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公文大全 >  乡镇街道公文 > 内容

化学答案九年级上2019【2019-2020初中九年级化学中考综合实验探究题汇编及答案解析】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20-04-10 12:48:55     阅读:

2019年全国真题汇编《综合实验题》 7. (2019·镇江市)下列实验方法正确的是( ) A. 用量筒量取的水 B. 用水电解实验说明水由氢、氧元素组成 C. 用活性炭使硬水转化软水 D. 观察颜色区分黄金和黄铜(铜锌合金) 【答案】B 【解析】 【详解】A、为避免产生较大的误差,量取一定量液体时,要选取一次量取全部液体的最小规格的量筒。用50mL量筒量取5.0mL 的水,会造成较大的误差,可使用10mL量筒量取,故A错误;

B、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在化学变化的中元素的种类不变,用水电解实验说明了水由氢、氧元素组成,故B正确;

C、活性炭只能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等,不能除去可溶性的钙、镁离子,不能使硬水转化为软水,故C错误;

D、黄金和黄铜(铜锌合金)都呈黄色,观察颜色不能区分,故D错误。故选B。

9. (2019·镇江市)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或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B.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后,试管趁热清洗 C. 碘化钾溶液和硝酸银溶液混合,生成黑色沉淀 D. 粗盐提纯实验中,待滤悬浊液静置后过滤 【答案】D 【解析】 【详解】A、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剧烈燃烧产生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放出大量的热,产生白烟,故A错误;

B、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后,试管趁热清洗,试管会炸裂,故B错误;

C、碘化钾溶液和硝酸银溶液混合,生成黄色沉淀,故C错误;

D、粗盐提纯实验中,为提高过滤效率,待滤的悬浊液先静置后再过滤,故D正确。故选D。

27. (2019·镇江市)草酸()是一种酸,易溶于水。

(一)草酸的化学性质 (1)草酸溶液的pH____________7(选填“>”“<”或“=”)。

(2)草酸溶液中加入石灰水,生成草酸钙()固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二)热分解探究 资料:
兴趣小组成一定量的固体,在老师的指导下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一:先通入,再加热相应固体,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缓缓通入至试管冷却。

(1)装置B增重,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C中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的现象,说明反应生成。

实验二:取出实验一后装置A试管中的剩余固体,按图①-③进行实验。

(3)②中温度升高,则剩余固体中含有___________,③中产生2.2g气体。

(4)将③中溶液蒸发得固体。

结论:(1)取用的固体的质量为____________g。

(2)结合实验及相关数据,本实验中分解的总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答案】 (1). < (2). H2C2O4+Ca(OH)2═CaC2O4↓+2H2O (3). (4). 氧化铜由黑色变成红色 (5). 氧化钙 (6). 25.6 (7). CaC2O4CaO+CO↑+CO2↑ 30. (2019·镇江市)金属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一)金属的应用和防护 (1)用不锈钢、合成橡胶、氧化镁等材料制造的飞机轮胎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材料。

(2)航空煤油是飞机的燃料,它主要是由___________炼制的。

(3)铁易生锈,提出防止铁生锈的一种方法__________。

(4)特种钢中含有少量。和粉混合在高温下反应可得到,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5)受热分解生成高熔点的。可用作阻燃剂,其主要原理是__________(选填序号)。

a 分解吸热,降低可燃物着火点 b 覆盖燃烧物,隔绝氧气 (二)制备还原性铁粉 实验室利用废铁屑(含少量)为原料制备还原性铁粉的流程如下:
(1)粉可使“酸溶”产生的转化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2)检验已洗净的方法:取最后一次洗涤后的滤液,先加入一定量稀盐酸,再滴加_______溶液,无明显现象。

(3)“干燥”时有少量发生下列转化:,该转化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4)“焙烧”前,应将炭粉与“干燥”所得固体均匀混合,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三)测定还原性铁粉的组成 还原性铁粉中含有少量,小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以下实验。

资料:①在加热时与反应能生成相应氧化物。

②不与酸反应。

实验1:取样品,加入足量稀,充分反应后生成。

实验2:另取样品,按下图进行实验。

表:装置A和B的质量变化 装置 A B 反应前 300.00 400.00 反应后 m 400.44 实验后A中固体全部变为红棕色,装置A、B的质量变化如上表。

(1)装配好装置后,实验前先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C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中,___________。表中m的值是____________. 反思:若用空气替代进行实验,测得的值偏小,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

【答案】 (1). 复合 (2). 石油 (3). 涂油、喷漆等 (4). 4Al+3MnO22Al2O3+3Mn (5). b (6). Fe2(SO4)3+Fe=3FeSO4 (7). 氯化钡(或硝酸钡)溶液 (8). 4FeCO3+2H2O+O2=4FeOOH+4CO2 (9). 增大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提高产物的质量和产量 (10). 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11). 阻止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进入B装置,避免影响实验准确性 (12). 5:2 (13). 312.48 (14). 空气中存在的二氧化碳被B装置吸收 14. (2019·赤峰市)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A.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B.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C.探究燃烧条件之一:温度达到着火点 D.探究物质溶解性的影响因素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分析】 A、所选除氧剂要具备以下特征:本身能够在空气中燃烧;
本身的状态为非气体;
生成的物质为非气态。

B、根据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实验过程中乒乓球碎片先燃烧,进行分析判断。

D、要注意变量的控制,注意要除探究要素不同之外,其它条件都应该是相同的。

【详解】A、红磷本身是固体,能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没有生成新的气体,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故选项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

B、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反应后二氧化碳气体逸出,不能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故选项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

C、实验过程中乒乓球碎片先燃烧,滤纸碎片后燃烧,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选项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

D、图中溶质的质量相同、温度相同、溶剂的体积相同,溶剂的种类不相同,可以探究物质溶解性的影响因素,故选项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

故选:B 4. (2019·宁夏)严谨的实验态度是实验取得成功的保证。下列实验操作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A. 实验完毕,先用嘴吹灭酒精灯,后盖上灯帽 B. 制取气体时,先装入药品,后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C. 加热固体制取气体用排水法收集满气体后,先熄灭酒精灯,后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 D. 稀释浓硫酸时,先在烧杯中倒入水,后沿烧杯内壁慢慢注入浓硫酸,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答案】D 【解析】 【详解】A、熄灭酒精灯,用灯帽盖灭,而不是用嘴吹灭,故A不正确;

B、制取气体时,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装入药品,故B不正确;

C、加热固体制取气体用排水法收集满气体后,先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后熄灭酒精灯,故C不正确;

D、稀释浓硫酸时,先在烧杯中倒入水,后沿烧杯内壁慢慢注入浓硫酸,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故D正确。故选D。

13. (2019·宁夏)下图表示的实验方案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探究燃烧的条件 B. 探究木炭还原氧化铜 C. 探究质量守恒定律 D. 探究CO2能与水反应且密度比空气大 【答案】C 【解析】 【详解】A、管中的白磷燃烧,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氧气,红磷不能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故A正确;

B、过程中黑色固体变红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氧化铜和碳反应生成了铜和二氧化碳,通过实验可以探究木炭还原氧化铜,故B正确;

C、稀盐酸和碳酸氢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生成气体逸出到空气中,探究质量守恒定律必须在密闭仪器中进行,故C不正确;

D、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的碳酸可以使紫色石蕊试液变化,①④变色且④先变色,说明CO2能与水反应且密度比空气大,故D正确。故选C。

18.(2019·张家界市)小华所在的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在学习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后,对天然气的主要成分甲烷,燃烧后的气体产物是什么产生了兴趣,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探究,请你参与探究并回答下列问题。

[提出问题] 甲烷燃烧后生成哪些气体物质? [查阅资料] ①含碳元素的物质完全燃烧生成CO2 ,不完全燃烧生成CO;

②白色无水硫酸铜粉末遇水变蓝色。

[猜想假设] 猜想Ⅰ:CO2、H2O;
猜想Ⅱ:CO、H2O;
猜想Ⅲ:CO2、CO、H2O [实验设计] 将甲烷在一定量纯净氧气中燃烧的产物依次通过A~E装置(部分夹持、固定装置省略)进行实验:
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如下:
(1)A中白色粉末变为蓝色;

(2)B、E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D中红色粉末变成黑色。

[实验结论] 根据以上实验现象可推断出猜想   成立。

[反思交流] (1)装置B的作用是鉴别是否有CO2生成;
装置C的作用是充分吸收CO2 。

(2)实验过程中用纯净的氧气而不用空气的原因是:空气中含有   影响实验结果。

[拓展延伸] 日常生活中使用含碳燃料时,请你说出一条防止一氧化碳中毒的方法:   。

18.【解答】解:[实验结论] (1)A中白色粉末变为蓝色,说明反应生成了水;

(2)B、E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一氧化碳;

(3)D中红色粉末变成黑色,说明反应生成了一氧化碳。

根据以上实验现象可推断出猜想Ⅲ成立。

故填:Ⅲ。

[反思交流] (2)实验过程中用纯净的氧气而不用空气的原因是:空气中含有水蒸气、二氧化碳影响实验结果。

故填:水蒸气、二氧化碳。

[拓展延伸] 日常生活中使用含碳燃料时,防止一氧化碳中毒的方法:提供充足的氧气,在通风处进行等。

故填:提供充足的氧气。

9.(2019·南通市)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比较钢和银的金属活动性 将铜片和银片放入硫酸亚铁溶液中 B 鉴别甲烷和氢气 分别点燃从导管放出的气体,在火焰上方各罩一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 C 测定溶液的 用玻璃棒蘸取溶液滴到湿润的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D 除去中混有的气体 将混合气体缓缓通过装有溶液的洗气瓶 答案为:B 14.(2019·南通市)(11分)我国海水晒盐的历史悠久。学习小组对粗盐进行提纯,并利用氯化钠进行实验探究。

Ⅰ.粗盐的提纯 粗盐中含有不溶性泥沙、可溶性CaCl2、MgCl2等杂质。学习小组设计了如下方案提纯粗盐:
(1)用化学方程式表示Na2CO3溶液的作用:

(2)“过滤”中玻璃棒的作用为 ;
“操作X”的名称为 。

Ⅱ.探究氨盐水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步骤1 取50mL浓氨水于锥形瓶中,加入NaCl晶体至不再溶解,制得氨盐水。

步骤2 向烧瓶中加入20mL氨盐水和约16g干冰,塞紧瓶盖,振荡、静置。一段时间后溶液中析出细小晶体,过滤、用冷水洗涤晶体并低温干燥。

【提出问题】晶体的成分是什么? 【实验探究1】①经甲同学检验,晶体中不含铵盐。甲同学的实验操作及现象是 。

②乙同学取晶体少许,加入稀硝酸,晶体溶解并产生无色气体,再滴加几滴AgNO3溶液,未见明显现象,说明晶体中不含有 离子。

【提出猜想】晶体的成分为Na2CO3或NaHCO3或两者的混合物。

【查阅资料】Na2CO3受热不分解;

NaHCO3受热易分解:。

【实验探究2】称取m1 g晶体,利用下图装置(夹持仪器略)探究晶体的成分。

【实验现象】反应一段时间后,试管口凝结了少量小液滴,溶液变浑浊。

【实验分析】①晶体中一定含有 (填化学式)。

②将晶体加热至残留固体的质量不再改变,测得残留固体的质量为m2 g。

若 ,说明晶体为NaHCO3。

【拓展延伸】①氨盐水与二氧化碳反应所得铵盐的用途为 。

②丙同学认为通过测定装置B中沉淀的质量,经计算分析也可确定晶体的组成。请对丙同学的观点进行评价:

答案为:
14.Ⅰ.(1) (2)引流 蒸发 Ⅱ.【实验探究1】①取少量晶体于试管中,加入NaOH溶液,微热,在试管口放一张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红色石蕊试纸不变蓝 ②氯 【实验分析】①NaHCO3 ②84 : 53 【拓展延伸】①用作化肥 ②B中足量的溶液能够完全吸收晶体分解生成的CO2,生成BaCO3沉淀,通过沉淀的质量可以确定NaHCO3的质量,进而可以确定晶体的成分,丙同学的观点正确 25. (2019·徐州市)某兴趣小组对氨气(NH3)的某些性质进行探究。

【实验回顾】(1)按图所示,在小烧杯A中盛有少量浓氨水,小烧杯B中盛有少量含酚酞试液的蒸馏水,几分钟后,B中溶液变红,原因是浓氨水挥发出的氨分子进入溶液中产生了 (填离子符号)。若取少许B中变红后的溶液在试管中加热,你认为溶液颜色会 (填“变深”“变浅”或“不变”)。

(2)图2是该小组对图1装置的改进,和图1相比,其优点有 (任写一条)。

【提出问题】氨气在水中的溶解性如何? 【查阅资料】常温常压下,氨气极易溶于水,可用图3装置验证。

【进行实验】步骤1:按图3连接装置,检查气密性。

步骤2:在干燥的烧瓶内充满氨气,塞上带有玻璃管和胶头滴管(预先吸入少量水)的胶塞,把玻璃管插入烧杯的水中。

步骤3:打开橡皮管上的止水夹, (填具体操作),使少量水进入烧瓶,观察到的现象是 ,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 。

实验完毕,向烧瓶内的氨水中加入少量稀硫酸将其转化为可用作氮肥的(NH4)2SO4,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反思拓展】实验后请教老师知道,氨水中的NH3大部分与H2O结合成一水合氨(NH3·H2O),则氨水中含有的分子有H2O、 、 (都填化学式)。

答案:【实验回顾】(1)OH- 变浅 (2)环保(合理即可) 【进行实验】挤压胶头滴管的胶帽 烧杯中的水被吸入烧瓶中 氨气溶于水,烧瓶内气压小于大气压 2NH3·H2O+H2SO4=(NH4)2SO4+2H2O 【反思拓展】NH3·H2O NH3 19. (2019·徐州市)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用灯帽熄灭酒精灯,以说明物质燃烧需要达到着火点 B. 用铁和硫酸铜溶液可验证铁、铜两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顺序 C. 利用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可除去CO2气体中混有的少量水蒸气 D.用紫色石蕊试液,就可区分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和食盐水三种无色溶液 答案:A 16. (2019·徐州市)某同学记录下的下列实验现象或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产生红色固体 B. CO还原Fe2O3实验开始时,要先点燃酒精喷灯再通入CO C. 向软水中滴加少许肥皂水,振荡,静置,出现大量垢状物且无泡沫 D. 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注入盛有水的烧杯中,用玻璃棒引流并搅拌 答案:D 8. (2019·包头)根据图4、图5回答问题:
(1)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

若用C装置收集氧气时,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始终没有复燃,其原因可能是 (写出一种即可)。实验完毕后,若要从剩余固体中回收二氧化锰,需用的玻璃仪器有烧杯和 。

(2)已知由一氧化碳发生装置制得的气体中,混有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现用图5中的装置净化该气体,并用净化后的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再检验气体产物。

①B装置中应盛放的试剂是 ;

②如果D、E装置顺序对调,将会导致 。

【答案】(1)A 装置气密性不好(或药品量不足) 漏斗和玻璃棒 (2)①浓硫酸 ②无法检验气体产物 5.(2019·鄂尔多斯)混合气体通过足量澄清石灰水后,经干燥再依次通过灼热的氧化铜、无水硫酸铜、澄清石灰水,若每个环节均有明显现象,则符合条件的气体组合是( ) A.O2 CO2 N2 B. N2 H2 CO2 C. H2 CO CO2 D.CO2 Ar CO 【答案】C 56.(2019·天门市)碳铵是一种常用的化肥,它在常温下易分解。某化学兴趣小组对碳铵的成分存在疑问,进行了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氨气具有刺激性气味,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呈碱性;
氨气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氨气不与碱石灰反应。

Ⅰ.检验溶液中的阴,阳离子。

取少量碳铵放入试管中,加入盐酸,把生成的无色无味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另取少量碳铵放入试管中,加入浓溶液,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生成的气体,石蕊试纸变蓝色。

(1)根据实验现象,推测碳铵中所含有的阴离子可能是_______和_________(填离子符号) (2)根据实验现象,碳铵与浓溶液加热反应生成了________(填化学式)气体。

Ⅱ.测定碳铵中C元素和N元素质量比,在此过程中,用到如图1所示装置。请回答:
(3)给碳铵固体加热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4)从安全和环保的角度考虑,本实验可以用如图1所示的气球来收集尾气,还可以选用如图2所示的_______(填序号)装置来处理尾气。

答案为:
56.(1) (两种离子无先后顺序)(2) (3)防止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炸裂试管(4)B 57.(2019·天门市)(1)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某课外活动小组对课本上的实验做了如下改进:如图1所示,在一个注射器和装有较多铜丝的硬质装璃管内共封闭80mL空气,然后给硬质玻璃管加热,并缓慢向右推动注射器的活塞。至硬质玻璃管内铜丝变黑且较长时间内无进一步变化时停止加热,待剩余气体冷却至室温。请回答:
①实验前,检查本装置气密性的一种方法是:先固定注射器的活塞,再用酒精灯加热硬质玻璃管,可观察到_____,说明气密性良好。

②实验结束后,注射器内气体的体积减少了约_______mL,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

