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讲话致辞 >  表态发言 > 内容

影响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就业的个体因素调查研究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2-04 06:11:04     阅读:


  一、研究背景
  
  近几年来,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一个社会性的热点问题。根据人口结构测算,今后一个时期,每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口约1 000万人,加上失业人员、退役军人等,需要就业的城镇劳动力超过2 000万人。其中,高等学校毕业生2010年就有630万人,以后还会增加;初高中毕业没有升学直接进入就业市场的,2010年预计是520万人。农村有超过1.5亿富余劳动力需要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在正常增长条件下,每年新增就业岗位只有1 000万个左右,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相当突出。就业引起了大学生以及社会的高度关注。
  1999年至2005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连续扩招,也带来了研究生整体规模的发展。在此期间,教育学研究生的招生以年均31%的速度增长,远远高于全国研究生的平均增长速度(26%)。2005年教育学研究生招生规模达到12 357人,其中教育学硕士研究生11 352人,比2004年招生人数增长了24.9%,高于全国同期硕士生招生增长率13.6%。截至2005年,全国共授予教育学硕士学位24 693人。就在校生人数而言,到2005年,在校教育学研究生已接近3万人,是1982年的120倍左右。特别是从1999年随着高校的扩招,教育学研究生发展速度明显加快,规模也急剧攀升,在校研究生人数从1999年的54 99人增加到2005年的29 855人,年均增长率保持在31%左右,这样的发展速度,在历史上是罕见的。这种发展速度和规模与目前教育学硕士毕业生就业困难的现状息息相关。
  关于大学生就业难,绝大多数专家学者是从整个大学生群体宏观研究,关于教育学硕士群体就业难的研究较少,即使有相关因素的研究,大多数也是从市场因素以及社会环境因素着手。本文着重研究影响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就业的个体因素。
  
  二、研究假设、研究方法与相关概念的界定
  
  本研究的假设是:个体自然因素和个体背景因素影响就业率,采用的方法是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我们对北京师范大学(以下简称北师大)2010届教育学硕士毕业生进行了全样本的调查,共发出问卷299份,收回有效问卷299份,并对其中5人进行了半结构式访谈。
  文中所说“就业”指应届毕业生在毕业时出国、国内升学、签就业协议,“未就业”指应届毕业生在毕业时为自由职业、在京待就业和回省待就业。
  就业率的计算公式为:就业率=(出国+国内升学+签就业协议)/毕业生总人数(本就业率指有户有编的就业率)。
  个体因素包括个体自然因素和个体背景因素。其中个体自然因素包括性别、民族、生源地;个体背景因素包括政治面貌、是否学生干部、本科院校、专业、导师职称。
  
  三、影响就业率的个体因素分析
  
  采用独立性卡方检验,分别考察了性别、民族、生源地、政治面貌、是否学生干部、本科院校、专业、导师职称等八个因素同就业率的相关关系(见表1)。
  
  1.性别
  2010年教育学硕士毕业生的男女比例约为1:3.5。67名男生中有55名已就业,就业率为82.1%;232名女生中有187名已就业,就业率为80.6%。男生在就业上比女生略有优势。
  2.民族
  2010年教育学硕士毕业生来自汉族、回族、满族、苗族、羌族、土族、瑶族、土家族和维吾尔族等9个民族。其中汉族学生占94.6%,少数民族学生占5.4%。汉族学生的就业率为80.6%,少数民族学生的就业率为87.5%,后者比前者高出6.9%。
  3.生源地
  目前,我国经济区域的划分,通常还是采用东、中、西部的划分方法。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和海南等11个省(市);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等8个省(市);西部地区包括四川、重庆、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广西、内蒙古等12个省市。
  2010年教育学硕士毕业生生源地为东、中、西部的毕业生分别有133人、102人和64人,分别占毕业生总数的44.5%、34.1%和21.4%。经分析,来自不同地区毕业生的就业率有显著差异:西部地区就业率最高(95.3%),中部地区就业率居中(79.4%),东部地区就业率最低(75.2%)。
  4.政治面貌
  教育学2010届全体硕士毕业生中共有党员223人、共青团员71人、群众5人,分别占毕业生总数的74.6%、23.7%和1.7%。非党员的就业率为75%,而党员的就业率为83.3%,高出8.3%。由此可见,党员在就业上有较大优势。
  5.学生干部
  2010年教育学硕士毕业生中有16名是学生干部,占毕业生总数的5.4%。学生干部与非学生干部的就业率分别是81.3%和80.9%,学生干部的就业率略高于非学生干部。
   6.本科院校
  2010年教育学硕士毕业生中,从本科直接升上来的共有203人。本科院校为211或985院校的和非211或非985院校的各占一半。统计结果表明,本科院校为211或985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显著高于非211或非985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二者的就业率分别为87.3%和75.2%,相差12.1%。
  7.专业
  目前,北师大教育学类共设16个硕士专业。有的专业就业率很高,比如成人教育学、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远程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学这四个专业的就业率达到100%。与此同时,也有一些专业的就业率很低,比如教育学原理、教师教育和教育史这三个专业的就业率均不足70%。
  8.导师职称
  就业率与导师的职称有较大关联,从表2中可以看到,就业率与导师的职称呈正相关:导师是教授的毕业生就业率最高,导师是讲师的毕业生就业率最低。
  
  
  9.小结
  通过以上数据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教育学2010届毕业生的就业率与个体因素有较大关联。
  首先,个体自然因素对就业率的影响表现在:(1)男生在就业上比女生略有优势(相差1.5%);(2)少数民族学生相对于汉族学生在就业方面更有优势(相差6.9%);(3)生源地不同,就业率差别非常大,西部最高,东部最低(最高与最低相差20.1%)。
  其次,个体背景因素对就业率的影响表现在:(1)党员在就业上相对于非党员更有优势(相差8.3%);(2)学生干部在就业上略有优势(相差0.4%);(3)本科院校为211或985院校的毕业生在就业上有较大优势(相差12.1%);(4)专业不同,就业率相差较大,其中成人教育学、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远程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学这四个专业的就业率最高,教育学原理、教师教育和教育史这三个专业的就业率最低(最高与最低相差38.9%);(5)就业率与导师职称呈正相关,即导师职称越高,就业率越高(最高与最低相差8.3%)。
  
  四、教育学硕士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
  
  1.学生性别比例与市场需求存在矛盾
  北师大2010届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的男女比例约为1:3.5,女生占了77.6%,而大多数用人单位明确提出不招聘女生,只招男生,女生失去了众多的就业机会,客观上加重了教育学硕士研究生整体的就业困难。在女毕业生当中,同时存在部分有男友或者结婚成家在北京的女毕业生,大概占25%左右,她们对自己定的标准是即使没有编制和户口也一定要留在北京,这进一步影响了毕业生整体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2.本科就读院校整体水平与社会期望不符

《影响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就业的个体因素调查研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影响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就业的个体因素调查研究.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