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公文大全 >  安全生产公文 > 内容

学习《梁家河》心得体会12篇: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09-18 08:24:27     阅读:

学习《梁家河》心得体会 12 篇【篇一】拿到《梁家河》这本书,第一眼感受就是朴实无华,实实在在。封面除了题目《梁家河》三个大字外,映入眼帘的就是: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习近平总书记的一句话,深深的吸引了我,一口气读完全书,去探寻奥秘。整本书语言朴实无华、情感真挚、具有浓厚的陕北乡土气息,体现了陕北人敦厚,实在,吐出一句话,砸出一个坑的气质,一件事、一件事娓娓道来,全书三个部分,从习近平总书记再回梁家河探亲:树高千尺忘不了根,到回忆往事:窑洞里长满了故事、一声声喊我小名,到最后展示今天的梁家河:我们走在阳光路上。整本书,作者带领我们走习近平总书记当年走过的路,寻找他信念开始的地方,意志锻造的过程。从当年小伙伴的嘴里,让我们认识到了一个扎根黄土地,深入群众,爱读书,勤思考,崇尚科学,真抓实干的习总书记,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和群众一起吃窝窝头,一个在地头挥汗抡锄头的总书记,一个在煤油灯下读书,给群众扫盲,带领大伙修坝、打井的总书记,一个如此亲近,和蔼可亲的一一声唤小名的总书记…….更让我们看到了一个陕北延川县的偏远贫困小山村,如今变成了人均年收入过万的致富村的喜人景象……一口气读完这本书,我的内心激动澎湃,心灵一次次受到震撼和触动。2017 年 10月 18 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这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大会,是未来 30 年乃至更长时期内中国共产党各方面发展的行动纲领,将对中国未来产生深刻、长远的影响,开启一个新时代。结合近期读的《梁家河》一书,不难看出,梁家河是习总书记扎根黄土地,心系民族魂,敢于担当,继往开来的一系列治国理政思想的历史起点。回顾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的七年燃情岁月,对比梁家河的今昔变化,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人们时时感受到,梁家河这个坐落在陕西北部的小村庄,深深包含着为民造福的初心,追求真理的精神,埋头苦干的作风,攻坚克难的意志,更是新一代共产党人怀揣梦想,不忘使命,砥砺前行的精神高地。伟大的梁家河,孕育了一个伟人的民族魂……《礼记·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通过《梁家河》这本书,来看看习总书记的修齐治平。习总书记爱读书,印象最深刻的是,下乡时带的行李,两大箱书,还有他为了借读一本书,可以跑几十里地,他说:“一物不知,深以为耻”。那种对知识的渴望,对书籍的珍惜,真是现在的我们难以想象。对比自己,我总是感叹要看的书有一堆,但是拿来拿去,老是说没时间,但是真的是没时间吗?习总书记在窑洞里煤油灯下看书,直到深夜,一晚都能把脸熏黑,想想我们现在拥有的条件,不觉得倍感惭愧吗?习总书记正是因为大量的博览群书,执着的上了清华大学去深造,并结合实际,勤思考,多实践,才能站在更高的高地,有了更广阔的视界,更宽广可以包容天下的胸怀,有了为民族担当、为人民担当、为党担当的勇气。在那样的政治环境下,在背负“可教子女”的罪名下,他不沉沦,不气馁,不自卑,不放弃,干活不撒奸,对所有人平等看待,拥有这样的气度,一定是一个内心强大的人。再来看看习总书记的治国平天下。孟子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伐其身行,行弗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曾经的梁家河用它的贫瘠、艰苦磨练了习总书记的意志,不仅是飞扬的黄土,难以下咽的“团子”,三月不知肉滋味的饥饿,更是窑洞里的跳蚤,手上的老茧,肩膀上的血泡,习总书记之所以在今天能担任我们党的总书记,并明确为全党的核心,应当说,与他梁家河的艰辛磨炼、积极努力,以及之后的历练密切相关。“习近平是年龄最小、去的地方最苦、插队时间最长的知青”,习总书记把 7 年最珍贵的青春岁月,留在梁家河这个山沟沟里,为他担当党和国家大任,奠定了坚实的人格基础,也为我们年轻一代的成长树立了良好的榜样。