(2)课外活动小组发现红热的铜丝变黑后,为了回收再利用铜丝,在研究如何除去黑色物质的讨论中,制定了如图2所示的两种方案。请回答:
①甲方案的玻璃管中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乙方案的烧杯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②甲方案实验过程中,操作步骤正确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

A.实验开始时,先通入,再加热:实验结束时,先停止加热,再停止通入 B.实验开始时,先加热,再通入;
实验结束时,先停止加然,再停止通入 C.实验开始时,先通入,再加热;
实验结束时,先停止通入,再停止加热 D.实验开始时,先加热,再通入;
实验结束时,先停止通入,再停止加然 ③两种方案相比,乙方案更好,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为:
57.(1)①气球迅速变大(其他正确描述均给分) ②16 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2)①黑色固体变为红色 ②A③操作方便;
节约能源;
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答对一点即给全分,其他合理答案均给分) 25.(2019·天门市)下列实验设计及操作,其现象足以说明结论的是( ) 选项 操作 现象 结论 A 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加2滴酚酞试液 溶液变为红色 该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 B 在某硫酸铜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 有红色固体生成 铜全部被置换出来了 C 同某无色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再加|稀硝酸 先产生白色沉淀,后白色沉淀不溶解 该无色溶液中一定含有硫酸根离子 D 把燃着的木条插入某瓶无色气体中 木条火焰熄灭 核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 答案为:A 7.(2019·孝感市)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预期目的是(  ) A.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水蒸气--通过氢氧化钠固体干燥剂 B.检验酒精中是否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在空气中点燃,检验生成的产物 C.探究铁锈蚀的条件--将一枚光亮的铁钉放入盛有适量水的试管中,观察现象 D.用一种试剂一次性鉴别出硝酸铵溶液、硫酸铵溶液、稀硫酸和氯化钠溶液--分别取样装于四支试管中,再分别滴加氢氧化钡溶液,微热,观察现象 答案为:D 17.(2019·百色市)下列实验方案中,设计合理的是(  ) A.用酒精浸泡牵牛花自制酸碱指示剂 B.用过滤的方法将硬水转化为软水 C.用燃烧木条的方法制备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 D.常温下用水区分一氧化碳和氮气 答案为:A 29.(2019·百色市)电子工业中常用覆铜板(以绝缘体为基材,表面覆以铜箔)为基础材料制作印刷电路板(如图所示)。印刷电路板广泛应用于电视机、计算机、手机等电子产品中。

某校初中科技小组的同学对于覆铜板制作印刷电路的原理很感兴趣,决定进行探究,请你随他们一起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 (1)覆铜板制作印刷电路的原理,是把预先设计好的电路在覆铜板上用蜡或不透水的物质覆盖,然后将覆铜板浸泡到FeCl3溶液中,利用FeCl3溶液将不需要的铜腐蚀掉,留下来的就是印刷电路。

(2)FeCl3溶液呈酸性,在与铜单质反应后Fe3+变为Fe2+,反应后有Cu2+产生。

【提出问题】FeCl3溶液为什么能将铜腐蚀掉? 【猜想假设】 (1)小明同学从资料中获知FeCl3溶液呈酸性,用石蕊试纸检验FeCl3溶液,试纸变______色,他认为一定是溶液中的H+与Cu发生反应,将Cu腐蚀掉,但大家用______(填物质的化学式)不能与Cu反应置换出氢气的知识否定小明的观点。

(2)小文同学认为可能是FeCl3溶液与铜发生了置换反应,Fe3+将铜置换成可溶于水的Cu2+,大家也否定他的观点,因为置换反应原理是______,而不是一种离子置换另一种离子。

(3)根据查阅的信息,小丽同学认为这个腐蚀过程是一个新的反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原理分析】根据信息和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得知铁元素由+3价下降为+2价的特点,从化合价的角度,小明同学又归纳出这个反应的另外两个特点:①______;
②______。

【拓展研究】考虑到使用后的腐蚀液富含Cu2+,具有很高的回收再利用价值,小组同学继续进行回收探究。在100mL反应后的废液中投入足量的锌粉,析出0.64gCu(若废液中仍有FeCl3剩余,则锌粉先与FeCl3反应,再与氯化铜反应),则说明原来配制的FeCl3溶液浓度至少是______ g/L(g/L是质量体积浓度的单位,表示的是在每升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

【交流讨论】经思考,小丽同学推断FeCl3溶液作为腐蚀液也可以与Fe发生反应。

请写出她的推断依据:______。

答案为:29.(1)红 HCl(2)一种单质与化合物反应生成新的单质及化合物 (3)2FeCl3+Cu=2FeCl2+CuCl2①铜元素的化合价由0价上升为+2价 ②氯元素的化合价反应前后没变化 【拓展研究】32.5 【交流讨论】氯化铁具有氧化性,铁具有还原性 25. (2019·常州市)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装置进行氧气的制取和性质实验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

(2)实验中,点燃酒精灯后,可观察到硫粉在氧气中燃烧呈现______色火焰;
装置C中象是______;

(3)装置D的作用是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为了证明装置C中出现的现象不是由氧气造成的,在不改变装置的情况下,操作方法是________,并观察装置C中的现象_______;

(5)实验时加入6%的过氧化氢溶液51g,理论上可生成多少克氧气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 (1). 分液漏斗 (2). 蓝紫 (3). 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4). (5). 增加硫粉的质量 (6). 溶液变为无色 (7). 1.44g 28. (2019·常州市)装品牌苏打饼干的配料和营养成分如下表,研究性学习小组対其成分进行了探究。

配料 营养成分(每100g) 小麦粉,食用植物油、洋葱粉、食用盐、碳酸钙、食品添加剂(碳酸氢钠)、香葱、酵母、麦精、食用香精 能量 蛋白质 脂肪 碳水化合物 钠 钙 2017千焦 8.5g 21.0g 63.5g 500毫克 280毫克 说明饼干制作的烘焙过程中,配料中的破酸氢钠的全部受热分解转化为碳酸钠,而碳酸钠不分解。

Ⅰ.定性判断饼干中有关成分的确认。

取一小包饼干。研碎后放入烧杯,加入适量蒸馏水,用玻璃棒搅拌,得到待检液。

实验操作和现象 实验结论 ①淀粉的检验 取少量待检液于试管中,滴入2滴碘 水,观察到溶液_______ 饼干中含有淀粉 ②碳酸盐的检验 另取少量待检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
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饼干中含有________ (填离子符号) 交流讨论】 (1)饼干中的________元素可减少人体骨质疏松、畸形、佝偻病的发生,有利于人体健康。

(2)饼干中的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深入探究】如何进一步确认饼干中含有两种碳酸盐? 将剩余待检液过滤,用蒸馏水洗涤固体2至3次;
将___________与稀盐酸反应,根据反应的现象,则证明讲干中既有碳酸钙,又有碳酸钠。

Ⅱ.定量检测:饼干中碳酸钠质量的测定。

【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 ①按上图连接好装置,检查气密性;

②取一小包饼干研碎后放入烧杯,加入适量蒸馏水、用玻璃棒充分搅拌后,过滤,洗涤;

③将滤液和洗涤液合并后倒入容器A,按图示装入其他药品(试剂X用于吸收挥发出来的HCI,它不与CO2反应);

④打开止水夹,向装置中通入一段时间N2后,关闭止水夹;

⑤用电子天平称量干燥管工的质量,记录数据m1;

⑥逐滴加入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时,停止滴加;

⑦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重复步骤⑤,记录数据m2。

【交流讨论】步骤③将滤液和洗涤液合并原因是____________。

【数据处理】m2—m1=0.088g,则这包饼干中碳酸钠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_g。

【答案】 (1). 呈蓝色 (2). CO32- (3). 钙 (4). (5). 洗涤液和残留固体分别 (6). 打开止水夹,向装置中通入一段时间N2后,关闭止水夹 (7). 确保样品的碳酸钠不损失,全部参与反应 (8). 0.212 7.(2019·聊城市)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电解水时,与正极和负极相连的玻璃管中产生气体的体积比是2:1 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C.CO2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试液变成蓝色 D.把硫酸铵和氢氧化钙固体混合研磨,释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 答案为:B 14. (2019·长春市)结合下图所示实验,回答有关问题:
(1)实验一中可能导致集气瓶底炸裂的原因是:瓶中未预先放入少量 或细沙;

(2)实验二中加热片刻,观察到左侧棉花上的酒精燃烧而右侧棉花上的水不燃烧,由此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需要 :
(3)实验三通过对比 (选填试管编)两支试管中的现象,可得出铁生锈与水有关。

答案为:(1)水(2)可燃物(3):AC 【解答】解:铁丝燃烧时集气瓶底部炸裂可能是瓶底未放少量的水或是细沙的缘故,故填:;
左侧棉花上的酒精燃烧而右侧棉花上的水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有可燃性的物质,故填:;
铁生锈与水有关,故需要对比的实验是AC,故填。

17.(2019·淮安市)U型玻璃管是常见的化学仪器,在实验中有广泛的应用。

(1)借助U型玻璃管探究微粒的性质,如图1所示,打开玻璃旋塞,观察到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从左到右先后变蓝,该实验说明分子___分子在不停地运动___,湿棉花的作用是___吸收氨气防止进入空气,污染环境___。

(2)借助U型玻璃管探究钢铁锈蚀的条件,如图2所示:
①一段时间后潮湿的钢丝棉有明显锈迹,干燥的钢丝棉没有锈迹,此现象说明___钢铁锈蚀需要水___。

②实验结束时,细心的同学发现浸没在凉开水中的钢丝棉也有少量锈迹,说明本实验有不完善之处,请利用原有装置提出具体改进方案___在盛有凉开水的U型管两端液面上滴加植物油___。

(3)借助U型玻璃管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如图3所示,得出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约为五分之一的实验现象是____)U型管左侧液面上升到刻度4处__。

答案为:(1)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吸收氨气防止进入空气,污染环境;
(2)钢铁锈蚀需要水 在盛有凉开水的U型管两端液面上滴加植物油 (3)U型管左侧液面上升到刻度4处 18.(2019·淮安市)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走进实验室,开展实验活动。

(1)实验室依次编号为1、2、3、4的药品柜中,分别存放常见的酸、碱、盐和酸碱指示剂。小刚欲使用熟石灰,他需从____2__号柜中取出。

(2)小刚发现盛放Na2CO3与NaCl两种溶液的试剂瓶标签脱落,为鉴别两种溶液,分别取样于试管中,加入无色酚酞溶液,若为Na2CO3,则观察到溶液变为___红___色。

(3)小文从柜中取出标有“10% NaOH溶液”的试剂瓶,取少量样品加入试管中,向其中滴入稀盐酸,发现产生气泡,判断该NaOH溶液中有Na2CO3,用化学方程式表示NaOH溶液变质的原因:______。

小文同学对变质的NaOH溶液进行如下一系列实验,实现药品再利用。

I.测定NaOH溶液中Na2CO3的质量分数 【实验操作】取40.0g 10%的NaOH溶液样品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

【数据处理】 ①所取用盐酸(溶质质量分数7.3%)的质量理论上不少于___50___g。

②如图中,反应前后天平示数相差1.1g,计算NaOH溶液中Na2CO3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NaOH溶液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为6.6% Ⅱ.变质的NaOH溶液再利用 小文将剩余NaOH溶液倒入烧杯中,加入经计算所需的熟石灰粉末,充分搅拌、静置,过滤,得到NaOH溶液和滤渣。充分搅拌的主要目的是___使碳酸钠与熟石灰粉末充分反应,把碳酸钠完全除去___。

(4)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实验产生的废液和废渣倒入指定的烧杯中,得到无色溶液和白色沉淀,溶液中除一定存在的溶质外,可能存在的溶质是____氯化钙__。

同学们再次实验,确认成分后,对废液回收利用,绿色排放。

答案为:(1)2 (2)红 (3)50 NaOH溶液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为6.6% 使碳酸钠与熟石灰粉末充分反应,把碳酸钠完全除去_ (4)氯化钙_ 19.(2019·沈阳市)某化学小组对石灰石灼烧后得到的固体进行相关探究。

成分分析 (1)检验灼烧过程中产生的新物质 ①根据已有知识和经验判断:石灰石灼烧后固体中含有CaO,判断的依据是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②设计实验方案进行验证: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实验分析 取灼烧后固体放入盛有冷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静置后,取少量上层澄清的液体置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2滴酚酞试液 溶液由无色变为____色 反应后生成碱,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检验灼烧后固体中是否含有CaCO3 向盛有灼烧后固体的烧杯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证明______。

数据分析 用反应前后质量差计算灼烧后固体中CaCO3的质量分数 化学小组设计以下两个实验方案,方案中反应前后质量差分别用m1与m2表示。(两方案中实验操作误差忽略不计,取用的灼烧后固体成分均匀、质量相等,固体中除CaO、CaCO3其余成分均不发生反应,所用稀盐酸经估算确保足量) 实验方案 数据测量 数据处理 反应前 反应后 反应前后质量差 方案一:取灼烧后固体放入烧杯中,加入稀盐酸充分反应,不再产生气泡 灼烧后固体的质量、所用稀盐酸质量 烧杯中剩余物质的质量 m1 方案二:取灼烧后固体继续灼烧,至固体的质量不再改变 灼烧后固体的质量 剩余固体的质量 m2 结合信息,比较m1与m2的关系。请写出两种不同猜想并分别说明理由。

猜想1及理由:______。

猜想2及理由:______。

经分析选择合理的实验方案,进行计算…… 拓展研究 如图的酒精灯和酒精喷灯是常用的加热仪器,请回答下列问题:
(1)酒精灯是玻璃仪器,火焰温度通常可达300~500℃,______(填“焰心”、“内焰”或“外焰”)温度最高。熄灭酒精灯的方法是______,采用此方法灭火的原理是______。

(2)酒精喷灯一般是铜质仪器,火焰温度通常可达800-1000℃.使用酒精喷灯时应先向引火碗内注入2/3容量的酒精,用火柴将引火碗内酒精点燃,点燃引火碗内酒精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答案为:数据分析 m1=m2,两方案固体中CaCO3质量相等,完全反应后生成CO2,质量相等,反应前后质量差相等(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m1>m2,两方案固体中CaCO3质量相等,完全反应后生成CO2质量相等,溶液中水蒸气和氯化氢气体逸出,m1偏大(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m1<m2,两方案固体中CaCO3质量相等,完全反应后生成CO2质量相等,方案一中部分CO2溶于水,m1偏小(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拓展研究 (1)外焰用灯帽盖灭隔绝氧气(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2)引火碗内酒精燃烧放热使酒精汽化(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点燃酒精蒸汽(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11.(2分)(2019•临沂)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打开弹簧夹,将液体a滴入试管①中与固体b接触,若试管②中的导管口没有气泡产生,则液体a和固体b的组合可能是(  ) A.水和生石灰 B.稀盐酸和碳酸钠 C.水和硝酸铵 D.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 答案为:C 28.(4分)(2019•临沂)如图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实验。

(1)A中现象:烧杯②中溶液变红。请用分子的知识解释“变红”的原因 氨分子不断运动,进入滴有酚酞的蒸馏水中,使酚酞试液变红 。

(2)B中集气瓶底部有少量水,其作用是 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

(3)C实验完毕,集气瓶内水面上升到一定高度后,不能继续上升,这种现象说明氮气具有 难溶于水 的性质;
若从烧杯中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明显小于瓶内原空气体积的,可能存在的原因是 红磷量不足,没有把氧气消耗完(或装置漏气;
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了止水夹。) (写出一条即可)。

答案为:(1)氨分子不断运动,进入滴有酚酞的蒸馏水中,使酚酞试液变红 (2)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3)红磷量不足,没有把氧气消耗完(或装置漏气;
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了止水夹。) 29.(8分)(2019•临沂)老师给了同学们一包红色粉末,该粉末可能是铜粉和氧化铁(Fe2O3)粉末中的一种或两种。同学们对该粉末进行了定性与定量研究。

(1)定性实验: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红色粉末放入试管 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振荡 红色粉末全部消失,溶液呈棕黄色 粉末为Fe2O3  无明显现象  粉末Cu 写出“红色粉末全部消失”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Fe2O3+6HCl=FeCl3+3H2O 。

(2)定量实验:
取该粉末4g放入硬质玻璃管中,先通CO,然后再用酒精喷灯加热一段时间,停止加热继续通入CO至装置冷却。实验装置如图:
①实验时,先通CO再加热的目的是 一氧化碳和装置内的空气形成混合气体发生爆炸 。

②若该粉末全部是氧化铁,在硬质玻璃管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红色物质变成黑色 。B装置是用于吸收二氧化碳并收集 CO,其中盛放的试剂最好是 A 。

A.NaOH溶液 B.稀盐酸 C.水 如果该实验没有装置B、C,实验造成的危害是 一氧化碳和装置内的空气形成混合气体发生爆炸 。

③若该粉末为铜粉和氧化铁的混合物,待装置完全冷却至室温,称量硬质玻璃管内剩余固体的质量为mg。则m的取值范围是 2.8g≤m<4g 。

答案为:(1)无明显现象 Fe2O3+6HCl=FeCl3+3H2O (2)一氧化碳和装置内的空气形成混合气体发生爆炸 A 一氧化碳和装置内的空气形成混合气体发生爆炸  2.8g≤m<4g 25.(2019·潍坊市)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请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完成有关问题:
(1)写出B中标号①仪器的名称: 锥形瓶 ,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发生装置可选择 A (填字母),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KMnO4K2MnO4+MnO2+O2↑ ,该装置有一处不足之处是 试管内导管口没有棉花团 ;

