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讲话致辞 >  表态发言 > 内容

高校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与探索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1-16 06:18:20     阅读:


  [摘 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综合素质选修课程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对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配合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重构,开展科学合理的文化素质教育,东北大学在人文选修课程的设置及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探索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模式。通过对人文素质通识课程的探索与实践为高等教育培养大学生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发挥独特作用,并为其他高校的具体实践提供借鉴参考。
  [关键词]文化素质教育;科学素养课程;慕课;混合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8)11-0041-03
  ○、引言
  2010年7月中央提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其明确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党的十九报告提出,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人文选修课程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对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基于慕课的混合式教学对提升科学素养的通识教育课程更是影响力非凡。本文将介绍基于人文选修课程体系的具体建设及管理经验来探索如何通过人文选修课程来促进创新型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战略目标的实现。
  一、人文选修课程诞生的历史背景
  东北大学历来十分重视学生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的并重培养,并突出第一课堂的主渠道作用。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学校在教学计划之外增设了艺术欣赏及技能类选修课。1995年,学校以国家实施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试点工作为契机,从教学体系的改革入手,在人才培养计划中增设了文化素质教育课程,设置了全校性人文选修课模块,并规定了人文选修课程必修学分。1999年,东北大学与沈阳音乐学院、鲁迅美术学院联合成立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成为全国首批建设的32个基地之一,也是唯一一个工科院校与艺术院校联合共建的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学校在切实转变教育理念的基础上,利用与沈阳音乐学院、鲁迅美术学院共建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的条件,发挥三校学科、师资优势,构建了一个包含文、史、哲、经、法、社、艺术、现代科学技术和自然科学等学科门类课程的人文选修课群。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内涵也在不断地拓宽,学校的人文选修课的设置也在向通识课程拓展,成为带领学生认知及探索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的重要平台。
  二、人文选修课程建设的慕课趋势
  全球性的互联网技术深刻地影响了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引领了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的创新[3]。学习者随时随地学习的需求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近年来,Coursera、edX和Udacity三大国际网络平台以及学堂在线、中国大学慕课等国内网络课程平台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4]。慕课以其名校、名师、名课及免费等特征,为人们改善教育方式并提升教育质量提供了新的思路。教育部2015年发布了3号文件,明确提出了要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习近平总书记在祝贺2015年青岛开幕的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的致信中做出重要指示:“中国要坚持不懈推进教育信息化,努力以信息化为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推动教育变革和创新,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慕课的蓬勃发展强有力地推动了人文素质课程的创新教育革命[5]-[9]。基于慕课的人文通识课程,将知识的灌输和能力的培养混合在一起,让在线课堂成为知识传授的重要渠道,加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面对面线下课堂互动,进行知识探究、思辨、互动与实践的全新教学模式,形成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提升为核心的个性化教学模式。
  三、人文选修课程管理的具体实践
  为配合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重构,构建科学合理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东北大学于2016年4月开始以2016版专业培养计划重构的原则为指导,坚持优化结构、精简学时、融合知识,构建课上与课下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具有东北大学特色的文化素质教育教学体系[10],重建课程,为学生提供丰富、优质的课程资源,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一)课程总体设置
  人文选修课的设置从思想性、基础性、全面性、实用性、普适性、前沿性等方面着手,按照文、史、哲、经、法、艺等学科门类,充分体现并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对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文化素养、身心健康素养、科学精神、创新创业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实现学生知识、能力、素养的全面协调发展。根据学校人才培养总目标与人文素质选修课程要实现的课程目标,设置了艺术修养与审美体验、文学素养与文化传承、创新创业素养提升、经济管理与社会发展、世界文化与国际视野、人生发展与成长指导、科学研究与技术设计等七大类型的课程。
  人文选修课的计划学时以32学时为主,若有实际需求可以适当增加学时,但总学时不超过64学时,教学任务不超过2个学期,每16学时计1学分。人文选修课在遵循教育规律、保证正常教学秩序的前提下可以根据课程特点来采取灵活多样的课堂组织形式,鼓励教师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来提高教学质量。
  面对教育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深入融合的大趋势,学校积极推进人文选修课慕课化。一方面,建设和引进一批慕课,将一批受众面广、学生喜爱的人文选修課建设了慕课,引进了慕课平台校外名师名家的精品课程,实现校内外优势资源互补,丰富学生的课程资源。另一方面,学校依托慕课积极开展翻转课堂和混合式教学试点,推进课程教学方式的变革和教学质量的提升。自2016年起,学校在人文选修课方面共开设校内外慕课20余门,开展混合式教学课程4门,课堂教学效果反应良好,深受学生的喜爱。

《高校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与探索.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高校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与探索.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