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讲话致辞 >  表态发言 > 内容

关于实现共同富裕的论文_2018年关于共同富裕的论文(13篇)word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09-10 09:35:50     阅读:

2018年关于共同富裕的论文(13 篇)【篇一】简论共同富裕思想的科学内涵【摘要】邓小平同志曾指出,在我国达到小康水平以后,“共同富裕将成为我们的“中心课题”,并要“突出地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怎样实现共同富裕?首先要对共同富裕的内涵有充分的理解。共同富裕是普遍富裕基础上的差别富裕;
是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全面富裕;
是部 分和整体的逐步富裕;
是从贫穷到富裕再到高层次富裕的过程富裕。【关键词】共同富裕小康社会 普遍富裕 差别富裕 全面富裕 逐步富裕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是邓小平同志围绕搞清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而提出的一个重大战略构想。它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邓小平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 战略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世纪,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条件下,我们必须对共同富裕思想有一个更加清晰和科学的认识。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 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是改革开放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的一项重要原则。但时至今日,仍有一些人对共同富裕内涵的把握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偏颇。因此,有必要重温邓小平关于共同富 裕的论述,全面理解把握共同富裕的实质内涵。一、共同富裕是普遍富裕基础上的差别富裕 共同富裕是共同和富裕两个方面的有机统一。共同用以说明富裕实现的范围,它是相对于私有制所导致的两极分化现象而言的;
富裕则是用来表征生活丰裕的程度,它是相对于贫 穷而言的。共同富裕就是消除两极分化和贫穷基础之上的普遍富裕。

邓小平一再强调要消灭贫穷,消除两极分化,实现百分之九十几以上社会成员的富裕,其要旨在于要实现普遍富裕。正如邓小平所说:“社会主义的特点不是穷,而是富,但这种 富是人民共同富裕。”正是基于这样的判断,邓小平一再告诫我们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必 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保证人民占有、使用和支配生产资料的平等权利;
必须坚持按劳分配的原则,保证人民获得财富的公平权利;
必须加强宏观调控,保证人民享有共同致富的 权利。

共同富裕是普遍富裕,但这种普通富裕不是、也不可能靠现有财富的平均分配来实现。共同富裕不可能是同时、同步、同等富裕。邓小平指出:“我们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根本目 标是共同富裕,然而平均发展是不可能的。过去搞平均主义,吃‘大锅饭’,实际上是共同 落后,共同贫穷,我们就是吃了这个亏。”作为一个社会公平的范畴,共同富裕不可能是全 体社会成员在财富占有上的绝对平均,而是在生活普遍富裕基础上的差别富裕。就是说社会成员因其素质的不同、对社会贡献的不同,在财富占有的多寡上也必然不一样。事实上,也 只有承认富裕程度上的差别性,才能调动人民群众发展经济的积极性,才能为高层次的富裕提供示范。没有差别富裕,也就没有人民群众追求更富裕生活的积极性,就不会有全体人民 高层次的普遍富裕。邓小平正是基于对共同富裕中所蕴含的差别富裕内涵的揭示,才勾画出先富、共富的战略构想,开辟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人民走向共同富裕的基本途径。二、共同富裕是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全面富裕 共同富裕是以物质的共同富裕为基础的,这是共同富裕的最重要的内容。然而,仅有物质生 活的富裕,这种富裕与现代文明是相背离的。高度的物质文明和高度的精神文明,既是 我国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共同富裕的主要内容。邓小平指出:“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发展高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设高度的社会 主义精神文明。”他认为,物质生活的富裕、精神文化生活的丰富、人的自身文明素质的提 高,这几方面有机结合,才能构成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鲜明特征。邓小平在谈到小康目标时,用的是“小康社会”,也就是说小康是一个涵盖经济、政治和文化的综合概念。同样,我们认为共同富裕也不单是一个物质上富裕的问题,而是一个包 含物质生活在内的、体现社会成员各方面生活富裕在内的综合概念。也只有从这样的高度去认识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才称得上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根本目标。