(2)用装置F收集一瓶O2,验满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 b (填“a”或“b”)处;

(3)将装置G倾斜使两种药品混合,即可制得气体。下列制取气体的方法可选用装置G的是 AC ;

A.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B.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 C.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反应制取氧气 D.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制取甲烷 (4)实验室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气(已知:氨气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则实验室制取氨气可选用的实验装置组合为 BD (填序号);

A.A和D B.A和E C.B和E D.A和F (5)如图H所示,由“①处的白磷不燃烧、②处的白磷燃烧”的现象,说明可燃物燃烧需满足的条件是 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

(6)Ⅰ图是铁生锈条件的探究,一周后试管①、②中铁钉无明显变化,另一铁钉生锈,说明铁锈蚀的过程,实际上是铁与空气中的 氧气、水蒸气 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

答案为:(1)锥形瓶 A 2KMnO4K2MnO4+MnO2+O2↑ (2)b (3)AC (4)BD (5)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6)氧气、水蒸气 26.(2019·潍坊市)小苏打和食盐是厨房中常见物质。现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由碳酸氢钠、氯化钠中的一种或两种物质组成。某科学小组同学展开了系列研究。

(一)定性分析 【实验目的】确定白色固体的组成 【实验方案】:如图1所示:
【实验结论】小明同学经过上述实验得出结论:该白色固体由碳酸氢钠、氯化钠两种物质组成。

(1)步骤①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NaHCO3+HCl═NaCl+H2O+CO2↑ ;

(2)步骤②中的澄清石灰水也可以用其它碱溶液代替,如 氢氧化钡溶液 ;

(3)科学小组认真研究讨论后认为,此方案不能得出小明同学的结论。一致认为将上述方案中使用的一种试剂进行调换,如仍出现上述现象,则小明同学的结论正确。调换措施是 把稀盐酸改为稀硝酸 。

(二)定量分析 【实验目的】测定该白色固体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 【实验方案】该小组利用图2所示的实验装置(固定装置已略去,装置气密性良好)进行实验,每一步反应均完全进行。

(1)首先称取a克该样品放入装置甲中,然后进行有关实验操作,正确的顺序是 b、a、c、b、a (填序号,可重复选择) a.称量装置丙的质量 b.打开弹簧夹,通入足量的氮气,关闭弹簧夹 c.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注入足量的稀硫酸,关闭活塞 (2)如果没有装置乙,会造成测定结果 偏大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3)装置丁的作用是 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进入丙装置 。

(三)拓展交流 经査阅材料:将二氧化碳气体持续通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会先后发生以下两个化学反应:
①2NaOH+CO2=Na2CO3+H2O ②Na2CO3+CO2+H2O=2NaHCO3 小明同学将5g二氧化碳气体通入100g 5%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是 Na2CO3、NaHCO3 (填化学式)。

答案:(一)(1)NaHCO3+HCl═NaCl+H2O+CO2↑ (2)氢氧化钡溶液 (3)把稀盐酸改为稀硝酸 (二)(1)b、a、c、b、a (2)偏大 (3)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进入丙装置 (三)Na2CO3、NaHCO3  1. (2019·烟台市)潜水器中可使用过氧化钠(Na2O2)固体做供氧剂,过氧化钠固体与二氧化碳反应原理是:2Na2O2+2CO2=2Na2CO3+O2,为验证该反应产物,某兴趣小组进行如下实验探究。

【查阅资料】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

【设计实验】小组同学利用如图装置进行实(忽略稀盐酸的挥发)。

(1)装置A中标号仪器名称:①______,②______。

(2)装置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

(4)为防止装置E收集的氧气中混有二氧化碳,装置D中盛放的试剂是______溶液。

(5)验证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产物 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装置E中 ______ 产物中有氧气 ② 反应后取装置C中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水完全溶解 ______ 固体中有未反应的过氧化钠 ③ 向步骤②反应后所得溶液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有气体产生,将产生的气体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中 ______ 产物中有碳酸钠 21.【答案】 分液漏斗   锥形瓶   CaCO3+2HCl=CaCl2+H2O+CO2↑   吸收水蒸气   氢氧化钠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产生气泡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9. (2019·陕西省)(5分)工业上用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法制得的烧碱中常含有一定量的氯化钠。为测定某烧碱样品的纯度,同学们设计了如下方案。

方案一:称取m g烧碱样品 。测定消耗稀盐酸的质量。

方案二:称取m g烧碱样品 测定生成沉淀的质量。

请回答:
(1) 方案一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 方案一中为减少误差,最好选择下列方法中的 。(填字母)来判断反应恰好完全进行。

A. 向样品溶液中滴加2~3滴无色酚酞溶液,根据溶液颜色变化判断. B. 测定过程中边滴加稀盐酸边用PH试纸频繁测定混合液的PH C. 向样品溶液中滴加2~3滴紫色石蕊溶液,根据颜色变化判断。

(3) 小李同学认为判断方案二中,氯FeCl3溶液过量的化学方法是 。

(4) 小李同学可将方案二中的FeCl3溶液换成稀硝酸和 (填化学式)溶液也能达到实验的目的。

答案:(1)NaOH+HCl=NaCl+H2O (2)A (3)取少量反应后的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NaOH或KOH溶液,有红褐色沉淀生成答案(合理即可) (4)NaOH溶液 20. (2019·陕西省)(7分)一种自加热食品包装中加热包的成分有:生石灰、活性炭、铝粉、铁粉、碳酸钠、氯化钙、硫酸镁。使用时需向加热包加水,课堂上老师分别取适量加热包中的固体样品进行如右图实验:
(1) 实验A中,将样品加入水里触摸烧杯外壁发烫,其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 实验b中将一定量稀盐酸加入锥形瓶中,剧烈反应生成大量气体,学习小组同学对气体成分和锥形瓶内溶液进行探究。

I. 对气体成分进行探究。

【作出假设】假设一:只有H2,假设二:只有CO2,假设三:H2和CO2。

【实验验证】小明同学设计如下实验,对气体成分进行探究。

①当气体通过甲时,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假设 不成立。

②丁中出现 的现象时,证明假设三成立。

③乙的作用是 。

II. 对锥形瓶内的溶液进行探究。

实验后,小萍同学取少量锥形瓶内的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NaOH溶液,开始一段时间无沉淀生成,其原因是锥形瓶内的溶液中存在 。

【总结反思】通过以上探究,小林同学做了如下的反思归纳:
a.加热包应密封防潮保存 b.向用过的加热包内的固体中加入过量稀盐酸后,过滤可以回收活性炭 c.能与水混合放出热量的物质,均可用作加热包中的发热材料 你认为其中不正确的是 (填字母) 答案:(1)CaO+H2O=Ca(OH)2 (2)I、①一 ②黑色固体变红 ③吸收CO2 II、盐酸或HCl 【总结反思】c 25.(2019·攀枝花市)过氧化钙(CaO2)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可用来改善地表水质、治理赤潮。过氧化钙产品中常含有氧化钙杂质。以下是某学习小组为测定过氧化钙产品纯度设计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

已知:CaO2是一种白色粉末,微溶于水,易溶于稀盐酸,且发生反应:
CaO2+2HCI═CaCl2+H2O2 实验步骤:实验前称取产品及MnO2共12.0g,先缓慢通入N2一段时间后,加热铜网至红热,再缓慢滴入过量稀盐酸,直至A中样品完全反应。继续缓慢通入N2,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待C中铜网冷却后,停止通入N2.将锥形瓶中的剩余物过滤,洗涤,干燥,得到滤渣2.0g。

回答下列问题:
(1)MnO2与稀盐酸不反应。A中MnO2的作用是 作过氧化氢的催化剂 。

(2)样品完全反应后,继续缓慢通入N2的目的是 使反应生成的氧气全部和铜反应,同时防止空气中的氧气和铜反应 。

(3)装置B的作用有:除去气体中的水蒸气、 便于观察、控制氧气流速 。

(4)实验测得C装置中铜网增重1.8g,该产品中过氧化钙的质量分数为 81% 。

答案:
(1)作过氧化氢的催化剂 (2)使反应生成的氧气全部和铜反应,同时防止空气中的氧气和铜反应  (3)便于观察、控制氧气流速 (4)81% 14.(2019·遵义市)“对比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根据下列所示的实验示意图回答问题。

(1)硫酸铜溶液呈蓝色,为探究哪种粒子使溶液显蓝色,可选择用作对比的试剂是______溶液。

(2)如图二,现象①②说明物质燃烧需要与(填名称)接触,实验中发生了异常,白磷燃烧时有火星飞溅到红磷上,引起红磷燃烧,证明了燃烧的另一个条件是______。

(3)①如图三,同学们做了试管A、B的对比实验,发现试管A中固体几乎不溶,试管B中固体全部溶解,该实验说明了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是______。

②同学们又补充了试管C所示实验,他们想探究的影响物资溶解性的因素是______。

答案:
(1)硫酸钠(2)氧气 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3)①溶剂的种类②溶质的种类 25. (2019·河南省)已知:2Na2O2+2CO2=2Na2CO3+O2 ;
2Na2O2+2H2O=4NaOH+O2↑. 为了证明过氧化钠(Na2O2)固体可在呼吸面具和潜水艇中做供氧剂,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下图所示 实验装置进行探究活动.(铁架台等已略去) (1)A 装置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请将右图方框中 A 装置的长颈漏斗和玻璃导管补画完整. (3)D 装置的作用是 ;
E 装置中可能发生的有关反应的化学方 程式为 . (4)为了达到实验的目的,以上装置导管接口正确的连接顺序为 a 接 、 接 、 接 、 接 b. (5)氧气可采用 B 装置收集并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这是利用了氧气的哪些性质? (6)实验结束后,取 C 装置中固体溶于水,无气泡产生.请设计实验,检验 C 装置中固 体的成分.(简要写出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 (7) 某潜水艇上有 100 人,如果每人每分钟消耗氧气为 0.001kg,假如所需要的氧气全 部由 Na2O2 与 CO2 反应来提供,则该潜水艇一天所需要的 Na2O2 质量是多少? 答案:
(1)CaCO3+2HCl==CaCl2+H2O+CO2↑ (2) (3)除去HCl 2HCl+Ca(OH)2==CaCl2+2H2O (4)e、f接c、d接h、g (5)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 氧气有助燃性 (6)取上述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氯化钙溶液,若有白色沉淀产生,则证明固体中含有碳酸钠;
过滤,向滤液中滴加酚酞试液,观察滤液是否变红。若变红,则证明固体中含有氢氧化钠。

(7)702kg 7.(2019·龙东市)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 B.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红光,放出大量的热 C .向硬水中加入肥皂水,搅拌后,产生大量泡沫 D.铁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铁丝表面有红色固体附着,溶液由蓝色逐渐变为浅绿色 答案:C 26.(2019·绥化市)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氢、氧燃料电池是一种新型能源,所用的氧气从空气中获得的方法是______。空气中的氧气按体积计算,大约是空气总体积的。氢气可用天然气制取,这种方法制取的氢气中往往混有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为了证明混合气体中H2、CO2、CO三种气体都存在,一化学实验小组设计以下实验。

【阅读提示】 ①实验前,装置内的空气已排尽。

②实验过程中的尾气已处理。

③无水硫酸铜是白色粉末,吸水后变蓝。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装置的作用是______。

(2)C装置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_。

(3)E装置中盛放的试剂应该是______,该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4)证明氢气存在的实验现象是______。

(5)另一小组同学利用上述实验装置(把其中的E装置换成装有碱石灰的干燥管),仿照上述实验过程,通过定量的方法确定一氧化碳存在,记录实验数据如下:
(注:反应生成的水蒸气被D装置完全吸收,不考虑其他水蒸气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实验前C装置玻璃管内固体总质量/g m1 实验后C装置玻璃管内固体总质量/g m2 实验前D装置总质量/g n1 实验后D装置总质量/g n2 利用如表数据,计算出能证明CO存在的质量关系是______。(用m1、m2、n1、n2表示) 答案为:
分离液态空气法;

1/ 5 ;

(1)验证二氧化碳并除去;

(2)黑色粉末变成红色;

(3)澄清石灰水;


(4)无水硫酸铜变蓝色;

(5) 。

39.(2019·荆门市)(7分)实验与探究 某兴趣小组为探究CO2气体与金属Mg的反应,设计了一套制取纯净、干燥CO2气体,并用过量CO2与热的金属Mg充分反应的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

Ⅰ、利用下列装置和相关药品进行实验 (1)检查装置A气密性的操作是:
▲ (2)装置B的作用是:
▲ (3)实验时应先 ▲ ,一段时间后再 ▲ (填代号) a、点燃D处酒精灯 b、打开A装置中的弹簧夹,从长颈漏斗处加入稀盐酸 Ⅱ、探究Mg与CO2反应的产物 可观察到D处的实验现象有黑白两种固体产生。查阅资料黑色固体为碳单质,白色固体是镁的化合物。为探究白色固体的成分,进行了假设与猜想 (4)猜想1 白色固体是MgO 猜想2 白色固体是MgCO3 猜想3 白色固体是 ▲ (5)验证与结论 取D 中固体适量于试管,加入足量的 ▲ ,观察到:有黑色固体不溶物,白色固体消失, ▲ 的现象,则猜想1成立。猜想2和猜想3不成立的可能原因是 ▲ 答案:
(1)关闭弹簧夹(或止水夹),从长颈漏斗加水使漏斗颈内的液面高于锥形瓶内的液面,静置一段时间,两液面高度不变,则气密性好。(2)除去CO2中的HCl气体 (3)b a (4)MgO和MgCO3的混合物 (5)稀硫酸或稀盐酸  无气体产生(或无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产生)  加热时氧化镁不能与二氧化碳反应(或碳酸镁受热分解) 2.(2019·咸宁市)(2分)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白色烟雾 C.向稀硫酸中滴加石蕊溶液后,溶液由紫色变成蓝色 D.将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铁丝剧烈燃烧 答案:A 15.(2019·咸宁市)(7分)日常生活中,每位同学都会接触到硬水。咸宁市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带领下对硬水进行了一些探究和拓展实验。

【查阅资料】水的硬度是由水中溶解的可溶性钙和镁化合物引起的,硬水中溶解的钙和镁化合物可分为两类:钙、镁的碳酸氢盐;
钙、镁的硫酸盐或氯化物,一般所说的水的硬度是由上述两类化合物引起的。

(1)日常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将硬水软化,这种方法可靠吗?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模拟实验。

实验序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Ⅰ 分别取适量碳酸氢钙溶液和氯化钙溶液于A、B两支试管中,同时加热 A试管中产生气泡,有沉淀生成,B试管中无明显现象。

Ⅱ 冷却后,在上述实验后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加几滴肥皂水,振荡 ① A (填“A”或“B”)试管中有较多泡沫,另一支试管中泡沫较少。

实验结果:用煮沸的方法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2)小组同学对硬水中为什么含有碳酸氢钙非常感兴趣,于是再次学习九年级化学下册课本中的资料卡片:石笋和钟乳石的形成。知道了当石灰岩遇到溶有二氧化碳的水时,会反应生成溶解性较大的碳酸氢钙:CaCO3+CO2+H2O═Ca(HCO3)2 小组同学思考:若向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二氧化碳,是否也能生成碳酸氢钠? 于是他们对此开始实验探究(不考虑二氧化碳和碳酸作为溶质的情况) 【提出问题】所得溶液中溶质是什么? 【提出猜想】 猜想一:溶质为Na2CO3;
猜想二:溶质为 NaHCO3;
猜想三:溶质为② Na2CO3和NaHCO3 。

【设计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a.取所得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过量的CaCl2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 猜想二③ 不成立  (填“成立”或“不成立”) b.取实验步骤a中上层清液,滴加适量稀盐酸 有气泡冒出 猜想一不成立 写出实验步骤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④ NaHCO3+HCl=NaCl+H2O+CO2↑ 。

通过实验,小组同学得出了正确结论。

(3)热水瓶用久后,瓶胆内壁常附着一层水垢,老师说其成分主要是碳酸钙、氢氧化镁等。小组同学认为可使用稀盐酸除去,请写出发生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⑤ Mg(OH)2+2HCl=MgCl2+2H2O 。

(4)小组同学还对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中和反应进行了如下探究:
用pH传感器测得烧杯内溶液的pH变化图象(如图二),同时用温度传感器测得烧杯内温度变化图象(如图三),实验过程中保温良好,忽略热量散失。

Ⅰ.请分析图三,能得到什么结论⑥ 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放出热量 。

Ⅱ.图三中A点对应溶液的溶质成分是⑦ NaCl和NaOH  (填写化学式)。

故答案为:
①A;

②Na2CO3和NaHCO3;

③不成立;

④NaHCO3+HCl=NaCl+H2O+CO2↑;

