学组并成为首届委员。以后我将在肠瘘及腹腔感染专业的道路上更加努力,不断前进! 【篇三】 XX大学人民医院骨与软组织肿瘤治疗中心成立于1997年,是我国从事骨与软组织肿瘤诊疗专业领域唯一的国家级重点学科。拥有以郭卫、杨荣利、汤小东为首的著名骨与软组织肿瘤治疗专家和高级专业技术队伍,尤其在复杂、高难度的脊柱、骨盆和骶骨肿瘤的诊断和外科治疗方面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本人有幸到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与软组织肿瘤治疗中心开始为期半年的进修学习,感受颇深。

中心现拥有西直门院区、白塔寺院区、海淀院区、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四个骨肿瘤临床病区和一个骨肿瘤研究重点实验室,共计床位200余张。其中西直门院区主要负责三、四级手术,其它病区主要负责围手术期综合治疗如术前术后放化疗等,同时还负责部分一二级手术,便于床位周转及患者就医。该科室每周三举行一次全科病例讨论,每月组织硕博研究生及住院规培医师专项学习。中心主持并参与每月一次的北京市骨肿瘤及相关专业多学科会诊,目前已坚持了15年。

骨肿瘤研究室在国内首先应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对多种良恶性骨与软组织肿瘤展开多元化的系统研究,拥有国内最大的骨与软组织肿瘤组织库,实行专人负责制,除了专业的基础科研人员外,还配备了专业技术员二名,分别负责手术室标本采集及临床资料收集。骨肿瘤研究室科研硕果累累,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SCI论文50余篇,承担多项卫生部、教育部和国家自然基金课题,多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

本人此次有幸跟随著名骨肿瘤专家杨荣利教授,系统地学习了骨肿瘤尤其是脊柱肿瘤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及手术治疗,在进修期间参与了科室具体病人管理、门诊、值班、手术等日常诊疗工作,共参与手术300余台,被评为优秀进修医师,圆满完成了进修计划。

脊柱肿瘤外科治疗的最高目标是彻底切除局部病灶、控制或避免局部复发,使患者获得较好的生活质量及长久的正常生存。根据不同性质的肿瘤和不同的个体情况确定治疗目标,根据该目标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手术只是其中一种重要的治疗方式。如何系统化标准化治疗脊柱肿瘤成为此次进修学习的主要内容。

目前脊柱肿瘤外科技术发展迅猛,个人体会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术前临床、影像学和病理相结合的精确诊断,明确肿瘤性质,确定临床分期,为判断预后、选择治疗方案提供依据。2.新辅助化疗、基因检测技术、抗肿瘤靶向药物如伊马替尼、索拉非尼、迪诺单抗、利妥昔单抗、西妥昔单抗、曲妥珠单抗等的临床应用,可部分有效地减缓肿瘤进展、为手术切除乃至肿瘤治愈提供了可能性。3.围手术期出血控制技术的完善,包括术前介入栓塞、术中供应血管处理、术后局部切口压迫包扎等,为保证良好的手术视野,确保完整的肿瘤切除边界,降低手术风险,减少并发症提供支持。4.脊柱肿瘤手术技术的规范化合理化。脊柱肿瘤外科强调第一次手术的重要性,即one shot surgery,一般来说:根治性切除是每一位脊柱外科医生的理想,但实际工作中脊柱毗邻重要血管神经组织,往往达不到彻底切除,只能做到包膜外经瘤的广泛切除(intralesional extracompartment excision),而根治性手术仅见于瘤体较小且局限于椎体内的病例。全脊椎整块切除术(Total En-bloc spondylectomy,TES)为分块切除肿瘤,国内目前流行的为日本人Tomita的TES术式,即胸腰椎肿瘤在椎弓根处分为前后二块切除,同时配合术中辅助化疗减少种植术后辅助放疗,以减少局部复发率,延长生存时间。5.各种新设备新材料新器械的临床使用:①高倍手术显微镜、超声骨刀、肿瘤射频消融器,止血电极从单极、双极发展至滴水双极、四极电凝等器械改进使手术的安全性得到了进一步保障。②3D打印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如: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郭卫教授完成世界首例人工定制全骶骨置换治疗骶骨恶性肿瘤;北医三院刘忠军教授完成世界首例人工定制枢椎治疗寰枢椎恶性肿瘤;上海长征医院肖建如教授完成世界首例钛合金6节椎体钢板一体化假体治疗颈3-胸1脊索瘤。各种人工椎体、人工关节、人工韧带、生物补片、医用止血材料、医用胶、医用骨水泥等材料使用,使脊柱肿瘤切除后各种组织缺损重建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