作为年轻人应该有追求,艰难困苦可以成就一个人,它可以锻造你的心智和心志,也可以毁害一个人,它可以成为摧毁你的借口,究竟如何,关键看你的人生态度。要么在困境中崛起,要么在困境中毁灭。习总书记是在困境中崛起的人,之所以如此,关键在于他有追求,志存高远。在梁家河与广大群众一起,与天斗,与地斗的时候,习总书记就立下志向,要办大事,要给群众做实实在在的事情,这种毅力和决心,是一般人少有的。他在困境中完成了一次蜕变,实现了精神上的升华,这就养成了他胸怀为民谋福利的信念和抱负,这就决定了他所走人生道路的不同,一步一个脚印,每一步都走得很扎实、走得很充实,这是有大抱负、有大气魄、有大本事、有大勇气、有大使命感的人,才能做出的选择。为什么?这与他“为老百姓办实事”的信念和抱负直接相关。一句话,在梁家河,总书记逐渐建立起自己的人生理想,这就是要为老百姓办实事。不仅有为老百姓办实事的决心,也有为老百姓办实事的办法。只有心里想着、装着群众,才会想着为群众办实事,进而才能真正赢得群众的信赖和拥护。习近平在梁家河插队期间,一心想着为当地群众办实事,试图改变当地落后面貌。为群众做实事,是他矢志不渝的信念。他挨家挨户劝说老乡放弃旧观念,支持打大坝,跑水利局找技术人员,查资料,带领群众打起了大坝,为梁家河赢得了至今最好的一块良田。他排除万难,远赴四川寻找经验,亲自设计试验,建起全西北地区第一座沼气池……,他用行动实践着知行和一,实践着一个共产党人的誓言。只有“锅里有了,碗里才能有”,“小康不小康,主要看老乡”,这一句句朴实无华的语言,无不在最基本的民生中,闪耀着真理的光辉。今天的梁家河,山青了,水绿了,天蓝了,路宽了,人笑了……以前的窑洞变成了今天的楼房,有了万亩果园,有了民办公司,梁家河的乡亲们过上了好光景,成了人均年收入过万的富裕村……“听近平的,准没错!”乡亲们坚定的说。梁家河展示的是一个时代变迁的缩影,相亲们喊出的是我们千千万万人的心里话……通读《梁家河》这本书,让我更加感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人格魅力,坚定的信念,不变的信仰,也对祖国的今天更加自信,对祖国的未来更加自信,期待。让我们一起努力,立足本职工作,撸起袖子加油干!最后,衷心地祝愿我们伟大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民族早日复兴,人民更加幸福!【篇二】参观梁家河,学习《梁家河》,撞击灵魂的感触溢满心间:执着顽强的坚守、坚韧不懈的开拓、为民做事的情怀,需要我深深感悟和牢牢践行。1969 年 1 月,青年习近平来到梁家河,这是城市与乡村、平原与山区、繁华与贫困、开放与封闭、东部与西部鲜明的对比,在经过理想与现实的对视后,他将自己融入群众、融入乡村,顽强地在这块贫瘠的土地坚守了七年:经历了“跳骚关、饮食关、生活关、劳动关、思想观”的历练,带领村民打井淤坝、发展沼气、修筑梯田、植树造林,为村里通电源、建磨坊、办缝纫社、代销店、铁业社。在梁家河这块有大学问的地方,青年习近平收获了很多作为一名妇联干部,我们面对的是广大妇女群众,妇女群众也是一个有“大学问”的群体,如何团结带领她们听党话跟党走,做党的好女儿,需要我们努力做到顽强地坚守,不断地创新,主动地回应关切。步入新时代,群众工作面临许许多多的挑战和问题,我们要抓住群团改革的机遇,“强三性”“去四化”,实施好“五大行动”:思想引领行动、妇联改革行动、巾帼脱贫行动、家庭文明行动、巾帼维权行动,切实服务妇女群众,引领她们做践行新思想的新女性、建功新时代的新女性、开启新生活的新女性。【篇三】习总书记说,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我们这一代青年便是担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担。他在 5 月 2 日北京大学视察时发表重要讲话,对广大青年成长成才提出了殷切的期望,也对高校党委提出了“以德树人”的明确要求。少年要自强。习总书记年轻时带着一箱子书到梁家河村插队,种地、拉煤、打坝、挑粪,什么活都干。再苦再忙,他也没放弃读书,常常边放羊边看书背字典,在梁家河村民的记忆中,习近平经常在煤油灯下看“砖头一样厚的书”。习近平说,“15 岁的我已经有了独立思考能力,在读书过程中通过不断重新审视,达到否定之否定、温故而知新,这种通过自己思考、认识得出的结论,就会坚定不移”。要坚信今日的努力学习,未来的工作生活必定可以取得相对等的收获。少年要自爱。习总书记常常与青年谈心,以亲身经历劝年轻人不要老熬夜,“先把自己的心态摆顺,内在有激情,外在还是要从容不迫”;