⑤Mg(OH)2+2HCl=MgCl2+2H2O;

⑥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放出热量;

⑦NaCl和NaOH。

14.(2019·龙东市)下列课本实验中,说法正确的是(  ) A.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可以用硫粉替代红磷 B.过滤时,滤纸要紧贴漏斗内壁 C.蒸发食盐水时,待蒸发皿内水分蒸干后,才停止加热 D.稀释浓硫酸时,将水注入浓硫酸中,并不断搅拌 答案为:B 30.(2019·龙东市)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A图烧杯中的短蜡烛熄灭,体现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是_____;

(2)B图中装满生石灰的塑料试剂瓶已经膨胀破裂,请用文字解释这一现象_____;

(3)C图玻璃管中的现象是_____,该现象体现了一氧化碳的性质是_____;

(4)D图所示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证明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_____;

(5)E图中,A、B两试管中各盛有0.5g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分别加入2mL等浓度的稀盐酸,观察到_____(填“A”或“B”)试管中的反应更迅速。

答案为:
(1)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2)氧化钙吸收空气中的水,发生反应并放出热量,使固体药品的体积增大,导致塑料试剂瓶膨胀破裂;

(3)红色物质变成黑色;
还原性;

(4)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5)B。

17.(2019·河北省)(5分)根据如图所小的实验回答问题。

(1)甲为蒸发溶液的实验。加热时若不搅拌,造成的后果是   ;
当观察到   时,停止加热。

(2)乙为通过红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用红热的玻璃管引燃红磷,实验现象是:红磷燃烧,产生   ,放出大量热。实验中气球的作用除了使装置密闭之外,还可以防止   ;
实验时若取用红磷的量不足,对实验的结果   (选填“有”或“没有”)影响。

答案为:
(1)液体飞溅;
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 (2)白烟;
瓶塞飞出;
没有。

19.(2019·河北省)(7分)兴趣小组在课外实验中意外发现:将镁条放入Na2CO3溶液中,快速产生较多气泡,有白色沉淀生成。小组同学对此进行了系列探究活动。

探究1:反应产生的气体是什么? 【作出猜想】小组同学经查阅资料和讨论,根据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不变,且反应物中含有   三种元素,作出如下猜想:
①氢气;
②二氧化碳;
③氢气和二氧化碳。

【实验1】取适量镁条、100 mL Na2CO3溶液于反应装置A中,按如图1所示方案进行实验,B中石灰水不变浑浊;
C处气体燃烧,烧杯内壁有水珠。说明猜想①正确。

(1)反应装置A应选用图2中的   (填写序号)。

(2)小组同学讨论认为,上述实验中“烧杯内壁有水珠”作为“反应产生的气体是氢气”的证据不可靠。为使这一证据可靠,且仍能一次性地验证三个猜想,只需在图1所示方案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完善。你的改进方案是   。

探究Ⅱ:快速产生气体的原因是什么? 【查阅资科】镁与水缓慢反应生成氢气:Na2CO3溶液显碱性,其溶液中除Na+、CO32﹣外,还有OH+。

【作出猜想】可能是Na2CO3溶液中的某一种离子促进了镁与水的反应。

【实验2】按图3所示方案进行实验。G、I中缓慢产生气泡,H中快速产生较多气泡,说明是CO32﹣而不是Na+、OH﹣促进了镁与水的反应。

(1)G中实验的作用是   。

(2)试剂X是   。

探究Ⅲ:反应产生的白色沉淀中是否含有MgCO3? 【实验3】取实验1反应生成的沉淀于试管中,加入试剂Y,根据实验现象说明白色沉淀中含有MgCO3.试剂Y及实验现象为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反思交流:有些伟大的发现就是从异常现象中得到启发,通过深入研究而实现的。

答案为:
碳氢氧。

探究I:(1)D。(2)在BC之间增加干燥装置。

探究II:(1)对比。(2)氢氧化钠溶液。

探究Ⅲ:
稀盐酸,有气泡生成:MgCO3+2HCl═MgCl2+H2O+CO2↑.。

24.(2019·北京市)右图“黑面包”实验中,蔗糖(C12H22O11)变黑,体积膨胀,变成疏松的炭,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提出问题】改变糖的种类、浓硫酸的体积、水的滴数和温度是否会影响实验效果呢? 【进行实验】分别取5g糖粉进行实验,根据前2min的现象对实验效果进行评分, 记录如下:
表1实验记录 实验 糖 浓硫酸体积/mL 水的滴数 温度/℃ 效果得分 1 蔗糖 4 5 22 65 2 蔗糖 5 10 30 81 3 蔗糖 6 15 50 93 4 冰糖 4 10 50 91 5 冰糖 5 15 22 88 6 冰糖 a 5 30 75 7 葡萄糖 4 15 30 0 8 葡萄糖 5 5 50 0 9 葡萄糖 6 10 22 0 【处理数据】分析表1,计算效果得分均值,结果如下:
表2 效果得分均值 因素 糖 浓硫酸体积/mL 水的滴数 温度/℃ 蔗糖 冰糖 葡萄糖 4 5 6 5 10 15 22 30 50 均值 79.7 84.7 0 52.0 56.3 56.0 46.7 57.3 60.3 51.0 52.0 61.3 依据均值推断最佳实验方案,均值越高,效果越好。

【解释与结论】 (1)蔗糖变成黑色的炭,发生了_____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推测放出的气体含SO2,从元素守恒角度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6中,a为_____________mL。

(4)根据表2推断,“黑面包”实验最好选择5g冰糖、5mL浓硫酸、_____滴水和50℃ 【反思与评价】 (5)表2中,22℃对应的均值为51.0,,计算该值所依据的3个数据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综合分析,使实验3的效果得分高于实验4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24.(1)化学 (2)浓硫酸中有硫元素和氧元素,蔗糖中含有氧元素,则生成物中也会有硫元素和氧元素 (3)6 (4)15 (5)65:88:0 (6)浓硫酸的体积和水的滴数 34.(2019·兰州市)“鱼浮灵”是常用的化学增氧剂,主要成分是过氧碳酸钠(2Na2CO3•3H2O2),溶于水能迅速增加水体溶氧量,提高鱼苗及活鱼运输成活率。某化学兴趣小组对“鱼浮灵”的化学性质、增氧原理进行了探究。

【查阅资料】1.过氧碳酸钠具有碳酸钠和过氧化氢的双重性质,其水溶液中含有Na+、OH-、CO32-、H2O2。

2.Na+不能催化过氧化氢分解。

3.相同温度下,pH相同的溶液,OH-的浓度也相同。

探究一   过氧碳酸钠的化学性质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解释(化学方程式) 1.取样,溶于水,滴加_______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 / 2.取样,溶于水,加入二氧化锰粉末  _______  _______ 探究二“鱼浮灵”增氧原理 【提出问题】过氧碳酸钠溶液中的哪种微粒对过氧化氢分解有催化作用? 【猜想假设】猜想一:CO32-   猜想二:OH-猜想三:______________ 【实验过程】相同温度下,进行H2O2溶液以及H2O2溶液中分别加Na2CO3、NaOH的实验,测定相同时间内溶液的pH、溶解氧含量(mg/L),数据如下:
实验序号 1 2 3 4 试剂 H2O2 H2O2+Na2CO3  H2O2+NaOH H2O2+NaOH pH 6.01 8.14 8.14 9.26 溶解氧 6.44 9.11 9.11 10.97 【实验结论】对比实验数据,证明猜想_______正确。

【反思交流】设计实验2、3的目的是_______。

答案:探究一:
探究二:【猜想假设】CO32-和OH。【实验结论】二【反思交流】对比 21.(2019·兰州市)下列实验设计不合理的是(  ) A.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B.探究溶剂种类对物质溶解性的影响 C.探究铁生锈的条件 D.探究CO2的密度大于空气 答案:C 32.(2019·兰州市)下列是初中化学常见仪器与实验。

(1)A图中仪器的名称是_______。

(2)取用块状大理石用到的是_______(填字母)图中仪器。

(3)D图为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的操作,请将明显的错误加以改正_______。

(4)E图中能够说明Cu和Ag活动性顺序的现象是_______。

答案为:
(1)蒸发皿:(2)C;
(3)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4)铜片的表面覆盖一层银白色物质,溶液颜色由无色变为蓝色。

2. (2019·梧州市)市售的“自热米饭”带有一个发热包,遇水后可迅速升温至150℃,保温时间达3小时,能将生米做成熟饭。梧州市某中学化学兴趣小组对发热包非常感兴趣,进行了以下探究。

【查阅资料】 (1)发热包主要由生石灰、铁粉、镁粉、铝粉、炭粉、氯化钠中的若干种组成。

(2)氢氧化镁和氢氧化铝均为不溶于水的白色固体,但后者可溶于NaOH溶液。

【成分探究】取出某品牌的发热包内灰黑色的固体粉末,分成两份。

(1)小吴用磁铁靠近其中一份粉末,发现有黑色物质被磁铁吸引,证明粉末中含有______。用磁铁将该物质全部吸出后,剩余粉末为样品A。

(2)小周将另一份粉末加水溶解、过滤后,取部分滤液滴入酚酞试液,滤液变______色,证明原粉末中含生石灰;
再向滤液中加入 ______,看到白色沉淀生成,证明原粉末中含有氯化钠。

(3)除上述物质外,还可能存在镁粉、铝粉、炭粉,对此大家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
猜想一:只存在上述三种中的一种;

猜想二:上述三种同时存在;

猜想三:存在铝粉和炭粉;

猜想四:存在镁粉和铝粉;

猜想五:______。

【实验验证】小施用样品A进行实验,流程如下。向滤液B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时,他观察到开始时有白色沉淀生成,后来又全部消失,最后得到的是无色溶液E。

【实验结论】 不溶物D是______。

大家结合实验现象讨论后,认为猜想______正确,理由是______。

【原理探究】 小吴利用如图装置证明发热包放热主要来自于生石灰与水的反应。加水后发现A中温度迅速升高,B中有气泡产生,该气体为______(填名称)。但温度很快下降,说明该反应很快结束,不能长时间保温。

【猜想】大家大胆猜测应该还有其他放热反应存在。

【实验验证】 同学们按资料介绍,用铁粉、炭粉和食盐水在锥形瓶中模拟铁的锈蚀实验,不久后发现锥形瓶外壁微烫,并持续较长时间。该现象很好地解释了发热包的保温机理。

【拓展活动】 在上述铁的锈蚀实验中未观察到红色的铁锈产生。老师告诉同学们,铁锈蚀时首先生成一种碱。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答案】 铁粉   红   含有稀硝酸的硝酸银溶液   镁粉和炭粉   炭粉   三   加入足量稀盐酸产生气泡,是因为铝、镁或铝和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了氢气,有不溶物D,说明样品中含有炭粉,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开始时有白色沉淀生成,后来又全部消失,说明滤液B中不含有镁离子,即样品中不含有镁,则样品中含有铝粉   空气   2Fe+O2+2H2O=2Fe(OH)2 3. (2019·梧州市)下列有关实验操作或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用湿润的pH试纸测定盐酸的pH B. 磷在氧气中剧烈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C. 红热的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D. 稀释浓硫酸时,将水注入浓硫酸中并不断搅拌 答案:B 22.(2019·海南省)某研究小组受MnO2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启发,查阅了不同金属离子对过氧化氢分解影响的实验资料。100℃时,在不同金属离子存在下,纯过氧化氢24h的分解率见下表:
实验编号 离子 加入量(mg•L-1) 分解率% ① 无 - 2 ② Al3+ 1.0 2 ③ Fe3+ 1.0 15 ④ Cu2+ 0.1 86 ⑤ Cr3+ 0.1 96 请回答:
(1)MnO2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实验①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

(3)实际生产中,贮运浓度较高的过氧化氢时,使用铝罐(槽)而不使用不锈钢罐(槽),其原因是_____ 。

答案:
(1)2H2O22H2O+O2↑(2)对比(3)铝离子不影响过氧化氢的分解,而不锈钢中含有铁、铬等,铁离子和铬离子能够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 8.(2019·海南省)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将①中溶液滴入②中,预测的现象与实际不相符的是(  ) 选项 ①中物质 ②中物质 预测②中的现象 A 稀盐酸 碳酸钙 产生气泡 B 浓硫酸 氧化铁 产生气泡 C 氯化钡溶液 硫酸钾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D 氢氧化钠溶液 硫酸铜溶液 产生蓝色沉淀 答案:B 13.(2019·黔西南)(8分)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金属铝和铜的活动性强弱,开展了以下活动。

【查阅资料】 经查阅,金属铝在常温下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对比实验】 编号 操作 现象 甲 将表面未打磨的铝丝浸入CuSO4溶液中 无明显现象 乙 将表面打磨后的铝丝浸入CuSO4溶液中 铝丝表面析出红色固体 丙 将表面未打磨的铝丝浸入CuCl2溶液中 铝丝表面析出红色固体 (1)比较实验乙和实验   (填“甲”或“丙”)可得知:打磨能破坏氧化铝薄膜。

(2)实验乙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据此可知金属活动性A1比Cu   (填强”或“弱”)。

(3)小明同学对实验丙的现象进行分析,认为H2O对氧化铝薄膜有破坏作用。但此观点马上被其他同学否定,否定的依据是   。

【猜测与探究】 小组同学针对实验丙的现象,经讨论后猜测:Cl﹣破坏了氧化铝薄膜。

为检验此猜测是否正确,他们首先向两支试管中加入相同的CuSO4溶液,并均浸入表面未打磨的铝丝,然后进行了新的探究:
操作 现象 结论 推论 (1)向一支试管中再加入NaCl固体 铝丝表面析出红色固体 氧化铝薄膜被破坏 Na+或①   能破坏氧化铝薄膜 (2)向另一支试管中再加入Na2SO4固体 ②    氧化铝薄膜未被破坏 Na+和SO42﹣都不能破坏氧化铝薄膜 【结论与反思】 得出结论:前述猜测   (填“正确”或“不正确”) 总结反思:本次探究充分运用了比较法和控制变量法 答案:
【查阅资料】4Al+3O2=2Al2O3【对比实验】(1)甲 (2)2Al+3CuSO4═Al2(SO4)3+3Cu;
强 (3)甲中硫酸铜溶液也含有水,没有明显现象。

操作 现象 结论 推论 (1)向一支试管中再加入NaCl固体 铝丝表面析出红色固体 氧化铝薄膜被破坏 Na+或①Cl﹣能破坏氧化铝薄膜 (2)向另一支试管中再加入Na2SO4固体 ②铝丝表面没有变化 氧化铝薄膜未被破坏 Na+和SO42﹣都不能破坏氧化铝薄膜 【结论与反思】正确。

14.(2019·鸡西市)下列课本实验中,说法正确的是(  ) A.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可以用硫粉替代红磷 B.过滤时,滤纸要紧贴漏斗内壁 C.蒸发食盐水时,待蒸发皿内水分蒸干后,才停止加热 D.稀释浓硫酸时,将水注入浓硫酸中,并不断搅拌 答案:B 30. (2019·鸡西市)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A图烧杯中的短蜡烛熄灭,体现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是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2)B图中装满生石灰的塑料试剂瓶已经膨胀破裂,请用文字解释这一现象氧化钙吸收空气中的水,发生反应并放出热量,使固体药品的体积增大,导致塑料试剂瓶膨胀破裂;

(3)C图玻璃管中的现象是红色物质变成黑色,该现象体现了一氧化碳的性质是还原性;

(4)D图所示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证明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5)E图中,A、B两试管中各盛有0.5g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分别加入2mL等浓度的稀盐酸,观察到B(填“A”或“B”)试管中的反应更迅速。

答案:
(1)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2)氧化钙吸收空气中的水,发生反应并放出热量,使固体药品的体积增大,导致塑料试剂瓶膨胀破裂;

(3)红色物质变成黑色;
还原性;
(4)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5)B。

23.(2019·葫芦岛市)根据如图所示实验回答问题。

(1)A中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

(2)B中水的作用是 。

(3)C中实验现象是 。

(4)D中当观察到蒸发皿中出现 时,停止加热。

答案:
(1)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2)吸收二氧化硫,繁殖空气污染 (3)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 23.(2019·辽阳市)根据如图所示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A中实验可得出关于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结论是  (2)B中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可能的原因是 (答一点即可)。

(3)C中两支试管内产生气泡速度不同,由此可知影响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因素是  (4)D中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时,溶液中溶质的组成最多有 种情况。

答案:
(1)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2)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3)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分数 (4)二 12. (2019·泸州市)已知:Na2O为白色,Na2O2为淡黄色;
Na2O+H2O=2NaOH.某兴趣小组对钠和铜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①将铜片置于铁架台的铁圈上,用酒精灯加热,观察到铜片表面变黑;

②趁热将钠置于铜片表面,钠剧烈燃烧,有淡黄色物质生成,将此淡黄色物质转移到试管中待用,再用蒸馏水冲洗铜片,观察到铜片上钠燃烧处出现了光亮的铜斑;

③向盛装淡黄色物质的试管中滴加蒸馏水,观察到冒气泡,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木条复燃。

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产生的黑色物质是氧化铜,步骤②淡黄色产物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