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全面富裕是有一定的逻辑关系的。物质生活是人类生活的基础, 也是共同富裕的基本内涵。人们精神生活的充实、社会生活的协调必须建立在物质生活的富裕上,如果连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所谓的道德、理想就难以得到切实保障。“仓廪实而知 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物质生活富裕了,人的追求就会向精神生活发展。邓小平说:“物 质是基础,人民的物质生活好起来,文化水平提高了,精神面貌会有大变化。” 物质生活是基础,但物质生活并不是人类生活的全部内容。人民生活的改善并不单指物 质生活的改善,而是指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协调发展,是一个各方面生活全面提高的问题。事实上,在人们的物质生活丰裕以后,精神生活将成为决定人们富裕和幸福程度的一个关键 因素。一方面,物质生活的富裕必须有赖于精神生活的指导才能形成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
另一方面,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拥有闲暇时间将成为富裕生活的一个显著标志,如 果没有精神生活作依托,闲暇时间不仅无助于人的全面发展和生活质量的提高,相反可能成为滋生惰性、产生新的社会问题的温床。

精神富裕的价值,不止是它和物质富裕是互相联系、制约的,而且社会主义精神富裕是 社会主义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在谈到一国的综合国力时,通常主要指该国政治、经济、科技等实力的总和。但社会的发展日益表明,一国的精神凝聚力也应当是其国力的重 要组成因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精神力量不行,一个前进的时代,总有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
一个发展的民族,总有一种积极进取的意志。江泽民同志指出:“民族精神是一 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他还指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有没有高昂的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 的重要尺度。综合国力,主要是经济实力、技术实力,这种物质力量是基础,但也离不开民族精神、民族凝聚力,精神力量也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共同富裕是部分到整体的逐步富裕 邓小平在谈到共同富裕时、多次强调“逐步”实现共同富裕,这里“逐步”包括两层含 义:一是从社会历史发展纵向看,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客观的物质积累过程,需要分步骤有 秩序地进行。二是从某一历史发展阶段的横断面看,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然后帮助和带动更多乃至全国各族人民富裕起来。允许和鼓励一部 分人先富起来,是实现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富裕的手段,由此可见,共同富裕的实现是一个动态的、非同时富裕的过程。

邓小平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思想根源于我国生产力总体落后、发展又极不平衡这一基本 国情。所以实现共同富裕必然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历史过程,并且它不等于同步富裕和同等富裕,与同步富裕之间有着根本的区别。从逐步富裕的方法上来看,它主要包括一下几个 方面:在区域经济发展上,要实行非均衡与均衡相结合的发展战略,通过积极的非均衡促进相对的均衡,即:一方面鼓励一切有条件的地区发展得更快一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上,争取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为加快全国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作出更大的贡献;
另一方面又要大力帮助欠发达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加快发展。

在个人收入分配方面,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 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初次分配应注重效率,即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反对平均主义;
再次分配应注重公平,即加强政府对收入 分配的调节职能,调节差距过大的收入。在处理不同行业、不同群体的收入上,要进一步规范分配秩序,合理调节少数垄断性行业的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 水平四、共同富裕是从低层次到高层次的过程富裕 把共同富裕界定为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根本目标时,并不意味着将来有一天实现了共同富裕,人类就不再前进、社会就至此停滞了。共同富裕并不是对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终极目 标细枝末节上的描述,而是对社会主义公平和理想的一种形象概括。共同富裕并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模式,而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不断充实新内容的动态过程,是一个从贫穷到富裕再 到高层次富裕的过程富裕。今天所谓的共同富裕只是相对于我们今天所面临的普遍贫穷而言的。

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里的“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并不单是一个时间上的界定问题,而是指在社会主义社会,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最终的目的全在于实现 共同富裕;
是指共同富裕本身是一个由低层次到高层次的动态发展过程。社会主义最终要实现高层次的共同富裕,并把人类引入共产主义阶段共同富裕的大门。

共同富裕的动态过程性,也是由人类追求富裕生活的无止境性决定的。对未来的向往和 憧憬,是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不竭动力。人类的历史在一定意义上就是一部追求富裕的历史。所谓理想,在今天是实现低层次的共同富裕,在明天就是追求高层次的共同富裕。只 要人类还在,理想就不会湮灭,对富裕的向往和追求就不会停止。

