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公文大全 >  安全生产公文 > 内容

校本管理的特征及其意义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1-16 06:18:12     阅读:


  我国中小学管理体制要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学校管理自主权,合理运用学校资源,建立学校问责制度,推进管理民主化。校本管理模式对这些改革的深化和发展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校本管理的涵义与特征
  
  1 校本管理的涵义
  校本管理是20世纪80年代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开展的国际性学校管理改革运动,旨在通过向学校校长、教师、学生及其家长和其他社区成员提供教育过程的更多权力,为学生创造更为有效的学习环境。
  一般认为,校本管理所包含的主要内容有三个方面:(1)学校自主发展的决策权从上级部门下放到学校;(2)学校决策者应该对决策的贯彻及其结果负责;(3)校长、教职员、学生及其家长和社区都有权参与学校的决策(注:黄崴:《校本管理研究丛书》序,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据此,校本管理可以理解为以学校为本位或以学校为中心的学校管理模式。这种模式反映了学校管理从外部控制管理向内部控制管理的转变,其核心强调学校管理重心下移,使学校成为真正的办学主体。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和需要确定管理目标和任务,提高学校管理的有效性。
  
  2 校本管理的特征
  校本管理的基本特征有两个方面:学校是决策的主体,即决策应在学校范围内做出,游离于学校之外的行政组织的作用应当减弱;学校是改革的主体,即有效的学校改革不仅依赖于外在程序,更依赖于校内参与者分享决策的制定。具体表现在七个方面:
  办学理想的鲜明性。校本管理的办学理想体现学校本身共享的期望、信念和价值,指引着学校所有成员的教育教学活动和努力方向,这对学校的发展和效能影响极大。学校成员共同开发且共同拥有的组织文化,激励着他们愿意共同承担责任,积极投身学校建设,以实现共同理想。
  活动性质的校本性。学校管理过程根据管理方式分为校本活动和非校本活动。前者是指学校根据自身特点、需要和情景开展管理和教育工作,后者则是指由外部因素决定学校的教育活动。外部控制管理的学校,其教学内容和方法以至考试都有划一标准,其设备设施、人事编制、教学和管理等均受外部的中心权威的周详控制,其活动的开展不是基于自身的需要,所以难以满足学校需要,难以激励学校成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在校本管理中,诸如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管理、校本教师的培训与发展、校本学生辅导等,都要从外控模式转为校本模式。
  管理策略的方向性。学校管理策略从外控管理到校本管理的转变方向,反映在:(1)人性假设:根据学校成员的不同需要和能力,采用“丫理论”,以提供更大的灵活性和更多的机会来满足师生的需要;(2)学校组织观念:学校不仅是促进学生成长的地方,也是促进教职员发展的地方;(3)决策方式:从学校层面的决策型转变为权力共享的参与型;(4)领导风格:变较低层面领导为多层面领导,在技术和人际领导之外,还注重教育及文化领导;(5)权力运用:倾向于开发人力资源和激发学校成员努力承担责任,行使自己的自主权,在奖励权、强制权、法定权、参谋权和专家权的内容中,学校管理者主要运用参谋权和专家权,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以高尚人格感召师生热诚地投入工作和学习;(6)管理技术:根据学校内部管理工作的复杂性和繁重的工作任务,需要采取新的管理技术和管理理念。
  学校资源运用的有效性。由于普及教育的推行,学校经费及资源大都直接来自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在中心权威的严密监控下,学校难以开发新的资源、有效配置资源以配合教育教学所需;而校本管理则可使学校有更大的自主权,以就本身的特性和需要,合理配置和使用教育资源,这为学校盘活教育资源、解决实际问题、追求教育目标提供了重要条件。
  角色作用的差异性。校本管理与外控管理相比较,其角色不同,所起的作用也有明显的差异性。(1)学校:外控管理的学校的作用是被动的和接受式的;而校本管理的学校的作用是主动的和发展式的。(2)教育行政部门:它在外控管理中处于主体地位,对学校工作事无巨细地进行严密监督和控制;而校本管理强调学校的主体地位,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工作只是支持者或顾问。(3)学校行政管理者:外控管理的学校行政管理者是上级赋予目标和任务的“看守者”、人事监管者、资源控制者;而校本管理的学校行政管理者既是目标的开发者和实施者、人力资源的发动者和协调者,又是其他资源的开拓者。(4)教师:外控管理的学校教师是被动式的接受者,没有参与决策的权利,只有执行决策的义务;而校本管理的学校则鼓励教师参与决策,教师既是合作者,又是决策者,同时也是决策的执行者。(5)学生家长:外控管理中的家长角色虽然是接受服务的对象(即学校代他们教育子女),他们总体上是被动地接受而不能主动地参与;而校本管理中的家长接受的是一种“质的服务”,既是合作者和支持者,也是学校管理的参与者(如捐献资源、提供信息、帮助学校解决困难等)。
  人际关系的开放性。外控管理强调等级式的上下关系和指令的执行,人际关系较为现实封闭,组织氛围不够和谐;而校本管理中的人际关系是开放合作的,强调团队精神及共同承担,组织氛围倾向投入型。
  绩效评价的发展性。外控管理的学校关注的是学校学习最后阶段的考试成绩,而非学校的教育过程及其他成绩;而校本管理中的学校绩效评价是一个帮助学校改进的自我管理过程及方法,关注的是学生学业发展,重视多层面、全方位的发展性评价。
  
  校本管理对深化我国中小学管理体制改革的现实意义
  
  1 校本管理可以促进学校进一步深化管理体制改革
  建国以来,我国学校管理体制有过几次影响深刻的重大变革。从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以学习前苏联学校管理经验,改革原有学校管理体制为特征,实行高度集中的学校管理体制。如,人事劳动体制上,实行统一调配,统一工资标准;经费和物资管理体制上,实行统一标准,统一划拨;教学管理制度上,以前苏联为“蓝本”,进行移植和模仿。到1958年,实行下放学校管理权力与中央集权相结合的原则,改变条条为主的管理体制,加强地方对学校的管理。“文革”期间的所谓“教育革命”,使学校管理遭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破坏。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经过拨乱反正、全面改革,学校管理体制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特别是1985年5月《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和1993年2月《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颁布,对中央、地方和学校管理权限及其运作进行了诸多调整。中央认为:“改革管理体制,在加强宏观管理的同时,坚决实行简政放权,扩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政府要转变职能,由对学校的直接行政管理,转变为运用立法、拨款、规划、信息服务、政策指导和必要

《校本管理的特征及其意义.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校本管理的特征及其意义.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