(2)步骤②中产生铜斑反应的另一产物,进一步与氧气反应也转化为淡黄色物质,则产生铜斑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O+2Na 。

(3)步骤③产生的气体物质为氧气。

(4)猜想步骤③还可能有一种常见物质NaOH(填化学式)生成,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CuSO4溶液(可供选择的试剂:H2SO4、CuSO4、KOH、Na2CO3),观察到产生蓝色沉淀的现象时,即证明了你的猜想。

答案为:
(1)氧化铜;
-1;
(2)CuO+2Na加热 Cu+Na2O;

(3)氧气;

(4)NaOH;
CuSO4;
产生蓝色沉淀。

16.(2019·新疆)(6分)粮食、蔬菜、肉类、豆制品等食物是我们日常营养的主要来源。菠菜营养丰富,豆腐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及钙盐等,但民间有“菠菜、豆腐不宜同食”的说法。某化学兴趣小组针对此说法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①菠菜含有丰富的铁、草酸盐、碳酸盐等;
②草酸钙(CaC2O4)不溶于水,不易被人体吸收;
③醋酸不与草酸钙反应,但能与碳酸钙反应生成可溶性盐等。

【提出猜想】“菠菜、豆腐不宜同食”的原因可能是 。

【实验探究】 (1)加入足量CaCl2溶液的目的是 。

(2)已知气体C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醋酸的化学式可简写为HAc。写出步骤④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4)白色沉淀B的主要成分是 (填化学式)。可见菠菜中的草酸盐能与钙盐反应生成草酸钙。

【反思与应用】家庭中常常将菠菜放在开水中烫过后再烹饪,其目的是 。

答案:16.(6分)菠菜中的草酸盐与豆腐中的钙盐反应生成草酸钙 (1)使M溶液中的离子完全沉淀 (2)CO2+Ca(OH)2 === CaCO3↓+H2O (3)CaCO3+2HAc === Ca(Ac)2+CO2↑+H2O (4)CaC2O4 减少菠菜中草酸盐的含量 27.(2019·昆明市)(8分)小晨同学从课外读物中得知:在加热条件下,钠与CO2反应的产物可能有C、CO、Na2CO3、Na2O。于是设计实验对产物成分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①BaCl2溶液呈中性;
②4Na+O2===2Na2O;
③Na2O+H2O===2NaOH;

④2Na+2H2O===2NaOH+H2↑;
⑤CO通入PdCl2溶液中有黑色沉淀生成。

【提出问题】在加热条件下,钠与CO2反应的产物有哪些? 【猜想假设】猜想一:产物中一定有C 猜想二:产物中一定有CO 猜想三:产物中一定有Na2CO3 猜想四:产物中一定有Na2O 【实验验证】用下图所示装置(夹持装置已略去)进行实验探究。

大理石 稀盐酸 小苏打 饱和溶液 浓硫酸 PdCl2 溶液 钠 A B C D E 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装置C的作用是 。

序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 待钠完全反应后,将装置D中的固体置于烧杯中,加蒸馏水溶解 有黑色不溶物 猜想 正确 (2) 将实验(1)所得混合物过滤,取滤液加入过量BaCl2溶液 猜想三正确 (3) 猜想二正确 【反思与评价】小晨同学向实验(2)所得溶液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呈红色。

于是得出结论:在加 热条件下,钠与CO2反应一定产生Na2O。该结论是否严谨? (填“是”或“否”), 理由是 。

答案:
27.(8分)【实验验证】CaCO3+2HCl=== CaCl2+CO2↑+H2O 吸收水蒸气(合理即可) (1)一 (2)产生白色沉淀 (3)E中产生黑色沉淀 【反思与评价】否 实验装置中可能有空气,钠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也产生Na2O(合理即可) 25.(2019·辽阳市)某化学活动小组同学发现,不同物质在发生变化时,即使实验现象相同,其变化的实质也可能存在着本质的区别。

同学们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了以下两个实验。

实验Ⅰ:在集气瓶底部放入一定量的硝酸铵固体,再将注射器中的水注入瓶中,振荡。

实验Ⅱ:向充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注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振荡。

【现象分析】上述两个实验过程中,U形管中液面均出现 (填“左高右低” 或“左低右高”)现象,其中实验Ⅰ没有发生化学变化,实验Ⅱ发生了化学变化,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归纳总结】相同的实验现象既可以由物理变化引起,也可以由化学变化引起。

【拓展延伸】在探究白色固体的组成时,也需考虑相同现象是否存在着本质区别。

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有氧化钙、氢氧化钙、碳酸钙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探究白色固体的成分,同学们做了以下实验。

步骤1:甲同学取一定量的白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后振荡,触摸试管外壁,没有感觉到放热现象,说明白色固体中没有试管底部有白色不溶物,甲同学认为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碳酸钙,乙同学认为上述现象不足以证明碳酸钙的存在,其理由是  步骤2:为进一步得出准确的结论,他们进行了下面所示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 (1)将步骤1试管中物质过滤,向滤液中滴加 。

溶液由无色 变成红色 白色固体中 含有   (2)向滤出的固体中加入足量的 。

有气泡产生 答案:
【现象分析】左高右低 2NaOH+CO2==Na2CO3+H2O 【拓展延伸】步骤1:氧化钙 氢氧化钙微溶于水,剩余固体可能有未完全溶解的氢氧化钙 步骤2:(1)无色酚酞试液 (2)稀盐酸 【实验结论】氢氧化钙和碳酸钙 16.(2019·大庆市)某同学将打磨过的铝箔加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结果发现也有气泡产生,为了解该气体的成分,实验小组进行了以下探究活动:
【作出猜想】猜想一:氧气;
猜想二:氢气;
猜想三:氮气。

(1)其他同学认为猜想三是错误的,理由是反应物中不含有氮元素。

【进行实验】 分别进行实验:
(2)利用图①装置进行实验:反应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带火星的木条不能复燃,则猜想一错误。

(3)利用图②装置进行实验:反应一段时间气体验纯后,在尖嘴处点火观察到气体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则猜想二正确。

【得出结论】 (4)氢氧化钠、水、铝能反应生成偏铝酸钠(NaAlO2)和氢气,请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OH+2Al+ 。

(5)铝分别与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若生成等质量的氢气,则消耗掉硫酸与氢氧化钠的质量比为147:40。

(6)若本实验所用试液是在空气中敞口久置的氢氧化钠稀溶液,则观察不到明显的实验现象。其原因是2NaOH+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7)铝块能制成铝箔是利用了铝的延展性,铝在空气中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薄膜,具有一定的抗腐蚀性,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4Al+ 。

答案:
(1)反应物中不含有氮元素(2)带火星的木条不能复燃。

(3)气体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4 )2NaOH+2Al+2H2O═2NaAlO2+3H2↑。

(5)147:40。(6)2NaOH+CO2═Na2CO3+H2O。(7)延展;
4Al+3O2═2Al2O3。

29.(2019·北部湾)某化学小组对碳酸氢钠和碳酸钠的制备与性质产生兴趣,他们了解到下列化学史及相关信息:
I.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在吕布兰法和索尔维法的基础上创立了先进的侯氏制碱法,基本消除废弃物的排放,同时生产 NaHCO3和NH4Cl,请写出碳酸氢钠的一种用途:

II.索尔维法的原理:NaC1+NH3+CO2+H2O=NaHCO3↓+NH4Cl Ⅲ.氨气(NH3)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极易溶于水的碱性气体。

IV.Na2CO3与HCl的反应分步进行,首先发生反应:Na2CO3+HCl=NaHCO3+NaCl 【实验目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模拟索尔维法制备碳酸氢钠,进而制得碳酸钠。

【实验设计】 步骤1:关闭K1,打开K2使氨气进入装置C,调节气流速率,待装置C中气流平稳后,打开K1通入CO2。

步骤2:待装置C的锥形瓶内出现较多固体时,关闭K2停止通NH3,一段时间后,关闭K1停止通CO2。

步骤3:将锥形瓶内反应后的混合物过滤、洗涤、低温干燥,即得碳酸氢钠固体。

步骤4:将所得碳酸氢钠固体加热制取碳酸钠。

【表达交流】 (1)装置B中饱和 NaHCO3溶液的作用是除去CO2中混有的HCl,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装置C锥形瓶上连接的长颈漏斗的作用是 (填序号)。

A.用于添加饱和食盐水  B.平衡气压  C.冷凝回流CO2 (3)步骤2中关闭K2停止通NH3后,还要继续通一段时间CO2,其目的是 。

(4)步骤3中“低温干燥”的原因是 。

【反思评价】有同学认为应该在长颈漏斗内放置一团蘸有酸液的棉花,理由是 。

【延伸拓展】该小组继续探究碳酸钠的性质,向碳酸钠溶液中逐滴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观察到:

答案:
(1)NaHCO3+HCl=NaCl+H2O+CO2↑;
(2)B (3) 使氨气充分反应 (4) 防止碳酸氢钠分解 防止氨气逸出污染环境 有气泡产生 16.(2019·北部湾)下列图示实验及其描述正确的是(  ) A.稀释浓硫 B.观察到铁丝剧烈燃烧 C.电解水时,产生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 D. 将盐酸与碳酸钙混合反应后,托盘天平仍维持平衡 答案:C 11.(2019·北部湾)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 B.将无色酚酞溶液滴入醋酸中,溶液呈红色 C.向氯化钡溶液中滴加稀硫酸,生成白色沉淀 D.黄铜片和铜片互相刻划,黄铜片上留下的痕迹比铜片上的深 答案:C 21.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学习金属知识后,对金属钙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性质非常感兴趣,并进行了以下实验探究。

(1)对金属钙的化学性质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金属钙能否与水反应? 【实验探究】取一粒金属钙投入盛有50mL水的烧杯中,钙粒与水剧烈反应,四处游动,产生气泡,溶液出现浑浊,用手触摸烧杯外壁,感觉发热。反应结束放置一段时间后,溶液变澄清,往烧杯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色。

【实验结论】金属钙能与水反应。经进一步检验,产生的气体能燃烧。请写出钙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交流与反思】反应结束放置一段时间后,溶液变澄清的原因是 。

(2)对久置于空气中的“生石灰”干燥剂的组成成分及含量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Ca(OH)2加热到一定温度时会发生分解反应,生成两种氧化物。

【实验探究】该小组称取10.0g干燥剂样品于控温电加热器中,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装置A、B、C中药品足量,实验操作正确)  【实验数据记录】充分反应后,产物被完全吸收,A装置增重0.9g,B装置增重2.2g 【分析与结论】该包干燥剂的成分有 (填化学式),其中Ca(OH)2的质量为 g。

【反思与拓展】 ①停止加热后,需要通入N2一段时间的目的是 。

②若没有C装置,会导致含量测定结果偏小的成分是 。

答案:
(1)【实验结论】Ca+2H2O═H2↑+Ca(OH)2。【交流与反思】温度降低氢氧化钙溶解度增大,不能溶解的氢氧化钙全部溶解。

(2)【分析与结论】CaO、Ca(OH)2、CaCO3;
3.7。

【反思与拓展】使反应生成的水、二氧化碳全部被浓硫酸、氢氧化钠溶液吸收 ①停止加热后,需要通入N2一段时间的目的是使反应生成的水、二氧化碳全部被浓硫酸、氢氧化钠溶液吸收。②氧化钙 34. (2019·贵阳市)自然界并不缺少镁,缺少的是发现镁的眼睛。某化学兴趣小组开启寻镁之旅,现邀请你参与并完成相关内容。

(1)第一站:初识金属镁。(①金属镁的物理性质:
(写一条);
②金属镁的化学性质:镁能与氧气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第二站:再遇金属镁。将打磨过的镁条放入稀盐酸中,反应现象是 。

化学方程式为 。

(3)第三站:制备金属镁。小组同学模拟工业上从海水晒盐剩下的苦卤中提取镁,流程如下:
苦卤 过滤 加入NaOH Mg(OH)2 加入X MgCl2 多操作后通电 Mg 流程中X为 . (4)第四站:再探金属镁。

【提出问题】镁能否与热水反应?如果反应,产物是什么? 【相关信息】①Mg+2H2O=Mg(OH)2+H2↑②氢氧化镁在热水中能部分溶解。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镁能与热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氢气 (5)上述寻镁之旅中你收获到镁的化学性质有 . 答案:
34.(1)银白色 2Mg+O2=2MgO (2)产生气泡,固体减少 Mg+2HCl=MgCl2+H2↑(3)盐酸 (4)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1.将打磨好的镁条放入盛有热水的试管中,收集气体并点燃。

2.反应后向试管中滴入酚酞溶液。

1.有轻微爆鸣声或有淡蓝色火焰 2.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 (5)①能与氧气反应 ②能与酸反应 ③能与热水反应。

34(2019·永州市).(8 分)在老师的指导下,化学兴趣小组利用下列装置进行了“可燃物燃烧的条件”的探究实验。

[实验目的]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实验步骤] ①将所需仪器按照装置图连接起来;

②打开 K1 和 K2,向上拉动任意一支注射器的活塞;

③将实验所需药品加入对应的仪器中;

④将装有适量白磷的具支试管放入冷水中;

⑤打开 K1,关闭 K2,往装置甲中加入适量的双氧水,氧气进入具支试管中;

⑥关闭 K1,打开 K2,往装置乙中加入适量的盐酸,二氧化碳进入具支试管中;

⑦将装有适量白磷的具支试管放入 80℃的热水中;

⑧打开 K1,关闭 K2,往装置甲中加入适量双氧水,氧气进入具支试管中;

⑨关闭 K1,打开 K2,往装置乙中加入适量的盐酸。[问题解答] (1) 实验步骤②的目的是 。

(2) 装置乙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 在实验步骤③中,具支试管中氧气已经排尽的实验现象是 __ __ _ 。

(4) 能看到白磷燃烧起来的实验步骤是 。[实验结论] 可燃物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答案:
(1)检查装置气密性 (2) Na2CO3+2HCl2NaCl+H2O+CO2↑ (3) 烧杯中石灰水变浑浊 (4)⑧ 23. (2019·本溪市)(4分)请根据下图实验回答问题。

(1)图一为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点燃红磷前,需要用弹簧夹夹紧胶皮管的原图是 。

该实验中不能用铁丝代替红磷的原因是 。

(2)图二为探究分子性质的实验。实验中观察到烧杯B中的液体由无色变为红色,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 。

(3)图三为探究固体溶解时的热量变化实验,若向试管中加入的固体是NH4NO3,可观案到U形管内左侧液面 (填“低于”或“高于”)右侧液面。

答案:
(1)防止红磷燃烧放热导致集气瓶中的气体逸出 铁丝在空气中不燃烧 (2)不断运动 (3)高于 25. (2019·本溪市)(7分)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向盛有一定量生石灰的烧杯中加入碳酸钠溶液,充分反应后却至室温,过滤、洗涤、干燥,得到固体A和溶液B,并对固体A和溶液B的成分展开了探究。

上述实验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有:①CaO+H2O = Ca(OH)2 ② (写化学方程式)。

探究活动1: 固体A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假设] 小雨猜想是CaCO3;
小亮猜想是CaCO3和Ca(OH)2 小亮猜想含有Ca(OH)2的理由是 。

[实验验证] 1. 小雨取少量固体A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证明自己的猜 想正确。

2. 小亮取少量固体A于试管中,加入足量水振荡,静置,向上层清液中滴加无色 酚酞溶液,观察到 ,证明自己的猜想正确。

[反思评价] 同学们经过讨论后认为小雨的实验不足以确定固体A的成分,理出是 。结合两位同学的实验,证明了小亮的 猜想是正确的,由此确定了固体A的股分成。

探究活动 Ⅱ: 溶液B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假设] 猜想一: MaOH 猜想二: NaOH Na2CO3 猜想三:
NaOH Ca(OH)2 [讨论交流] 结合对固体A成分的探究,同学们认为猜想三是正确的,理由是 。

[实验验证] 取少量溶液B于试管中,滴加 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证明猜想 三正确 答案:
②Ca(OH)2+Na2CO3==CaCO3↓+2NaOH 探究活动1 【猜想假设】Ca(OH)2 微溶于水,固体A中可能有未完全溶解的Ca(OH)2 【实验验证】2 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反思评价】加入盐酸有气泡,只能证明固体中有 CaCO3 ,不能证明说法含有Ca(OH)2 探究活动2 【讨论交流】固体中含Ca(OH)2,所以溶液B是Ca(OH)2 的饱和溶液 【实验验证】碳酸钠 5.(2019·武汉市)水是地球上最常见的物质之一,也是实验室常用的试剂。下图所示实验中都用到水。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上图所示实验过程中均发生了化学变化 B.图1实验相关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均发生了改变,b管内的气体可作燃料 C.图2实验盖上瓶盖振荡后软塑料瓶变瘪,所得液体的pH小于7 D.图3、图4实验加入适量水后都放热,所得液体均可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答案:A 31.(2019·武汉市)(6分)某校实验室有一瓶久置的铁屑,其成分是铁、氧化铁和水。为测定其中各成分的质量分数,某兴趣小组按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
固定装置已略去;
氮气不与铁屑中的成分反应;
碱石灰是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