他安慰有些彷徨的青年要学会思考、善于分析、正确抉择;
他鼓励青年珍惜学习时光,多学本领,热爱劳动,身心健康,茁壮成长。要坚信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必须要加强锻炼,强健体魄才能更好的为祖国奋斗。少年要自信。“是非明,方向清,路子正,人们付出的辛劳才能结出果实”。生活节奏随着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快,大多数旧的思维模式早已不适用,青年时代只要选择了艰苦奋斗,便应该坚持下去。习总书记七年知青生活让他深入基层、了解基层,便是这独特的经历让他更加真实的了解到中国社会底层的艰苦。要始终坚信选择了奉献便是选择了高尚,这有利于我们未来的人生道路。习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到:“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青年如这三寸之坎,要做到自强、自爱、自信,迈过这个“坎”,系好人生的第一枚扣子,成就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人生,成为实现民族复兴的顶梁柱。【篇四】近日,机关支部赠阅《梁家河》一书,抱着好奇的心理,不禁翻开了这个红色读本,当然也是一读就不能停下来了。《梁家河》讲述的是习近平总书记七年的知青岁月,生动的再现了习近平总书记从大队知青到党支部书记的历程,也记录了梁家河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变化,从习近平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他的为民情怀以及刻苦学习、不忘修身、求真务实、不畏困苦的优秀品质。联系到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工作消极怠慢,总是抱着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想法,不愿为百姓办实事,更有些干部,百姓找他办事一再推诿,明明是分内之事,却让百姓跑很多冤枉路。《梁家河》就是一面镜子,折射了现在很多的党员干部所不具备的品质,也对党员干部锤炼党性、提升素质,为当代青年坚定理想、立志成才都有着重要意义。联系到自身来说,从学校毕业也有好几年了,没有给自己制定一个人生目标,总是安于现状,得过且过就好,殊不知,这样的思想有多么的危险,不但自身不能发展,也将会影响生活和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的日子里,什么苦都吃过,他住窑洞,睡大炕,带领村民打坝造田、修沼气池、建铁业社等,不断地给自己的人生制定目标,不断地思考如何帮百姓致富。作为基层的一线干部,在脱贫攻坚的政策指引下,让百姓脱真贫,真脱贫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入户走访,政策宣传,制定措施,听民所想,为民所需,脱贫奔小康,是责任担当,更是政治任务。【篇五】作为陕北人,我知道陕北的黄土高坡,缺粮少水,生活资源的匮乏,这给了这片土地一面灰色的背景。《梁家河》全书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树高千尺忘不了根”;
第二部分以“窑洞里长满了故事”为题,讲述了带领村民打坝修田、建沼气池、发展生产的为民情怀以及刻苦学习、不忘修身的励志故事;
第三部分以“一声声喊我小名”为题,讲述了当年的小伙伴们获得了哪些人生大学问,进而提升了他们的人生境界,影响了他们的人生道路;
第四部分以“我们走在阳光路上”为题,通过梁家河 40 多年来,特别是十八大以来乡亲们的幸福生活,为读者展现了梁家河村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树高千尺不忘根,水流万里总思源,这就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真是写照,或许在浮华的城市背后,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回归平静一下,感受体会一下农民精神。通过学习《梁家河》,我深刻体会到了伟大领袖艰苦朴素、无私奉献的奋斗精神;
坚定信念、矢志不渝的理想追求;
心系百姓、为民造福的不变初心;
埋头苦干、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
