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公文大全 >  妇联公文 > 内容

大力提高农村教育水平 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1-13 06:08:57     阅读:


  农村教育城市化既是一个发展目标,也是一个推动低水平教育向高水平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实施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农村教育必须瞄准与城市教育相一致的发展目标-教育现代化,才能快速完成追赶型、跨越式的发展历程,并最终实现区域教育的整体现代化。
  
  1 设置先进的教育成就指针,追求高标准的普及性教育
  
  “先进”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应该说,对大多数农村地区的教育来说,对本区域城市教育成就指针的追求,即是对先进的现代化教育的最切实的追求。因此,区域教育成就量化指针的设计,既要反映区域教育的整体发展水平,又要体现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严格限定城乡教育在各项指针上的差距。譬如:在义务教育阶段,城乡学校入学率均应达99%以上,毕业率的差距,小学不超过1%,初中不超过2%;非义务教育阶段的差距,高中入学率、毕业率、升学率均不超过10%,等等。与此同时,还应紧扣时代发展的需要和区域城市教育发展的特点,设计一些特色化的指针。譬如:城乡学校在小学同步进行外语教学,全面进行信息技术教育,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特长生占一定比例,留级生、辍学生现象基本消失,确保适龄流动儿童少年、残障儿童少年、家庭贫困学生、少数民族学生的就学机会等。
  
  2 设置倾斜的教育投入指针,追求均衡化的资源配置
  
  长期以来,教育投入的不平衡,是城乡教育发展不平衡的重要原因。因此,教育投入指针的设计,必须适当向薄弱的农村学校倾斜,以尽快实现区域内各学校间人、财、物的均衡配置。必须明确,义务教育主要是政府的责任,政府是义务教育的主要提供者.中国义务教育财政性投入占GDP的比例偏低,经济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中小学教育的经费投入,初中和小学的公共教育支出占GDP比例,多数在2-2.5%。但是我国2002年义务教育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例仅为1.87%。显然这个比例是偏低的。
  此外,政府公共教育经费的分配,在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之间,要重心下移,把财力更多地投到基础教育上。在教育投资方面,克服“以县为主”体制的弊端,加强中央和省级政府对义务教育公共投资的责任和财政供给水平,保障义务教育的公平性。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教育投入,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在城市义务教育和农村义务教育之间,财力要更多地投入到农村义务教育上。一方面应确保区域教育经费增长,利用增加国家财政的专项资金、转移支付、免税与退税等方法使政府公共教育投入比例占义务教育投入总额的85%以上。另一方面,应提高学校日常公用经费的划拨标准,确保农村学校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的数值和年增长率都高于城区学校同期水平;同时,还应积极争取预算外农村教育专项资金,如提供优惠贷款、发达地区的对口支持,或利用政府机制、社会机制和市场机制相结合的融资方式,以及国际活动渠道引进资金,推动边远和欠发达地区教育的发展,使城乡生均教育事业费基本持平。也可鼓励城市民办教育在义务教育领域中的大发展,节省下来的教育经费通过适当渠道转投到农村义务教育。
  确立义务教育的最低标准,对已经达到标准的学校不再追加投资,将节余资金重点扶持薄弱学校。保障政府所举办的公立学校的办学水平,也可组织优质学校对口支持薄弱学校,从学校管理、师资等方面支持本地区薄弱学校。也可向高质量的学校的学生征收较高的学费,实行“优质优价”原则,将其它经费投入薄弱学校,加强薄弱学校的建设。
  在学校布局上,应依据人口发展总量和经济发展状况确定学校设置的总量,并因地制宜地推进各学校的标准化建设。由于区域内的农村地带是当前和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人口激增的地区,所以为避免重复建设,应依照新建、迁建、扩建、改建的顺序优选布局调整方案,并在规划建设时充分考虑其发展潜力,使农村学校生均占地面积和生均校舍面积都高于城区学校的标准。
  在师资的配置上,首先应按照城市学校的标准核定农村学校的教师编制,按照城市学校的师资学历达标率要求农村学校。同时,要通过交流、互派,促进城乡教师“量”和“质”的均衡分布。国外实行的“轮岗制”(日本)、“平衡制”(韩国)等制度可以为我们所借鉴。我国大中城市与文化教育型小城市之间,文化教育型小城市与农村乡镇之间也可以试行“轮岗制”和“平衡制”,还可以对师范院校的毕业生实施“师役制",短期到农村学校任教,解决农村学校教师质量较低的问题。
  
  3 建设文化教育型小城市,推动农村教育事业发展
  
  城乡教育发展不公平是不争的事实。农村教育与城市教育相比较,目前最缺乏的是义务教育之后的教育。而义务教育之后的教育,往往与农村城市化进程息息相关。所以应该在农村建设文化教育型小城市,推动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
  文化教育型小城市是指在农村地区新兴的城市中,要有一定比例的城市除了具备一般城市的共同基本设施外,还要有高等教育事业,至少有一所高等院校,有设施先进的体育场馆、电子阅览设备、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等,在诸多特征中,拥有高等院校是一个重要特征(这种高等教育应该以二年制社区学院和高职院校为主,其收费和教学内容要符合农村社会地需要和农村人口的收入水平。)文化教育型小城市可以充分利用发挥文化教育的主体功能,以教育的辐射功能调动各种资源,形成农村信息、劳动力、资金、技术等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形成农村资源有效互动和可持续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科技的发展和”科教兴农“战略的实施,我国先富裕起来的农村已自觉与高等学校合作办学,有些地方办起了农民自己的大学,培养农村急需的高级专门人才。农村高等教育是人才资源建设的的基础,是农村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的核心。文化教育型小城市将带动农村社区,城镇各方面的发展,将大学的人文气息渗透到农村社会中.文化教育型小城市的大学不仅培养高、精、尖人才,还将发挥其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辐射功能。
  收稿日期:2007-11-04

《大力提高农村教育水平 缩小城乡教育差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大力提高农村教育水平 缩小城乡教育差距.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