部分实验步骤如下:
Ⅰ.称量硬质玻璃管的质量。将样品放入硬质玻璃管中,称量硬质玻璃管和样品的质量。

II.连接好装置。缓缓通入N2,点燃甲处的酒精喷灯,待硬质玻璃管中固体恒重,记录硬质玻璃管和剩余固体的质量。

Ⅲ.再次连接好装置,继续实验。通入CO,点燃丙处的酒精灯和甲处的酒精喷灯。待硬质玻璃管中固体恒重,熄灭酒精喷灯,继续通入CO直至硬质玻璃管冷却。再次记录硬质玻璃管和剩余固体的质量。

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硬质玻璃管 硬质玻璃管和样品 步骤II硬质玻璃 管和剩余固体 步骤步骤Ⅲ硬质玻璃 管和剩余固体 质量 m1 m2 m3 m4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Ⅲ丙处酒精灯的作用是 。

(2)步骤Ⅲ硬质玻璃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 (用m1、m2、m3、m4的代数式表示)。若步骤Ⅲ中氧化铁没有完全反应,样品中水的质量分数测量结果将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4)有关样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标号)。  A.样品中氢元素的质量为1/9(m2- m3) B.样品中铁单质和氧化铁的质量总和为m3-m1 C.样品中铁单质的质量为m4-m1 D.样品中氧元素的质量为m3- m4  答案:
(1)去除CO尾气 (2)3CO+Fe2O3高温2Fe+3CO2 (3) 不变 (4)AB 21.(2019·西宁市)某化学小组利用混有少量CO2的CO气体还原氧化铜,并验证反应后的气体产物。

(1)请写出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化学方程式 。

(2)实验室现有下图所示实验装置(可重复使用)。按气体从左到右的方向,装置连接顺序正确的是 。

a b c d 氢氧化钠 溶液 澄清 石灰水 氧化铜 A.b→c→a→b→d B.a→c→b→a→d C.a→b→c→b→d D.b→a→c→a→d 答案:
(3分)(1)CO+CuO====(△)Cu+CO2 (2)C 1. (2019·金华市)某兴趣小组在实验室相对封闭的装置内燃烧某种含碳、氢、氧元素的垃圾,对产生的废气成分(不考虑气态有机物)按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检验。

【实验研究】 拉动注射器,让废气依次通过装置。

【实验分析】 (1)能证明废气中有水蒸气存在的现象是______;

(2)F处的大号注射器,可以引导气体流向,其另一个主要作用是______;

【反思评价】 (3)小金认为,仅根据E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无法确定一氧化碳的存在,其理由是______;

(4)小金根据D中的粉末由黑色变为红色,得出废气中存在一氧化碳。小丽认为该结论不够严密,若废气中存在氢气也会出现该现象。要使上述结论更加严密,还应添加的一个实验装置及位置是______。

【实验结果】 经检验,废气中存在CO2、CO、H2O。

答案为:
(1)无水硫酸铜变成蓝色;
(2)收集尾气;

(3)使E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二氧化碳也可能是原混合气体中没有被除尽的二氧化碳;

(4)在DE之间连接盛有无水硫酸铜的U型管。

(2019·舟山市)小明发现某食品包装袋中有一个小袋,上面标有“成分:生石灰、铁粉;
作用:防潮、防氧化”等字样。他想了袋内解粉末是否已失效,取少量粉末在水中充分溶解,滴入无色酚酞发现不变色。通过查阅资料获知,常温下铁在空气中不能反应生成Fe3O4和FeO,于是对粉末成分做出如下猜想:
猜想一:可能是CaCO3和Fe;

猜想二:可能是CaCO3和Fe2O3;

猜想三:可能是______。

【实验设计】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实验与分析】 (1)向A装置中加入稀盐酸,B装置中出现浑浊现象,证明样品中含有CaCO3。

(2)若粉末中含有Fe,装置E中应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评价与反思】 上述实验中,如果将E装置去掉,是否还能验证粉末中含有Fe,请说明理由______。

故答案为:
猜想三:CaCO3、Fe、Fe2O3;

【实验与分析】(2)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色;

【评价与反思】能,能通过D中氧化铜的颜色变化来判断。

猜想三:根据可能是三者的混合物,进行分析解答。

【实验与分析】(2)若粉末中含有Fe,铁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氢气能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水蒸气,进行分析解答。

19. (2019·吉林省)教育部从2018年开始,要求在学校普及垃圾分类回收处理的相关知识。某化学活动小组结合所学的知识对此进行一系列实践活动。

I.活动探究 (1)学会识图分拣垃圾:下列垃圾应投人带有右图图标的垃圾箱内的是 (填字母序号)。

A.塑料瓶 B.果皮 C.碎瓷片 (2)学会检验有害气体含氯塑科焚烧时会产生氯化氢等气体。若要检验焚烧后的气体中有氯化氢,可将其通入_ __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生成即可。

II.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如何回收处理废旧电池中的镉? [查阅资料] (1)废旧电池中含有锅、汞等元素,这些元素会危害人类健康。

(2)镉(Cd)从溶液中析出时呈海绵状固体。在化合物中通常表现为+2价。

(3)碳酸镉(CdCO3)、氢氧化镉Cd(OH)2都是白色固体、难溶于水。

[设计实验]先将废旧电池进行处理以制得硫酸镉( CdSO4)溶液,用于以下实验。

[回收处理] 实验结束后,将反应后的混合物通过过滤洗涤、加热,进而再制得镉。

[交流反思] 请同学们]基于化学视角说明垃圾分类回收处理的重要意义_____(答一点即可)。

答案:
(1)A (2)硝酸银 【设计实验】金属表面有含棉状固体析出 2NaOH+CdSO4==Cd(OH)2↓+Na2SO4 碳酸钠 【交流反思】节约金属资源或节约资源或保护环境 31. (2019·哈尔滨市)(4分)分类、类比、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方法。

(1) 随着科学研究的进展,化学实验的方法也从定性到定量发生了质的转变。若按实验方法分类,应将实验D和 (填字母)分为一类,依据是 。

(2)①观察所给粒子排列规律,将合适的化学符号填入空白::02-、F-、 、Na+、Mg2+。

②类比金属单质间的置换反应,某些非金属单质间也能发生置换反应,如Cl2比Br2活泼,能与HBr发生反应:Cl2 + 2HBr = 2HC1 + Br2已知C12比N2活泼,则C12与NH3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
(1)B 定量研究化学反应 (2)Ne 3C12+2NH3== 6HCl +N2 2. (2019·哈尔滨市)下列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 A.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氯化铁溶液:无色溶液中产生氢氧化铁白色沉淀 B.一氧化碳与灼热的氧化铁反应:红棕色粉末逐渐变为黑色粉末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银白色固体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产生黑色固体 D.研磨氯化铵与熟石灰粉末:白色固体中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答案:A 3.(2019·宿迁市)(2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下列有关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蒸发时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速溶解 B.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要确保装置气密性良好 C.将一氧化碳通入灼热的氧化铁,红色粉末逐渐变为黑色粉末 D.电解水时正极和负极产生气体的质量比为8:1 答案:A 4. (2019·凉山州)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选项  反应物及反应条件  化学反应方程式  实验现象  A  铁丝在氧气中点燃  4Fe+3O22Fe2O3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B  磷在空气中点燃  4P+5O22P2O5  产生大量白雾,放出大量的热量  C  将CO2通入到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水中  CO2+H2O=H2CO3  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水由紫色变为蓝色  D  将H2通入CuO片刻并加热  CuO+H2Cu+H2O 黑色的粉末逐渐变为亮红色,试管口有冷凝的液体滴下 答案:D 25. (2019·攀枝花市)(7分)过氧化钙(CaO2)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可用来改善地表水质、治理赤潮,过氧化钙产品中常含有氧化钙杂质,以下是某学习小组为测定过氧化钙产品纯度设计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

已知:CaO2是一种白色粉末,微溶于水,易溶于稀盐酸,且发生反应:
CaO2+2HCl=CaCl2+H2O2 实验步骤:实验前称取产品及二氧化锰共12克,先缓慢通入氮气,一段时间后,加热铜网至红热,再缓慢滴入过量稀盐酸,,直至A中样品完全反应。继续缓慢通入氮气,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待C中铜网冷却后,停止通入氮气,将锥形瓶中的剩余物过滤,洗涤,干燥,得到滤渣2.0克。回答下列问题, (1)二氧化锰与稀盐酸不反应,A中二氧化锰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2)样品完全反应后,继续缓慢通入氮气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 (3)装置B的作用有,除去气体中的水蒸气、______________ (4)实验测得C装置中铜网增重1.8克,该产品中过氧化钙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 答案:
(1)作过氧化氢的催化剂(2)使反应生成的氧气全部和铜反应,同时防止空气中的氧气和铜反应。

(3)便于观察、控制氧气流速。

(4)设过氧化钙质量为x, 由CaO2+2HCl=CaCl2+H2O2,2H2O22H2O+O2↑可知,2CaO2~O2↑, 2CaO2~O2↑, 144 32 x 1.8g' =, x=8.1g, 该产品中过氧化钙的质量分数为:×100%=81%, 故填:81%。

10.(2019·怀化市)(2分)下列相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C.铁片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D.打开浓盐酸瓶盖,有白雾冒出 答案:C 14.(2019·遂宁市)(8分)草酸(H2C2O4)存在于自然界的植物中,在170℃以上易分解,某校化学兴趣小组为确定草酸分解产物,做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草酸的分解产物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猜想①CO、CO2 猜想②CO、H2O 猜想③CO2、H2O、H2 猜想④CO、CO2、H2O 经小组同学分析得出上述猜想 ① 一定是错误的。

【查阅资料】无水硫酸铜是一种白色固体,遇水会变成蓝色。

【进行实验】该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的实验过程(部份固定装置已略去)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将分解产物从左至右 依次通过各装置 A中无水硫酸铜变蓝 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猜想②错误 F中无水硫酸铜 无变化  G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猜想④正确 问题解答 (1)装置C的作用 除去原混合气体中的二氧化碳  (2)写出装置E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Fe2O3+3CO 2Fe+3CO2  【交流反思】为防止污染环境,该实验应增加尾气处理装置。

答案:
【猜想与假设】① 【进行实验】无变化 【问题解答】 (1)除去原混合气体中的二氧化碳,防止干扰一氧化碳的检验;

(2)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Fe2O3+3CO 2Fe+3CO2。

25.(2019·泰安市)(7分)在整理实验室时,同学发现7瓶不同的无色溶液(见下图所示),其中2、3、7号试剂瓶标签完全破损,4、5号试剂瓶标签部分破损。查阅药品记录单可知,2、3、4、5、7号溶液分别是10% NaOH溶液、饱和石灰水、10% Na2CO3溶液、10% CaCl2溶液、10%稀盐酸中的一种。化学小组同学进行了以下实验探究。

酚酞 Na Na NaHCO3 溶液 1 2 3 4 5 6 7 【实验目的】①给试剂瓶贴上正确的标签;
②探究部分溶液混合发生的反应。

【查阅资料】①CaCl2溶液呈中性,能与Na2CO3发生复分解反应;

②Ca(OH)2+NaHCO3===CaCO3↓+NaOH+H2O NaOH+NaHCO3===Na2CO3+H2O 【实验探究】 (1)分别取2、3、4、5、7号溶液于5支试管中,向其中分别滴加1号溶液, 发现3、4、5号溶液变红色,说明这3种溶液呈 (填“酸性”、“碱性”或“中性”),由该实验可确定的溶液为 (写出试剂瓶编号及相应的溶液名称);

(2)分别取2号5.55g和7号3.65g溶液,混合均匀后,逐滴加入5号溶液。首先观察到有气泡冒出,然后有沉淀析出。加入5号溶液的质量与产生气体或沉淀的质量关系如图1所示,加入5号溶液的质量与溶液pH的变化关系如图2所示。根据图示完成下列问题:
5号 2号 7号 3.65g 7号溶液 7号 5.55g 2号溶液 2号 c a 0.5 0.22 0 b 10.6 5号溶液/g 气体或沉淀质量/g 图1 图2 pH 0 5号溶液/g 7 g h k ①7号溶液是(填名称);

②图1中b点数据为 g;

③图2中h→k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取3号溶液于试管中,逐滴加入一定量的6号溶液,观察到溶液变浑浊,过滤, 则滤液中含有的溶质可能为①NaOH;
②Na2CO3;
③NaOH、Na2CO3;
④NaOH、Ca(OH)2;
⑤ 。

【实验反思】分析上述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5号试剂可能是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 B.该实验无法确定各种试剂,没有完成实验目的① C.图1中b→c段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变化情况可用图2中h→k段表示 D.碳酸氢钠既能与碱反应,又能与酸反应 答案:
【实验探究】(1)碱性 3号 饱和石灰水 (2)①稀盐酸 ②5.3 ③Na2CO3+CaCl2=== CaCO3↓+2NaCl (3)Na2CO3、NaHCO3 【实验反思】AB 5. (2019·威海市)实验测成分 小伟同学在实验室中对某品牌除锈剂的有效成分及含量进行探究。

(1)定性检验:
小伟同学使用______、______分别与除锈剂反应,通过实验现象确定除锈剂的主要成分是硫酸。

(2)定量测定:
小伟同学利用碳酸钠溶液测定除锈剂中硫酸的质量分数,实验过程如下:
①向烧杯中加入50g除锈剂;

②向除锈剂中滴加碳酸钠溶液,边滴加边搅拌,至不再有气泡放出,共消耗碳酸钠溶液40g;

③反应后,烧杯中剩余物质的总质量为87.8g(除锈剂中其他成分不与碳酸钠反应,反应中产生的气体全部逸出) 根据上述实验数据计算除锈剂中硫酸的质量分数。

故答案为:
(1)氧化铜等、硝酸钡溶液等;

(2)9.8%。

17.(2019·泰安市)控制变量是实验探究的重要方法。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铁片— 10% 盐酸 10% 硫酸 —镁片 干燥的蓝 湿润的蓝 色石蕊试纸 色石蕊试纸 CO2 10mL ↓碘 ↓碘 水 酒精 50mL 冷水 50mL 热水 各滴一滴红墨水 A.探究铁、镁金属活动性强弱 B.探究二氧化碳与水是否发生反应 C.探究不同溶剂中物质溶解性大小 D.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快慢的影响 答案:A 18.(2019·怀化市)(2分)下列实验方案不可行的是(  ) A.用灼热的氧化铜去除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一氧化碳 B.利用硝酸铵、氢氧化钠溶于水产生的吸、放热现象鉴别硝酸铵和氢氧化钠 C.用稀盐酸去除CaO中混有的少量CaCO3 D.采用相互刻画的方法,比较铜片和黄铜片的硬度 答案:C 14. (2019·湘西州)下列鉴别或区分物质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A.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 B.用灼烧法区分羊毛和合成纤维 C.用食酷鉴别纯碱和食盐 D.通过观察颜色区分黄钢和黄金 答案:D 1.(2019·福建省)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区别蚕丝与棉线 取样,灼烧,辨别气味 B 鉴别 H2SO4 溶液和 NaOH 溶液 取样,滴加酚酞溶液,观察现象 C 区别硬水和软水 取样,加肥皂水,振荡,观察现象 D 配制 100g 溶质质量分数为 20%的盐酸 将 20g 浓盐酸加入 80g 水中,充分搅拌 答案:D 17.(2019·福建省)(17 分)某兴趣小组开展“测定密闭容器中某种气体的体积分数”的探究实验。

【实验 1】按图 1 所示装置,用红磷燃烧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实验 2】按图 2 所示装置,在集气瓶内壁用水均匀涂附铁粉除氧剂(其中辅助成分不干扰实验),利用铁锈蚀原理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1) 实验 1 中,红磷燃烧的主要现象是 。红磷熄灭后,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打开 K,水能倒吸入集气瓶的原因是 。

(2) 为提高实验的准确性,以上两个实验都需要注意的事项是 (写一点)。

(3) 实验过程中,连接数字传感器,测得实验 1、实验 2 中氧气的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分别如图 3、图 4 所示。依据图 3、图 4 信息, (填“实验 1”或“实验 2“) 的测定方法更准确,判断依据是 。

(4) 结合你的学习经验,若要寻找红磷或铁粉除氧剂的替代物。用图 1 或图 2 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该替代物应满足的条件是 (写两点)。

【实验 3】测定用排空气法收集到的集气瓶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

(5) 甲同学设计图 5 所示装置进行测定。浓 NaOH 溶液的作用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6) 乙同学提出,仅利用图 6 所示装置,在不添加其他试剂的前提下,也能测得集气瓶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为达到实验目的,操作方法 是 。

答案:
(1)产生大量白烟(或“黄色火焰”“放热”等合理答案) 氧气被消耗,集气瓶内气体压强小于大气压装置的气密性良好(或“红磷和铁粉除氧剂足量”等其他合理答案) (2)实验 2 反应后,实验 1 集气瓶中剩余氧气的体积分数为 8.6%,而实验 2 集气瓶中氧气几乎耗尽 (3)能够和氧气反应;
生成物不影响测定结果(或其他合理答案) (5)2NaOH+CO2 Na2CO3+H2O (6)用冰水冷却集气瓶,打开 K(或其他合理答案) 12.(2019·深圳市)(8 分)为探究某塑料的组成元素,设计了实验 I 和 II。回答下列问题:
I.制取氧气 (1)若用一种暗紫色固体制取 O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生装置应选择上述装置_____(填标号)。