外科是一项团队工作,脊柱肿瘤外科应重视影像科、病理科、检验科等多学科团队的合作,临床工作中离不开如护理、麻醉科、手术室、重症监护室、血库等兄弟科室的支持。一位优秀脊柱外科医师的成长需要自己不懈努力,更需要上级医师和同事的关心、帮助。

【篇四】 首先,感谢组织上给我一次深造的机会,在为期3个月公共管理高级研修班学习过程中,系统学习了经济类课程9门,公共管理类课程14门,传统文化类课程14门,礼貌礼仪,国内外热点问题分析等7门,总计44门必修课。还利用晚上时间选听各类专家报告。学习最大的收获与体会,也就是我这天向各位领导汇报的主题就是六个字:博学、深思、践行。

第一,所谓“博学”就是博采众长:明确和谐发展思路。

在职学习的根本目的在于不断提高工作标准。在学习过程中,自己感触最深的莫过于中华传统文化——和谐发展思想。中华文化“和为贵”的思想一脉相承:从《周易》提出“太和”,儒家经典《论语》提出“克己复礼”、“为政以德”;到道家提出“归一”、“万物得一而生”;到墨家提出“兼爱非攻”;到法家提出“众同心以共立之”、“天时、人心、技能、势位,四者和则成事”;到之后的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以后儒释道学,宋明清以来的义理之学、考据之学,到近代的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等等,“和谐发展”的思想贯穿始终。专家们将中华文化基本特征概括为四个方面:一是刚健有为;二是和与中;三是崇德利用;四是天人协调。其中三个方面包含了“和谐发展”的思想。

透过其它学科的学习,进一步丰富了“和谐发展”思想。诸如经济学自由市场调节理论,现代管理心理学“人本化”组织行为学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的“服务”“放权”理念等,均与我国传统文化“和谐发展”思想相得益彰,为我们进一步传承和发展和谐发展思想奠定理论基础。

第二,所谓“深思“就是传承发展:把握和谐发展关键。

透过学习,我觉得和谐发展关键是八个字:建立秩序、均衡发展。

1.“秩序”是中华传统文化中“和谐发展”的重要内涵。《周易》中“太和”概念,把自然界万物的起始称为“元”;把万物的生长称为“亨”;把万物的成熟称为“利”;把万物的完成称为“贞”,“元、亨、利、贞”是一种“自然秩序”,这种自然的最完美的“和谐”叫作“太和”。之后历朝历代关于自然和谐,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的和谐(社会生活和谐),人自身内外的和谐等观念大体都是发挥的这个思想。

“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作为管理者,工作中首先要分清楚本末、事中和先后,建立一种秩序。我从事教育财务管理,多年来一向按照“一保安全,求稳定;二保业务,求发展;三保质量,求特色”的工作秩序运行,取得了必须的成绩。但是应对当前顺义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教育财务管理工作同样存在一个再发展、再提高的问题。一是继续加强“教育链”建设。幼儿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在职教育、终身教育,务必注意结构优化,重点突出,层次分明,全面提升教育为顺义经济与社会发展服务的潜力;二是继续加强“规范化”建设。抓住北京市初中校建设工程和高中新课程改革两个契机,启动校园软硬件建设达标工程,本着效益优先,适度超前的原则,按照系列化、序列化、层次化的要求开展工作,力争使有限的教育资本发挥最大的效益。

2.“均衡化”是和谐发展思想的实现途径。传统文化倡导“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的“时中”心法。所谓“时中”一言以蔽之,就是在和谐中求均衡,从均衡中求进步。近年来少数人视“冲突”为“权变”的同义词,亦即以“和谐”、“均衡”为不知权变、不能进步的最大障碍,完全不了解“从容中道,与时偕进”的道理,不明白在不断变动的过程中,依然能够求和谐,获得均衡,并因而得到真正的进步。1992年世界1575名科学家发表的一份《世界科学家对人类的警告》在开头就提到,人类和自然正走上一条相互抵触的道路。对自然界的过量开发,资源的浪费,臭氧层变薄,海洋的毒化,人口的暴涨,生态平衡的破坏,不仅仅造成了“自然和谐”的破坏,严重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关系的和谐,乃至整个社会的和谐。要恢复这种和谐的关系,关键是建立起一种新的平衡,并使这种平衡均衡发展。