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具有多角度、多层面的深刻内涵。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续丰富和发展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 展观”,强调实现“五个统筹”。相信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在对共同富裕思想有全面、科学理解的基础上,用它来指导全面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必定能够促进整个社会的协调发展、 共同进步。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 3 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56.[2]邓小平文选:第 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3:89.[3]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单行本),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2:39.[4]邓小平文选:第 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3:364.【篇二】共同富裕这个概念中,“富裕”反映了社会对财富的拥有 ,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
“共同”则反映了社会成员对财富的占有方式,是社会生产关系性质的集中体现. 共同富裕包含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两方面的特质,从质的规定性上确定了共同富裕的社会理想地位,使之成为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和奋斗目标。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最本质的规定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和根本目的,是社会主义最本质的规定,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条件和要求。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总结新中国建立后社会主义建设中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与教训,一再提出: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他一再强调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在 1992 年的南方谈话中,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里事实上是抓住了作为社会主义本质的两大环节:一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二是实现共同富裕。至于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与共同富裕的内涵是一致的,是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条件。共同富裕就意味着剥削和两极分化的消灭。把解放与发展生产力同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强调提出,在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发展史中是第一次。正确把握共同富裕的内涵和实现途径1.将走共同富裕道路同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区别开来。当一个生产力落后的国家,在特殊条件下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时,即使实行了公有制,共同富裕也只能是作为发展的目标去努力实现。如果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由原来的贫富两极分化转向共同富裕,也有一个逐步实现的过程。只不过转变过程可以缩短一些而已。2.共同富裕不是均等富裕。即使消灭了剥削和贫富分化,都凭劳动和贡献获得收入,并且随着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和财富的相应扩大,大家的收入都不断增加,逐渐走进富裕了,富裕的程度也是有差别的,住房的面积大小、级别的高低,会有区别;
衣食的质量、品味也会不同;
银行存款的多少也会有差异。能力大、才智高、贡献大的会更富裕一些,这是合理的。3.坚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就是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为了实现共同富裕,就需要有一系列的战略和政策措施。概括起来,依然是狠抓建设社会主义的两大环节:一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又好又快地发展生产力,夯实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
二是巩固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搞活、搞好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夯实共同富裕的制度基础。

4.实现共同富裕的难点是什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和科学发展过程中,会碰到这样那样的障碍和困难,需要不断克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不是摆着平坦大道可任你顺利前进的事情。【篇三】共同富裕是共同和富裕两个方面的有机统一.共同用以说明富裕实现的范围, 它是相对于私有制所导致的两极分化现象而言的;
富裕则是用来表征生活丰裕的程度,它是相对于贫穷而言的 .共同富裕就是消除两极分化和贫穷基础之上的普遍富裕.共同富裕是普遍富裕,但这种普通富裕不是、也不可能靠现有财富的平均分配来实现.共同富裕不可能是同时、同步、同等富裕.邓小平指出:“我们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根本目标是共同富裕 ,然而平均发展是不可能的.过去搞平均主义,吃‘大锅饭 ’,实际上是共同落后,共同贫穷,我们就是吃了这个亏.”作为一个社会公平的范畴 ,共同富裕不可能是全体社会成员在财富占有上的绝对平均,而是在生活普遍富裕基础上的差别富裕.就是说社会成员因其素质的不同、对社会贡献的不同,在财富占有的多寡上也必然不一样.事实上, 也只有承认富裕程度上的差别性,才能调动人民群众发展经济的积极性 ,才能为高层次的富裕提供示范.没有差别富裕,也就没有人民群众追求更富裕生活的积极性,就不会有全体人民高层次的普遍富裕.邓小平正是基于对共同富裕中所蕴含的差别富裕内涵的揭示,才勾画出先富、共富的战略构想,开辟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人民走向共同富裕的基本途径.共同富裕是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全面富裕共同富裕是以物质的共同富裕为基础的,这是共同富裕的最重要的内容.然而 ,仅有物质生活的富裕 ,这种富裕与现代文明是相背离的 .高度的物质文明和高度的精神文明,既是我国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也是我国共同富裕的主要内容.邓小平指出:“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发展高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他认为,物质生活的富裕、精神文化生活的丰富、人的自身文明素质的提高,这几方面有机结合 ,才能构成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鲜明特征.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全面富裕是有一定的逻辑关系的.物质生

《关于实现共同富裕的论文_2018年关于共同富裕的论文(13篇)word.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关于实现共同富裕的论文_2018年关于共同富裕的论文(13篇)word.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