(2)欲制取干燥的 O2,装置合理的连接顺序为:发生装置→C→_____(填标号)。连接装置时,发生装置的出气口应与装置 C 中_____(填“a”或“b”)端相连。

II.组成探究 (3)定性检测(已知:无水 CuSO4 遇水变蓝色)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连接装置,检查气密性,装入试 装置 K 中无水 CuSO4 变 塑料燃烧产物中有 H2O ①______色 剂并按上图进行实验。通入 O2, 装置 L 中②__________ 一段时间后,点燃 J 处酒精灯。

塑料燃烧产物中有 CO2 __________ ③由上述实验可知,该塑料一定含有的元素是________(填元素符号)。

(4)定量测定 为进一步确定组成,将 1.4g 该塑料在足量 O2 中完全燃烧,共产生了 4.4g CO2 和 1.8g H2O,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判断该塑料______(填“含有”或“不含”)除上述③中结论之外的元素。

【答案】 12.(1)2KMnO4 △ K2MnO4 + MnO2 + O2↑;
A (2)F;
a (3)①蓝 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③C、H (4)不含 8.(2019·深圳市)为达到以下实验目的,下列相应实验方案合理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获得廉价的新能源 电解水制 H2 B 将河水净化为纯水 经沉淀、过滤、吸附 C 验证金属活动性 Zn>Cu 利用 Zn 片与 CuSO4 溶液的反应 D 除去 NaCl 固体中少量的 MgCl2 加水溶解,再加入过量 NaOH 溶液 答案:C 23.(2019·扬州市)(11分)MgO在医药建筑等行业应用广泛。硫酸镁和木炭高温煅烧的产物为MgO(固体)、SO2、CO2、CO、硫蒸气。

(1)工业上,SO2的任意排放会引起的环境问题是 酸雨 。化石燃料燃烧是产生SO2的主要原因,下列做法能减少SO2排放的是 a  (填字母)。

a.开发新能源替代化石燃料 b.向高空排放SO2 (2)在高温、催化剂条件下,CO和H2可化合成燃料甲醇(CH3OH),该反应中CO和H2的分子个数比为 1:2 。若CO和H2中混有H2S气体,H2S会与催化剂中的Cu在高温下发生置换反应,其中一种产物为CuS,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u+H2SCuS+H2 。

(3)利用如图装置对硫酸镁和木炭进行高温煅烧,并对产生的四种气体进行分步吸收或收集。

已知:常温下,硫为固体;
SO2、CO2均能与NaOH溶液反应。

①装置B、C中的溶液分别是 b 、 a 。(填字母) a.NaOH溶液 b.KMnO4溶液 ②装置B、C的作用分别是 吸收SO2 、 吸收CO2 。

③装置D的作用是 收集CO 。

④若将装置A中的固体隔绝空气加热至500℃,就会变成蒸气,其中有一种相对分子质量为128的气体。该气体的化学式为 S4 。

故答案为:
(1)酸雨;
a;
(2)1:2;
Cu+H2SCuS+H2;

(3)①b;
a;
②吸收SO2;
吸收CO2;
③收集CO;

④S4。

18(2019·十堰市)为达到实验目的,下列实验方案设计合理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CO中的HCl气体 将气体通过NaOH溶液,再通过浓硫酸 B 验证甲烷中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点燃甲烷,在火焰上方罩一内壁附着石灰水的烧杯,观察现象 C 探究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物质的着火点 用棉花分别蘸酒精和水,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片刻,观察现象 D 鉴别稀盐酸、NaOH 溶液、K2CO3溶液、(NH4)2CO3落液 取样,相互滴加,观察现象 答案:D 13. (2019·黄冈市)(5分)获悉某处矿井中瓦斯报警器发出警报后,学校兴趣小组请求该矿井安全监测人员提供了少量气体样品,进行成分探究。兴趣小组经资料查询,通常瓦斯气体可能含有CO、CO2、CH4等气体。为确定该气体是否含有这三种气体中的一种或几种,小组组长初步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供大家讨论:(已知:CH4+4CuO ====(△) 4Cu +CO2+2H2O) (1)同学甲认为,氧化钙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CO2和H2O对实验造成干扰,小组成员一致同意;

(2)同学乙认为,若装置C中CuO变红,则除了甲烷与CuO可能发生反应外,还可能发生的反应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同学丙认为,欲通过D装置中浓硫酸因吸收水分而增重, 说明混合气体中含有CH4的思路不严密,认为需要在 (填序号)间再增加一个D装置(编号为F),才能证明含有CH4;

(4)同学丁认为,B装置可有可无。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


(5)同学戊认为,该装置存在着 重大安全隐患,小组成员一致同意。

综合上述讨论,兴趣小组将经过安全处理后的混合气体,通过改进后的装置进行了实验探究,请根据实验现象和数据填写结论:
装置 实验现象/数据 实验结论 A 石灰水变浑浊 通过实验现象和数据,小组成员一致认为该气体样品中含有 。

B 无明显现象 C 黑色粉末变成红色 D 装置D增重3.6g E 装置E增重4.4g 【答案】 (2)CO+CuO====(△)Cu+CO2 (3)BC(多选少选均不给分) (4)装置B必须有。Ca(OH)2微溶,装置A不能保证CO2吸收完全。

(5)可燃性气体中含有氧气,加热时可能爆炸(合理的答案均给分) 实验结论:CO2、CH4 20. (2019·广州市)下列实验中,现象正确且可得到相应结论的是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把硫在空气中点燃,再伸进充满氧气的集气瓶里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硫在空气中燃烧生成SO2,在氧气中燃烧生成SO3 B  在电解器的玻璃管中加满水,接通直流电源 两极玻璃管中有气体生成,体积比是1:2 水是化合物,可分解 C  高温条件下,将CO通入Fe 黑色粉末变为红色 可利用CO的还原性来炼铁 2O3粉末 D  将带火星的木条置于一瓶盛有氧气的集气瓶口上方 木条不复燃 O2能支持燃烧 答案:B 29. (2019·广州市)(10分)已知金属钻(Co)的活动性与铁相似,请预测氯化钻(CoCl2)的化学性质,说明预测的依据,并设计实验验证。经查阅资料,钻的化合物相关性质如下:
物质 CoO Co(OH)2 CoCl2 CoSO4 Co(NO3)2 CoCO3 在水中溶的溶解性  难溶于水的灰绿色固体 难溶于水的粉红色固体 易溶于水形成粉红色溶液 易溶于水形成粉红色溶液 易溶于水形成粉红色溶液 难溶于水的粉红色固体 限选试剂:CoCl2溶液、(NH4)2CO3溶液、Na2SO4溶液、AgNO3溶液、NaOH溶液、稀硫酸、镁条、铜片。

预测 预测的依据 验证预测的实验操作与预期现象 ①能够与含Ag+的 可溶性盐反应  CoCl2 溶液中含Cl-, AgCl难溶于水。

 取少量CoCl2溶液于试管中,__________,如果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则预测成立。

②能够与________ (填物质类别)反应 ______________  取少量CoCl2溶液于试管中,__________,如果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则预测成立。

③能够与________ (填物质类别)反应 ______________  取少量CoCl2溶液于试管中,__________,如果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则预测成立。

答案:29. ① 加入少量AgNO3溶液;
有白色沉淀产生;

② 可溶性碱;
CoCl2溶液中含Co2+,Co(OH)2难溶于水;
加入少量NaOH溶液;
有粉红色固体生成;

③含CO32-的盐(或可溶性碳酸盐);
CoCl2溶液中含Co2+,CoCO3难溶于水;
加入少量(NH4)2CO3溶液;
有粉红色固体生成。

30. (2019·娄底市)以下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B.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红色固体变黑 C.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混合产生蓝色沉淀 D.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答案:B 35. (2019·娄底市)下列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图1,区分硬水和软水 B.图2,探究CO2与水的反应 C.图3,探究接触面积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D.图4,比较空气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CO2含量 答案:C 11.(2019·长沙市)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是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红棕色固体 C.高温时,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 D.向酸铜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答案:A 22. (2019·江西省)(8分)化学实验社团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了“模拟酸雨形成”的相关实验。

【联想与实验】模仿二氧化碳与水反应进行如图一所示实验:
【问题与猜想】亚硫酸不稳定,为什么红色液体微热后不变为紫色?其原因可能为:
猜想1:加热不够充分 猜想2:与空气中的氮气有关 猜想3:与空气中的氧气有关 【实验与验证】填写表格中的空格。

编号 操 作 现象 结论 1 将图一中红色液体继续加热至沸腾 仍为红色 猜想1不成立 2 如图二所示,先通入适量的SO2,然后用酒精灯微热 先变红后变紫 猜想2不成立 3 如图二所示,先通入适量的SO2,再改通入氮气,最后用酒精灯微热 4 如图二所示,先通入适量的SO2,再改通入 ,最后用酒精灯微热 猜想3成立 【分析与结论】红色液体微热后不变为紫色的原因是:H2SO3在空气中会被氧化成另一种酸,进一步实验证明是硫酸。

【应用与拓展】收集某硫酸厂(生产过程中产生SO2)附近刚降到地面的雨水水样,用pH计测得每隔十分钟数据如下表:
测定时间 5:05 5:15 5:25 5:35 5:45 pH 4.95 4.94 4.86 4.85 4.85 (1) 分析表中数据,5:15至5:25时间段内水样中主要酸性溶质有 ;

(2) 实验社团提出一种处理废气的方案如右图,利用CaCO3粉末、空气为原料在高温下吸收SO2,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 探究与验证:编号3,现象为:先变红,后变紫;
编号4,通入O2,先变红,加热后仍为红色。应用与拓展:(1)H2SO3、H2SO4(2) 54.(2019·巴中市)(3分)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有BaCl2、Na2CO3、KCl、CuSO4中的一种或几种,将固体取样溶于水得到无色溶液,取该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完全反应后,继续加入AgNO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原固体中一定有     ,一定没有     ,产生气泡的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
54.Na2CO3 CuSO4 Na2CO3+2HCl=2NaCl+H2O+CO2↑ 55.(2019·巴中市)(6分)某化学实验小组利用以下装置测定某赤铁矿中氧化铁的纯度:
向赤铁矿中通入纯净的一氧化碳气体,假设赤铁矿中杂质不参与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开始时,先进行的操作是     (填序号) ①通人一氧化碳 ②加热 (2)实验过程中观客到装置A中玻璃管内发生的现象      (3)写出B装置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
装置C的作用是        。

(4)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线实验存在的缺陷是          。

(5)实验前称量赤铁矿的质量为20g。通入足量的一氧化碳完全反应后B装置总质量增加了13.2g,则赤铁矿中氧化铁的纯度为     。

答案:
55.(1)①  (2)红色物质变黑  (3)CO2+2NaOH=Na2CO3+H2O (4)没有尾气处理(或应有尾气处理装置)  (5)80% 47.小华同学通过阅读课外资料得知,潜水艇中常用过氧化钠(Na2O2)作为供氧剂,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为:2Na2O2+2CO2 = 2Na2CO3 + O2, 2Na2O2+2H2O = 4NaOH + O2↑。于是他用如图所示装置来制取 CO2 并验证其与 Na2O2 的反应:
(1)装置 B 的作用是除去 CO2 中混有的少量 HCl 气体 (2)反应一段时间后,装置 E 中收集到的气体主要是 O2 反应后装置 C 硬质玻璃管中固体的成分是什么?小华为此又进行了如下探究:
【想与假设】猜想一:Na2CO3 猜想二:Na2CO3 和 Na2O2 猜想三:Na2CO3 和 NaOH 你认为还可能是:
Na2O2、Na2CO3 和 NaOH 。

【设计实验】 实验操作 ①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 水,振荡 ②取少量实验①所得溶液于另一试管 中,加入过量的 BaCl2 溶液,振荡 ③取少量实验②所得上层清液于另一 实验现象 固体完全溶解, 产生 实验结论 样品中一定没有 Na2O2 无气泡 有白色沉注产生 猜想三正确 有白色沉定产生 试管中,加入 溶液,振荡 MgCl2 【反思与评价】反应后装置 C 硬质玻管中的固体含有 NaOH,原因可能是 气体未干燥,其中混有的水 蒸气与 Na2O2 反应生成 NaOH 。

答案:
O2 Na2O2、Na2CO3 和 NaOH 无气泡产生 气体为干燥,其中混有的水蒸气与Na2O2反应生成NaOH 22.(2019·重庆市)(5分)氧气在中学化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a 实验Ⅲ 实验Ⅱ 实验Ⅰ 水 红磷 b ① 氧气 铁丝 (1) 实验I中仪器①的名称为 ,现象为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产生 色固体。

(2)实验Ⅱ为电解水制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气体a在电源的 (填 “正”或“负”)极端产生。

(3)实验三为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在瓶内加少量水并将水面上方空间分为5等份,接下来的实验步骤依次为 (填序号),最后打开弹簧夹。

①冷却到室温  ②弹簧夹夹紧橡皮管③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后,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 【答案】 (1)集气瓶 黑(2)2H2O 2H2↑+O2↑ 负 (3)②③① 【解析】(1)仪器①是集气瓶,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产生黑色固体;
(2)电解水的反应方程式:2H2O通电2H2↑+O2↑,图中a气体体积大约是b气体的2倍,可以判断a为氢气与电源负极相连;
(3)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时,先用弹簧夹夹紧橡皮管,再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后,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冷却到室温后观察集气瓶中水减少的体积。

23.(2019·重庆市)(6分)Ca(OH)2变质得到Ca(OH)2和CaCO3的混合物。李琳同学设计了如下图的实验装置来测定CaCO3的含量,她用气密性良好的装置装上药品并通一会儿氮气后关闭止水夹,再打开分液漏斗活塞。提示:碱石灰(可以吸收CO2和H2O)浓硫酸均足量,稀盐酸不考虑其挥发性。

(1)通入N2的原因之一是N2的化学性质 (填活泼或者不活泼)。

(2)甲装置中发生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浓硫酸的作用是 。

(4)测定CaCO3的含量需要测定两个物理量,其中一个物理量为样品的质量。

①另一个物理量为 ( 填序号)。

A.滴下的稀盐酸质量 B.反应前后乙装置增加的质量 C.反应前后丙装置增加的质量   D.反应前后丁装置增加的质量 ②若去掉丁装置,测得CaCO3含量 (填 “偏高”、“偏低”或“不变“ )。

③甲装置中反应结束后打开止水夹再通入一会儿N2的目的是 。

【答案】 (1)不活泼(2)Ca(OH)2+2HCl=CaCl2+2H2O(3)干燥二氧化碳(或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水蒸气)(合理表述即可)(4)① C ② 偏高 ③排出甲、乙装置及连接导管中的二氧化碳气体,使其被丙装置内碱石灰吸收,实验结果更加准确。(合理表述即可) 【解析】(1)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以赶走装置内空气防止空气中二氧化碳对实验的干扰;
(2)稀盐酸与氢氧化钙发生复分解反应:Ca(OH)2+2HCl=CaCl2+2H2O;
(3)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以干燥二氧化碳(或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水蒸气);
( 4)①测定CaCO3的含量需要测定样品的质量和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即反应前后丙装置增加的质量。故选C;
②去掉丁装置,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汽会被丙装置吸收,导致质量增加,使测得CaCO3含量偏高;

③甲装置中反应结束后打开止水夹再通入一会儿N2可以使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完全被丙装置内碱石灰吸收,实验结果更加准确。

23、 (2019·重庆市) (6分)小李将实验剩余的FeCl3溶液倒入含有H2O2的废液缸,立即产生大量的无色气泡。

(1) 小李根据组成的元素猜测,无色气体可能是H2、O2、HCl、Cl2中的一种或多种。

【查阅资料】1.Cl2是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2.FeCl3在水中解离出Fe3+、Cl- 根据资料,小李可排除的气体为 【实验一】为进一步验证该气体成分,他用燃着的木条伸入收集满该气体的小试管中,只观察到木条燃得更旺,则该气体一定含 。

(2) 小李认为上诉过程中FeCl3溶液作了H2O2分解的催化剂。

【实验二】为了进一步探究哪种离子起催化作用,他做了下图所示的对比实验。若要证明FeCl3溶液中的Fe对HO2分解起催化作用,除观察到试管c中无明显现象外,还需观察到的现象为 。

(3) 小王同学认为由此得出“FeCl3溶液作H2O2分解的催化剂”的结论不严谨,还需要补充实验来进一步探究,他们又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三】 X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为 【得出结论】要证明FeCl3溶液作H2O2分解的催化剂,须满足一下两个方面的条件: ①从定性角度需观察到 (填序号)的现象。A.实验一 B.实验二 C.实验三 ②从定量角度需得到的关系式为m1= (用m2和m3表示)。

【答案】 【查阅资料】(1) Cl2;

【实验一】O2可以使燃着的木条燃得更旺;

【实验二】装置a反应速率加快,装置b无明显现象;

