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公文大全 >  乡镇街道公文 > 内容

普及化后高等教育发展的比较研究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1-21 06:06:25     阅读:


  [摘要]目前世界发达国家已相继步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我国北京、上海和天津三个直辖市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也相继超过了50%。国内外普及化后的高等教育发展都会遇到规模、速度、效益和办学主体关系、办学结构、教育质量及国际化等方面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和借鉴国外高等教育的应对措施,对普及化后的我国地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高等教育 普及化 比较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09)05—0061—05
  [作者简介]李捷,天津教育科学研究院高教所助理研究员(天津 300191)
  
  按照美国著名学者马丁·特罗“高等教育发展阶段理论”,一个国家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0%以上,意味着该国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2002年上海市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1%,2003年北京市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2%,2004年天津市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2%,三个直辖市相继成为迈入区域高等教育普及化的地区。随即2006年南京市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2%,也迈入了区域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这里借用的是马丁·特罗的衡量标准,而他当年并没有涉及到对一个国家内部的不同行政区的高等教育发展状况的考察。因此,这种借用是否具有科学性仍是有待进一步探讨的问题。本文假定这种借用是合理的。我国区域高等教育普及化后将会出现什么新的问题,该如何应对,如何把握高等教育规模、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特色的关系,本文以京津沪为例,参照国外的先进经验,找出未来发展的方向。
  
  一、世界各国普及化的基本情况
  
  1971年美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0%,率先进入了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1980年加拿大成为世界第二个实现高等教育普及化的国家。从1980年代到1990年代,依然只有这两个国家处于普及化阶段。伴随知识经济的端倪,世界高等教育普及化进程速度加快,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许多国家纷纷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到2003年有33个国家毛入学率达到或超过了50%,2004年达到36个国家或地区。在这些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的国家中,普及化程度最高的是欧洲和北美洲;在发展中国家中,韩国是第一个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的国家,1995年它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就达到了52%。拉丁美洲中高等教育发展速度最快,第一个进入普及化的国家是阿根廷。此外,截至2002~2003年度,全世界共有62个国家或地区进入了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亚洲的哈萨克斯坦和黎巴嫩,拉丁美洲的巴拿马、智利和委内瑞拉已达到40%以上,正迈向高等教育普及化。
  
  二、普及化后遇到的问题比较研究
  
  (一)速度、规模和效益问题
  纵观世界各国高等教育发展历程,在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后向普及化过渡的过程,美国经历了30年,英国、法国经历了25年,德国经历了26年,日本经历了20年,韩国只经历了15年。而我国三个直辖市这个过程很短,尤其是天津只经历了11年,可以说我国京津沪三个直辖市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的速度是飞快的。但是,高等教育的承受能力如何呢?
  高等教育发展的规模不是人为决定的,高等教育资源也不是随意增加的,而是由国民经济发展所决定。一般来说,产业吸纳高等教育培养出的人才的能力、人民对于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以及用于支持高等教育持续发展的物质条件,在很大程度上与人均GDP有关。人均GDP反映着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的综合水平。据统计,2000年,世界前十个高收入国家(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新西兰、新加坡、德国、英国、法国、挪威)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平均为62%,其中最高的是加拿大,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7.3%。这些国家人均GDP平均为27 639美元。根据世界范围的统计分析,当人均GDP低于1000美元时,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一般在15%以下;当人均GDP在1000~3000美元时,毛入学率在15%~50%之间;当人均GDP高于12000美元时,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将超过50%。因此,在高等教育普及化进程中,经济状况以及国家财力仍然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支撑因素,当高校规模扩大时,各国才有财政能力采取措施拓宽教育经费来源。例如,美国自战后以来逐渐形成了由政府与企业资助、银行贷款、半工半读项目、基金会赞助、个人自费以及减免税等优惠政策组成的多样化财政体系。
  目前,我国由于社会经济加速发展,人均GDP增长速度加快,尤其是京津沪三个直辖市,进入21世纪后的几年,人均GDP平均翻了一番(参见表1)。2006年,京津沪的人均GDP都已超过5000美元,这为高等教育的普及化奠定了经济基础。但是,与其他发达国家的人均GDP水平与对高等教育所提供的经费相比,我国这些城市进入普及化的速度相对快了些,经济实力明显不能完全满足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因此高等教育会出现“透支”发展,出现了生均教育经费与办学硬件不足、教师总量偏紧、生师比过高、专业与课程结构调整与就业市场需求不相适应等现象,高校办学质量、毕业生就业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为高等教育进一步发展带来了困难。但是,数量指标不是普及化的全部内涵,质的变化才是根本。我国的京津沪三个城市的高等教育实际上还处于普及化的初级阶段,解决人民群众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多样化、优质的高等教育的旺盛需求与高等教育的供给能力之间的矛盾,促进高等教育规模和质量的协调发展,是当前的重要任务。
  
  
  (二)办学主体关系问题
  从目前进入普及化阶段各国家的经验看,私立高等教育在各个类型高等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私立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对各国缓解规模扩张带来的公共教育设施和经费紧张、促进教育的民主和机会均起到了重要作用。例如,韩国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私立高校在校生比重超过了50%,成为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日本20世纪60年代以后、韩国90年代以后,这一比例超过了70%,成为高等教育的主体。1994年在美国四年制大学和社区学院中,私立高校占72.7%,私立高校的学生占32.2%。
  为了促进私立高等教育的发展,许多国家采取了立法、资助刺激等措施。以日本为例、日本政府于1970年颁布了《私立学校振兴助成法》,作出了向非营利的私立学校提供贷款、资助、免税等规定。1980年,日本政府补助金占私立高校经常性费用的比例为29.5%,私立院校开始探索成为教育企业的发展方向,并成为接受急剧增加的希望升学者的教育机构。在2002年686所大学中,有512所私立大学,占74.6%;在541所短期大学中,有475所私立短期大学,占87.8%。而在278.6万名大学注册学生中,私立大学拥有204.78万人,占73.5%;在26.7万名短期大学

《普及化后高等教育发展的比较研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普及化后高等教育发展的比较研究.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