教育均衡化问题是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间的热点、重点,亦是难点问题。此刻暴露出来的高中热、初中择校热的根本问题在于教育发展的不均衡。当然,均衡是相对的,不均衡是绝对的。学生在校级间流动也有其合理性,但是高居不下的择校热,导致城区与农村地区学校的之间教学差异、教师水平差异越来越大,这些问题阻碍教育和谐发展。如何解决这些问题靠管理改革,靠和谐发展教育。宋代辛弃疾提出:“却好万字平绒册,换取东家种树书”(《鹧鸪天》)“平绒策”就是管理学,“种树书”是科学著作。对于一个成功的管理者来说,“平绒策”高于“种树书”。

就应说,教育管理没有新问题,正像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张维迎教授所说:“管理没有新问题,只是问题的表现形式不同而已”,是一种平衡被另一种平衡替代并均衡发展的问题。近年来,顺义教育构成了北有牛山一中,东有杨镇一中,西有顺义十中,南有顺义九中,中有顺义一中的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发展总体格局,但如何充分利用好这个布局优势,带动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教育是传播文化的事业,率先实践“和谐发展”管理理念具有特殊而深远的好处。教育透过培养人,再透过培养的人将“和谐”思想传播开去,和谐社会自在其中了。

第三,所谓“践行”就是再接再厉:将学习进行到底。

回顾中国教育发展的历史,无不打上“和谐发展”的烙印。从孔子的“有教无类”广办私学,到汉代太学的兴起,到唐代“六学”、“二馆”制度的确立,到宋代以后充满自由办学之风的书院制度的兴盛,不排除有封建桎梏因素,但是历朝历代鼎盛时期的教育,基本上遵循了和谐发展的道路,像汉代的太学最多时在校生达五万人,来去自由,学术自由。在当时那样的社会背景下,做到这一点是相当不容易的。由此我想到现代的教育,当前最流行的教育关键词是“教育生态”。承认多元化背景下的和谐发展,教育的生态园里,有参天大树,亦有逶迤地面的小草,他们共同构成教育的生态环境。过去我们的关注点多是单向的,单一的,在某些方面造成教育生态的破坏。如教育投入不均衡,使用效益不高等问题。透过学习中华传统文化,我觉得解决教育投入问题的关键,在于树立和谐发展的思想,使有限的资源务必为有效地教与学服务,而有效的教与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过程,需要透过合理的投入改善教与学环境、状态和技术条件。

古人云“已知扩大一寸,未知扩大一尺”。透过3个月的学习,使自己拓宽了眼界,但我觉得眼界要似水,能容万物,力透纸背;学习使自己提升了境界,但我觉得境界要似山,稳重高远,一览众山小。而“眼界”与“境界”的关系又似高山流水,弹出的是“和谐”之音。教育不仅仅是一个人的脊梁,也是一个民族的血脉。我想每一次学习都是一个新的起点。我将以这次学习为契机,一分潜力十分努力,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做到以下四点:
一是读经典。书读不在多,而在精。学习古人“半部论语治天下”精神,力求掌握理论少而精,善于举一反三。

二是善思维。坚持系统思维,在工作中努力做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不断提高假设、求证、创新水平。

三是创和谐。注意挖掘群体智慧,团结同志,群策群力谋发展。

四是重积累。在知识的积累方面,注意“博”与“约”(专与精)的兼顾。鲁迅讲“博学家的话多浅,专门家的话多悖”,在学习过程中务必两者兼顾,走和谐的学习道路。

【篇五】 为期1年的进修学习刚刚结束,我又回到了我所熟悉的工作岗位。首先要感谢医院、领导给予我这个宝贵的机会,还要感谢各位同事,因为他们的辛勤工作,使我安心完成学业。

我进修的单位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呼吸科,它是我国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学科,陕西省优势医疗学科,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基层建设标兵科室,是西北地区支气管镜诊治培训中心、呼吸机培训基地。陕西省医学会呼吸结核分会主任委员单位和全军呼吸学科副主任委员单位。呼吸内科共两个病区,设有床位80张,另有过敏反应疾病研究室,肺功血气室、支气管镜室、呼吸内科重症加强病房及呼吸内科实验室。是陕西省和西北地区呼吸内科技术、设备最精良的先进单位。这儿的老师医德高尚、知识渊博、平易近人,不仅诊疗水平在国内名列前茅,而且十分重视后辈的培养,保持着强大的人才梯队,桃李遍天下。