【实验三】NaOH、B、2(m2+m3)。

【解析】【查阅资料】(1) Cl2是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小李可排除的气体为Cl2;

【实验一】O2可以使燃着的木条燃得更旺;

【实验二】观察装置a、b、c中现象,即装置a反应速率加快,装置b无明显现象;

【实验三】根据NaOH与FeCl3反应生成红褐色沉淀,实验二可以从定性判断FeCl3溶液所起的催化作用。故选B;
定量计算:反应前后FeCl3的质量不变, 由于取实验二后试管a中的全部溶液分为等质量的两份,所得FeCl3的质量为(m2+m3)×2。

6. (2019·南充市)仔细观察实验现象是学好化学的基本要求。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在白醋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成红色B.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C.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D.白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答案】A 【解析】白醋显酸性可以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
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一种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描述实验现象不能描述生成物,二氧化碳属于生成物,只能描述生成物的属性;
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白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而不是白雾。故选A。

8. (2019·南充市)下列实验方案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铁钉表面的铁锈 将铁钉长时间浸泡在足量的稀盐酸中 B 除去NaCl溶液中含有的少量CaCl2  通入过量的CO2,过滤 C 鉴别稀硫酸和稀盐酸 分别加入Ba(OH)2溶液,观察现象 D 鉴别实验室中的食盐水和糖水 品尝味道 【答案】C 【解析】稀盐酸与铁、铁锈均发生反应,即Fe2O3+6HCl=2FeCl3+3H2O,Fe+2HCl=FeCl2+H2↑,该方案不正确;
除去NaCl溶液中含有的少量CaCl2,应加入适量的Na2CO3,发生反应方程式为CaCl2+Na2CO3= CaCO3↓+2NaCl,再过滤即可,该操作不正确;
分别向稀硫酸和稀盐酸中加入Ba(OH)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的是稀硫酸,无现象的是稀盐酸,该操作正确;
不能品尝实验室中任何药品,该操作错误。故选C。

22. (2019·德州市) (8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请结合图示回答以下问题: (1)图1是某同学稀释浓硫酸的操作,请指出该操作可能出现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

(2)在实验室中选用图2装置制取氧气。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制取原理: ____________。

(3)图3是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装置图。实验过程中玻璃管内出现的现象是____ _____________;
试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水沸腾,液滴飞溅(2分);
(2)2H2O2 MnO2 2H2O+ O2 ↑(2分);
(3)红棕色粉末逐渐变黑(2分),Ca(OH)2+CO2=CaCO3↓+H2O(2分)。

【解析】(1)由于浓硫酸密度大于水,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如果稀释浓硫酸时把水注入浓硫酸中会使水沸腾,液滴飞溅(2分);
(2)图2属于实验室固+液常温型制取氧气,其反应方程式:2H2O2 MnO22H2O+ O2 ↑(2分);
(3)由于一氧化碳与氧化铁高温时发生反应:3CO+Fe2O3高温3CO2+2Fe,玻璃管内红棕色粉末 Fe2O3逐渐变黑Fe(2分),产生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其反应方程式:Ca(OH)2+CO2=CaCO3↓+H2O(2分)。

33.(2019·连云港市)下列实验方法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 A 除去MnO2固体中的KCl 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B 鉴别化肥NH4Cl和KNO3 取少量化肥加入熟石灰粉末研磨,闻气味 C 配制质量分数为6%的NaCl溶液 称取3.0g NaCl,加入50.0mL水使之溶解 D 鉴定本地雨水是否为酸雨 用pH计测定雨水的pH 答案:C 15.(2019·安徽省)某兴趣小组为探究金属活动性强弱,分别做了镁、铝、铜与稀盐酸反应的实验。

(1)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铝比铜______(填“强”或“弱”)。写出镁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芳同学做镁与稀盐酸反应的实验时,发现试管中出现灰白色沉淀,该小组同学对灰白色沉淀的成分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假设]假设一:含有氯化镁 假设二:含有镁粉 假设三:含有氢氧化镁 …… [查阅资料]①氯化镁易溶于水: ②在一定条件下镁可与冷水缓慢反应。

[设计并进行实验]各取少量灰白色沉淀加入2支试管中进行如下实验: 编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1 加入适量蒸馏水、搅拌 沉淀未见减少 实验2 加入适量稀盐酸 沉淀全部溶解,没有气泡产生 [得出结论]由实验1可知,假设___不成立;
由实验2可知,沉淀中不含___。

假设三__________(填“成立”或“可能成立”或“不成立”)。

[实验反思]实验后同学们请教老师得知,灰白色沉淀的主要成分是碱式氯化镁,碱式氯化镁受热易分解产生氯化氢气体。于是小芳再取少量灰白色沉淀于试管中加热,并将蘸有紫色石蕊溶液的滤纸条悬于试管口,预期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意:若答对第(3)小题奖励4分.化学试卷总分不超过60分。

(3)为探究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碱式氯化镁的条件.该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在小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盐酸和去除氧化膜的镁带,观察实验现象,并测量溶液pH的变化。结果见下表: 时间/min 0 2 4 8 12 16 20 24 溶液pH 2.0 5.3 7.0 8.6 9.3 9.8 10.0 10.0 实验现象 - 镁带溶解较快,产生大量气泡,无沉淀生成 镁带缓慢溶解,产生气泡速率减慢,溶液变浑浊,烧杯底部有灰白色沉淀 根据表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①请描述溶液pH变化的规律并解释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请对生成碱式氯化镁的条件提出猜想,并设计实验证明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根据金属活动性表,铝活动性比铜强,镁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Mg+2HCl=MgCl2+H2↑,故填:强 ;

Mg+2HCl=MgCl2+H2↑ (2)根据实验现象分析,由实验1可知,假设一不成立;
由实验2可知,沉淀中不含镁粉 假设三可能成立。氯化氢气体溶于紫色石蕊溶液中呈酸性,滤纸条会变红,故填:一 ;

镁粉 ;

可能成立 ;

滤纸条变红 注意:若答对第(3)小题奖励4分.化学试卷总分不超过60分。

(3) ①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可知,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pH由2.0-10.0逐渐增大,镁与盐酸反应,消耗盐酸使溶液pH增大,盐酸消耗完后,镁继续与水缓慢反应是溶液呈碱性。

②根据表中信息,镁与盐酸反应后镁条有剩余继续与水反应才会有灰白色沉淀,故猜想:与镁条的长度有关,可设计实验方案为:分别取1cm、2cm、3cm、4cm长度的去除氧化膜的镁条于4支试管中,再各加入5mL5%的稀盐酸,观察实验现象 故答案:
(1)强 Mg+2HCl=MgCl2+H2↑ (2)一 镁粉 可能成立 滤纸条变红 注意:若答对第(3)小题奖励4分.化学试卷总分不超过60分。

(3) ①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pH由2.0-10.0逐渐增大,镁与盐酸反应,消耗盐酸使溶液pH增大,盐酸消耗完后,镁继续与水缓慢反应是溶液呈碱性。

②猜想:与镁条的长度有关,实验方案:分别取1cm、2cm、3cm、4cm长度的去除氧化膜的镁条于4支试管中,再各加入5mL5%的稀盐酸,观察实验现象 14.(2019·安徽省)(7分)某兴趣小组对KClO3分解反应的催化剂进行研究,在相同的加热条件下,用下图装置完成表中实验: 编号 KClO3质量/g 催化剂 催化剂质量/g 收集50mLO2所需时间/s 实验1 5 - - 171 实验2 5 MnO2 0.5 49 实验3 5 Fe203 0.5 58 实验4 5 KCl 0.5 154 (1)设置实验1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2)表中所列3种催化剂的催化效果最佳的是______________ (3)写出KClO3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实验1和实验4可知,KCl____(填“有”或“无”)催化作用。维持加热条件不变,用实验1再继续收集收集50mLO2,所需时间明显少于171s,解释原因:_____________ (5)要比较KClO3分解反应中不同催化剂的催化效果,除了测量收集50mLO2所需时间外,还可以测量相同时间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设置实验1的目的与其他组实验对比,故填:对比实验 (2)收集50mLO2所需时间越短说明催化效果越佳,故填:MnO2 催化剂 △ 催化剂 △ (3)KClO3分解的化学方程式:2KClO3===== 2KCl+3O2↑故填:2KClO3===== 2KCl+3O2↑ (4)由表中数据可知,KCl有催化作用,维持加热条件不变,用实验1再继续收集收集50mLO2,所需时间明显少于171s是因为氯酸钾分解生成KCl,KCl有催化作用,加快了反应,故填:有 ;

生成的KCl加快了反应 (5)还可以测量相同时间内收集气体的体积来比较反应速率,故填:收集气体的体积 故答案:
(1)对比实验(2)MnO2 催化剂 △ (3)2KClO3===== 2KCl+3O2↑ (4)有 生成的KCl加快了反应(5)收集气体的体积 6. (2019·济宁市)为区別N2、H2、CO2、CH4四种气体,小丽进行了下面实验:
①点燃四种气体,将气体分为可燃性气体和不可燃性气体;

②在可燃性气体火焰上方,分別罩一内壁附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烧杯内壁出现白色浑浊的是气体Ⅰ,无明显变化的是气体Ⅱ;

③将不可燃性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其中,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气体Ⅲ,无明显变化的是气体Ⅳ。

根据实验推断,Ⅰ、Ⅱ、Ⅲ、Ⅳ对应的气体分别是(  ) A. CH4、CO2、H2、N2 B. CH4、H2、CO2、N2 C. CH4、H2、N2、CO2 D. CO2、H2、N2、CH4 答案“B” 7. (2019·济宁市)生活中经常遇到一些“长相”类似的物质,如家庭制作食品用到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区分二者,比较简单的方法就是溶解度法(溶解度曲线见图)。

①小亮同学利用这种方法,在室温条件下设计了下面实验,请完善实验内容:
实验步骤 现象和结论 取两只试管,各倒入10g水,分别向两试管中逐步加入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固体,充分振荡、静置、观察现象。

至固体不能再溶解为止,其中,固体溶解量少的,所对应的物质是 ______ (填化学式,下同),另一种物质是 ______ ②现有碳酸钠(2g)、碳酸氢钠(2g)和足量蒸馏水。请仿照上述①中的方法和实验设计,在室温条件下,调整变量、自主设计实验,进一步区分碳酸钠、碳酸氢钠两种物质:
实验步骤 现象和结论 ______ ______ 6.(2019 重庆 B 卷 22 题)氧气在中学化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1) 实验Ⅰ中仪器①的名称为 ,现象为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产生 色固体。

(2) 实验Ⅱ为电解水制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气体a在电源的 (填“正”或“ 负”)极端产生。

(3) 实验 Ⅲ 为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在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将水面上方空间分为5等份,接下来的实验步骤依次为 (填序号),最后打开弹簧夹。

① 冷却到室温 ② 弹簧夹夹紧橡皮管 ③ 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后,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 答案:
(1)集气瓶 黑(2)2H2O 通电 2H2↑+O2↑ 负 (3)②③① 【解析】(1)仪器①是集气瓶,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2)电解水得到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 通电2H2↑+O2↑;
通过观察图可以发现:气体a与气体b 体积比约为 2:1,则气体 a 是氢气,在电源的负极产生。(3)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步骤:在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将水面上方空间分为 5 等份,向燃烧匙内装入足量的红磷,并将导管上的弹簧夹夹紧, 点燃红磷并立即伸入集气瓶内,塞紧橡胶塞;
充分反应后,待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打开弹簧夹,故填 ②③①。

4.(2019德州15题)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木炭粉和铁粉 分别加入到足量稀硫酸中 B 鉴别棉线和合成纤维 点燃,闻气味、看灰烬 C 除去氯化亚铁溶液中少量的氯化铜 加入足量锌粉 D 除去氧气中的二氧化碳 将气体通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答案:C 【解析】铁能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木炭不与稀硫酸反应,可以鉴别,A不符合题意;
合成纤维燃烧时会有特殊气味,灰烬为黑色或褐色硬块,棉线燃烧时有烧纸的气味,灰烬细而软,可以鉴别,B 不符合题意;
加入足量锌粉,需要保留的物质氯化亚铁和杂质氯化铜都会与锌发生反应,不符合除杂原则,C 符合题意;
将气体通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二氧化碳被吸收,而氧气不反应,可以除去杂质,D 不符合题意。

12.(2019·自贡市)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铁丝在氧气中剧烈凇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C.电解水时正极和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为1:2 D.向石蕊溶液中滴加稀硫酸后,溶液由紫色变成蓝色 答案:D 23.(2019·自贡市)(9分)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甲烷燃烧的产物产生了兴趣,设计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甲烷燃烧后生成哪些物质? 【查阅资料】①含碳元素的物质完全燃烧生成CO2,不完全燃绕生成CO;②白色无CuSO4 粉末遇水变蓝色;③CO与人体内的血红蛋白结合,会造成人中毒缺氧。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CO2、H2O;猜想二:CO、H2O;猜想三:CO2、CO、H2O 【实验探究】将甲烷在一定量的纯净氧气中燃烧的产物依次通过如图装置(部分夹持、固定装置省略)进行验证:
(1)实验过程中观察到A中白色粉末变为蓝色,B、E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D中红棕色粉末变成黑色,由此推断猜想 ________成立。

(2)实验过程中B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3)D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4)实验过程中用纯净O2而不用空气的原因是________。

(5)实验过程中B、C装置的顺序不能颠倒,原因是________。

【反思与交流】日常生活中,使用含碳燃料定要注意通风,防止________中毒。

【答案】 (1). 猜想三 (2). 证明燃烧产物中含有二氧化碳 (3). CO2+Ca(OH)2=CaCO3↓+H2O (4). (5). 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干扰燃烧产物的验证 (6). 颠倒后将无法验证水蒸气是否存在 (7). 一氧化碳 21.(2019·乐山市)下图所示的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实验一:验证CO2的部分性质 B.实验二:验证空气中氧气含量 C.实验三:验证O2是否收集满 D.实验四:比较合金与纯金属的硬度 答案:B (2019·青岛市)分离与提纯是获得物质的重要方法。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的碳酸钠 加入过量的石灰水,充分反应后过滤 B 除去氮气中的氧气 将气体缓缓通过足量的灼热铜网 C 除去硫酸铜溶液中的硫酸 加入过量的氧化铜粉末,充分反应后过滤 D 除去银粉中的锌粉 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 答案:A 12.(2019·成都市)下列实验中,能达到相实验目的的是( ) A.探究水对铁生锈有无影响 B.探究质量守恒定律 C.探究铝、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D.探究甲烷的组成 答案:A 19.(2019·成都市) (13分)某学习小组对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稀盐酸的反应进行了探究。

(1)分别在盛有少量碳酸钠(俗称 )、碳酸氢钠固体的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观察到都剧烈反应且产生大量气泡。碳酸氢钠和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提出问题】 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稀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的快慢是否相同? 【设计与实验】 (2)甲设计的实验如图1所示。实验时。两注射器中的稀盐酸应_ (填操作),观察到图2所示想象。于是他得出碳酸氢钠和稀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较快的结论。

(3)乙对甲的实验提出了质疑:①碳酸钠、碳酸氢钠固体和稀盐酸反应都很剧烈,通过观察很难判断产生气体的快慢;
②_ 。他认为,应取含碳元素质量相同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若碳酸钠的质量仍为0.318g,应称取 g碳酸氢钠。

(4)小组同学在老师指导下设计了图3所示的实验。

①连通管的作用是 ②分别取等体积、含碳元素质量相同的碳酸钠、碳酸氢钠稀溶液(各2滴酚酞溶液),以及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足量的稀盐酸进行实验。实验时,溶液颜色变化记录如表1,广口瓶内压强随时间变化如图4 所示。

【实验结论】 (5)分析图4所示的实验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是:相同条件下, 和稀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较快,理由是 【反思与应用】 (6)小组同学分析表1实验现象和图4数据,得出另一种物质和稀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较慢的原因是:
(请用必要的文字和化学方程式说明)。

(7)通过以上探究与分析,小组同学设计了只用试管和胶头滴管鉴别碳酸钠溶液和稀盐酸的实验。

操作 现象和结论 未知溶液分别编号为a、b,取适量a溶液于试管中,用胶头滴管逐滴滴入b并振荡 答案:
19、(1)纯碱 NaHCO3 + HCl NaCl + CO2↑+ H2O(2) 同时全部快速注入 (3)②等质量时,碳酸氢钠产生的二氧化碳更多 0.252 (4)①保持压强平衡,使稀盐酸能够顺利留下 (5)碳酸氢钠 压强越大,二氧化碳越多。产生相同量的二氧化碳,碳酸氢钠所需时间最短 (6)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是分步进行,首先Na2CO3 + HCl NaCl + NaHCO3 ,然后才是碳酸氢钠与稀盐酸反应 (7)若立即才是大量气泡,则a是稀盐酸,b是碳酸钠溶液;
若刚开始无明显现象,后随着b不断滴入才是较多气泡,则a是碳酸钠溶液,b是稀盐酸

《化学答案九年级上2019【2019-2020初中九年级化学中考综合实验探究题汇编及答案解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化学答案九年级上2019【2019-2020初中九年级化学中考综合实验探究题汇编及答案解析】.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