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公文大全 >  安全生产公文 > 内容

中德职业教育的比较与启示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1-21 06:08:53     阅读: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情况备受关注。当前,如何深化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仍有待进一步探讨。文章从职业教育体制、课程、教师和教学模式四个方面对中德职业教育进行了比较,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我国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应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职业教育体制 课程标准 教学方法 校企合作
  [作者简介]李永刚(1956- ),男,河北赵县人,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管理。(陕西 西安 710089)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1)03-0178-02
  
  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如何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如何更有效地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已经成为高职教育急需解决的问题。为此,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事业,无疑是当前我国高职教育的首要任务。德国职业教育的先进经验已经被世界各国所认可,笔者通过对中德职业教育进行全方位的比较,以期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借鉴。
  一、中德职业教育的比较
  1.关于职业教育体制。德国的职业教育多由职业学校承担,职业学校多由州政府的经济部门管理,而承担工程教育的大学则归州政府文化部门管理。在德国,职业学校的学生均是从初中毕业的学生,这些学生在毕业后,先去找企业就业,然后由企业把他们送入职业学校学习,学费由企业承担。学生一边在学校学习,一边在企业当“学徒”。这种学习模式构成了学校和企业同为育人主体的“双元”格局,即所谓的“双元制”教育,其核心是“半工半读”。学生毕业时,除了取得毕业证书外,还必须要取得德国工商会颁发的IHK证书方可工作。IHK证书可以在德国各个州通用,所有企业都认可IHK证书。由此可见,德国在职业教育方面,较好地解决了政府、企业协会、企业和学校的关系(见图1)。
  我国的职业教育包括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两种类型,职业教育学校大多数归教育部门管理,也有少数属于行业企业办学。随着高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虽然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的联系在不断增进,并进行了多方面的合作,但还未能形成“双元”教育主体。此外,“学徒制”在我国也基本上消失了。这就带来了诸如如何将学习内容和工作内容相结合,如何将学生的学习与就业相结合等问题,教育与生产实际相脱离的现象较为严重。为此,我们应该积极探讨校企合作的多种形式,创新我国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
  2.关于课程。德国职业学校的课程方案由政府和德国工商会(IHK)共同制定,而且是以企业岗位需求为依据来设置课程内容、制订课程计划,这保证了职业学校学生所学的知识与企业需求相一致。课程体系中所涉及的课程及教学进程安排不仅体现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更突出了工学交替。学生至少有一半以上的时间在企业进行实践,通过做中学、做中教,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得到了提高。
  而我国职业学校的专业课程方案没有统一的标准和依据,是由各职业院校自己联系和调研企业,由校企双方根据区域特点及行业企业需求来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制定课程标准。但由于校企合作机制还不完善,因此在课程内容上还不能完全与企业的实际需求相一致。随着示范建设的不断深入,各职业院校在课程改革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推动了职业学校的课程建设与改革。
  3.关于教师。德国职业学校的专业教师主要是具有多年实践经验的企业技术人员,他们一般都有10年以上工作经历,还有一些来自工程技术大学的毕业生,他们同样也需要有一定的企业经历。笔者在德国参加培训时印象最深的就是教师的职业教育理念、工作态度和对工作的敬业精神。教师以为学生传授职业知识和技能而感到自豪,他们认为职业教育是“帮助人们生活得更好”的教育。在教学中,教师们不仅把他们多年积累的技能和经验传授给学生,而且自己还继续加强与企业的联系,扩充知识领域。
  相比之下,我国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师大多来自本科院校,他们从学校进入学校,没有企业工作经历和工程实践的经验,缺乏专业实践能力,很难开展工学结合课程的设计和教学。同时,由于受到传统高等教育思想的影响,我国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师对职业教育的认识不深刻,认为职业教育是低等的教育类型,没有意识到职业教育对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
  4.关于教学模式。德国的职业教育推行“面向职业工作任务的教学方法”,其具体的教学模式是七步教学法(见179页图2)。七步教学法不仅体现了德国职教界对职业教育的深刻认识及其对知识获取和技能培训规律的把握,也明确了人才培养目标,即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七步教学法反映了不管什么岗位,或完成什么任务,总在一个普适性的思维指导下实践,也就是所谓的“结构相对固定”的规律。
  我国职业教育的传统教学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做,学生看;教师教,学生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教学主体,以课堂为主要场所组织教学,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获取,轻视学生实践技能的培训。近年来,随着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各职业院校也越来越重视教学模式改革,纷纷从转变教师的理念入手,推进教学模式改革。
  二、德国职业教育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任何一种教育模式的存在,都有其合理的成分,都与本国的历史和国情密不可分。德国的职业教育起步较早,其发展经验对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具有很大的借鉴作用。当前我国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应着力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1.深化校企合作。虽然在我国难以推行“双元”制,但可以在课程开发、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学生顶岗实习等方面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初步形成“双元”的构架,这也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要求。
  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在建设示范院校期间,以校企深度合作为途径,积极探索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突出了基础实训、专业实训、生产实习和顶岗实习四个实践环节。各专业在总结人才培养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突出了各专业人才培养的特色。我院通过“建立组织、保障经费、形成制度”等措施,切实保证了学生的生产实习、顶岗实习等教学环节,形成了学校与企业“专业共建、人才共育”的“双主体”运行机制。2007年以来,我院先后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701工厂、联想集团、厦门太古飞机工程公司、上海中锐教育集团等单位合作,开设了25个“订单班”,实现了学业与就业的结合。
  2.重视课程改革。无论是示范性建设院校,还是其他高职院校,都要强调教育和生产实际相结合,这是完全正确的,但“怎么结合”的问题仍有待进一步探索。示范性建设院校提出了重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它们通过大量的企业调研,按照岗位对知识能力的要求,相继开发了新的课程体系,但由于各学院的办学基础和服务的产业领域不尽相同,这些课程体系仍然缺乏权威性和普适性。
  我院以岗位任务为导向,推动课程体系改革,各专业分别聘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与学校的专业教师联合组成课程开发小组,深入开展企业调研、岗位任务分析和课程结构分析,完成了学习项目设计、课程标准编制、教材编写等课程建设工作。我院以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为最终目标,以航空制造、航空维修、航空服务类企业相关岗位的完整工作过程和典型工作任务为导向,以职业岗位(群)的能力素质要求为核心,重新构建了基于学生基本能力、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见图3)。

《中德职业教育的比较与启示.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中德职业教育的比较与启示.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