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审计的三个区分开来【浅谈审计人如何践行“三个区分开来”】
浅谈审计人如何践行“三个区分开来”
作为审计人,必须时刻牢记防错纠错一直都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优良传统,毛泽东、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此都有重要论述。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了“三个区分开来”,这是容错纠错理论发展的新阶段,是党的建设理论发展的新突破,更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创新。作为基层审计机关,如何践行“三个区分开来”已成为急需破解的课题。
一、深刻领会“三个区分开来”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干部在推进改革中因缺乏经验、先行先试出现的失误和错误,同明知故犯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
把上级尚无明确限制的探索性试验中的失误和错误,同上级明令禁止后依然我行我素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
把为推动发展的无意过失,同为谋取私利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三个区分开来”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步入深水区,党中央审时度势作出的党建理论科学发展的新思维、新方法、新要求。
(一)“无心”和“有意”。有些党员干部思想比较前卫,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比较强,但由于历练不够,缺乏改革的经验,所以在改革过程中就会出现一些失误甚至错误。对于这种失误或者错误,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既要肯定他们勇于改革的精神,这种失误或错误是在改革中“无心”犯下的,我们应该给予理解,绝不能一棍子打死。也不要因为这是“无心”的错误而轻描淡写,不放在心上,因为一个小错误有可能对社会造成巨大的损失,甚至影响党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一旦犯了“无心”的错误,我们就应该从中积极吸取教训,加强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争取在以后不犯类似的错误。与此相反,有些党员干部在改革中“有意”拉帮结伙,搞山头主义,为了个人和小集团的利益,宁愿牺牲广大人民的利益,这是一种典型的公权私用行为。在他们眼中,个人利益或者集团利益是至上的,改革成了他们谋求自身利益的工具。对于这种行为,我们应该严厉打击,发现一起,查处一起,这样才能净化党内的政治生态。
(二)“无禁”和“严禁”。在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有很多未知的事物要求我们去探索。只要法纪规章没有明确禁止的,就要允许干部大胆尝试,全力破除干部身上的思想枷锁,这就是“无禁即可为”。与此相反,在明知党纪国法已经明令禁止后依然我行我素,不遵守上级的各种规定,蔑视组织纪律,轻视国家法律,这就是“严禁仍要为”。
(三)“无私”和“为私”。随着改革不断深入,我们面临着一些难啃的“硬骨头”。一些理论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的干部勇做改革的弄潮儿,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殚精竭虑,他们在改革中可能会出现无意的过失,但是其目的是为了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即“无私”。与此相反,一些党员干部面对改革中出现的困难畏首畏尾,没有勇气做改革的开拓者。他们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认为改革已经取得很大的成就了,没有必要继续拼搏,懒政情绪不断滋长,甚至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私用,利用改革为个人谋私利,即“为私”。
二、严格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
(一)适应范围
适应“三个区分开来”的改革创新事项:一是先行试点创新事项。国家顶层设计改革创新事项,需要载体先行试点,这是第一个区分开来适用的范围。二是完全首创创新事项。国家前无古人改革创新事项,需要进行探索试验,这是第二个区分开来适用的范围。三是突破旧制创新事项。国家解除制约改革创新事项,需要突破一般规定,这是第三个区分开来适用的范围。不适应“三个区分开来”的两种情况:一是对被动作为,不适用“三个区分开来”;
二是对成熟事项,不适用“三个区分开来”。
(二)具体实践
