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公文大全 >  信访维稳公文 > 内容

高职院校组织变革的三种价值取向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1-19 06:15:48     阅读:


  [摘要]组织变革是高职院校生存和发展的方式。高职院校在由外延发展向内涵质量提升的转型发展过程中,存在三种不同的价值取向:办学定位的个人取向与社会取向,人才培养的人文取向与技术取向,组织结构和组织文化的“大学化”与“企业化”取向。高职院校组织变革应兼顾个人与社会的需求,祛除工具化倾向,将全面发展作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价值追求。
  [关键词]高职院校;组织变革;价值取向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24-0005-04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在组织变革方面已取得了不少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而言,一是对高职院校的组织属性认识不够。大部分高职院校的组织变革主要沿袭、模仿本科院校的变革模式和思路。二是对“什么是好的高职院校”缺乏系统思考。部分高职院校对“为什么变革”、“变革什么”、“怎样变革”等问题没有清晰的认识,甚至不知道自己应该变革成“什么样的高职院校”。因此,为更好地促进高职院校组织变革,需要进一步澄清、反思高职院校组织变革的价值取向。高职院校组织变革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进行着价值选择的过程。从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到人才培养,从高职院校组织结构到组织文化,分别面临着个人与社会、人文与技术、“企业化”与“大学化”等方面的价值选择。
  一、个人与社会
  任何一种学校教育均具有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高职教育也莫不如此。高职院校的个人价值是指高职院校对作为价值主体的学生和教师所具有的价值,也是高职院校的内在价值。对学生的个人价值体现在,高职院校能够按照职业教育的规律和要求将学生培养成具有一定职业素质并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主要包括学业提高、技能培训、创业训练、择业决策和终身学习等方面价值。高职院校除了能够满足教师个人的职业需求外,同时能够给教师的专业、技术发展及个人社会价值的实现提供平台和机会。高职院校的社会价值是高职院校的外在价值,是指高职院校对作为价值主体的社会所具有的价值,主要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工具性价值。高职院校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往往交织在一起,高职院校倾向于何种价值会影响它的办学定位,影响高职院校组织变革的目标和路径。
  (一)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
  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要回答的是“办什么样的学”、“为谁办学”的问题。一所高职院校不可能满足所有人、所有组织机构的需求,它必须在众多的需求中做出选择并确定优先考虑哪些需求。其中,个人(教师和学生)需求和社会需求是影响高职院校办学定位最重要的因素。同时,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深受职业教育定位的影响,而我国对职业教育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是逐步深化的,这可以从国务院关于职业教育的几份文件可以看出:《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到决定》(国发[2002]16号)中指出,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在《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则将发展职业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认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对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造更大人才红利,加快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社会价值取向的高职院校办学定位强调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将高职院校组织变革视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手段或者工具。《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将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为发展职业教育和高职院校办学的宗旨。具体而言,职业院校要服务于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服务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和新农村建设。职业院校要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职业能力,为劳动者的就业和再就业服务。在高职院校的社会价值中,对企业的价值是最受关注和最直接的价值。高职院校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价值,都要通过高职院校的学生在企业就业来实现的。因而,社会价值取向的高职院校组织变革十分重视满足企业、行业的需求。
  个人价值取向的高职院校办学定位强调满足教师和学生个人的需要,将教师和学生的需求作为高职院校组织变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同时将教师和学生视为高职院校组织变革的依靠力量,认为高职院校组织是由教师和学生的生命构成的。在学校中,教师和学生不仅要教会或学会一些技能,而且要能够获得生活意义。学校生活构成了教师和学生生活的一部分。个人价值取向的高职院校组织变革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师的发展,在变革的方式上强调由下而上的变革,重视课堂和教学的变革,以及学习型组织建设。然而,由于受工具理性和大工业生产思维的影响,当前高职课堂教学中的知识化和功利化倾向比较严重,将学生视为一个个待加工的“零部件”,忽视了学生的个体价值和生命意义。富有生命气息的高职课堂应不以现实的规定性去约束学生,将学生塑造成既定的模样,而是要使学生从现实性中看到各种发展的可能,并帮助学生将可能变成现实;同时强调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鼓励学生勇于探索与实践,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进行创造。
  (二)“就业导向”与“以人为本”
  我国高职院校的发展是高等教育扩招的产物。扩招的结果,一方面加速了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另一方面也增加了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难度。毕业生就业难成了社会问题,促进就业也成了政府和学校共同的责任。《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都将促进就业作为发展职业教育的总体要求,“就业导向”也顺理成章地成了高职院校组织变革的方向。
  “就业导向”给高职院校组织带来了一系列变化。培养目标上强调学生掌握专业领域的应用技能,提高现场工作能力和职业道德。专业设置上将市场需求作为评判专业的重要标准,并建立起以就业能力为目标的课程体系。教学方式以工作现场的实习和实训为主。学校内部管理标准化,“双师型”教师队伍成了师资队伍建设的主要目标。上述变化,既是高职院校对环境变化的反应,也是高职院校获得经济性和合法性的方式。但这些变化也会导致高职院校沦为高级培训机构的潜在风险。具体表现在:职业性被过度强化,学生成了提升就业率的工具;价值取向日趋功利化,工具价值被无限放大;学生素质单向度凸显,缺乏人文精神和理性思考的能力。高职院校“就业导向”的组织变革,一方面使其能够根据市场需求变化迅速做出调整,另一方面也使其丧失了教育应有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最终牺牲的是高职院校师生的利益。

《高职院校组织变革的三种价值取向.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高职院校组织变革的三种价值取向.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