勇于开拓、攻坚克难的创新精神;
学以修身、学以致用的进取精神。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坚定不移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始终做到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篇六】近期单位给每个同志发放了《梁家河》,书中的大量方言,真实再现了习近平当年在陕北生活的场景。在那样的环境中,他一呆七年,磨练了意志,升华了青春、丰富了人生。他心怀感恩,当年在梁家河为老百姓办了许多实事好事,如沼气池、淤地坝等工程,是他带领大家干下的地方民生工程;
上山劳动时把白面馍分给老乡自己却饿着肚子,是对群众竭尽全力的体现。后来平台更大,为全国老百姓着想,做了更多更大的实事好事。“一带一路”既是国家战略,也是惠及百姓的大事业。精准扶贫,既是体现党的温暖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实际行动,更是对老百姓真真切切的关怀。这些大战略、大方略都是建立在他对中国国情和老百姓真实生活了解的基础上的。我们要从总书记的成长历程中汲取深厚养分,寻找力量源泉,多在艰苦复杂的环境中摸爬摔打,用苦难磨砺自己,在基层干出一片天地。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 做到“四个服从”,时时处处事事向核心看齐,在情感上忠诚拥戴核心、在政治上坚定维护核心、在行动上自觉紧跟核心。【篇七】梁家河,一片贫瘠却淳朴的黄土地,一方艰苦却磨砺的红色热土。“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正是小小的梁家河,蕴藏了习总书记治国理政的大智慧。饮其流者怀其源,在这七年知青岁月里,田间地头的一锄一犁,掏心窝的一言一行,都促使习近平同志从一名下乡知青到党中央总书记。7 年的成长经历和感悟,从迷惘到成熟的历练,为我们青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指明了方向。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青年人正处于人生的选择路口,难免会迷惘彷徨,难免会“苦”于寻找人生的出路,该怎样在这个社会寻找自身的价值,对于青年人,需要一座精神“灯塔”,来指引着我们前行,而这些都在《梁家河》里做出了最好的诠释。不到 16 岁就从北京来到梁家河当农民,年轻的习近平,在陕北贫瘠的黄土地上,不断思考着“生存还是毁灭”的问题,最终立下为祖国、为人民奉献自己的信念,这正是在艰苦条件中的奋力崛起。这也正是我们青年人所缺乏的大志向、大担当,“过好自己的小日子”不知是当下多少青年人的座右铭,这点并没错。但是我们青年人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更应该主动扛起建设祖国的大旗,甘于奉献,埋头苦干,为百姓谋福祉,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我们经常会听到老一辈苦口婆心地说:“你们现在这些年轻娃娃,条件都好成啥了,没吃过啥苦,就那还不好好学习,想当年,我们想上学,家里没钱供……” 的确,在那个缺吃少穿的年代里,吃水、烧菜、照明都成困难,而对于现在的年轻人,从一出生就生活在好时代,对于艰苦岁月没什么概念,所以难免会迷失自我。如何在迷惘中探一条出路?《梁家河》给出了答案,我们青年人,应该有 “一物不知,深以为耻,便求知若渴”的意识。习总书记当年就连上山放羊、田头锄地都揣着书,抽空便看书,在一天繁重的体力劳动中仍能坚持不断的学习、读书来提升自我,升华自我。在梁家河这几年,一点一滴积累,在艰难困苦的岁月中,不是消磨了意志,不是荒废了时光,而是奋起了人生的豪迈。我们青年人应该有自己的个人理想,也应该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志向,既要有“扶摇直上九万里”的登高望远,也有“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的脚踏实地,既要有脚踩黄土地的赤城,也要有仰望满天星的高远。

《学习《梁家河》心得体会12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学习《梁家河》心得体会12篇:.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