一要不畏困难。审计人员应在审计工作中更加树立不畏难思想,不怕得罪人,不受人情网干扰,不怕打击报复,有责任心,更精准地查找问题,敢于直言问题,审计工作本身就是一门专业性强、涉及面广的复杂工作,审计人必须要查阅大量资料,掌握国家政策,了解被审计对象的经济活动情况,运用专业技能,更加精准查找问题的实质根源,认真履行好国家赋予的监督职能和权力。
二要依法审计。基层审计人员要正确处理好依法审计和实事求是的关系,在应审尽审、凡审必严的前提下文明实施审计,充分听取意见,做到审计取证充分适当,并严格按照国家审计准则的规定,在审计报告中全面如实地反映审计发现的问题。审计人员、审计组、业务处、审理机构和业务会议分别在调查取证、审计报告的起草、复核、审理和审定阶段,按照“三个区分开来”原则研究审计发现的相关问题,提出具体意见,作出书面记录。审计现场发现的问题,审计人员认为应当适用“三个区分开来”进行研究判定的,应及时向审计组长或主审报告,并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取得产生问题的原因、决策过程、客观后果、带来的影响等证据,确保查深查透,为按照“三个区分开来”进行判断提供基础和依据,防范审计风险。审计组长或主审接到报告后,应当加强与被审计单位的沟通,充分听取意见,弄清楚问题的前因后果。审计组在起草审计报告过程中,应当重点关注需要适用“三个区分开来”进行研究判定的问题,全面历史客观地看待审计发现的问题,深入分析原因,客观、务实地进行定性、评价,区别情况界定责任、提出处理处罚意见和审计整改、完善体制机制的建议。对于推动改革和创新发展过程中,国家法律法规未明确禁止、符合国家政策以及党和政府的一贯要求,为探索和推动工作而出现的失误、错误、过失,视具体情况从轻、减轻处理处罚或者免予责任追究,并以规范行为、完善制度,健全机制体制等作为主要处理措施。审计报告征求意见过程中,被审计单位反馈意见涉及适用“三个区分开来”判定的问题,审计组应进一步取得相关证据,并在反馈意见采纳说明中将对方意见、采纳情况及原因详细列明。业务部门复核过程中,应当对适用“三个区分开来”判定的问题,逐项提出复核意见。对适用“三个区分开来”判定的问题,审理机构应当以审计取得的相关证据为依据,结合审计组讨论记录、被审计单位反馈意见、审计组反馈意见采纳说明及复核意见的情况,提出审理意见,必要时可以组织经济专家、法律顾问等相关人员座谈,确保判定结论的客观公正。审计业务会议审定项目审计报告过程中,对于适用“三个区分开来”的问题,重点关注适用的准确性以及处理意见和定责是否恰当。对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事项,深入分析问题背景、原因、政策环境,提出解决对策,适时以审计专报形式向审计署和省委、省政府报告。适用“三个区分开来”过程中,因审计、审理及相关人员因素导致履行职责不到位需要追究责任的,责任人员无主观故意、未谋取个人私利的,应予从轻处理。
三要推动整改。在容错基础上,审计人员加大审计查出问题整改力度,着力打通审计工作“最后一公里”。完善审计整改工作机制,构建以政府为主导、被审计单位为主体、有关部门齐抓共管、审计部门督促落实的审计整改联动机制。对屡审屡犯,屡审不改的问题,坚持举一反三、分析原因,通过提醒、谈话等方式,推动审计整改落实。强化审计整改工作责任,增强审计整改责任意识,落实被审计单位主要负责人为审计整改工作第一责任人。加大审计整改结果通报力度,督促推动被审计单位主动公开整改结果。注重审计整改跟踪监督,开发应用审计整改挂销号管理系统,将审计发现问题全部挂入管理系统中,并与审计报表系统关联,项目主审和法规部门及时跟踪问题整改情况,对已经整改的问题在系统中进行对应销号,以此监督和促进审计整改落实。
(三)相关建议。“三个区分开来”是对领导干部进行容错或追责判断的,审计部门使用“三个区分开来”对领导干部的容错或追责的认定,相关部门如不认可,审计就存在风险。对此,建议建立纪检、组织、审计部门共同责任认定机制,使责任认定更加客观准确,也使认定的结果得到充分运用。“三个区分开来”是一个原则性、概括性的规定,在实际运用中,由于对一个问题的认知不同,会作出不同的认定。对此,需要制定统一的细则,明确区分标准。对于认定可以容错的事项,应具体分析是否在审计报告中予以反应。如果可以容错的事项存在管理上的不规范问题,应该从完善管理的角度提出定性处理;
各方面都很完善,可以作为其他说明事项予以反映,发挥好促进改革、推动发展的作用。
三、力避曲解“三个区分开来”规定
(一)“三个区分开来”不是借口,必须实事求是把问题查清查透。要坚决防止把容错理解为不查、少查的片面认识,“三个区分开来”是对查出问题判断的基本原则,问题本身仍然是判断的基础,“三个区分开来”不仅不是要求减少监督、削弱监督,恰恰强调的是进一步提升精准查错防弊能力。
(二)“三个区分开来”不是从宽,必须始终坚持从严治党不放松。要坚决防止把容错理解为从宽处理的片面认识,“宽容失误”不是“纵容包庇”,“容错”不是“纳垢”,党性原则和党的纪律不存在“松绑”的问题。全面从严治党仍然是当前最大的政治,是审计监督最大的责任。审计作为监督工作,发现问题、揭示问题是基础。
(三)“三个区分开来”不是回避,必须立足宏观从更高层次促进问题解决。“纠错”是“三个区分开来”中与“容错”并立,甚至更为重要的一个方面,容错是一种态度,是对干部的保护,但错误终究是错误,包容错误不是回避矛盾,在保护干部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纠正错误,举一反三,亡羊补牢,避免同样的错误再次发生。所以,“纠错”才是“三个区分开来”的根本落脚点。对于审计工作来讲,只有发挥好审计的建设性作用,才能发挥好审计服务国家治理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