他们科室主任每周查房1次,三线每周查房2次。查房时感觉气氛和谐,讲求实事求是、重视循证医学证据,很多原则性的问题已达成共识,但允许不违反原则的分歧。唐都医院一向强调综合治疗,全科不定期组织有放射诊断科、病理科、外科、内科、放疗科等多学科参加的联合大查房。查房时,先由一线或进修医生报告病史;
上级医生仔细阅片,分析可能诊断,进一步检查及治疗方案。这样能系统的有计划的使患者得到合理治疗,同时年轻医生了解很多相关知识。合理的综合治疗是唐都医院高诊疗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

科室要发展,必须重视再教育、再学习及后备人才的培养。我参加的学术活动主要有:每周2次理论学习、治疗新进展;
每周1次科内学术讨论;
不定期的对外学术交流,包括国内外著名专家的讲课、国内外的学术会议。长期高强度、自觉的学习、交流也是他们长盛不衰的重要因素。

我也小有收获。首先是系统学习了相关基础知识、最新的诊疗技术,全面熟练掌握了呼吸科及相关科室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治疗,熟练掌握呼吸科常规操作如胸膜腔闭式引流、胸膜活检、经超声、ct引导下经皮肺穿,基本掌握支气管镜、胸腔镜等操作要领。

再次,各学科人员的通力协作是提高诊治水平的保证医|学教育网整理。各个科室都有技术专长,每位医生也有技术专长,才能使科室的诊疗水平得到保证。光有好的临床医生还不够,必须有先进的设备和完善的辅助检查,才能设计出理想的治疗方案。同时医院各科室间的协作也很重要,如手术科室、病理科、诊断科等。综合实力的突出,才能有诊疗高水平。

先进的设备及技术也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在我们基层医院有许多困扰我们的难题,有了先进医疗设备及技术,会让我们迎刃而解,豁然开朗。尽管如此,常规治疗仍是最常使用的治疗手段。我觉得,依靠我院目前的技术、设备,只要能规范的、合理的运用常规技术,开展力所能及的新业务、新技术,也可以使大多数患者获得满意的疗效。

进修体会及建议:
1、科室要发展,医院要强大,在竞争的医疗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要走专科化建设道路,学科门类齐全,科学在发展,学术有专攻,学科门类越分越细,必须加强各学科人才培养,必须重视再教育、再学习及后备人才的培养。

2、医院要发展,必须要加强内科各亚科、外科各亚科、儿科、妇产科、放射科、ct室、超声室、心电图、肺功能室等各科室之间的合作,光有好的临床医生还不够,必须有先进的设备和完善的辅助检查,才能设计出理想的治疗方案。才能有诊疗高水平,使更多的患者受益,更好地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提高医院的知名度。

3、建议成立专门的呼吸内科,成立强大的胸外科,目前流行病学显示,呼吸系统疾病(不包括肺癌)在城市的死亡病因中第4位,在农村占第3位,肺癌无论是发病率(120万年)还是死亡率(110万年)均居全球癌症首位,在我国肺癌已超过癌症死因的20%,根据疾病谱及我院目前情况,为了争取这部分病员,为医院创造更好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建议尽快添置支气管镜、胸腔镜等先进设备,并加快这方面人员的培养,开展新业务、新技术,胸外科、呼吸科没有支气管镜是无法生存的,更不用谈发展。加大及严格掌握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治疗重危病人的适应症,可以挽救大部分呼吸科患者的生命,延长生命,提高生活质量。建议重危病人(尤其是呼吸科的病人)常规检查动脉血气分析,这样可以更好的对患者病情预后有更好的判断,同时也提高了设备使用率。暂时可以开展胸膜活检、经皮肺穿等新业务,可以开展肿瘤的胸腔灌注治疗等综合治疗。可以开展呼吸机治疗。

4、建议医院成立综合急救中心,建立急救留观室,合并撤销输液室,这样也有利于留观室的病人的管理及得到更好地治疗,符合住院条件的建议患者应该收住院治疗,同时也给医院创造了更好的经济收入。全院各科室医务人员轮转,急诊科医生不固定,让急诊科医生也学有专长,学而有所用,让全院医务人员得到全面发展,让住院部的医生得到急诊方面的培训,掌握急救知识及技术。

以上是我对医院的一点小小的建议,如有不妥,还望各位领导谅解,因为我是中医院的人,院兴我荣,我爱医院。

《 [医生进修学习心得5篇] .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 [医生进修学习心得5篇] .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